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性化视角探索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

2023-10-17叶杰

花卉 2023年18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性化空间

叶杰

(广州市浅草堂园林工程与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00)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的联系逐渐减少,造成心理压力和情感疏离。风景园林作为城市中的自然绿洲,通过创造宜人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可以提供人们疏解压力、恢复情感的场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1]。而在当前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背景下,从人性化视角探索风景园林设计,对于城市发展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方法,结合定性和定量研究,以人性化视角探索风景园林设计的实际情况和效果。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对国内外人性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随后选取若干城市中的典型风景园林项目,进行实地考察,以获取第一手数据。最后,基于定性研究的案例分析和定量研究的问卷调查,对人性化视角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2 数据收集

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近年来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相关研究,了解人性化视角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其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风景园林项目,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环境布局、设计元素、用户行为等定性数据。此外,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公众对于不同风景园林设计的情感体验、满意度等定量数据。

1.3 数据分析

在定性数据分析中,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实地考察的数据进行归纳、分类、整理,提取出设计中的人性化元素和效果。同时,运用比较分析法,将不同风景园林设计的情感体验和人性化程度进行对比,以发现设计的优势和改进空间。在定量数据分析中,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从数据中探索人性化视角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通过以上研究方法,将为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提供充分支持,使研究更具深度和实际指导价值。

2 人性化设计的概念

人性化设计是一种将人的需求、行为、情感和体验放在设计过程的中心,以创造出与人们紧密相连、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服务或环境的设计方法[2]。它关注人与设计之间的互动,强调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功能或美感,更是为了创造与人们情感和体验相契合的独特环境。

3 风景园林设计人性化的原则

3.1 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性化之所以要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是因为这种设计理念致力于创造与人们紧密互动、与人情感共鸣的环境,使人们在园林中获得身心愉悦、平衡和满足。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如提供舒适的座椅、步行路径和合理的休息设施,有助于人们在园林中获得舒适感和体验,促进放松和休息。这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缓解日常压力,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同时,关注人的生理需求还能创造便利的交通系统,使人们能够自由流动,感受到活力和活动的自由。此外,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同样重要,因为人性化设计旨在创造与人情感共鸣的空间。通过合理选择植物、颜色和材质,设计可以营造愉悦、和谐的视觉体验,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入自然元素和水景,可以创造平静、宁静的氛围,有助于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提升心理健康。

3.2 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环境

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性化追求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环境,是为了创造更具生态平衡、精神满足和可持续性的场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不仅使人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更提供了一个逃离日常喧嚣、重拾内心宁静的机会。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缓解压力、焦虑和疲劳,促进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提升[3]。此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环境可以增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从而推动可持续生活方式和生态保护行动。通过融合自然元素、生态原则和人性化设计,创造一个充满生命力、平衡和美感的空间,为人们提供一个与自然共鸣、身心愉悦的场所,进而推动更加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建立。

4 以人性化视角探索风景园林设计

4.1 因地制宜并突出自然和文化特色

通过文献以及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地域性是风景园林的灵魂所在。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使风景园林真正体现出自身特有的价值和意义。因此,以人性化视角探索风景园林设计的核心在于将人的需求和情感置于设计的中心,并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因地制宜,突出自然和文化特色,以创造与人深度共鸣的独特环境。在因地制宜方面,设计师需要充分了解特定地区的自然条件、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以便将园林设计与环境融合[4]。例如,在热带地区,设计可以采用茂密的热带植物,创造阴凉的休息区,以应对高温和湿度。而在寒冷的气候下,可以利用防风、保温措施,使人们在户外也能感受到舒适。此外,地理特点如山地、海滨等,也能影响到设计的布局和元素的选择,从而创造出适应当地环境的园林空间。同时,突出自然和文化特色是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方面。设计师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如湖泊、山脉、河流等,将其融入设计中,打造出与自然共生的环境。也可以引入传统的文化元素,如建筑风格、艺术装饰、民俗活动等,以弘扬文化传统并增添独特韵味。例如,在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常常会运用亭、阁、廊、池、桥等传统元素,将建筑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营造出雅致的氛围。而在日本的庭院设计中,强调极简、平衡的原则,通过石、砂、水等元素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

4.2 利用采光、通风等自然条件

通过考察研究发现,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和日照条件。而以人性化视角探索风景园林设计,注重采光、通风等自然条件的利用,是为了创造舒适、健康的环境,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通过充分利用自然的光线和空气流动,设计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宜人、愉悦的园林体验。一方面,在采光方面,设计师可以巧妙地布局景观元素、建筑物,使阳光能够充分洒入园林空间。通过设置适当的开放区域、开窗设计,可以确保充足的自然光线进入,照亮景观的各个角落。光线明亮的环境不仅提升了人们的视觉舒适感,还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提升心情。另一方面,通风也是人性化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要素。优良的通风可以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排除潮湿和异味,维持舒适的环境。设计师可以通过规划通风走廊、设置通风窗户等方式,保证空气的流动。比如,在热带湿润的气候中,湿度较大,通风尤为重要。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求,更促进了心理健康。阳光充足的环境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 的合成,增强免疫力,减轻抑郁情绪。而清新的空气可以提高注意力、减少疲劳感,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放松身心,体验到与自然的连接。

