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三课 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2023-10-16施红吴静

党课参考 2023年10期
关键词:日益增长共同富裕矛盾

施红 吴静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而“十个明确”中第三个明确是:“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什么时候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判断准确,党和人民事业就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是理解我们党制定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

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基础、历史逻辑和现实要求。

(一)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社会的基本性质,作为社会基本矛盾内容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形态下,呈现出不同的状况。在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社会基本矛盾也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这就构成了社会主要矛盾。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如何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毛泽东强调,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毛泽东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对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既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解决起来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既积极有为又持之以恒努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担当。

(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逻辑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完成以后,国内主要矛盾已经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在1979年3月30日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指出“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1981年6月27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概括,“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一概括成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三)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要求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一般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并通过解决主要矛盾带动化解其他矛盾,在解决矛盾过程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更大胜利。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如果说过去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量”的不足问题,新时代则向我们提出了发展“质”的提高问题。

(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显著提高,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同时,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物质文化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这决定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反映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二)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两个方面

进入新时代,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新的物质生活方式下,必然产生新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新时代,人民的需要和期盼,不仅仅局限在物质文化领域,而且扩大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是要破除“见物不见人”的发展方式,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主要体现在:一是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各个地区发展有快有慢,生产力布局不均衡,比如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二是从发展的领域来看,我们既有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产业和技术,又存在着一些相对落后的产业,既有产能过剩的问题,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三是从共享发展成果来看,不同群体之间也是不平衡的,比如收入差距依然较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充分反映了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全面性。

三、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人民立场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人民立场贯穿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全过程。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政党要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顺应人民对文明进步的渴望,努力实现物质富裕、政治清明、精神富足、社会安定、生态宜人,让现代化更好回应人民各方面诉求和多层次需要,既增进当代人福祉,又保障子孙后代权益,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致力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依靠力量也是人民。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推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的不是片面的发展、畸形的发展、不自由的发展、不充分的发展,而是全面的发展、和谐的发展、自由的发展、充分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也不是“是否发展”的问题,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全面而自由发展”的问题。人的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根本体现,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念。共产主义的目标就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发展始终。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实现人获得自身解放的重要前提,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破解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中国式现代化最终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是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足我国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历史主动、历史创造精神。我们党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擦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价值底色。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共同富裕,当然,共同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共同富裕是分阶段推进的。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解决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最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不断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只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既把“蛋糕”做大做好,又把“蛋糕”切好分好,才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凸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讨论题:

1.如何充分认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猜你喜欢

日益增长共同富裕矛盾
共同富裕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巴斯夫改进凹凸棒土添加剂供应 满足各主要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
适应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的优秀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