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创新与实践

2023-10-16莫坚义叶燕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莫坚义 叶燕

【摘要】本文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把工匠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教育方法和载体,构建“三阶递进、四化驱动、五融并举”培育工匠精神实践育人模式,以推进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关键词】职业院校 工匠精神 实践育人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1-0144-04

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2016年起“工匠精神”连续四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工匠精神。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应有之义。2019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强调,职业院校要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构建培育工匠精神育人模式,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加强校政企合作,以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匠精神培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创新教育方法和载体,构建“三阶递进、四化驱动、五融并举”培育工匠精神实践育人模式,系统推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认知—内化—践行”三阶递进,构建工匠精神培育模式

专业教学是职业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主渠道、主阵地。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培养理工类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基于学生认知规律和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把工匠精神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于专业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专项实训→岗位实习”的特点,构建“认知学习铸匠心→实训内化锻匠技→岗位实习践匠行”三阶递进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育人模式。

(一)认知阶段,理论学习“铸匠心”

工匠精神培育与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相结合。学院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需求、行业企业及其工作岗位要求,凝练相关专业岗位的核心能力,以工匠精神为职业素养目标,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岗、课融合。在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中,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工匠精神元素,设置“制造强国、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追求卓越”等思政要点,构建具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编写工匠精神教学案例,精选在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等改革创新实践中涌现出的大国工匠,如高凤林、胡双钱、艾爱国、郑志明等典型案例融入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专业、热爱工作的职业情怀及科技报国使命担当。如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引用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大国工匠郑志明匠心筑梦、决胜毫厘匠心助力“中国速度”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大国工匠及其精神的情感认同,培养匠心品格,实现工匠精神的价值引领。

(二)实训阶段,精神内化“锻匠技”

实训阶段即专业技能专项实训阶段。学院以工作岗位技能技术要求为标准,实施岗、证、赛、训融通,推进工匠精神培育。以专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比赛+“1+X”证书测试为载体,结合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及技能比赛标准,开展专业技能实训、职业技能比赛活动,以训促学、以赛促学;组织学生参加“1+X”等级证书测试,实现岗、证、赛、训融通。在实习训练中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S”管理,对安全防护措施的细节、各种工具摆放的顺序到生产加工过程的流程、操作结束后工具归位的规定等细微处都严格要求,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细致、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让学生体悟工作过程中的工匠精神,并内化于心,在实践中磨砺过硬的专业本领,锻炼精湛技艺。

(三)实习阶段,岗位实习“践匠行”

企业岗位实习是职业院校实践性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强化学生岗位实习。实行“双实践”活动,把企业岗位实践当成学生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实践和思政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在企业岗位实习中,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带领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在专业技术应用与产品生产过程中,践行工匠使命,要求学生严格依照生产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要求、生产管理要求等进行生产活动,完成工作任务,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同时,践行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严谨、专注、创新的职业素质,逐步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技艺精湛的职业人。

二、深化产教融合,创新“四化驱动”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教学方法

开展三阶递进工匠精神培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在系统优化的教育活动中聚焦工匠精神培育主题。学院以教育内容项目化促进工匠精神培育与实践项目相融合,以现代信息化教育手段打造全方位工匠精神培育的網络育人校园,以“教、学、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内化、践行工匠精神,创新“四化驱动”理工类专业工匠精神培育的教学方法。

(一)聚焦工匠精神培育主题,并将教育主题系统化

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方式。学院建立学院党委领导下,宣传部牵头,团委、学工处、教务处、思政部、二级学院密切合作的思政教育工作机制,把突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建设发展规划中。党委每年召开专题会议对校团委、思政部、学工处等部门的学生思政教育计划进行审议,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予以系统设计,通过内容归类、主题提炼、统一实施,使全校的工匠精神培育系列活动教育主题系统化,避免教育主题弱化、教育形式重复,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每年由教务处牵头开展“职业技能活动周”“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由校团委牵头开展“科技文化艺术节”“学雷锋活动月”“三下乡志愿者社会服务”等活动,由学工处牵头开展“劳动光荣——创绿色校园”“文明你我行——建文明校园”等主题活动,形成系统性、职教特色鲜明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二)教育内容与实践项目相融合,实践内容项目化

项目化实践教学是进行工匠精神沉浸式培育的重要形式。学院结合理工类专业特点和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实施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课堂和实训实习的项目教学中,以项目化、任务式开展“五级”专业比赛;通过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新技术研发、创新作品制作、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等项目化系列实践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的实训实践项目实际操作、创新研发等活动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专业技术标准、岗课赛证的标准;通过体验式、参与式的实践项目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进一步提高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教育手段信息化

搭建工匠精神培育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网络育人功能。学院搭建“互联网+思政”网络教育宣传平台,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教学上,教师利用职教云、超星学习通、QQ群等网络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学院建立全媒体中心,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优势,通过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网络文化传播平台,加大工匠精神宣传力度,建设“时时可学、处处可学、人人可学”的无时空相隔、无地域受限的智慧化育人网络校园。无论在校园、在教室、在宿舍,还是在学习、活动、生活中,都润物无声地渗透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培育无处不在,无时不现。

