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太战略对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影响及中国的应对*

2023-10-16张永军逯新红刘向东

全球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日韩印太供应链

张永军 逯新红 刘向东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各种风险加快集聚,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严峻。中美博弈加剧,美国出台新版印太战略,打造印太版的“北约”,围堵中国,维护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启动“印太经济框架”(IPEF)作为印太战略经济支柱,寻求重新掌握亚太区域贸易协定的主导权。印太战略冲击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安排,对冲中国“一带一路”,地缘政治冲突对中国周边外交环境造成重要影响,冲击中日韩经贸关系,中日韩经贸合作面临新的挑战。日韩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对华投资来源地,是东亚生产网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在维护东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中占据重要位置。印太战略背景下,日韩作为美国盟友和印太战略的重要推手,美日韩同盟“进攻性”趋强,日韩对华经济政策由“中美对冲”向“趋美遏中”转变,冲击中日韩经贸合作,冲击中国周边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格局。我们应高度重视印太战略对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冲击,积极寻求中日韩经贸合作新思路新方案,拉住日韩,加强与日韩经贸和产业合作。这对于中国稳周边、谋发展、延长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意义。印太战略涉及外交、军事、政治、经济多个领域,本研究主要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

一、美国新版印太战略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印太战略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维护美国为主导的霸权体系

2022年2月,美国白宫推出新版《美国印太战略报告》(简称“印太战略”)。该战略明确提出“美国高度重视印太地区的战略意义”,认为“印太地区是未来几十年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表明美国主导印太地区的决心。印太战略提出五大政策目标,包括构建开放的印太、紧密联系的印太、繁荣的印太、安全的印太和韧性的印太。提出十大核心行动计划:推动增量资源流向印太,构建印太经济框架,提升军事威胁力,加强与东盟合作,支持印度继续崛起并获取区域领导地位,强化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机制”,深化美日韩合作,面向太平洋岛屿建立有韧性的合作伙伴,支持良好的治理和问责制,支持开放的、有弹性的、安全的和值得信赖的技术。印太战略是以防范中国为目标,报告称“我们的目标不是改变中国,而是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军事安全上,通过推行新版印太战略,构筑“五眼联盟”、四边机制、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双边军事同盟的“五四三二”亚太地区军事阵势,试图构建亚太版“北约”。(2)王毅:《“印太战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图搞印太版“北约”》,人民网,2022年3月7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627433004155309&wfr=spider&for=pc。在经济产业上,推出IPEF,以构建印太安全同盟为基轴,以国家安全为理由推动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与中国实质性“脱钩”,试图打造排除中国的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对冲“一带一路”,持续推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在规则制定上,以纳入价值观、安全议题为由,抬高对华规则之争的地位,构建利美排华的区域治理规则新体系。但由于印太战略的成本与收益不匹配,将严重限制美国印太战略的执行效果(叶海林,2022)。

(二)美国以IPEF作为印太战略的经济支柱,寻求重新掌握亚太区域贸易协定的主导权

2022年5月,美国联合日韩印澳新等14国(斐济后来加入)(3)斐济于2022年5月26日成为IPEF创始成员,是首个加入的太平洋岛国。推出IPEF,其经济总量占到世界生产总值(GDP)的40%,超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经济总量。IPEF协定包括四大支柱:互联互通的经济(国际贸易)、有韧性的经济(供应链)、清洁的经济(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和公平的经济(税收和反腐败),成员国可选择性加入四大支柱中的某个或几个。互联互通的经济是指加强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制定国际规则。具体包括,加强数字经济合作,制订数字贸易、劳工和环境等领域高标准规则,创新贸易和技术政策制定,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韧性的经济是指提升供应链韧性,加强芯片、大容量电池、医疗产品、关键矿物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加强应对危机的政策协调,确保商业的连续性,确保关键原材料和关键产业链安全与物流效率。清洁的经济是指加强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合作,遵守《巴黎协定》,加强清洁能源技术、脱碳、气候变化合作,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援助合作。公平的经济是指加强税收和反腐败领域合作,强调制定税收、反洗钱和反贿赂制度,促进公平竞争,支持专业知识分享与相关能力建设。IPEF具有地缘政治属性,意识形态化及“圈子化”“模块化”等特征显著,不利于亚太地区经济融合发展,给该地区的长期稳定和繁荣带来挑战(李鸿阶,2023;潘晓明,2022)。该框架本质上是一份以美国利益优先的印太区域制度整合方案,未来将对我国的区域经贸规则制定话语权和区域经贸制度整合带来不确定性的影响(欧定余、侯思瑶,2023)。但由于IPEF存在先天缺陷,口惠而实不至,未来谈判前景仍充满不确定性(杜兰,2022;王文,2022)。尽管IPEF效能有待观察,但其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极其明显(张晓君、马小晴,2023;蒋芳菲,2022)。IPEF四大支柱聚焦新兴经济领域,旨在保障美国在关键技术、产业和供应链领域中的竞争主导权,实现对华经济遏制和重返亚太的多重目标,制衡中国的战略意图明晰。

