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
2023-10-16唐见强
□文/唐见强 王 珊
(1.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2.武汉市互联网舆情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提要] 基于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2000~2013年匹配数据,讨论中间品进口对企业所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2005年汇改后该效应明显增强;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大;从所有制类型看,外资企业进口的中间品比本土企业更能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引言
随着全球价值链不断延伸,国际分工日益细化,中间品已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研究表明:外资企业与国内本土企业所进口产品在质量上存在不同,且外资企业所进口的产品质量普遍高于国内本土企业所进口的产品质量。那么,中间品进口对企业所出口的产品质量是否产生影响?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上述问题的回答对评估企业国际竞争力和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涉及两方面的研究文献:一是如何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学界早期多使用单位产品价值作为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但是单位产品价值中同时包含了价格和质量因素。为了分离出价格和质量,近年来学者开始广泛使用以Khandelwal et al.为代表的回归推断法(简称“KWS”方法)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基于2000~2006 年中国海关微观贸易数据的测算结果并不完全一致,部分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呈现上升趋势,也有研究认为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整体呈现U型变化特征。二是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已有文献集中在进口竞争、融资约束、政府补贴等因素的讨论。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关注中间品进口对出口质量的影响,当前市场下中间品进口多元化对于出口产品的质量提升具有一定影响,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等渠道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该效应因不同生产率水平、所有制、技术含量、融资约束、贸易类型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上述文献梳理,现有研究主要考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然而,已有文献大多还是基于2000~2006年的数据,但是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可能相比以前年份已发生较大变化,因此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还有待商榷。另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出口的产品质量存在差异,基于所有制角度梳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模型设定、变量含义及数据来源
(一)模型构建。为考察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本文在Bas 和Strauss-Kahn 研究基础上,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下标i 和t 分别表示企业和年份。Qualityit表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Inputit表示中间品进口,vt和vi分别表示年份和企业的固定效应,μit表示随机扰动项。为了控制其他变量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在计量模型中还加入了控制变量Controlit,具体包括企业年龄(Ageit)、企业规模(Scaleit)、融资约束(Financeit)、企业利润率(Profitit)。
(二)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企业出口产品质量(Qualityit)。基于施炳展、邵文波的方法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进行测算。首先按照一定规则对中国海关数据库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处理,然后将两个数据库进行匹配,最后基于产品层面数据利用出口数量对出口价格、国内市场需求规模、进口国的CPI、进口国的GDP 进行回归。鉴于产品质量与出口价格而存在的内生性,故选择企业在除进口国以外的其他市场的出口产品价格作为出口价格的工具变量,以回归得到的残差来测度出口产品质量。对产品质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并以企业产品出口份额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进而得到企业层面的出口产品质量。
2、核心解释变量:中间品进口(Inputi)。本文从两个方面定义中间品进口变量,一是若企业没有中间品进口,则令变量Inputi,否则令变量;二是用企业中间品进口额占总进口额的比重衡量中间品进口(Inputi)。根据联合国BEC 的分类方法,将BEC 代码为“111”“121”“21”22”“31”“322”“42”“53”的8 类商品归为中间品。
3、其他控制变量。Ageit表示企业年龄,采用企业数据的统计年份减去企业开业年份;Scaleit表示企业规模,使用企业固定资产的对数来衡量;Financeit表示融资约束,用企业利息支出与固定资产的比值来刻画,该值越大反映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小;Profitit表示企业利润率,采用企业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来衡量。
(三)数据来源。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2000~2013 年中国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国家统计局、世界银行、IMF 数据库等。中间品进口、测算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础数据来自中国海关数据库,我们对该数据库做了如下处理:一是删除企业名称、产品名称等信息损失样本;二是删除贸易额小于50 美元或数量单位小于1 的样本;三是删除企业所有制类型缺失的样本。进口国的GDP 和CPI 数据来自IMF 数据库,各省GDP 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用于计算企业年龄(Ageit)、企业规模(Scaleit)、融资约束(Financeit)、企业利润率(Profitit)等控制变量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将海关数据库和工业企业数据库进行匹配,并对匹配数据进行1%的缩尾处理,减少极端观测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
二、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及分析。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基准回归结果如表1 所示。其中,前2 列是以是否进口中间品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后2 列是以中间品进口占比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第一列的结果显示,进口中间品对提升企业出口的产品质量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第二列中加入了企业年龄、企业规模、融资约束、企业利润率等控制变量,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的回归系数仍显著为正;企业年龄的回归系数同样显著为正,说明新建企业产品质量可能受到成本限制导致质量水平偏低;企业规模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企业规模越大,越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企业成本,进而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融资约束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该结果与许家云等的研究一致,表明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有利于促进企业所出口产品质量的转型升级;企业利润率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越高。此外,表1 第(3)列的结果显示,中间品进口比重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1 第(4)列是在第(3)列中加入了控制变量,中间品进口比重的回归系数仍显著为正,这再次验证了中间品进口可以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升级,且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和显著性与第(2)列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估计结果较为稳健。(表1)
表1 基准回归结果一览表
(二)异质性分析。综上,通过基准回归分析,探究了中间品进口对企业所出口的产品质量的总体效应,但是对企业异质性的影响未进行研究。本节将分别从汇率改革、区域差异和企业所有制几方面考察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
1、按汇改时间分组。2005~2013 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至36.8%,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促进企业出口质量提升。为了分析汇改前后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本文以2005 年为时间节点,将2005 年及之前年份的样本归为汇改前组,将2005 年之后的样本归为汇改后组,再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如表2 所示,表2 第(1)和第(2)列分别给出了汇改前后是否进口中间品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汇改后中间品进口的估计系数大于汇改前,说明2005 年汇改后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增强。第(3)~第(4)列显示了中间品进口比重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该结果与第(1)~第(2)列的结果基本一致,此处不再赘述。(表2)
表2 按汇改时间分组一览表
2、按地区分组。考虑到中国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外开放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现将根据企业所处的地理区域,把企业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3 个地区,对各个区域分别进行回归性分析。估计结果如表3 所示,其中第(1)~第(3)列给出了是否进口中间品对各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第(4)~第(6)列给出了中间品进口比重对各地区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由表3 可以看出,中西部地区在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方面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主要是与进口的中间品技术溢出效应不同有关。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企业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与进口的中间品技术含量更为接近,其中间品进口通过技术溢出提升出口产品质量的效应更小。(表3)
表3 按地区分组一览表
3、按所有制分组。根据企业所有制类型,将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3 类,并分别做回归分析,如表4所示。表4 第(1)~第(3)列给出了是否进口中间品对不同所有制类型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估计结果。结果显示,相较于本土企业,中间品进口对外资企业的积极作用更加显著,对民营企业的影响最小。事实上,外资企业出口中大部分属于加工贸易出口,而跨国公司进口的中间品的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相较于本土企业明显较高,所以其进口的中间品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强。(表4)
表4 按所有制分组一览表
三、政策启示
本文对中间品进口对企业所出口产品的质量的影响以及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对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第一,中间品进口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第二,与2005 年汇改前相比,汇改后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三,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较小;第四,相较于本土企业,外资企业的中间品进口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更大。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由于中间品进口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并且这种提升效应在2005 年汇改后得到加强。因此,应继续扩大先进技术、核心设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继续推进、深化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将竞争压力转化为动力,促进企业出口质量提高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此外,本文也发现不同地区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在中间品进口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效应中存在差异。因此,中国要不断完善国内制度环境,消除地方保护等各种市场壁垒,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引导各类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在进口中间品的同时,鼓励本土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产品质量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