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23-10-17程晓栋
程晓栋
(会宁县甘沟驿镇初级中学 甘肃 会宁 730717)
引言
实验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生物实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但是在当前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学生在参与实验时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中,影响了实验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进行生物实验教学时,要转变教育观念,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创新和改进生物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本文将针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策略以提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
1.创新实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新奇的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知识,在实验中掌握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例如,在《植物的呼吸作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进行相关内容的预习,让学生查阅资料或向同学、老师请教。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常见植物的叶、茎、根等样本。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探究这些样本是如何进行呼吸作用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实验。例如在《种子发芽》这节课中,教师可以将教材中介绍种子萌发的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演示。通过多媒体演示实验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动手能力。例如在《植物生长调节剂》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些实验材料,如赤霉素溶液、生长素溶液等。这些材料能够让实验更加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设计探究性实验方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1]。
2.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实验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问题的好习惯。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从而使自己得到提高。比如在讲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先将洋葱表皮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然后让学生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和记录。首先让学生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观察,让他们看到在洋葱表皮细胞内部有很多的水分。然后再让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在吸水和失水之后的状态。在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解剖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如将洋葱表皮细胞用镊子夹住,然后用镊子夹住洋葱的一头用力地向下压。
3.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主动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并在分析的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例如,在进行“洋葱表皮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吸水和失水”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吸水后体积增大,然后让学生对比吸水后洋葱表皮细胞失水前后的变化情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后,学生能够总结出“洋葱表皮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吸水和失水”这一结论。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思考:洋葱表皮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吸水和失水的原因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出“洋葱表皮细胞吸水后体积增大”这一结论。再如,在进行“植物根尖结构和功能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根尖结构和功能”这一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植物根尖结构和功能”这一结论[2]。
4.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原理和要求,通过查阅资料、查找信息和设计方案等方式,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以及相关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材料、仪器设备,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进行探究。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设计实验方案,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吸收。通过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巩固相关知识,而且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结合实验结果,优化教学设计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刻体会到科学实验的魅力。比如在进行“观察细胞结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利用多媒体展示细胞的结构图。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观察到的细胞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共同分析细胞结构中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分别写出不同细胞结构具有的共性和不同点。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结构决定功能”这一科学原理。再如在进行“观察植物根、茎、叶的结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根、叶结构和动物体内器官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通过对比实验,发现根、茎、叶与动物体内器官之间存在着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根、茎、叶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从而使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长之间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3]。
6.积极利用生活资源,拓展实验内容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在日常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时,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生物学相关的生活资源,如常见的动植物、微生物、人体构造等。在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向学生介绍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生物知识和现象,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生物知识的存在。
以“绿叶中的色素”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绿叶中的色素,然后让学生分组实验,通过观察不同颜色的树叶,来分辨哪一种色素是绿色的。当学生看到两片叶子的颜色不一样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是哪一片叶子中的色素最多?”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答案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结论。例如,在进行“绿叶中的色素”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片树叶,并在课后向学生提问:“这片树叶中的色素都有哪些?哪一种色素最多?”当学生回答出了自己的答案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有的结果进行分析、归纳,然后总结出叶片中所含有的色素。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成就感。
7.将实验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学习生物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生物学知识的存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在具体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实验方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适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大胆探索、独立思考;在实验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引导他们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例如,在学习“消化器官的结构”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探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是如何消化吸收的,如大米、面条、面包等是如何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会发现这些食物中都含有淀粉、蛋白质以及脂肪等成分,将这些物质消化吸收后就会成为人体所需的能量。这样,教师通过实验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有效性[4]。
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解决。作为一名一线生物教师,我们将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来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我相信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的今天,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