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准确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2023-10-16沈泉涌
沈泉涌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而“十个明确”中第五个明确是:“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近年来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方面的理论积淀与实践探索。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准确认识和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这一总目标,继往开来、乘势而上,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和创新活力。
一、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使改革实现了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对于在改革发展新阶段推动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具有重大意义。准确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对推进实现改革历史任务,贯彻落实好各项改革部署至关重要。
(一)对改革根本性问题的科学回答
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零敲碎打调整和碎片化修补不行,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向突进也不行,必须要有一个总体设计,并据此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深化改革的分目标,标志着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有机整体,既规定了改革的根本方向,又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是对改革根本性问题的科学回答。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二)实现中国式現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中国人的愿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内容,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既要靠制度,也要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就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还要看到,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前进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14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二、准确认识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方向性、统领性、有效性的有机统一。
(一)总目标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前进方向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改革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才能取得成功。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回答好这一问题,就要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方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奠定了“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深刻表明,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不论怎么改革,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总目标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统领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把各方面改革开放有机衔接起来,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今天,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此,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实践充分表明,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确立,使我们能够对千头万绪的改革工作统筹部署、整体推进,合理布局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取得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三)总目标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务实取向
制度与治理相互依存。只有以科学的、完善的、适用的制度体系为依托,才可能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只有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把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统一整体完善表述,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结合在一起提出来,实现方向与路径、目标与措施、制度效能与执行能力的统一,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实践导向、务实取向。既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又把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使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就能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彰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正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改革全局,科学把握改革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重要改革论断,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为指导改革实践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也为巩固构建“中国之制”、不断迈向“中国之治”的未来图景指明了奋进之路。
(一)坚持党对改革集中统一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政令畅通,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必然涉及对现有利益关系的深度调整,必然要求着眼长远利益、根本利益来构建和完善新的体制机制。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改革每向前推进一步,都需要下更大决心、付出更多努力。只有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才能把全黨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意志、行动统一起来,把各领域各方面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推动改革行稳致远的强大合力。要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能否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坚持问题导向,既是我们党推动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和重要原则,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方法。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引导理论发展。问题也是阻碍前进的“拦路虎”,“一山放过一山拦”,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改革就是在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中往前推进的。推进各项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制订改革方案上,要奔着问题去,拿出的方案要有棱角,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在部署推动改革上,要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里的改革;在督促落实改革上,要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让实践来检验、让结果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三)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实践证明,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改革是治国之良方。改革需要法治保障,法治需要改革推进。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只有实现改革的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取得成功。在改革实践中,研究改革方案和实施步骤要同步考虑所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建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全面实施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或废止。通过法律法规的“立改废”落实改革决策,巩固发展改革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经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推进和保障了改革。
(四)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全面深化改革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和国防军队等各领域,每一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也需要其他领域密切配合。凡是重大改革都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整体联动、协调推进。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谋划推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厘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推动有条件的领域和地方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打出改革“组合拳”,做到前后呼应、相互配合、形成整体,提高改革整体效益。
(五)坚持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
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同时也要看到,胆子大不是蛮干,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于一些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不要想象着一招制胜、立竿见影,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方能见效。面对繁重的改革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结合实际,坚持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改革,集中力量先推行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举措,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做到重大改革举措系统配套,然后集中力量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要把抓落实作为改革工作的重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改革推进到哪里,督察就跟进到哪里。冲破“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讨论题:
1.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大意义?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