(三)美国新版印太战略下的中日韩关系

印太战略高度重视强化美日韩同盟体系。日韩作为美国盟友,成为推进印太战略的“马前卒”,美日韩同盟“进攻性”趋强。日本在美国的地缘政治战略中积极选边站队,已成为美国所谓“志同道合的国家”中的先锋,全力支持并积极跟进美对华经济遏制措施(凌胜利、朱翊民,2022)。日本谋求与美共同主导印太经济安全秩序,将加剧地区形势的复杂多变,加大中国的战略压力,阻碍亚太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一带一路”建设(孟晓旭,2023)。韩国参与印太战略的态度整体保持理性,一方面寻求推动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提升韩国在区域治理中的地位,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立足于本国经济发展需要,在涉及与中国核心关切方面保持“底线理性”,其负面影响整体可控(朱旭、韩文超,2023)。韩国出台韩版“印太战略”,虽明确表示不针对中国,但仍显示出其倾斜于美国的一面(郑宇龙,2023)。印太战略明确加强美日韩同盟,为日韩关系转圜提供了战略需求,但两国内生性矛盾决定未来日韩关系战术性缓和概率较大,战略性和解空间有限(翟福生,2023)。印太战略的推进深刻影响了中美关系,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中美关系发展可能会比较困难,中美关系将在竞合中动态演进(仇朝兵,2022)。同时印太战略扰动了中国的周边环境。随着印太战略的推进,周边国家特别是日韩对华认知和政策发生变化,需要预估可能的风险和挑战,提前做好政策预案,维护周边稳定,打造中国周边安全架构的伙伴支撑体系(叶海林、李铭恩,2023)。

二、印太战略制衡中国的战略意图明晰

美国拜登政府以“中国威胁”为借口,主导推动新版印太战略的部署,将给中日韩经贸合作带来不小挑战。美国借此强化与日韩同盟,日韩政府也表现出加强对华经济防范动向。密切跟踪印太战略调整及其进展,对维护周边多元稳定的经贸环境,延长中国重要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

(一)印太战略是美对华全面战略竞争重要抓手

印太战略已演变成为美对华全面战略竞争的重要工具。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对华政策逐步由“接触+遏制”向“全面战略竞争”转变。克林顿政府采取“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对华策略;小布什时期明确中国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奥巴马政府宣布“重返亚太”战略,目标也是直指中国;特朗普政府将中国明确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重视推进印太战略;拜登政府继承印太战略,发布新版印太战略,推出IPEF,强化“中国威胁论”,发布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中国定位为美国“优先考虑的、唯一的全球竞争对手”。该战略明确以防范中国为目标,涉及台海问题,强化美日印澳“四方安全机制”和美日韩同盟,高度重视经济议题,提出构建IPEF,拉拢印度和东盟,首次提出“强大的印度”,支持印度继续崛起并获取区域领导地位。(4)The White House,Indo-Pacific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February,2022,https://www.whitehouse.gov/wp-content/uploads/2022/02/U.S.-Indo-Pacific-Strategy.pdf.新版印太战略明确美国对华总体战略将从“改变中国”转变为“塑造中国的战略环境”,并由“接触+遏制”的两手政策转向“全面战略竞争”政策。