(四)“教、学、做”理实相结合,教育过程一体化

推行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理工类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校政企行合作共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编制理实一体化教材,共建理实一体化的实训基地、科创研发中心及企业岗位实习基地等,打造与真实工作岗位相一致的学习环境,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实训中,学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融工匠精神培育于课程标准、技能实习实训的规范要求中,让学生在“教、学、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加强学习的主动性。这既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又进一步渗透、内化、践行工匠精神,改变了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方法单一且呆板、生硬嵌入的教学现象。

三、“五融并举”,构建多维度的培育工匠精神实践教学体系

工匠精神培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院坚持“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理念,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校园文化、技能比赛、实践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中,“五融并举”构建多维度的培育工匠精神实践教学体系。

(一)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思政课教学目标要求,学院将工匠精神培育融于思政课教学,与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执著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工匠精神丰富的内涵及时代价值,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工匠精神,树立技能成才的职业理想,坚定技能报国信念。学院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工匠精神的主题研讨、主题演讲活动,观看《大国工匠》《辉煌中国》《了不起的工匠人》等视频,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进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引导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中,立志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二)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加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

校园文化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有效载体。学院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具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文化的熏陶和引领作用。

1.创设职业特色校园育人环境,营造浓厚的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学院建设以创新精神、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东盟创意馆”,学生在园、馆中开展创新创意活动,开展专业创新作品展、专业建设成果展及专业技能项目展。学院建设世界汽车文化长廊、民族建筑历史文化长廊、大国工匠文化长廊、企业文化长廊;建设体现工匠精神“立德树人”瓷砖技能贴面墙等;利用校园宣传长廊、橱窗、LED电子屏幕、校园标语、教室实训室名言警句、班级黑板报等多种载体,介绍大国工匠事迹,宣传工匠精神;开展“职教活动周”职业教育成果展示、职业体验、专题讲座、社会服务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时时处處感受崇尚工匠精神的浓厚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2.发挥榜样的作用,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传递工匠精神。学院定期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技能大师进校园,举办“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报告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尊重工匠的浓厚氛围。近年学院先后邀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黄凤姣,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全国技术能手殷灿贤为师生做先进事迹报告,展现他们精湛技艺和报国的情怀,让学生近距离领略劳模、工匠的风采,感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激励学生向榜样学习,争做新时代大国工匠。

(三)工匠精神融入技能竞赛活动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竞赛项目引领,开展多形式的崇德重技竞赛活动。学院组织开展专业、二级学院和学院“三级”专业技能竞赛,并选拔师生参加自治区和国家组织的各项专业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在比赛训练过程中,教师按照国赛、区赛的标准要求,指导学生严格训练,在训练中磨炼学生坚强意志,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每年召开表彰大会,对在国赛、区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营造“人人崇尚技能”、争当工匠的良好氛围。学院开展技能竞赛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艺的平台,激发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内驱力,提升职业荣誉感、获得感和专业技能。

(四)工匠精神融入实践育人基地,拓宽工匠精神培育平台

实践基地是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学院加强校政企行合作,共建实践育人基地,拓宽工匠精神培育平台。与自治区人社厅共建世界技能大赛训练基地、与崇左市总工会共建崇左市工匠学院、与科大讯飞股份公司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与南方测绘集团共建智能测绘产业学院,与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等共建企业文化教育基地、崇左市太平古城共建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等校内外实践基地93个,建崇左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个。学院依托实践基地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创新工匠精神培育平台,拓展工匠精神培育的形式和渠道,不断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五)工匠精神融入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学院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聘用与兼职”并举,打造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近年来,学院聘请崇左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赵志敏局长、刘德初总工程师等为特聘专家,崇左市大师工作室负责人黄家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能工巧匠周岐乐等作为学校专业教师和思政实践教学导师,实施“双导师”培育工匠精神方式。

“强师必匠其技,育生先树其心”。学院深入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实际修订完善《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制定实施《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等10多项教师工作规章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做崇高师德的践行者,成为传承工匠精神的模范和榜样。同时,学院坚持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中国—泰国(崇左)产业园等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参与企业生产、技改实践,通过锻炼使教师成为企业的能工巧匠、学院的教学专家、工匠精神的引路人。

四、工匠精神培育模式创新与实践成效

学院积极推进工匠精神培育,把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取得显著成效。

(一)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促进毕业生就业

工匠精神培育极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等综合评价满意度达90%以上。2018—2022年连续5年荣获“广西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称号。

(二)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

工匠精神培育,激发学生勤奋学习、锐意进取、立志成才,以精湛技艺投身国家建设,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显著提高。近5年,学生参加全国、全区技能大赛及学科比赛,共获奖491项;参加全国、全区“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奖226项;在2023年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110所高校111支队伍同场竞技,学院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创造了广西本科、高职院校历届参赛最好成绩。

(三)打造了一支“敬业进取、精益求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把工匠精神融入师资队伍建设中,打造了一支“敬业进取、精益求精”的高素质教师队伍。2019年,我院陈春丽老师荣获教育部“全国模范教师”称号,韩祖丽老师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21年殷灿贤获全国技术能手、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譽,吴志华等4位老师荣获“广西技术能手”称号,雷鸣老师获自治区级“三八红旗手”称号;2021年,刘良军老师荣获“黄炎培杰出教师奖”并受聘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成员;2022年,张强老师荣获“自治区优秀教师”称号。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gov.cn/zhuanti/.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

注:本文系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四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2021LSZ116)、2021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高职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21SZ09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莫坚义(1964— ),广西横县人,教授,现就职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叶燕(1965— ),广西荔浦人,教授,现就职于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探索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