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023-10-16张玉宝
张玉宝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根据党中央的部署,我们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我们要深刻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意义、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牢记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厚植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意义
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人民”二字重若千钧。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明确提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凝练而又鲜明地表达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改革开放伊始,邓小平同志就告诫全党,要永远站在人民一边,同人民在一起,了解他们的要求,倾听他们的呼声,采取各种办法保护和争取他们的利益。世纪之交,江泽民同志针对不断变化的发展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并反复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能够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发展壮大起来,能够在千难万险中一次次浴火重生,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忠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衷心拥护和支持。人民是我们党的生命之根、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历史充分证明,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歷史经验,其中就包括“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
(三)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追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目标,强调社会发展的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内涵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充分把握其中的理论内涵。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四个方面。
1.发展为了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更加关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和高质量特征,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整体协调,更加关注经济社会的平衡发展、充分发展,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发展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善于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中提炼经验。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致力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4.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主要特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条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鲜明的理论和实践特征。
1.守正与创新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从本质上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了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全面继承,同时又作出了许多原创性贡献。以人民为中心挣脱了西方人本主义中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突破了自由主义的狭隘性,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明晰了政党、政府、社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构和制度优势,构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话语逻辑,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清醒和政治自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同时,还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者,弱而不可胜,愚而不可欺也”等体现了对人民群众力量的高度重视;“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哀民生之多艰”等展现出心系民生疾苦的情怀担当;“官为民役”,“百官皆人民之公仆”等包含着朴素的公仆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要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这对广大黨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
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还是为个人谋私利,是衡量领导干部政绩观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的政绩,应当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绩,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创政绩。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了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在具体工作中,重要决策方案,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不能嫌麻烦、图省事,要切实做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
(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使人民群众享有更为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党员干部要怀着强烈的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想一想是不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是不是有助于解决群众难题,是不是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从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14亿多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保持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定力,持续深化纠治“四风”,持之以恒推进反腐败斗争,坚决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要自觉融入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厚植群众感情,不断提升群众工作本领,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工作思路,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讨论题:
1.以人民为中心有何重要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做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