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课程共享及过程性评价系统建设研究

2023-10-16张进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5期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计算机教学融媒体

摘要:新型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为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支持,融媒体的发展和创新为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融媒体的现实背景展开,重点论述了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共享与过程性评价的相关议题。经过分析认为,教师应结合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实际与学生特点,构建基于融媒体和信息化平台的课程共享模式,以促进课程教学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应树立“全流程”教学思维,在建立过程性的评价系统和体系的基础上,真实全面地反映课程教学进度,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以确保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融媒体;课程共享;过程性评价;计算机教学;实践能力

基金项目:2022年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融媒体背景下课程共享及过程性评价系统建设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JJ2202712)

张进(1982.06-),男,汉族,安徽金寨,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在高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新型技术和思维模式开展工作,已然成为广大教师的中心任务之一。在当前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学工作的模式和路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对于大学计算机專业教学来说,更好地把握融媒体发展动态,开展高效的课程共享,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挖掘和利用,推进全过程评价,能够切实提升计算机教学效能,助力学生学科素质的稳步提升[1]。因此,对融媒体下高校课程共享与过程评价系统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融媒体背景下大学课程教学的显著变化

(一)融媒体概述

融媒体既是多种媒体的有效整合,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现代化的媒体实践方式,这是对传统媒体形态的颠覆,也是新的媒体运行模式的体现。随着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以媒体融合、一体化发展为代表的思维模式日益受到各方重视,并在教育教学环境中显现出独特作用。以笔者从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来说,推进常态化教学工作要突出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要求,主动融入融媒体环境,确保教学取得渐进式发展。在融媒体环境下,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也在发生显著变化。

首先,融媒体环境下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更为丰富,这也给了教师更多元的选择。融媒体是多种媒体的有效整合与联结,能够汇聚海量的教学资源,这对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深化具有突出意义。尤其是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融媒体资源设计教学方案,这对于课程资源和素材发掘具有显著作用。

其次,融媒体下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全要素特性更为突出,这使得课程教学的形式更加多元、内涵得到充实。比如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课程设计入手,打造“课堂教学—实训操作—评价反馈”的全过程策略,增强教学的全过程把握能力,确保教学全要素得到汇聚。如此一来,教学性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素养将得到强化。

二、融媒体背景下大学计算机课程共享的应用价值及实践思路

(一)融媒体背景下大学计算机课程共享的应用价值

以融媒体为契机,大学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面临思维模式改进的变动契机。在此背景下,大学的计算机课程共享成为教学热点,其应用价值和功能值得人们的关注。首先,融媒体下大学的课程共享首先体现在教师的策略选择方面,即教师能够从多个维度探索课程教学的共享思路,包括以融媒体和互联网的开放平台进行资源的摄取、整合,对于教学效能的提升具有支撑性价值。比如教师通过对融媒体渠道的资源整合,能够打造更多元的教学举措,从学生切身需求入手,打造多媒体课程,促进教学的深化。其次,融媒体背景下大学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共享,有利于学生信息化思维的塑造与养成,将极大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核心素质。比如在“Excel表格修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精选网上的优质课件,打造“远程共享课堂”,以此增强学生的互动思维,促进学生实操能力的成长。教师可以借助媒体平台挖掘多种资源,搜集Excel装饰的相关素材,打造不同形式的演示课件,让学生们充分认识Excel装饰的难点,在模拟、演示中形成认识。借助课程共享的策略创新,教师可以打造多功能教学模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大有好处。

(二)融媒体背景下大学计算机课程共享的实践思路

1.建构课程共享通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根据新时期高校教学的一般性特点,可以发现课程共享的通道构建具备普适性,并且要与具体学科形成嵌合,以凸显课程共享的价值和服务教学工作的作用[3]。因此,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对融媒体有深刻的认知,并借助课程共享通道的构建打造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为教学发展创造条件。简单来说,课程共享的实质是提高课程的综合渗透力,确保教学工作能够运用更多资源和素材。这是教学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要求。因此,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程共享的要求,围绕融媒体和互联网进行创新,在线上线下教学中提升联动水平。将共享作为教学优化的机遇,抓住课程资源融合的机会,实现教学的升级发展。

