APP下载

融合后现代心理学理念的3-6岁儿童亲子沟通策略研究

2023-10-17左雪琴李惠君

今天 2023年22期
关键词:后现代亲子家长

左雪琴 李惠君

(陇西县幼儿园 甘肃 定西 748100)

亲子沟通是父母与子女通过信息、观点、情感或态度的交流,达到共同的了解、信任与合作,解决问题或增强情感联系等目的的过程。此过程不仅包含口头对话、书面交流,而且包含肢体语言、个人的表达方式和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等一切赋予信息含义的东西,所以亲子沟通成为了实现家庭教育功能的一种重要方式。3-6 岁是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各种习惯能力培养的敏感期和关键期。由于这阶段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不能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所以更应提高该时期的儿童关注度和重视度。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亲子沟通对于促进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1.研究的法律和现实背景

2022 年1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体系,但其执行和具体可操作还需配套更多补充性制度和措施,乃至财政的支持,才能落地生根,达到立法的根本目的。目前,政府、社区、学校和家庭尚未形成有效的精准衔接,加之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缺乏专业正规培训人才,诸多原因致使培训频次低,城乡发展不均衡,培训面窄,覆盖人群小,致使大多数家庭缺少可持续的有效家庭教育指导。

基于历史、文化和现实的原因,父母“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过度越位”和“过度保护”现象突出,父母缺乏正确的沟通技巧,于是在属于家庭的时间里如何将家庭教育科学有效地落到实处成为了家长面临的新课题。本着“好的沟通就是好的教育”的理念,以亲子沟通为突破口开展家庭教育。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目前亲子沟通研究多为从理论上描述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探索还不够,同时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不够。我们应进一步探求3-6 岁儿童与家庭、学校、社会等系统的相互联系,探究各个环境系统中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借鉴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多角度研究,并积极寻求解决不良亲子沟通问题的积极品质和保护性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2. 3-6 岁儿童亲子沟通的现状

我们制定了3-6 岁儿童亲子沟通情况调查问卷,在陇西县幼儿园通过随机选取部分班级进行投放并有效回收,就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沟通情况、方式、频率、内容,以及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态度和期望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父母普遍认为亲子沟通比较重要,大部分家长与幼儿之间保持了良好的沟通,主要通过口头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内容主要是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但也同时发现大约有三分之一幼儿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或工作,受家庭硬件环境和认知观念制约,致使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总体频次低、时间相对较少,大多数家长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重视物质给予和支持,却轻视情感陪护。主要表现为家长缺乏沟通的耐心和理解,导致孩子的情绪和需求无法得到及时的回应和满足。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过于严厉或者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感受,致使孩子失去自信和安全感,导致沟通障碍。其次由于3-6 岁儿童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往往难以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这个年龄段还没有完全掌握情绪管理的能力,他们可能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情绪激动或者沮丧,但是却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3.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艺术

现代主义固化思维模式,相信专家的理念,看重传统的思维模式,后现代不唯专家,看到更多可能性,认为世界是变化的,要在变化中觉察和思考,变化中前进。后现代心理学以平等、尊重差异为基础,以人为本,注重人的自我效能,强调语言研究,指出语言的发展本身是一种时代的标志,其最核心的理念“Not-knowing”,重视对话过程,尊重平等多元的声音,在过程中促进思维模式的重构与突破,在人的思想沟通、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作用显著,借助“主人”与“客人”共同探询的方式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史占彪教授作为中国后现代心理学的推广者、实践者,在他的研究中阐述了后现代心理学下合作的理念:别当“事”的父母,要当孩子的父母!合作的态度:孩子是否愿意接受你的邀请是关键。合作的技术:慢下来,走心比讲理更重要。提出父母要尝试应用心理教练的状态,认真观察体会孩子的行为、情感和想法。父母如同孩子的人生教练,而教练的核心是合作的,合作是焦点的,焦点是对话的,对话是后现代心理学视角下父母陪伴孩子的重要工具。

4.亲子沟通的路径和策略

让父母意识觉醒,树立家教的主体责任,正确甄别网络信息,借助后现代心理学理论使家长掌握爱的语言,改变传统亲子沟通的方式方法,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改善亲子关系,促进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成为了解决亲子沟通难题的有效途径!下面从六个方面具体阐述亲子沟通的策略。

4.1 营造和谐氛围的策略

和谐的氛围是成功沟通的前提条件,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才能达到双向沟通的理想效果。家庭氛围建设包括夫妻要共同学习成长,双方要多交流,互相理解和支持。家庭成员要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和价值观,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家庭的核心价值。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需求,彼此的差异。家庭成员可以一起参加一些活动,如看电影、旅游、运动等,增强彼此之间的感情。给予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自由,树立边界意识,不要过度干涉别人的生活。

家长首先要真正地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到被重视。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想想你自己是孩子,你的感受和需要是什么?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对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决定。其次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要给予鼓励支持,不能一味批评贬低。要正确客观地对待孩子的缺点,提供展现能力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既要做孩子的朋友,又要及时给予指引。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要以良好的心态,积极的行动影响家庭和孩子。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家长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抱怨孩子爱看手机,家长首先要放下手机走进家庭,孩子才能放下手机去游戏和学习。

4.2 非暴力沟通的策略

美国学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沟通”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3-6 岁儿童和父母之间建立更好的沟通关系。非暴力沟通包含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首先,我们要觉察当下发生的事情,保持正念的态度,不论喜欢与否,客观清晰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带任何评价和主观的判断。接着,表达感受,例如高兴、生气、难过、害怕等。然后,指出是哪些需要引发了这种感受,最后真诚地提出请求。值得注意的是,非暴力沟通不是一成不变的定式,非暴力沟通的精髓不在于使用什么词语进行交流,而在于对这四个要素的有意觉察。

