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增绿”、夯实生态本底的林业规划研究

2023-10-17雎敏

花卉 2023年18期
关键词:森林资源林业森林

雎敏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 珠海 519000)

0 引言

林业规划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科学“增绿”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林业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恶化。面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我国林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可以调整我国林业结构,提高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 相关概念

1.1 科学“增绿”

科学“增绿”是指采取科学合理的林业规划策略,通过种植植被,促进生态升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具体来说,科学“增绿”可以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水土保持能力,增加碳汇量等方面,实现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

1.2 林业规划

林业规划是实施科学“增绿”的重要手段,需考虑诸多因素,如气候、土地、地形等,以及生态保护、经济效益等。合理的林业规划能够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

2 林业规划的现状及问题

中国地广人多,森林资源极为丰富,但是自然保护意识的缺失、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非法砍伐等原因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与植被质量普遍下降,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规划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目前,国家已出台一系列政策,对林业规划进行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某些地方在编制林业规划时,或考虑不够全面,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或缺少创新性和前瞻性,只是照搬过去的规划方案,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或缺乏科学性,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2.1 林业规划滞后

部分地区的林业规划存在滞后性,未能及时更新,导致规划与实际情况脱节。这些地区的林业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严重的影响[2]。对于林业规划滞后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3 点。

(1)政策与法规滞后,导致林业规划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和保障;林业规划是保障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我国林业规划政策与法规滞后,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需求。例如,一些地方政府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生态保护,致使林业规划难以实施,导致森林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破坏。由于林业规划政策和法规滞后,森林资源的利用存在浪费现象。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采伐过度或者不合理,导致森林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森林资源的低效利用也很明显,例如一些林区的经济价值被低估,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林业资源调查与评价不够全面、准确,难以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林业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保障生态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我国林业资源调查和评价仍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调查范围不够全面、数据不够准确、信息共享不够畅通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林业资源保护与管理,还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带来负面影响。造成林业资源调查与评价不够全面,具体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技术不足。②人才短缺。当前,我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林业资源调查和评价技术体系,同时,也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这些问题导致了林业资源调查和评价所面临的技术难题和人才瓶颈,难以有效推进。

(3)规划编制和实施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估,难以发现和解决问题。林业规划编制是指制定、实施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计划,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导致规划的编制、实施效果难以评估。这就给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埋下了隐患。在林业规划的实施过程中,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是一大重要问题。监督机制不完善会导致规划的实施不得当,继而带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以确保规划的实施效果。在林业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评估机制的缺失也应该引以为重。评估机制缺失会导致规划的实施效果难以评估,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

2.2 森林资源浪费严重

2.2.1 规划不合理,森林资源难以保护

林业规划是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利用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规划不合理,导致森林资源的保护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些地区的林业规划没有考虑到当地环境和生态特点,导致了森林资源的严重浪费。

2.2.2 过度采伐,森林生态系统失衡

在一些地区,由于过度采伐和未经合理规划,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导致了大量珍贵的森林资源的损失。例如,某些地区的木材被过度采伐,导致了生态系统的破坏,森林的生态系统无法恢复和重建,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3]。

2.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市化建设所带来的大规模土地开发、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都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稳定和恶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林业规划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由于一些人的不负责任行为,林业规划遭到了破坏,导致森林资源的损失几乎无法估量。在这样的情况下,生态环境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可以维持生态平衡,还能够改善气候、净化空气、保护水源等。然而,由于破坏行为的不断加剧,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不仅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威胁,也对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全民监督迫在眉睫,只有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才能够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3 夯实生态本底的林业规划策略

3.1 科学规划林业资源

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科学规划林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规划是林业资源管理的关键。科学规划需要考虑资源类型、分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充分发挥资源的价值,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1.1 资源调查与评价

在规划林业资源前,首先需要对资源进行调查与评价。通过对林木种类、数量、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可以了解资源的现状和潜力,为后续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1.2 生态保护与治理