在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学校的课程共享平台,充分挖掘在线课程教学资源,构建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课程共享通道,吸纳更多优质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以线上教学为载体的情况下,更需要突出重点,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功能,确保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知识点。比如,在Windows7与Windows10的系统对比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程共享通道为基础,从其他高校的课程内容中选择素材,制作“比较性课件”,重点展示优秀的对比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互动积极性。通过课程资源的导引,让学生准确把握两种操作系统的差异和相同点,形成更全面的知识体验。

2.打造课程共享活动,提升教学综合渗透力

课程共享的实质是借助现代化的媒介传播手段和平台,将互联网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中,实现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为学生更好地提升知识能力创造良好条件。以大学计算机专业课程来说,课程共享的活动设计能够将共享模式具体化,可以把日常的实践活动与计算机课程教学有机融合,这对于增强教学的效能具有积极作用。尤其是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十分复杂,具备独特的操作性特质,使得这种教学的表达更有实践性需求。以此为起点,通过融媒体、互联网渠道打造课程共享的活动,能够构建“泛课堂模块”,增强教学的整体影响力。

例如,在计算机教学中常见的“鸡兔同笼”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打造,增强实践活动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学综合质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演示这一问题的计算逻辑,让学生先大体掌握。然后,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模拟,分析该问题能否转化为计算机可以解决的问题,并用简单逻辑语句描述实际问题,完成可行性分析。由于“鸡兔同笼”问题是典型的方程问题,涉及两个未知变量和两个已知条件,因此借助课程资源的演示能够更好地突出重点,让学生在模拟和演示过程中抓住问题关键,认识到该问题在等秩情况下必然可解,是一个可计算问题的基本特性。

三、融媒体背景下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性评价系统的建设模式

(一)借助融媒体平台,构建全过程评价系统

融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高校课程教学工作的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持,融媒体也成为课程教学演进的重要载体。按照融媒体的基本特性,进行课程体系的创建和运用,要充分考虑评价模式的设计。过程性的评价重在对评价主体的合理把握,因此评价系统设计要合理完整,要充分体现融媒体的优势,并确保学生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教师要围绕教学特点构建全过程的评价系统,凸显评价优势,对教学全过程的细节进行探寻,确保整个评价过程更具深度。

如以融媒体的开放环境为依托,教师可以打造全过程式的评价系统。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设计过程性评价系统,细化教学评价模块,引入智能化、数字化元素,提升过程性评价的真实性,杜绝结果性评价,让全體学生都参与到课程教学的评价中。比如,教师可以给出线索,让学生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编程设计,按照“三位一体”评价的要求,把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交互评价作为评价指标,分别设置不同参数和分值,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凸显评价工作的“诊断器”功能。同时,自由编程模式的运用能够引导学生参与到全过程评价系统的设计中,这对于拓宽评价视域、增加评价主体大有好处,也将促进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深化,对学生综合能力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二)注重线上评价运用,提升课程评价质量

随着近年来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在课程共享的基础上推进过程性评价,目的是对课程教学的细节进行全流程把握,并运用高效评价提高课程教学的渗透力,实现教学工作的开展。特别是以融媒体的课程资源、评价素材和相关内容为导引,线上的教学评价工作将深入推进,这也将为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推进带来强劲动能[5]。从这个意义上看,大学教师要把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性,从现实需求入手,以融媒体、互联网、信息化平台为支撑,构建线上评价的实践模式,对课程教学进行针对性评价,发挥过程性评价的“教学诊断”功能,着力提升课程评价的质量,实现教学工作的转型升级。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数据的组织管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创建线上评价模式。教师重点评价学生在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数据管理、数据查询等方法方面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在线提交作业或项目,并由教师进行在线审核。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在利用数据库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数据、抽象建模的能力,以此来评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这样的评价可以反映教学进程与成果,并对学生的学业状况进行立体分析。此外,教师还应研究开放性平台与媒体平台中关于本节课教学评价的内容,从更多角度研究评价系统和方法,以此来指导教学工作。

