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交互设计理念的城市街头公园景观设计分析

2023-10-17莫冬萍

花卉 2023年18期
关键词:使用者街道公园

莫冬萍

(陕西格瑞环境治理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0 引言

新世纪,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居民的大规模迁移,原本的绿地绿地正在被高层建筑所替代;这是一个钢铁和水泥的世界。们的需求从物质转向精神层次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拥有愉快轻松的公共生活环境以排解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1]。尽管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但在城市的中央地带,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却像是一片荒芜的绿洲,很难让人满意。最近几年,人们越来越多的注意到了一些被忽略的区域,这些区域分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只要经过精心的规划和改造,就可以为周围的居民提供便利。地方当局也对民众的诉求作出回应,并通过相应的举措将已被淡忘的地方带回公众视线,比如2017 年7 月由市园林和武汉日报联合主办的一项关于“巴掌地块”的街头公园工程,力求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绿色,并得到民众的拥护与鼓励,纷纷提出建议。

2016 年,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上海率先提出了街头公园的概念。在北京,深圳,杭州这样的高密度的中心地区,建设街头公园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小面积的街头公园,利用率高,占地面积小,分布在城市的每个地方,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在城市各个建筑之间,各种环境之间起到其弥补功能,既弥补了人们的感情回忆,又弥补了城市绿地的不足,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交互式景观必须遵循设计规划的基本概念,并根据人的感官特征进行元素的组成[2]。身处其中,可以让人暂时忘记城市的嘈杂,为忙碌的大都会居民提供临时避难所。

1 交互理念下城市街头公园景观的设计原则

1.1 地域化原则

在交互设计理念下,城市街头公园景观设计应遵循地域化原则,即将城市的地域特点与公园的设计相结合。通过将当地的文化元素和历史传承融入公园设计,创造独特的地域特色。例如,在公园中设置具有当地特色的艺术品、雕塑或纪念碑,展示该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景观布置。考虑当地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周期,保护和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在公园的建筑设计中,融入当地的建筑风格和材料,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例如,使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采用当地特色的建筑风格,以创造更具地方特色的公园景观。

1.2 自然生态原则

自然生态原则是在交互设计理念下城市街头公园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了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和生态系统的保护,以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公园空间。通过遵循自然生态原则,城市街头公园的景观设计可以创造出一个与自然环境融合、生态系统健康的空间。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提供舒适的休憩场所,还可以增加城市居民与自然的联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它也能够唤起人们对于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1.3 艺术性原则

每个风景都要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带来美好的享受。城市街头公园方便、高使用率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满足可用性的前提下,要有更高的艺术品位。街头公园的规划与设计必须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比例与尺度;韵律与韵律,多样与统一。它还体现了当时的美学特征,即光影、肌理、透明度等。街头公园内仅有的几个景观雕塑和设施,也要增加艺术性,以增进人与景观设施的互动,提高使用者的情绪感受,引发情绪共鸣。

1.4 安全性原则

在城市街道的规划中,安全的原则尤其显得重要。对于居住型、教育型等街道型的公园,在规划中要注重针对弱势群体的幼儿和老年人。城市道路的设计要实现人、车辆的分离,城市道路的设计与衔接应充分顾及不同地区的居民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在规划园林设施时要兼顾各年龄层的需求,为残疾人、老人和儿童提供服务的设施必须符合全国的无障碍设计规范。

1.5 以用户为中心原则

在交互设计理念下,城市街头公园景观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注重提供积极、愉悦的使用体验。采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原则,城市街头公园景观设计能够增强使用者的满意度和参与度,提供舒适和愉悦的空间体验,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同时,注重用户体验能够促进公园的活跃度和可持续发展,并为城市居民打造一个独特、亲近大自然的休闲场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鼓励和引导使用者参与公园的设计和规划过程。通过调研、访谈和用户反馈收集使用者的需求和意见,确保公园设计满足使用者的期望和体验需求。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性,设计提供舒适的休息区、座椅、遮阳设施等,以满足使用者在公园中休息和放松的需求。设计公园中多样化的活动空间,满足不同年龄和兴趣的使用者的需求。例如,设计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集会区等,促进各个年龄层次的使用者参与和交流。