美国通过印太战略构建排华“统一战线”。印太战略强化美国与盟友、伙伴、区域多边机构的紧密配合,宣称将构建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建立广泛的区域内外联系、驱动区域繁荣、提升印太安全、提升应对“跨国威胁”的区域韧性。印度是美印太战略取得成效的重要一点,通过联合日韩等盟友扶植印度,帮扶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工业化发展,以印度制造替代中国制造,从而加强在中低端产业领域与中国的竞争;同时还以日韩的中高端产业、新加坡的金融服务、东盟与澳大利亚的原材料市场逐步替代中国,以此从战略竞争角度构建排除中国的经济循环体系。

(二)IPEF是印太战略制华的重要利器

美国牵头构建有韧性的供应链联盟正对中国产生较大威胁。IPEF聚焦半导体、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标准新规则制定,未来可能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通行规则。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将受到这些新标准新规则的制约,影响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IPEF强化半导体等关键供应链的安全,通过产业联盟、技术联盟等形式将中国排除在外,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和产业低端锁定,削弱中国在高新技术领域的竞争力。如构建“芯片四方联盟”(Chip 4)卡住中国半导体发展,要求芯片技术人员在美国的国籍和中国的工作之间二选一,短期对中国芯片产业将带来巨大的破坏力。美方还针对中方具体企业采取出口管制和禁售等措施,对华为等中方企业已构成较大威胁,日韩企业也遭到胁迫要求对中方企业实施断供或禁售。IPEF提出发展高质量社会基础设施和绿色能源,旨在对冲“一带一路”倡议,削弱中国产能延伸的影响力。IPEF强调在印太地区制定有效的税收、反洗钱、反腐败制度,促进公平竞争,将使中国处于道德劣势的被动地位。总的看,IPEF是美国“小院高墙”战略的延伸,在投资、技术、产业等层面设置排他性壁垒,扩展美国技术封锁、投资和出口限制及“长臂管辖”的范围。(5)逯新红:《印太经济框架下如何推动中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出海》,《中国对外贸易》,2022年第12期。IPEF构建的“小院”主要瞄准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绿色环保等关键技术领域,“高墙”是从美国国内延伸到印太地区,组建排华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6)刘青:《印太经济框架:美国思维的变与不变》,CMF 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2022年第51期。印太战略框架下,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核心是,既要垄断技术、限制对华投资,也要构建排除中国的产业链,掌控技术变现的供应链渠道。

东盟国家对IPEF暂持观望态度。美国利用IPEF作为经济诱饵拉拢日韩盟友、印度和东盟国家,但东盟国家并不愿在中美博弈中选边站队,不愿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对IPEF总体持观望态度。这是因为,从协定性质来看,IPEF只是一个分模块谈判的框架协议,并非传统自由贸易协定,只包括规则,不包括市场准入和关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无法拉动对美出口,削弱了对成员国的吸引力。例如,印度明确以“看不到好处”为由宣布退出贸易领域谈判。从协定约束性来看,IPEF在美国以行政令推动,只需总统签字不需国会批准,对其他成员来讲,也大概率不需走国内批准程序,协定约束性有限,可持续性存疑。从谈判推进来看,IPEF成员协调难度较大,特别是印度。上述IPEF发展的诸多不稳定性将持续降低成员国的合作积极性,IPEF未来发展前景并不明朗,但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极其明显。

三、印太战略对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亚洲趋势显著,亚洲的经济重心在中日韩,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是东盟。在全球背景和亚洲背景下,在美国安全胁迫和中国市场牵引下,在印太战略共同价值观强化国家政治安全利益大于经济利益的考量下,日韩会如何选择?将对中日韩经贸合作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