举例来说,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时,父母可以用“我听到你说……”的方式来确认自己已经理解了孩子的话。父母可以通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当孩子做了一些让父母不满意的事情时,父母可以用“我感到不满意,因为我希望你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父母避免使用指责和批评的方式来与孩子沟通,可以使用肯定和鼓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当孩子做了一些好事时,父母可以用“我很高兴你做了这件事,因为这样可以让我们更加和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和父母之间出现冲突时,父母也可以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他们可以通过倾听和理解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来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4.3 合作对话的策略

后现代心理学下,合作对话是一种基于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对话方式,旨在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和个人成长。这种对话方式强调了对话双方的主观性和多样性,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和观点,而这些经验和观点都应该被尊重和认可。美国合作对话初始人贺琳·安德森女士,将后现代心理学与中国文化进行融合并应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史占彪教授等大量专家学者为合作对话在中国落地推广作出了大量工作和努力。后现代心理学下的合作对话以动态、开放的视角对待沟通中的语言,认为知识和语言是变化的,富有创造性的。合作对话借助提问创造新的意境,多元、多维度观察问题,创造性的沟通,激发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让问题在对话中消融和解决。

在合作对话中,父母应该避免使用权力和控制的语言,尽可能地避免评判和批评孩子,而是秉承理解的态度,采用开放性和探索性的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观点和感受。此外,合作对话还强调了情感表达和情感共鸣的重要性,认为情感的表达和共鸣可以促进亲子双方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此外,合作对话还强调了亲子双方之间的共同目标和合作精神,认为只有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合作对话的目标和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

4.4 接纳、倾听的策略

父母接纳孩子,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可以从以下几句话开始:

“你的感受很重要,我理解你”,孩子最能感受到爱和温暖的时刻,恰恰是父母重视、理解他的情绪和感受的时刻。当感受被重视,被接纳时,孩子就能确认自己的存在,由此产生安全感,价值感。情绪从来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情绪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可以带领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你的感受很重要”,这意味着父母看见了孩子,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

“做不到,不代表你不好”,就是让他明白,外在表现并不能代表你的价值,原本的你就很好,就值得被爱。在孩子失败,受挫的时候,父母多给予他关心,理解和帮助,孩子才会一直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期待,内心越来越强大。

“没关系”,不管哪种关系,应该是让人放松,被治愈的,而不是让人紧张,亲子关系更是如此。孩子犯错了,父母保持情绪稳定,告诉他“没关系”,然后再用正面的引导他认识错误,学会解决问题。这份被接纳,被爱的底气,让他将来遇到再大的困难都敢于向家庭求助。

亲子沟通的关键不是家长对孩子说了多少,而是指家长听了多少。在与孩子交流时,不要再忙别的事,注视着孩子的眼睛,不要打断孩子的话,也不要在心里想着自己的事情,做到全身心的倾听。特别是把握与孩子独处时的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这样有助于孩子向你敞开心扉。可以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关注和重视。给予孩子反馈,保持开放的态度,不要预设立场和结论,避开价值评价。不管发生什么,孩子说了什么,都不要带着偏见,去随意揣测他,怀疑他,多信任孩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先学做一个倾听者,问问孩子:“发生什么事了,我很愿意听你说说。”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了解清楚事情的全貌后,再去引导。被倾听的孩子,会因为这份尊重而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爱,能够确认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4.5 表扬、批评的策略

表扬是家长对孩子的肯定与鼓励,还会起到提醒的目的,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它是将优点放大、缺点缩小的教育方式。表扬是一门学问,避免使用“太棒了!”“真懂事!”等笼统性的词语,而应该使用具体化、描述性的词语进行表扬,用一个词概括孩子值得肯定的行为,比如“你已经学会自己整理玩具了,我感到很开心,这就叫做有条理。”“咱们说好玩完八点回家的,现在刚好这个时刻,你真守时。”表扬要发自内心,还可以借助肢体、表情呈现,但要适度而不泛滥。

批评但不辱骂,辱骂是通过一件事否定一个人,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正确的批评是指出孩子哪里做错了,并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是正确的,还要对后续行为进行反馈。我们还可以用以下技巧去代替惩罚:请孩子帮忙,在不攻击孩子的人格的情况下明确表达不同意的立场,表明你的期望,提供选择,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采取行动,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比如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在超市里面胡乱跑,你可以给他提供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来决定!如果孩子不去选择,你可以采取行动把他放在购物车里,如果孩子继续不听话,妈妈可以选择先离开超市,等到第二天不用再和孩子继续说教,妈妈可以自己去超市而不带他,让他体验自己的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

4.6 培养独立性的策略

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爱就是尊重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爱就是允许我们的孩子成为他们自己。家长对孩子的过度越位、过度保护是孩子养成独立性的一大障碍。家长可以通过主动提出一些问题,和孩子一起讨论,但不要急着告诉孩子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把寻找答案的过程留给孩子。还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启发孩子独立思考,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呵护孩子独特的好奇心,接受孩子的一切新奇想法等,这些途径都有助于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让孩子在经历各种问题中得到历练,在反思总结错误中得到成长。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孩子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等,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和独立性。可以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物品,如玩具、衣服等,让他们学会自我整理和管理的能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探索和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在家庭中,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尊重和信任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支持和关爱,从而更加自信和独立。

总而言之,家长只有了解了3-6 岁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结合后现代心理学运用科学的教养理念,制定适合自身家庭和不同场景的亲子沟通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父母自我觉察和成长,使亲子关系得到有效改善,培养独立自主和身心健康的孩子,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猜你喜欢

后现代亲子家长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90后现代病症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