1.6 用户参与式原则

交互理念的表达围绕用户展开[3],用户参与式设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它提倡让使用者更多的参与到设计中去,培养使用者的主体性,从而激发和激发使用者的主体性。用户参与设计是指设计师、科研人员、开发者在各个阶段的合作,共同总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评估方案。街头公园遵循使用者的“参与”原则,有助于设计人员更加合理地规划和准确地定位街头公园。而且因为街头公园的占地面积较小,使用人群明确,非常适宜由大众参与设计、维护和管理。然而,由于市民对园林专业知识的缺乏,设计理念差异较大,对设计的认识水平也不统一,因此,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合时宜、不合情理的意见。这就要求设计者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权衡利弊,并保留一些合理的意见,排除不合理的意见。这样才能满足更多用户的需要,将城市街头公园的价值最大化。

2 交互理念下城市街头公园景观的设计要点

2.1 植物要素

在街头公园的规划中,应该考虑到自然的疗愈手段。在都市街道上,人们可以通过更好的方式,更好的了解到树木枝叶、花朵、果实等的各种色彩和纹理。在此,人们可以观赏到五颜六色的花草美景,既能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又能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在感官上,没有什么比颜色更能直接地感觉到了。在季节里,对色彩的感觉更为清晰。颜色与手工制造的感觉不同。这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植物、花朵、果实等通过使用来自于植株的芳香或挥发性的材料而发出各种香味;营造健康洁净的园林环境,使之恢复健康。试验结果显示,某些花香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例如,桂有缓解疲乏的功效;一股淡淡的馨香让人心情舒畅;苹果的香味可以调节人的兴奋,也可以缓解焦躁和生气。在街道的花园里,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口味的刺激剂,给人一个特别的采摘区域。

植物的声音选取应根据风的变化而定,鸟类、昆虫喜欢的植物种类则应采取仿生植物的形式来降低街道的噪声。例如瑞典的Pallis 项目,通过整合各种不同的生物元素,创造出一个可以让植物、动物和人类在同一区域成长的微型环境,增强了街道花园的主要优势。街道上的园林可以用来解决对城市的负面效应,创建一个可再生的生态体系。绿色的幕墙能过滤都市的大气,降低交通噪音,是小动物栖息的地方。

根据用户行为和需求,街头公园的设计可以根据封闭度、隐私性和垂直空间等因素进行区分。下面是对所的4 种不同程度的封闭空间的设计特点的分析。

(1)开放空间。通过具有较高分支点的树木、低灌木和地被植物的组合,营造出开放隐蔽的隐私空间环境。这种开放空间适合多人活动,提供了舒适和隐私的感觉,同时也可以创造一个相对开放和自由的氛围。

(2)半开放的半封闭空间。通过大灌木或成排乔木的组合,阻挡空间一侧的视线,另一侧则保持开放。这种空间创造了一种半封闭的感觉,为用户提供了较好的隐私,并能引导人们在公共空间中进行活动。

(3)封闭空间。由茂密的树木和透明度较低的灌木组合而成,营造了更为密闭的空间。这种封闭空间营造了较强的隐密感和私密性,使用户感觉更加封闭和独立,提供了与外界的区隔感。

(4)垂直空间。通过攀援植物在与建筑相邻的边界上的生长,创造了垂直空间的绿色环境。这种设计可以弱化建筑立面的感觉,为街头公园带来丰富的景观效果。同时,垂直空间的存在还能提供一定程度的遮荫和视觉分隔效果,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舒适性和私密性。

2.2 水体要素

在街道上,水景往往是一个主要的景点。从总体上讲,可以把水分为静止的和动态的两大类型。平静的水面让人感受到宁静和深邃。水体的动力学特性是有规律的、有活力的。静态水的生成必须具备3 个基本要素:无裂缝的边缘、无外部水源影响的容器底面。静态表面的尺寸由水流的形态决定。此外,静止的水流可以形成镜子一样的效果。安静的水面可以营造出一个温馨、宁静的环境。当旅游者面临着一片宁静的水域时,他们的激动情绪就会消失。充满活力的水元素将为街道的花园增添一幅生动的图画。根据流速的差异,可以分为梯流型、射流型、自由型等。