(一)推动日韩降低对中国经济依赖

中日韩经贸合作难以摆脱美日韩同盟羁绊。印太战略和IPEF强化了美日韩同盟关系的基轴地位,推动日韩对华长期奉行的“安美经中”双基轴战略向“趋美遏中”单基轴战略转变。日韩对华经济政策调整深受美国掣肘,印太战略背景下日韩政府对华经贸态度出现转向,在经贸政策上体现出加强对华防范的动向,在核心产业链供应链上体现出联美制华的一面,将削弱日韩对华经贸关系。日本积极向美国靠拢,成为美推进印太战略的“急先锋”。如,日本出台《经济安全保障推进法》,将中国视为“动摇既存国际经济秩序的潜在因素”和“地区与国际社会安全上的重大威胁”,又出台新版安保战略等文件,将中国定位为“迄今最大战略挑战”。这一安全至上的安排促使其对外经济政策呈现泛政治化、泛安全化的苗头,中日战略竞争关系凸显,潜在风险和矛盾冲突增多。韩国虽然在战略安全上跟随美国围堵中国,但总体表现得较为克制谨慎。当前看,在中美战略竞争领域,韩国立场尚较为务实,与中国保持密切沟通联系。虽然韩国迫于美国压力加入Chip 4,但SK海力士与三星电子争取得到美国商务部对在华半导体工厂的出口管制豁免。由于存在历史问题、领土问题等不可调和的矛盾,日韩两国之间关系难以实现真正的正常化,成为美国推进印太战略的不确定因素。美国希望通过共同价值观理念将韩日矛盾转化到“中国威胁论”上,以此推动日韩关系改善,增强美日韩的向心力。因此,出于国家安全利益大于经济利益的考量,也不排除日韩会暂时放下矛盾,积极配合美国推行印太战略遏制中国的可能性。

IPEF推动日韩降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日韩对华的不同态度,导致两国对华贸易投资合作出现不同变化。从双边贸易来看,2022年中日贸易额3574亿美元,同比下降3.7%,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5.66%;中韩贸易额3623亿美元,同比增长0.1%,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5.74%;1995年以来中韩贸易额首次超过中日贸易额,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从双边投资来看,2022年1—11月,日韩对华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6%和122.1%,韩国对华投资大幅增长。(7)数据来源:Wind资讯。由于日韩对中国经济依赖较深,日韩均希望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以确保“自主性”。在此背景下,印太战略和印太经济框架将推动日韩向美靠拢,给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合作增添羁绊。

(二)迫使产业链供应链重构或迁移

冲击东亚生产网络的稳定性。全球产业链在区域化、近岸化、本土化的基础上,正在呈现日益突出的集团化、意识形态化、分裂化趋势。(8)徐占忱、逯新红等:《2021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研判》,《全球化》,2021年第6期。在印太战略和IPEF推动下,美国着力强化与日韩等同盟伙伴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拟将中国从半导体、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关键产业链供应链中剥离,这不可避免将冲击东亚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未来东亚乃至全球产业体系可能会出现三种前景。第一种是维持现有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东亚生产网络。中日韩为主的东亚产业链供应链依然稳定,仍然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纠缠。这意味着日韩将继续秉承“安美经中”双基轴策略,东亚生产网络不会被IPEF下的新供应链体系所取代。第二种是可能形成产业互补和差异化发展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国与日韩在技术、产业等领域继续寻找互利合作的契合点,做到挂钩不脱钩、合作不对抗、包容不排他、开放不封闭。这意味着美国对日韩的胁迫停留在印太战略层面,而产业层面日韩将加强与中国企业的深度竞争与合作。第三种是可能形成中美两个平行产业体系,中美之间“有我没你”。在经济利益驱动下,日韩不会轻易完全放弃中国大市场,仍会寻找合适的途径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但两个平行体系下日韩与中国合作壁垒将升高,日韩也需做出适应性布局调整,以适应中美两个平行的产业体系。值得警惕的是,未来国际大三角分工格局或将渐渐发生调整,甚至有加速与中国“脱钩”的趋向,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可能逐步被“IPEF、美欧、中东和非洲”三极取代。