4.3 设计人行空间和休憩空间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一些城市居民对于城市公园休闲功能的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对游憩活动本身的关注。因此,设计人行空间和休憩空间时,设计师需要从人们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出发,创造出与人深度共鸣的、舒适宜人的环境。首先,在人行空间的设计中,首要考虑的是人们的流动性和便捷性。合理规划道路、步行道以及连接路径,能够有效指引人们在园林中自由穿行。路径的设置应考虑景点的分布,避免拥挤和堵塞[5]。例如,在城市公园中,主要游览路线应宽敞畅通,方便游客的游览,同时还可以设置小径和曲径通幽,为喜欢探索的人提供不同的体验。这样的设计旨在使人们在园林中可以流畅地移动,不受阻碍,享受愉快的漫步。其次,在休憩空间的设计中,注重营造一个宜人、舒适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休憩区域应该有舒适的座椅、遮阳设施,为人们提供休息、放松的场所。座椅的设计宜考虑人体工程学,保证坐着舒适,也可以设置不同种类的座椅,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还可以在休憩区域中加入一些游戏设施或艺术装置,让人们在休息的同时享受愉快的活动。例如,在一些大型城市广场,设计师常常会设置雕塑、水景等,为人们提供观赏和休闲的机会。最后,在人行空间和休憩空间的设计中,融入自然元素是不可或缺的。植被、水景等自然元素能够为空间增添生机和美感,营造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氛围。在人行道旁边设置绿植,不仅可以提供一定的遮阳效果,还能净化空气、增加空间的舒适度。而在休憩空间,水景、花坛等可以为人们带来视觉愉悦,增加休息区的吸引力。

4.4 注重人性化标识设计

通过实地走访及案例分析,发现部分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缺乏人性化标识的设计,这导致很多人在进行游览时感到十分不便。因此,以人性化视角探索风景园林设计,注重人性化标识设计,是为了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愉悦的导览和指引体验。人性化的标识设计不仅要满足信息传达的功能,更要考虑人们的认知和需求,以创造一个更加友好、亲近的园林环境。一方面,在人性化标识设计中,信息的清晰传达是关键。标识的内容应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在公园、景区等场所,人们常常需要获取到一些基本信息,如厕所、出入口、紧急出口等。通过使用易识别的图标、简洁明了的文字,可以让人们快速获取所需信息,提升导览的便捷性。例如,在地铁站、机场等公共场所,标识通常采用国际通用的图标,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能轻松理解。另一方面,在人性化标识设计中,考虑人们的视觉感受和认知习惯是必要的。标识的颜色、形状、大小等要与环境相协调,不仅要引人注目,还要避免过于刺眼或喧闹。此外,设计师可以考虑人们的视觉高度,将标识设置在容易被看到的位置,避免被掩盖或忽视。在城市街头,路口交通标志的设置就考虑了行人的视角,确保行人在行走时能够清晰看到交通指示。最后,在人性化标识设计中,还可以考虑引入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以增加标识的独特性和亲切感。不同地区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通过在标识中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可以让人们更容易产生共鸣和认同感。例如,一个位于海滨城市的公园,可以在标识中加入海洋元素,如海浪、海鸥等,以突出其地理位置和主题特色。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标识的表现形式,还能为游客带来更加深刻的印象和体验。

4.5 植被选择和配置

通过综合研究发现,一些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在植被选择和配置时,缺乏人文考虑。基于此,设计师在考虑植被时,需要从人们的视觉、感官和心理需求出发,以及根据环境特点,精心挑选和配置植物,为人们带来愉悦的园林体验。在植被选择方面,应考虑植物的视觉效果和触感。颜色丰富、形态各异的植物可以为园林增色不少。鲜花盛开的季节,绚丽多彩的花朵会引人驻足,增添欢愉氛围。此外,触感也是重要因素,选择触感柔软的植物可以让人在触摸时感受到舒适。例如,柔软的草坪、垂坠的藤蔓等,都能为人们带来亲近自然的体验。在植被配置方面,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和环境特点,进行合理的布局。首先考虑的是遮阴问题[6]。在炎热的气候中,设计师可以配置大树、藤蔓等植物,为人们提供清凉的休息场所。例如,在公园中设置荫凉的座椅区,让人们在树荫下享受凉爽。同时,在景观设计中也可以利用植物营造私密感,例如,通过种植高大的灌木,将人行道与道路分隔,为行人创造更加舒适的步行环境。此外,在植被的配置中,还可以考虑植物的香气和声音。花草的芳香和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都能为园林增添更多层次的感官体验。在休憩区域种植具有浓郁香气的花卉,能够为人们的休憩时光增添愉悦的感觉。另外,在城市中种植一些具有轻微声响效果的树木,可以为城市带来自然的声音,让人们远离喧嚣,感受宁静。

5 结语

综合来看,通过深入研究人性化视角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风景园林设计领域的理论体系,还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提供了实际解决方案。而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我们提出了以人性化视角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措施,最终实现提升城市的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水平,使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得以实现。这一研究不仅对于学术界的风景园林设计研究有所贡献,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指导。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人性化空间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扶不扶”的人性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