2.3 道路与铺地

从外观上看,街道的布局对街道的园林有很大的作用,比如砖、水泥、石头,这些都可以给人以不同的空间感受。路面可划分成软路面和硬路面。如花岗岩、石块、地砖等;鹅卵石等是一种坚硬的路面。草地,水景等都是柔软的。街道上的园林布局特征,使其成为街道上的主要道路。硬铺路通常是为人们的行走和休憩提供便利。路面必须具有防滑、耐磨、排水等功能。如果是小块路面,则需要在大块的接缝上预留一定的间隙以方便排水。另外,使用本地的石头、沙砾等原料,更贴近大自然;在大街上的游乐场里,他们都是吸引眼球的元素[4]。

2.4 边界设计

与建筑毗邻的边界线应当依照其外貌进行规划。当大楼的边缘能够到达大楼时,可以采用栽植和铺设的方式来突出大楼的出入口,并将人流引入其中。当周边建筑的外墙对大众没有影响时,可以采用爬坡式的建筑立面,这样的结合不但能增加园林的绿化效果,还能软化大楼的线条,减轻压力。

结合商业大楼,可以将外部风景与街头公园的风景结合起来。若与居民楼连接,必须重视个人的私密性。与写字楼相连,要创造一种宁静的气氛,这种气氛可以用来栽种。大部分的商业区域都是敞开的。鉴于沿路绿化的边缘地带是休闲娱乐的最佳选择,可以在靠近道路的道路旁的走道上布置几个座椅,提供给观众们的休息和观赏。

2.5 入口设计

街道的公园和出入口是游客进出的大门。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格外重视进水口的布置、尺度和外形。研究发现,很多大人都会在散步经过一个小型的花园的时候停下脚步,一边欣赏街道上的风景一边闲逛。

例如,位于旧金山24 大街和布莱恩特大街的交界处,在熙熙攘攘的人行道旁,有一块砖石镶嵌的空地,这里有一条长板凳,面对着大街和路边的花园。另外一个进入的方案是,在大街上的一个公共区域,面对着大街。在这期间,一把座椅正对着花园。路人可以在两边自由地落座。因为很多街道的公园都是很小的,所以很难被忽视。所以,在进入时应该强调园区的定位。可以把铺面延伸至大街上,就象佩雷花园的入口处。也可以在北京西单大街上的入口和出口设立标识,指引游客入园。入口的外立面不能过高,以免遮挡住路人的视野,使行人忽略了该区域。当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我们要使人们感到它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而不是说要到那里或打算到那里。

2.6 互动式景观装置

在城市街道上的公园中,添加了一些互动的功能,能够激发人的参与,为游客带来不同的感受。互动园林设备,使用者的参与度很高。互动的园林具有可变性、机械可操作性以及利用场地中其他要素所构成的长时或短时的变动,营造出一种具有包容性的环境,推动人类从消极的观看转变为积极的互动,不仅是视觉欣赏,更是开启了使用者的思考空间。现代科技运用在景观设计公园中,让自然与科技结合,将会迸发出更多火花[5]。

秋千本来就是一种童年的回忆,设计师们在跷跷板上安装了LED 灯条,让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充满了孩子的天堂。更有意思的是,这个秋千也能演奏。该作品是多伦多作曲者米切尔阿基亚马所写。当你坐在摇椅上的时候,光线会发生变化,就像是回到了小时候。互动的风景并没有给设备带来任何困难,只是让用户能够在使用原有的特性时,获得一种不一样的音像体验。交互园林设计的核心是人与物的交互作用,同时也是人与物的交互和交流。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和技术支撑的园林设备的合理使用能够提高使用者的活动热情。这是一个静止的美感,它不但可以维持在一个可视的层面上,还可以保留一个风景的空间。关于物质和无形物质的谈话。借助这样的景观载体,风景园林与人类之间的交流更加丰富多彩。

3 结语

总之,在城镇化迅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绿化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毁坏,居民对街头公园的需求也正在增加。文章立足于交互设计的基本理念,归纳出城市建设街头公园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希望能够借此来提高城市街头公园的景观设计水平,塑造城市的围观生态美。

猜你喜欢

使用者街道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热闹的街道
在公园里玩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热闹的街道
抓拍神器
风居住的街道
一见如故
街道等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