冲击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未来无论是哪一种情境演变,美国推行印太战略将挑战东亚生产网络的稳定性,迫使中日韩产业链面临重构或迁移,给中日韩产业合作带来阻力。印太战略和IPEF推动日韩对华高新技术产业与中国供应链“脱钩”,日韩在核心产业链供应链上体现出联美制华的一面,在科技、产业、人员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也可能受到较大阻力。受此影响,日韩企业担忧中美经济“脱钩”的冲击,对华投资信心不足,并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的多元布局,推进落实“中国+1”战略,将部分产业链供应链回迁本土或转移到越南、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地区乃至非洲国家和地区。(9)张燕生、逯新红、刘向东:《疫情背景下的全球变局和亚洲经贸合作》,《全球化》,2021年第2期。

(三)对冲“一带一路”基础设施联通

印太战略提出加强美日印澳四方机制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美国将帮助印太地区盟友缩小基础设施赤字,促进高标准基础设施投资,推动高标准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关键基础设施韧性,扩大美日韩在区域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发挥太平洋地区基础设施基金作用,促进区域数字基础设施合作,深化关键政府和基础设施网络的共同韧性。基础设施是IPEF中四大支柱内容之一。该框架提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援助,提升技术、资金与联通等方面的合作。四方机制决定未来5年为印太提供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资金。在东盟—美国峰会上,美国承诺向东南亚提供4000万美元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资金。未来,将有可能形成“IPEF+四方安全机制+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倡议(PIGG)+海外基建蓝点网络计划(BDN)”联动模式,形成由美国提供资本,日本提供技术,东盟和澳大利亚提供原料,印度提供制造业的经贸模式,替代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消减“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

(四)制约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冲击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美国通过印太战略和IPEF介入东亚东北亚地区局势,不断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等地域制造事端,意欲将乌克兰战事东引,将加剧东亚东北亚地区局势紧张,对区域内的经济合作产生潜在的威胁。通过IPEF为印太地区国家参与印太战略提供道义上的合法性,IPEF可能成为一些国家或地区加入印太战略的跳板,以借助美国的影响力,在地缘政治安全方面抗衡中国。若今后IPEF植入“毒丸条款”等排他性经济条款,中国与日韩及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将面临更大困境,叠加政治、安全、价值观等非经济因素干扰,稳固和升级中日韩经贸合作关系如逆水行舟。

对冲RCEP和CPTPP。印太战略是一个地缘政治区域战略,缺乏经济利益纽带,IPEF将在政治绑定下补齐这一缺口。美国希望通过IPEF夺回印太地区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主导权,这将对印太地区以东盟为核心的区域安排形成冲击。IPEF与RCEP成员国高度重合,包括RCEP中的11国(见图1),对冲RCEP意图明显。IPEF的新规则新标准将对RCEP的推进实施产生很大影响。RCEP是一个市场驱动的战略。市场利益推动下RCEP更能为中日韩及各国经贸合作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相比RCEP,IPEF在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进口市场等方面具有优势(见表1),将削弱RCEP的整合效应。IPEF也会对冲CPTPP,成员国包括CPTPP中的7国。IPEF和CPTPP有着相似的价值观,使得IPEF能够以价值观为核心,推动亚太多边机制重塑,扰乱现有的区域经贸制度安排,使得“意大利面条碗效应”更加突出。

表1 2021年RCEP和IPEF竞争潜力对比

图1 IPEF、RCEP、CPTPP成员国分布情况

如上所述,印太战略和IPEF对中日韩经贸关系及区域经济合作影响短期有限,限于供应链领域的封锁威胁有所凸显。但是,一旦IPEF的规则落实,对中国与日韩乃至区域经济合作就将产生较大威胁,尤其在IPEF四大支柱领域对中国的阻扰和规锁将会显现。需要密切跟踪事态变化,进行未雨绸缪,做好研究预案,以防外部经济环境出现急剧恶化。

四、印太战略下推进中日韩经贸合作的中国方案

印太战略背景下推进中日韩经贸合作,应综观中日韩在全球视角、亚洲视角下的定位,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处理好大国和中小国家之间的关系,利用日韩矛盾采取差别对策,采取“拉打结合”的策略,增加利益纠缠,对冲美国印太战略。应积极把握主动,抓住主要矛盾,审时度势拉住日韩企业,使其服务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维护周边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格局。

