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产业发展探索

2023-10-16白春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西城农业发展

□文/杨 曼 潘 丽 郑 岩 白春明

(北京中农富通农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提要]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创建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本文以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激发乡村活力、重构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路径,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引言

产业强则乡村强,乡村强则中国强。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点带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展开。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在此背景下,山西省开展100 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吕梁市文水县西城乡西城村成为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重点项目之一。本文通过详细调研西城村区位交通、产业发展、文化资源、乡村建设等情况,对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从发展定位、建设策略、规划方案、实施建议等给出详细规划,本文以西城村项目为例,重点从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激发乡村活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一些思考与借鉴。

一、西城村基本情况

(一)西城村区位交通与自然资源。西城村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西城乡,是文水县第二大村,位于文水县境东北处,紧邻太原市,周边交通网络体系完善,G241 国道穿村而过,经京昆高速1 小时可直达太原市区,区位交通条件优越。

村庄四季气候分明,全年平均气温在4℃~10℃之间,最热月(7 月)气温16℃~24℃,最冷月(1 月)气温-12℃~5℃;年平均日照时数2,551.9 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为58%,全年平均无霜期为183 天,平均降水量为450~700 毫米,6~9 月集中全年降水量的70%,磁窑河自北向南穿境而过,水利条件良好,土壤肥沃。村庄内地势平坦,全村总面积为878.35 公顷,耕地面积约8,021.85 亩,村庄人均纯收入9,000 元左右,主要为种植、养殖、务工收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约110 万元。

(二)西城村历史文化资源。西城村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红色文化、道教文化、祠堂文化突出,西城村作为文水县革命老区之一,有当代吕梁英雄周拉奴事迹陈列馆,为廉政教育基地;道教文化的狐神庙为“文水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西城村家族文化深厚,现村内祠堂4 家,分别为白、王、候、郭家堂,均为文水县不可移动文物。西城村周边还具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苍儿会生态旅游区、文峪河水库、文水汾泽湖、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等自然景观资源,则天庙、武则天纪念馆、上贤遗址、上贤梵安寺塔、开栅能仁寺、狄青庙等人文景观资源以及刘胡兰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景点,人文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但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项目较少,休闲农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联动周边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休闲农业产业发展潜力较大。

(三)西城村产业现状。西城村第一产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种植有玉米、葡萄、核桃、梨树、樱桃、柿子、白皮松树苗等,其中以籽粒玉米种植为主,未来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约5,600 亩,以葡萄、核桃为主的经济林约200 亩;养殖业有牛、羊、猪、鸡等,采取分散养殖方式,养殖业规模较小。第二产业以轻工业为主,主要产品有橡胶、油漆油墨、化纤炭黑等,第二产业产值相对较高。村庄第三产业主要为商业和服务业,多为村民自主经营,沿村庄主街道两侧布局,临街商业服务设施有信用社、饭店、汽车维修、商店、超市等,三产发展较为滞后。

西城村周边规模种植业以籽粒玉米粮食种植为主,种植结构较为单一,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水果种植以为梨、葡萄为主,周边南安镇的“南安贡梨”是山西省名牌产品、文水县特色产品。

二、西城村乡村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基础薄弱,产业融合程度不足。目前,西城村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生产管理较为粗放,科技水平与机械水平较低,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尚未建立,农产品电商发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西城村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养殖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西城村以籽粒玉米种植为主,无青贮玉米种植,种养融合发展不足。第二产业以轻工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产业链条较短,保鲜、包装、贮运体系发展滞后。西城村第三产业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主要为饭店、超市等村民自主经营,西城村及周边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互补性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具有良好条件,但农业三产尚处于起步阶段,暂未形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农产品附加值不高,产业融合发展有待提升。

(二)生产要素短缺,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在城乡二元结构未得到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要素流动仍然主要是农村到城市的单向流动为主。土地方面,西城村闲置建设用地较少,耕地多为基本农田且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土地利用类型有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劳动力方面,西城村农业生产以中老年为主,文化程度不高,缺乏农业现代化理念的新型技术与管理经营人才;技术方面,农民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淡薄,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差,有待现代农业科技不断输入,支撑产业长远发展。