生态环境是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保护与治理。通过植树造林、防火、防病虫害等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

3.1.3 科学分区与分级

根据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可以对林地进行科学分区和分级。不同等级的林地可以有不同的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作用。

3.1.4 多元化利用与创新

除了传统的木材利用,还可以多元化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例如,生态旅游、草药种植等,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更多的收益,同时也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3.2 引入现代技术手段

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为林业规划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过去,林业规划主要依靠人工勘测和经验推算,难以满足现代林业管理的需求。而引入现代技术手段,将大大提高林业规划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促进森林的可持续发展[4]。

3.2.1 激光雷达技术

激光雷达是一种高精度的三维测量仪器,能够对地形、植被、建筑等进行全方位高精度测量。在林业规划中,激光雷达技术可以用来获取森林的三维信息,包括林木高度、树干直径、冠层结构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林业管理者更好地了解森林的生长状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首先,激光雷达技术可用于地形测量。激光雷达技术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地面高程数据,可以实现全面、高精度的地形测量。这对于林区的规划和设计非常重要,可以帮助规划师更好地了解地形特征,对地形起伏、坡度等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安排道路、管线、建筑物等建设项目。其次,激光雷达技术可以通过扫描树冠,获取树木高度数据,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林分高度进行测量。这项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林业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林分高度分布情况,为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最后,除了树木高度,激光雷达技术还可以获取树冠密度、林分形态等数据,可以帮助林业规划师更好地了解林分结构,确定森林资源的分布和特征,进而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依据。

3.2.2 卫星遥感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以全球范围、高分辨率的方式获取地表信息,对于大面积森林资源的监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林业规划中,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用来获取森林覆盖度、森林类型、森林火灾等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林业管理者及时发现森林资源的变化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首先,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森林覆盖率、林种、树高、树种、树龄等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为森林资源的调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这不仅可以更加科学、精准地评估森林资源,还可以为林业规划提供更加详细的数据支持。其次,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地监测森林火灾的发生情况,及时发现火灾情况并快速响应,有效避免火灾蔓延和扩大。这在林业规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最后,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准确的测量和分析,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这可以有效地避免土地过度开垦和滥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3.2.3 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是指模拟人类智能的一种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在林业规划中,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来对大量的森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精准管理。例如,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森林生长模型进行建模,预测未来森林的生长趋势和变化规律,帮助林业管理者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传统的林业管理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做到全面监测。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林区环境的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例如,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手段,对林区进行高清晰度摄像监控,实时监测森林火灾、病虫害等情况,提高管理效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林区的生态环境、气象等大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形成科学的林业规划。例如,通过对林区植被覆盖率、土壤质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最适宜种植的树种和种植密度。这不仅提高了林木生长质量,也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预测未来的林业经济发展趋势,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决策。例如,通过对历史气象、森林覆盖等数据进行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几年的木材市场供需情况,提前做好调整和规划。

3.3 社会参与林业规划

林业规划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情,更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社会参与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社会各界对于林业规划的需求和期望,从而使得规划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5]。社会参与的林业规划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林业资源的价值,从而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社会各界的监督也可以防止资源的滥用和浪费。在规划编制阶段,社会参与可以带来更多的参考意见。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公示、征求意见、开展座谈会等方式,吸收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可以让规划更贴近实际需求,避免出现盲区和漏洞。在规划执行过程中,社会参与可以发挥监督作用,保障规划的有效实施。社会各界可以通过举报、投诉、舆论监督等方式,监督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是否按规划执行。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保证规划顺利实施。

4 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而森林作为地球的肺脏,对于维持全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林业规划建设,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关乎人类未来的重要任务。科学“增绿”,夯实生态本底的林业规划,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共同努力,加强林业规划建设,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从而夯实生态本底。

猜你喜欢

森林资源林业森林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land produces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新形势下北方森林资源保护探讨
哈Q森林
新形势下加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构想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