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养护技术及养护管理分析

2023-10-17顾燕

花卉 2023年18期
关键词:园林工程园林绿化养分

顾燕

(通辽市市政事业发展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000)

0 引言

现阶段,园林绿化关系着全部市政工程建设状况,关乎着一座城市面貌,带来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因此,务必得加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项目风险管理幅度,才可以确保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的功效,能够获得显著性差异发挥。园林绿化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方法归属于一项多元性的专业能力工作,非常容易有各种难题的诞生,这时候给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产生很大程度上产生的影响,因此,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各类管控措施,这样才可以为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建设给予可信赖的依据。

1 园林绿化工作的基本内容

首先,在园林绿化工作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进行园林绿化,积极推进节能园林绿化工作,探索城市景观。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之路有效发挥了绿化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其次,建设主体要进一步推进生态园林建设,转变观念。可以向先进地区学习,借鉴节能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与地方专家团队和相关专家一起,转变发展思路,提高节能效益。合理促进废物回收利用,例如,废弃的花箱和防腐材料可以改造成昆虫馆,旧轮胎可以改造成各种可移动的小花坛,公园里砍倒的枯树可以改造成木制动物雕塑等。

从整体上看,园林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需要多方面的分析,园林环境构件主要在设计意图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建造,实现地形、水系、园林广场的相互配合,确保整体设计意图的有效实现,还应结合植物学、生态学、美学、心理学等多种理论知识和方法[1]。养护是长期性的,作为保证园林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能够产生可持续性和长效性。在园林绿化工程中,养护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养护整体外观、保护植物、浇水施肥、栽花、日常养护等,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园林绿地的完成并不意味着园林景观的完成,还应长时间养护才能得到完美的效果。景观是一种艺术,能够为人们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视觉体验,并使得身心愉悦,在园林绿化工程,合理的设计布局、绿化等,体现园林绿化的整体性,还应将植物摆放、小品、山水、古典园林为主,保证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和接近性。

2 园林绿化工程技术

2.1 修剪除草技术

在园林的养护期间,对于植物管理方面,工作人员可以前期规划、主要需求等对植物进行修剪,以确保造景植物的景观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进而提升其艺术性。与此同时,有效的修剪也能够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帮助植物及时减少养分流失,使其健康生长。在我国园林植物的选择方面,根据植物的自身生长情况,可以分为修剪期、休眠期以及生长期,通常,大部分植物的修剪时间为春秋两季[2]。在日常的养护管理中,除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养护项目,及时进行杂草处理能够确保植物生长过程中获取到更多的养分,而喷洒除草剂等药剂时要注意最佳风速在4m/s 以下,最佳用药湿度在65%以上。

2.2 养分需求养护技术

在对植物进行移栽的初期,植物自身难以有效汲取养分,并且植物内部本来存在的养分会逐渐流失,因此,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段与技术对植物进行养护:一来,可以将营养袋挂置于植物主杆之上,利用此种方法,可以快速提高植物内部养分含量,维护其生命力,保证植物能够迅速与周边的环境与条件相适应,根须紧抓土壤并获得发展,提高植物成活率;二来,为了确保植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工作人员需要详细、科学的修理植物的枝条,在对一些植物进行培育的过程中,植物会长出一些分枝,并从植物内部吸收养分,致使养分难以全面供给植物生长,因此,采取修枝技术,便是要将这些分枝加以去除,保证养分能够完全供给于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成活率。

2.3 病虫害养护技术

在植物栽种与成长过程中,病虫害问题的出现会大幅影响到植物的总体成活率,是植物养护工作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在处理病虫害问题期间,一般可以采用药物处理、人力捕杀、生物技术治理等技术手段,前面两种技术在病虫害处理方面并不具备充足的长效性优势,并且每次应用时都需要利用人工手段加以落实,耗费的时间、人力过多。然而,采取生物防治技术,则能够起到良好的效用,可以在园林当中引入虫害的天敌,以此来维持其生态平衡性,控制害虫数量,对虫害问题进行规避[3]。但是,如果在栽种植物的初期阶段便已经发现了过于严重的虫害问题,可以先利用一些杀虫药剂或者人力捕杀的方式进行简单的防治,此后再应用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来对其进行控制。对于病害问题,最为主要的防治技术便是药物防治技术,然而,养护人员务必要综合考虑病害的具体情况来选取防治药物,以此来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3 园林施工养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3.1 施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施工队伍并没有完善的操作技术和专业的水平,所以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园林的绿化工程质量造成影响,也无法推动园林工程的建设。并且在施工管理团队上也存在大量的问题,重点是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在管理期间只按照自己主观的观念操作,无法合理的展开全局管理,以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施工工期并降低施工质量。当前,我国在风景园林绿化建设有关的施工团队数量巨大,然而合格的、具备一定专业程度的团队却寥寥无几,务必强化知识的积累,才能够准确的知晓与明确设计人员的理念。除此之外,对施工现场进行的管理也非常落后,主要表现在不具备较强的组织计划性并且未严格根据执行规则开展,使得无法落实规章制度,逐渐产生浪费、劣质、技术落后的问题。

3.2 重视程度较低

整个工程无论后续养护还是管理工作都要有大量物力和人力给予支持,相比其他工作管理人员需耗费大量精力,在管理中和可能发生管理不当等问题不能有效体现出园林工程价值,甚至还可能对景观整体美观性造成破坏无法对生态做到切实保护。很多地区工程建设时其中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并没有对自身任务和职责给予足够重视,此类问题在整个园林管理中时常出现。部分施工团队没有足够的管理意识使工程建设施工质量及效果受到影响,部分人员为了将施工效率提高还会应用一些不合理的技术进行施工,最后导致整个工程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也无法有效实现工程的最终预期。另外进行后期养护时很多人员没有对当前养护工作的重要性做到足够认识和了解,部分人员自身职业素养不高造成后续应用园林景观时有额外资金支出,这些问题会最大程度阻碍园林景观价值的发挥,制约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绿化建设工作的展开。