(三)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产业发展有待推动。西城村乡村产业联结机制尚不健全,第一产业以农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为主,村庄企业主要是轻工业企业,以休闲农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农业产业新型经营主体,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尚未建立。

三、西城村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立足西城村区位交通、产业基础、自然环境、历史人文、经济社会等资源条件,立足粮食、林果产业基础,做优一产、做活二产、做特三产,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实现西城村产业转型升级。

1、做优第一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其紧邻太原市的优越地理区位条件与西城村本底产业发展基础,发展高效粮食产业、特色林果产业、精品蔬菜产业和生态畜牧业,为太原都市群体提供优质粮食、时鲜果蔬、优质肉产品。立足西城村粮食产业基础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产业,引进彩色玉米、鲜食玉米、彩色马铃薯、高粱等新品种,推广有机旱作生产技术、高效高产技术,机械化、智慧化生产,助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依托葡萄、樱桃设施林果基础,以及周边“南安贡梨”特色品牌,以葡萄、樱桃、贡梨等特色果品为主,露地与设施相结合,做优做特西城村林果产业。利用林地发展林下食用菌、药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采用设施拱棚与露地相结合的栽培模式,引入健康功能性果蔬品种,如高番茄红素西红柿、功能性水果辣椒、草莓等高附加值品种,并利用玉米秸秆发展榆黄菇、口蘑等经济价值较高的设施食用菌生产,打造优质精品的果蔬生产基地,为太原都市群体提供时鲜优质果蔬和观光采摘体验服务。利用设施用地,重点发展肉牛、肉羊标准化示范养殖基地,引进先进养殖技术与现代化设施设备,探索与中小养殖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一体化经营模式,发展西城村生态畜牧业。同时,结合新“三品一标”,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与科研院所紧密合作,推动种养殖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

2、做活第二产业。农业第二产业以农产品初加工和采后商品化处理为重点,包括鲜食玉米的包装、保鲜,葡萄、樱桃、贡梨等绿色果蔬产品的挑选、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提升农产品商品化率与附加值。同时,在“双碳”目标下,积极推动工业二产绿色低碳转型,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推动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绿色化,以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为发展目标,提升现有铸造厂、炭黑厂工业安全、环保、健康发展。

3、做特第三产业。依托高效粮食、特色林果、精品果蔬生产以及生态畜牧业,结合乡村田园景观、磁窑河等自然资源,融合乡村红色文化、道教文化、祠堂文化资源,规划田园休闲、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等三产服务,发展西城村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产业。依托设施农业,延长冬季休闲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田园风光,同时创新营销推广渠道,借助自媒体平台,围绕西城村资源特色,提升吸引力与知名度。

(二)加强产业联动,促进产业深度融合。规划高效农业种养区,大力发展循环农业。以肉牛、肉羊养殖为主,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舍,植入现代化养殖技术、管理方式,构建智慧供应链,示范养殖业智慧化转型升级,粮食产业方面适当增加青贮玉米种植,实现种青贮饲料本地供给,粮牧产业循环发展。养殖区配套设置有机肥处理区,实现区域畜禽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为西城村果蔬种植、粮食种植提供有机肥料,实现种养循环。

规划产业融合示范区,推进“三产”融合互促。一是重点围绕西城村绿色优质鲜食玉米、葡萄、樱桃、梨等作物以及周边农产品的加工仓储需求,充分利用西城村土地资源,建设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产品商贸中心,服务于西城村农业产业以及周边村镇农业发展,引入先进初加工设备,建立仓储保鲜库,提供加工、包装、储藏等一系列服务,提高区域农产品商品价值,资源化利用农产品的加工废弃物,实现种养加生态循环;二是利用现代生产技术和设施发展设施葡萄、贡梨、樱桃等果品,并延伸农业“三产”,开发林果休闲系列产品与体验项目,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的推广运用,实现“农业+科技+旅游”的多元化融合。

(三)抓实项目建设,筑牢产业发展基石。依托西城村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思路,合理规划各产业重点项目,以项目为抓手,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从调整种植结构、产业提质增效、挖掘农业休闲价值、乡村文化价值等多角度出发,结合高效粮食产业、生态畜牧产业、特色林果产业、精品果蔬产业、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农产品商贸中心和休闲农业等产业,分别提出相对应的重点项目,通过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稳定基石,重点建设项目见表1。(表1)

