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育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实践研究
——以南音为例
2023-10-17张倩霞
张倩霞
(泉州市惠安县螺城中新纪华幼儿园 福建 泉州 362100)
近年来,我国的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幼儿园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幼儿园教育内容存在明显的同质化问题,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教育内容大体一致,缺乏特色与两点。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南音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传统音乐,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南音具有独特的音调与音乐,包括独唱、对唱、伴奏、合唱等多种表演形式,其歌词包含了我国古代的民间传说、民间习俗、历史故事等,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由此可见,南音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将其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对幼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乡土教育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意义
1.1 推进学前教育改革
我国的学前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各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但目前来看,幼儿园教育内容存在高度的相似性,组织的活动也相差无几,学前教育改革进入了瓶颈期。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能够为幼儿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幼儿园教育发展的肥沃土壤,形成具有特色的幼儿园教育模式。教育改革强调对幼儿综合素养的培育,要求教师突破传统活动模式的限制,挖掘幼儿身边的教育资源,通过幼儿园教育传承民俗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幼儿。然而,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幼儿园教师缺乏开发乡土教育资源的意识,一日生活的内容局限在幼儿园中,很少引入外部的乡土教育资源。就音乐而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音乐以儿歌曲目为主,如《听我说谢谢你》、《你笑起来真好看》、《宝贝宝贝》等,这些曲目的旋律简单明快,歌词意义也积极向上,对于幼儿来说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但从音乐艺术的角度来看,其艺术价值与传统古典音乐之间有着一定的差距,能够起到愉悦身心和音乐启蒙的作用,但难以对幼儿形成深刻的启迪与熏陶作用。南音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音乐种类之一,将其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能够与现有的音乐教育资源相辅相成,形成具有层次性的音乐教育体系,为学前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发展动力。
1.2 传承优秀乡土文化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各个区域、各个民族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传承、弘扬、发展乡土文化,是教育机构的重要任务,幼儿园作为启蒙教育的场所,更是承担着重要的职责。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愈发频繁,西方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很强的冲击作用,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打破我国原有的文化生态环境。手机、计算机、新媒体等事物的出现,既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利,也加剧了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碰撞,导致乡土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许多儿童从小较多接触西方文化和现代文化,对自己家乡的传统文化不够了解,以至于乡土艺术文化的传承者越来越少。将乡土教育资源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可以深化幼儿对本土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幼儿对乡土文化的热爱之情,为乡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后备人才。
1.3 促进幼儿综合发展
教育改革强调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演唱简单的歌曲,还要培养幼儿欣赏美的能力。然而,从当前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情况来看,对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力度还有所不足,在大部分音乐活动中,幼儿只是简单地跟着音频或老师的歌声来唱,许多曲目都属于“口水歌”,幼儿们虽然唱得很开心,但音乐素养并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他们对音乐艺术的鉴赏能力、演唱能力、演奏能力仍然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水平。南音又被称为“南曲”“弦管”等,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汉族音乐,唱法、演奏技法、曲谱均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有着鲜明的中原古乐色彩。教师将南音融入到一日生活当中,能够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古典音乐艺术的熏陶,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同时,南音的演唱技法也十分讲究,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锻炼自身对音调、节奏以及气息的把控能力,为未来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学习南音还有助于深化幼儿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使幼儿从小形成强烈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1.4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融入,涉及到资源的开发、整理、筛选、加工等多个环节,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这既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以南音为例,教师在将其融入一日生活的过程中,首先要开发相关的乡土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搜索、图书馆查阅、民间走访等多种方式,积累大量关于南音的资料。接着,教师还要根据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模式,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能力,精心设计一日生活的活动内容,将乡土教育资源合理地融入到各项活动中去,既要充分发挥乡土教育资源的价值,又要确保教育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学习规律和需求。由此可见,开发乡土教育资源是对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有助于激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促进教师教育能力、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进而带动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
2.乡土教育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策略
2.1 欣赏优秀南音作品,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兴趣是幼儿参与教育活动的重要动力,也是激发幼儿思维活跃性和创造性的关键因素。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融入乡土教育资源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喜好,引发他们对教育内容的探索欲,才能推动后续教育活动的有效可开展。但目前来看,许多小幼儿对于南音艺术知之甚少,缺乏欣赏和练习南音的经历,兴趣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南音教育活动的时候,不应直接讲述南音艺术的发展历史、演唱技法等,而是要以欣赏为先导,在一日生活上融入优秀的南音艺术作品,使幼儿对南音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在历史长河中,我国积累了许多优秀的南音艺术作品,古代曲目有《一司公》《赌博歌》《伶俐姿娘》等,抗日战争时期涌现了《炮中火》《活捉汉奸黄顺》等南音作品,建国后全州各级文化机构组织创作了《绣花灯》《江姐》《红军过草原》《长征》等新作品。教师可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将这些作品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让幼儿在观看这些优秀作品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南音的魅力,对南音的艺术风格特点形成初步的认识,以此来激发幼儿了解和学习南音的兴趣,为后续的教育活动做好铺垫。