(一)推动贸易投资合作走深走实,提升中日韩贸易紧密度依存度

消弭安全上的担忧,扩大合作积极面。在大国博弈竞争中,中美互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中国与日韩之间的矛盾冲突属于次要矛盾。中美博弈之下,日韩是双方均可以拉拢的对象。长期以来,中国是日本和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国,中日、中韩之间的贸易额远超过美日、美韩贸易额。市场利益驱动下,日韩难以放弃中国市场。因此,应稳固加深与日韩的经贸联系,尽量化解产业竞争中的次要矛盾,不激化矛盾,使其不升级为主要矛盾。策略上采取“拉打结合”,增加利益纠缠;结构上推动中日韩互补合作,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区域经济格局;战略安全上采取“敲打”为主的策略,使其始终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关切。通过加强与日韩战略捆绑和利益纠缠,对冲美国印太战略的牵引,提升中方应对美国“长臂管辖”的能力。

拉紧利益纽带,区分对日对韩策略。2019年以来,日韩矛盾升级,日本对韩国3种核心半导体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把韩国移出白名单,韩国对此采取对等反制措施。此后,韩国积极寻求与中国合作,寻求替代日本的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突破日本的限制。因此,对韩国,可利用日韩矛盾,加强与韩国合作,通过市场拉住韩国,对冲美国印太战略。比如,充分发挥中国拥有广阔市场的优势,加强在半导体领域的原材料和技术合作,利用韩国半导体话语权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纾困,部分突破美国对华的出口管制。对日本,要持续拉紧共同利益纽带,同时坚决对日本问题发声。对于危及中国核心关切的问题,包括历史问题、钓鱼岛领土争端和台湾问题,涉海、涉港、涉疆等问题上涉华负面言行,配合美国加大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核污水排放等问题,中国应坚决予以发声,采取反制措施。综上,总体上要继续深化与日韩经贸合作,在变中寻求不变,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消减印太战略带来的离心力。以领导人共识为契机,推进中日韩经贸合作。继续落实领导人共识,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为契机,探索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稳定且有建设性的中日关系的新思路。以深化经贸产业合作为切入点,探寻推动中韩关系与时俱进全方位发展的新途径。牢牢抓住疫后开放复苏的机遇,适时启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促进中国与日韩高水平经贸合作。

持续推动中日韩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扩大财政金融合作。进一步推进中日韩贸易通关便利化,持续推动双边贸易逆势增长,积极推动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增强战略互信,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开展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加快提升三国市场准入程度,进一步放宽对国际直接投资的限制,放宽高科技等领域的市场准入,减少投资壁垒,完善相关投资便利化措施,推动中日、中韩双向投资高水平发展,提升中日、中韩产业协作和商务往来的便利化程度。积极推动财政金融合作,扩大中日韩双边货币互换规模,加大本币结算规模,避免美联储加息、美元强势升值带来的外溢效应,稳定区域金融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和国际贸易流程准则合理监管,促进国际贸易公平性,助力中国企业海外发展。

(二)扩大产业合作深度和广度,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找准互利合作的契合点,推动产业互补和差异化发展。中日韩产业合作路径设计,既要考虑规避美印太战略的阻挠,寻找稳固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互利合作的契合点,寻求重点产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又要考虑为国内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链现代化升级战略服务。充分借助日韩在半导体、汽车、数字经济、医药健康、绿色低碳等领域的产业优势,寻找产业合作契合点,提高现代产业发展水平,拓展产业升级的空间。充分发挥日本在芯片设计、制造、材料生产领域的优势,韩国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优势,中国在芯片设计领域的优势,加强半导体产业互补合作。充分发挥日韩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领域的经验及技术优势,结合中国在该领域的新技术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中日韩汽车产业合作。推动中日韩数字经济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健康养老合作,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深化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深化东亚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合作。加强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联通,保障原材料和部件的供应及贸易流通。合作构建面向碳中和目标的绿色供应链,共同推进绿色项目,发展绿色金融。努力保障以电池为中心的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实现供应链合作和环境保护的高效协调,助力经济发展与绿色转型协同共进。推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区域超大能力产能衔接,实现优势互补、深度嵌套,加快构建中日韩互为支撑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共同维护东亚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三)推动RCEP与“一带一路”联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方合作