4 加强园林工程养护管理的措施

4.1 强化人员技术与沟通

沟通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方式,现场和具体情况不相符的现象无论在何种工程建设当中都会发生,可并非是互不相通,各行其是的,要处理现场施工当中的问题就是需要和设计人员进行沟通。通过施工人员与设计人员的沟通交流可以全面的掌握设计的目的与含义,而一旦发生异议就需要立即协调沟通,分析出处理问题的方式,并由设计人员出谋划策,施工人员尽力协助才可以让工程项目建设成功开展。另外,园林绿地工程工作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对于目前的综合情况,应该强化对操作人员的整体培训,尤其是与工程项目施工挂钩的相关建筑学、生物学与艺术性知识,频繁的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培训会议,相互学习、探讨,持续增强整个施工团队的综合素养。并且还应该要学怎样运用优秀的理念与技术,现阶段的社会是拼知识、拼观念、拼技术的时代,无论哪个企业与个人,只要停滞不前,就会被社会淘汰,园林工程项目施工同样如此,需要更多采用先进的操作工艺,增强工程施工效率,持续增强园林绿地工程质量。

4.2 结合实际情况重视美学管理

在现代化城市的进步中,园林绿地能够体现出一个城市的形象与文化,所以应该结合园林绿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规划,从而使城和与景观环境能够更加和谐的结合,进一步优化城市的形象特征,推动城市的进步。并且在设计期间还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等艺术特征和景观设计合理关联起来,清晰主题,让园林绿地能够充分发挥功能价值。

在进行园林工程施工时应该同步兼顾对历史的尊重、再现、创新赋能等多个需求,而园林工程自身作为一种历史踪迹,借助对建筑的施工将文化和建筑融合起来[4]。一定程度上而言,景观建筑在城市发展里程中是非常直接的见证,能够将各个时代的特征都体现在景观建筑当中,特别是有着浓郁近现代景观底蕴的城市本身就沉淀了十分浓厚的景观文化。由于园林工程形式烦琐多样,需要在园林工程施工期间重视美学标准,将景观美学的价值体现出来。

园林工程有着较为深厚的景观遗产属性,施工后的成果需要满足景观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进一步体现出园林工程的历史文化特性。所以在对园林工程进行施工时需要最大化保留当前的特点与痕迹,借助园林工程能够体会到传统建筑技术的价值和魅力。在施工期间不得应用“一刀切”的方式,并且需要保留历史文化价值一般的园林工程局部原貌。同时,还应防止相差无几的管理形式,各个园林工程都应该具备独有的特征,施工管理并维持园林工程的美感,整体结合风格进行考虑,并以建筑美学特征为重点妥善处理,给园林工程赋予更多的美学特征,也为景观文明的历史传承提供优质的物质载体与路径,对于城市的良性发展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3 选择合适的养护技术

不同的养护技术,不同的使用方法,不同的针对性,最终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未来的养护工作中,要根据城市的发展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养护方式。在灌溉方法的选择上,要贯彻节能环保的宗旨,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但也要根据植株的生长特性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植株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那么浇水过多的话,就会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另外,有关的工作人员也要适时地进行相关的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对园林建筑单位来说,可以安排施工者进行新型技术的集中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要为其营造适宜的训练环境,以使新技术更好地发挥其优越性,促进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使维修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4.4 提高园林植物精细化养护管理水平

4.4.1 苗木灌水、施肥管理

首先,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人员要确保各类园林植物的种植质量,并根据其生长习性以及养护管理需求等,合理制定灌水养护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好第一次浇水量,确保植物根系全部吸收后,再确定第二次灌溉时间,一般应以3~5d 为基准[5]。其次,要根据植物的实际生长情况来科学确定肥料种类和施肥数量,确保其营养充足,在这一环节中,施肥量的控制最为关键,必须能够满足植物吸收需求,确保其营养充足,不能过多或过少,否则势必会导致植物出现枯萎、抵抗力不强等不良情况。

4.4.2 园林植物整形、修剪管理

为保证园林绿化养护效果,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要对植物进行适当的整形与修剪,在实际执行时,可根据各类植物的外观形状、生长习性以及生长质量等来进行开展,不仅要合理确定植物整形与修剪周期,将那些带有病虫害以及影响美观的枯枝烂叶全部处理掉,而且还要结合园林种植土壤的透气性和养分供给能力,定期做好除草和松土工作,这样才能为园林绿植的健康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进而从根本上保证园林绿化养护效果。

4.4.3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管理

在园林精细化养护过程中,提高植物的成活率最为关键,这就需要在开展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将植物的病虫害防治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相关养护管理人员不仅要对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防治措施,如物理、生物、药物等病虫害防治措施,这样能切实提高园林植物的生长质量,保证园林的整体建设效果。

5 结语

绿化施工是园林建设的关键内容,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园林的运营效果,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期间,不仅要采取适宜的方式来搭配植物,还要维持园林绿化景观的美观性。与此同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确保植物能够健康、规范的生长,以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充分发挥园林的生态、社会以及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园林工程园林绿化养分
上海市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银杏“搭桥”复壮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探索与应用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新技术、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园林工程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