2.2 开发南音园本课程,构建系统教育体系
南音是一种内涵丰富、技艺复杂的艺术,要让儿童深入了解南音艺术,不能靠几次零散的主题活动,而是要依托于系统规范的课程。因此,教师要围绕“南音”开发相应的园本课程,以此来构建系统化的乡土教育资源体系。目前来看,许多幼儿园虽然在一日生活中融合了乡土教育资源,但并没有建设系统的园本课程,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基本由教师个体来决定,没有形成统一的教育方案和计划,导致乡土教育资源在运用过程中存在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当对乡土教育资源进行整理归纳,开发园本课程,构建出系统完善的乡土教育资源体系,并编写相应的园本教材,推动园本课程高效有序地开展。
就南音艺术而言,园本课程教材的编写应当符合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科学性的特点,不仅要在教材中介绍南音的历史发展过程,还要对南音的乐器、演奏方法、记谱法等进行详细地介绍,形成完整合理的内容体系,教师可参照《泉州南音基础教程》《泉州南音系列教程》等教材,以确保内容的严谨性、准确性。二是趣味性原则,教材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和兴趣喜好,比如运用鲜艳明亮的色彩,融入一些可爱的卡通插画等,以此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2.3 组织艺术实践活动,鼓励幼儿个性表达
相比于观看和聆听,儿童往往对于实践操作类的活动更感兴趣。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幼儿的艺术实践力,注重幼儿的操作过程与身心体验,所以教师要将实践活动作为乡土文化教育的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地进行尝试,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然而,相比于儿童歌曲、流行音乐等活动,南音艺术的学习难度比较大,教师可先带领幼儿欣赏优秀的南音曲目,然后尝试用打鼓的方式,呈现出曲子的节奏,或者用电子琴弹奏简短的旋律,在此基础上,带领幼儿进行练唱。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幼儿逐渐理解和接受南音艺术,提升演唱和演奏的能力。
创造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每个孩子都有着强烈的创造性表达欲望。通过对教育实践过程的观察发现,相比于按照固定的乐谱进行演唱,幼儿更喜欢自由地进行创作,按照自己的想法对旋律或节奏作出改编。同时,创新创造能力也是幼儿培养的重点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一日生活渗透南音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要为幼儿留出自由创作的空间。在初始阶段,可以让幼儿按照固定的曲调进行演唱、演奏,提升他们的音乐技术水平。当幼儿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基础后,教师可让幼儿对南音曲目的歌词、旋律、节奏等自由地进行改编,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将自己的生活融入到歌词当中。尽管幼儿的音乐技能水平无法与专业的从业人员相比,但他们有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来的作品也不会循规蹈矩,他们稚嫩的歌声中往往充满着纯真的情感。教师要积极关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创作,通过语言、技术等多方面的引导,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实际的作品。
当幼儿具备一定的南音演唱能力后,教师可组织一场集体表演活动,指导幼儿结成不同的小组,设计多个表演节目,在幼儿园中进行公开表演,并邀请家长来观看。通过这种方式,让广大家长看到幼儿园南音教育的成果,获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同时,幼儿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更强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升学习南音的动力。此外,教师可以将幼儿的表演过程录制下来,上传到现在比较火热的媒体平台,如抖音、哔哩哔哩、快手等,让更多的人看到孩子们的风采,并提高南音艺术的社会影响力和曝光度,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并爱上这种传统音乐艺术。
2.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智能教育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有效地推动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融入乡土教育资源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各种设备、软件、程序,打造出智能化的教育模式,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南音艺术。目前来看,幼儿园的乐器种类较多,并没有配备南音乐器,如琵琶、洞箫、二弦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南音教育活动的效果。对此,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弥补乐器上的不足。
当前互联网市场上虽然没有专门针对南音设计的软件,但教师可以运用一些音乐类软件开展教育活动,比如“库乐队”软件中包含了许多民乐器的插件,可以模拟各种民乐器的音色音质。网络上有一些关于南音乐器的教程,如《南琶学习教程》《洞箫学习教程》等,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对这些教程内容进行简化和整理,满足幼儿基本的学习需求。同时,现在网络上有许多歌唱类软件,如唱吧APP、全民K歌等,这些软件基于一定的算法,对用户的演唱过程进行智能评分,从音准、节奏、技巧等方面做出评价,还能够提供一定的建议,教师可以将其融入到南音活动当中,帮助幼儿不断调整音调和节奏,这样既能够降低教师的工作量,也能为每个幼儿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
南音发源于福建泉州,主要用闽南语来演唱,所以掌握闽南语是学习南音的重要前提。幼儿园教师可运用“学说闽南语”等程序软件,带领幼儿一起学说闽南语,把握好闽南语的语音、语调,然后再让幼儿欣赏、学习南音,就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注重教师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与乡土文化教育的效果密切相关,当前师资力量不足是乡土文化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当前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南音了解不多,缺乏演唱、演奏的能力,自然难以将南音有效地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教师作为一日生活的组织者、执行者,对于最终的教育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加强学习,可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关于南音的文献资料,观看网络上的南音教学课程,到民间去走访,与南音传承人进行交流,也可以去南音艺术表演的现场观摩学习。总之,幼儿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化对南音艺术的认识,提高自身演唱、演奏的技能水平,游刃有余地将南音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用自身良好的艺术素养来感染幼儿,引领他们感受南音艺术的魅力,更好地胜任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工作。同时,幼儿园要积极组织关于南音的集体培训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以师资力量的提升,推动乡土教育资源在一日生活中的有效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幼儿园改革发展过程中,乡土教育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推动幼儿艺术文化素养的提升,也能够对现有的一日生活模式形成补充的作用,构建具有特色的幼儿园教育模式,培养幼儿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幼儿园也能够成为传承与弘扬乡土文化的平台,为乡土艺术文化培养储备人才与观众。因此,幼儿园教师要加强对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围绕“南音艺术文化”开发园本课程,积极组织幼儿开展南音学习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打造富有乡土特色的幼儿园一日生活模式,以乡土资源为基石,推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