积极推进RCEP统一大市场建设。借助RCEP落地实施红利,鼓励中日韩企业用好RCEP优惠关税、原产地累积等原则,进一步扩大中日韩三国及RCEP成员之间贸易投资合作,提高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推进RCEP统一大市场建设,释放中日韩“小多边”与RCEP“大多边”相互促进的整合效应。

推动RCEP与“一带一路”联动融合发展。目前,中国已与包括日韩在内的14国签订了“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备忘录,为中国企业家与各国企业家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借力RCEP拓展中日韩“一带一路”第三方市场合作新空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作,落实已开展的项目合作。稳步拓展合作新领域新赛道,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日韩+X”合作。积极探索RCEP框架下产业合作新模式,推动RCEP框架下产业园区合作和开放制度创新先行试点,以产业合作平台为纽带,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10)逯新红:《中国如何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中国对外贸易》,2022年第6期。

(四)构筑开放包容合作新机制,提升区域经贸一体化水平

构筑开放合作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快达成中韩FTA第二阶段谈判,尽早建成更高水平的中日韩FTA,探索中韩加入CPTPP的有效路径,积极推动构建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提升亚太自由贸易水平。尽快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积极参与全球数字治理,增加应对IPEF数字经济标准的筹码。积极发挥二十国集团(G2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峰会、东亚峰会、东盟“10+3”峰会和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等多边机制平台作用,搭建高标准区域一体化利益诉求沟通机制,构建超越政治安全框架的经贸伙伴关系。支持企业在商言商,把跨境经贸合作做实做深,在推动贸易自由化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处理好大国和中小国家之间的关系。积极拓展伙伴关系,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等重大关系,提升区域合作治理理念的影响力,增进亚太区域战略互信,抵抗美印太战略的冲击。要改善中美经贸关系,加强在区域经济、全球治理等领域的沟通与合作。要重点推动中日韩关系持续深化,争取与印度成为和平共处的合作伙伴,保持对亚洲中等国家的足够重视。积极将亚太中小经济体纳入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中美战略博弈中积极赢得主动。要加强与东盟合作,维护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加强RCEP和“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要加强对印度的战略防范,谨防跌入印度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的商业陷阱,减缓中低端产业向印度转移进程,努力把日韩等外资留在国内。要有效管控分歧排除域外势力干扰,寻找更多的经济利益交汇点,引导日韩、澳新等周边国家转变思维,逐步从对抗走向对话。要避免过度宣传,将IPEF泛政治化定性,将加入IPEF的国家视为选边站。要统筹发展安全、开放与风险的关系,提升防范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建设、制度建设和网络建设。要积极宣扬并倡导“开放包容”和“互利共赢”,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倡导全球发展倡议,构建全球发展共同体。要参与全球区域合作和区域治理,加强人文交流,增强民间的情感共鸣。

(五)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情,切实做到“挂钩”不“脱钩”

当务之急是集中力量做好自己的事。继续保持战略定力,维护好中国来之不易的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开放和创新,加强中国供应链安全建设。(11)逯新红:《加强中国供应链安全建设刻不容缓》,《中国智库经济观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增强日韩对中国市场的深度依赖程度。努力把与日韩等周边经贸往来的产供销、内外贸都变成以中国为核心节点的供应链体系,增强中国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增强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吸引跨国公司加大对华投资,增强抵抗外部风险挑战的筹码,切实做到“挂钩”不“脱钩”。运用市场力量、企业力量和国际合作力量,加强开放式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和数据跨境流动合作,探索新兴产业合作竞争新空间。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产业合作和金融合作,做到科技、产业、金融挂钩不脱钩,推动中日韩经贸投资合作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统一大市场,加速推进经济一体化,构建面向中国大市场的东亚“小循环”。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吸引和利用日韩外资的力度。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合理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继续同世界各国分享发展机遇,为包括日韩企业在内的外商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新机遇。进一步扩大鼓励日韩外商投资范围,提升外商投资信心,让外资始终能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实施“市场机遇+制度保障+政府服务”组合策略,进一步完善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机制,积极推进具有牵引带动作用的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实施。