表1 西城村重点建设项目一览表

(四)完善要素配置,助力产业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路径需要统筹要素配置,从土地、人才、资金、技术、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建议,通过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强化建设用地保障。紧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机遇,结合吕梁市、文水县相关政策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要求,科学编制建设用地计划,将项目区用地计划纳入“多规合一”平台,优先安排项目用地需求。优化用地审批和规划许可流程,优先安排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支持符合要求的项目实施。同时,积极探索实施点状供地、“农业+”混合用地等灵活供地新方式。鼓励通过入股、租用等方式,将村集体闲置房屋、废弃厂房或经营性建设用地用于项目区建设,大力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推动项目区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业态。

第二,完善人才支撑体系。将培育本土农村人才、吸引社会人才并重考虑,完善人才发展环境。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围绕粮食种植、设施果蔬、畜牧养殖、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培育一批爱农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本土人才队伍,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通过多种途径、各种方式吸引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培育壮大新乡贤队伍,发挥领军人才引领作用。同时,设置“一站式”服务窗口,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业务办理等服务,落实好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措施,开通“一条龙”服务绿色通道,对现代农业和农业旅游等项目优先安排,重点扶持。

第三,加强资金支持力度。财政资金与企业自筹双管齐下。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对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美丽乡村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扶持资金,充分利用各项发展建设优惠政策,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经营性项目企业与中国农业银行文水支行、山西吕梁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文水支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信贷合作,积极获得各类支农政策性融资与贷款优惠政策。

第四,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依托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与农业科研院所,加强农业现代科学技术的引进与合作,促进产、学、研紧密配合,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果蔬新品种、新技术,提升农作物和果蔬产品品质;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强化技术培训,根据农业生产关键节点、重点环节,组织玉米、马铃薯、设施农业、病虫害防控及土壤肥料等相关专家成立巡回指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会诊,同时开展线上网络课堂技术培训形式,对技术人员进行实时指导,及时发现并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项技术问题,提升西城村种养殖技术能力。

第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设“西城村”乡村振兴治理服务平台、“西城村”产业服务平台、民生服务平台、人居环境监测平台、大数据处理平台、项目汇报展示中心等,打造西城智慧乡村。综合乡村党建、公共服务、疫情防控、农业生产、电子商务、务工就业、垃圾分类等大数据分析应用,建立“西城村”人口、房屋、车辆信息库,为基层治理、疫情防控提供完整全面、实时动态的基层数据信息库。

(五)健全体制机制,打造产业创新引擎

首先,强化组织保障机制。西城乡政府、西城村村委会成立西城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相关部门领导为小组成员,共同组成领导决策机构,全面负责西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以及人员、资金、物资等的协调和监管,做好督促检查,协调解决系列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西城乡分管农业乡长领导,西城村两委成员共同组成。办公室按照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协调参与具体规划,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技术规程,负责项目建设的监督、检查和解决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同时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有关工作,发挥政府在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政策支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其次,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优势,灵活利用乡村生产要素,通过企业带动、合作社与农户参与等形式实现规模化经营,探索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农企合股、分红奖励等模式,在企业、合作社、农户间构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要素流动和参与分配等方式,充分分享产业链增值的收益。构建云上认养平台+电商平台+直播平台,对接太原都市人群,提供田园云上种养,果蔬、畜牧云上认养,助力乡村产销对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综上,西城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具有临近太原都市圈的优势区位交通条件,利用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构建高效粮食、特色林果、精品果蔬、生态畜牧、农产品初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探索产业结构升级、要素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健全的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差异大、农业生产地域特色鲜明、村庄风貌各具特色,如何选择可落地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乡村富民产业,还需因地制宜,科学客观分析。本文对西城村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的探讨具有地域、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局限性,供读者参考,共同进一步探讨与交流。

猜你喜欢

西城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西城驿遗址浮选植物遗存分析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张掖西城驿遗址2014年出土动物遗存分析
西城红场·大型当代艺术展——蚂蚁 蚂蚁 蚂蚁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