(三)密切关联评价与反馈,改进课程教学技法

建立评价系统的目的是更好地反馈教学,对于提升师生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从塑造教师技能的角度看,推动计算机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旨在引导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帮助教师改进思路,提升更新教学技法的效果。例如,在计算机操作知识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分析问题,能够更好地回顾前一阶段教学的进度和策略,这有利于教师更新教学措施,促进教学的有针对性优化。从现实角度来看,过程性评价系统的构建能够有效地结合师生,促进“教与学”的双向进步。因此,计算机课程的过程性评价应该建立一个畅通的“评价→反馈”的渠道,引导师生改进思路,促进教学的深化。在Python程序的应用教学中,例如,教师要重点讲述将实际问题转化为Python程序的方法和过程。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载体和工具开展高效的多主体评价,重点对算法设计、编程实现和性能评估这三个步骤进行实验评价。结合实验评价的结果,教师要当堂与学生们进行互动,将评价信息反馈给学生,以此指引学生进行自我调整和优化。比如,有的学生掌握了算法设计中使用Visio软件的绘制流程,但流程却不够简洁。此时,可以通过评价与反馈帮助学生解决流程方面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在编程时使用Python语言完成程序编写,而性能评估使用Time库计算程序运行时间,从而低估了时间的复杂度,导致迭代优化程序流程变慢。通过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修改Python程序代码,提升程序的运行效率,降低流程的损耗。

(四)强化实践课程评价,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校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具备多元实践特性的课程,对于学生能力的磨炼和提升具有突出意义。针对实践课程进行立体评价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自我感知和自我镜鉴能力,并在学生计算机综合素养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课程评价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的过程性,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长。举例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发布实践课任务,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践体验与探索,然后以学习软件自带的评价功能为媒介,引导学生快速进行自评和互评。接着,教师结合实践课程中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重点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意愿、活动能力、协同能力、互动意识和责任心等指标。

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互联网思维,积极利用融媒体平台和技术设计评价系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交互评价。通过对学习全过程进行细节评估,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快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学和探究能力的稳步提升。可以说,大学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具备完整的信息化与融媒体知识能力,在实践课程的教学中推进过程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和改进教学细节,有效增强教学的多元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为学生计算机学科素质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教师也可以通过创新实践课程过程性评价的方法,提升教学的综合品质,改进课程教学的弱项和不足,为学生更好地形成学科能力创造积极条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期融媒体技术和实践模式的快速发展,以功能性、务实性风格为代表的融媒体思维正对高校课程教学工作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课程共享的模式构建和过程性评价系统的创建正成为教学演进的重要支撑。在此背景下,计算机课程共享的模式构建要贴合学生实际,满足教学创新的要求,实现课程功能地有效释放。教师要主动行动起来,围绕融媒体和互联网平台打造过程性的评价系统,对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客观全面评价,确保评价工作契合实际,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反映教学近况,为推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发展提供良性支持。

作者单位:张进 南昌理工学院

参  考  文  献

[1]唐晓凤.基于云课堂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管理改革探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05):137,139.

[2]王庆飞,王长波.大学计算机公共课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20(29):176-177.

[3]张俞玲.“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应用——以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1(18):187-190.

[4]刘国强,时自力,赵涛.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建设研究[J].大学, 2021(11):17-19.

[5]艾华.过程性评价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风, 2018(12):18.

猜你喜欢

过程性评价计算机教学融媒体
利用大数据进行学习评估与诊断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试论全媒体时代儿童灾难新闻的审美
《Oracle数据库》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中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和对策
基于过程性评价的Office高级实训课程教学模式探讨与实践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