五、结论

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重心东移亚洲趋势显著,亚洲的经济重心在中日韩,中日韩经贸关系对亚洲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美国推进印太战略,出台IPEF,裹挟日韩在内的亚太国家,形成对华合围之势,严重损害了亚太区域一体化进程和中日韩经贸合作关系,亟需寻找避免对华的经济合围并且能够拉住日韩的方案。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印太战略推动美日韩同盟形成“铁三角”,将推动半岛局势升级,推动形成美国主导的亚太版“北约”,形成“美英加澳新五眼联盟+美日印澳四边机制+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日韩军事同盟”的亚太地区军事阵势,孤立中俄,恶化东北亚局势,威胁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亚太地区历经热战冷战,人民饱经战争创伤,深知和平发展弥足珍贵。日本应深刻反省历史上给包括中韩在内的亚洲国家的伤害,在妥善处理历史问题的基础上同亚洲国家发展正常关系。韩国基于自身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与军事安全上长期处于权衡摇摆状态,是中国应尽力争取的对象,应避免其滑向不利于中国的一边。

从经济角度来看,印太战略和IPEF将使中日韩经贸合作面临更大困境。日韩是中国重要邻国和主要贸易合作伙伴,中国是日本和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在美国印太战略推动下,日韩经贸政策向“趋美遏中”转变,加大了日韩与华经贸合作的离心力。韩国虽然整体保持克制,但在美国对华制裁手段升级的情况下,中韩企业合作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阻力。

破解印太战略对中日韩经贸合作的冲击,需要靠市场推动,靠人民推动。中日、中韩之间的贸易额远超过美日、美韩贸易额,中日韩产业链供应链联系紧密,中国拥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全球大市场,在市场利益驱动下,日韩将难以放弃中国市场,中日韩经贸合作虽面临美国羁绊,但发展前景仍然可期。2022年,中韩贸易额首次超过中日贸易额,突破3600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5.74%,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长期以来,中国与日韩由于地理相近,文源相通,产业经贸联系密切,中日各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深化,(12)习近平:《习近平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互致贺电》,中国政府网,2022年9月29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9/29/content_5713598.htm。中韩关系与时俱进全方位发展,(13)习近平:《习近平同韩国总统尹锡悦就中韩建交30周年互致贺函》,中国政府网,2022年8月24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8/24/content_5706657.htm。给人民带来重大福祉。要加大中日、中韩地方政府、友好城市交流,加大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往来,加强非政府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增进三国人民之间文化、旅游、体育等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夯实中日韩合作民意基础,发挥民间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以经促政、以民促官”的作用。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包括日韩在内的“国际社会只有同舟共济、团结合作才能战胜危机、渡过难关”,(14)习近平:《习近平同韩国总统尹锡悦就中韩建交30周年互致贺函》,中国政府网,2022年8月24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08/24/content_5706657.htm。推动亚太经济走在世界经济复苏前列,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15)习近平:《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中国政府网,2022年11月17日,http://www.gov.cn/xinwen/2022-11/17/content_5727618.htm。中日、中韩应共同努力,落实领导人达成的原则共识,围绕数字经济转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医疗康养合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合作、第三方市场合作、区域经济合作等领域,寻找同日韩双赢合作的契合点。中国应加大同日韩经贸及技术交流力度,密切合作关系,削减印太战略的冲击,同时利用日韩经贸矛盾分而治之,使其服务于中国,稳定周边的大局。

猜你喜欢

中日韩印太供应链
“印太”概念视野下的印度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认知及应对
澳大利亚国防战略的调整及对印太安全形势的影响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