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撒好习惯的种子
—— 关于小学班级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3-10-16马慧兰

幸福 2023年20期
关键词:习惯班级作业

文/马慧兰

好习惯的养成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学习基础的起点,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能够帮助一个学生有条不紊地开展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计划,并在各方面取得满意的成绩。出于对学生培养的要求,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一步一步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规范行为,引导习惯

利用教师威信规范学生行为

教师在管理班级之前,首先需要在学生当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因为学生只有对老师怀有敬畏之心,才更容易服从管教,在听从教师指挥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当一群小学生刚刚组建成一个全新的班级,大家性格各异,行为习惯也各不相同,教师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将所有学生凝聚成一个整体,不仅是为了方便班级管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信任,为日后的相互学习做好充足准备。成为整体之前,教师就需要规范学生当中一些不和谐,容易扰乱整体秩序的行为。比如个别学生有上课讲话,做小动作,下课之后欺负同学等不良行为,教师需要对此做出及时的制止和管教,避免这些不良的现象在班级当中蔓延传播,产生严重后果。其次,为了能够让一个班级更加团结,教师还必须要制定合理的班规。一个班的班规代表了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学习状态,能够起到让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的作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在制定和执行班规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采用相对柔性的管理方式,让学生理解这么做的原因,从而主动配合。

在相处过程中逐渐引导习惯养成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教师对于学生习惯养成的教育方式应当是柔性和潜移默化的,学生也更愿意接受这种“春风化雨”式的教学,在不自觉中随着教师的引导慢慢走向进步。由此教育者可以选择采用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进行循序渐进引导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课堂上,为了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教师往往都会在课堂设计的时候融入一些互动环节或者是提问环节,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配合着教师才能够共同完成。为了能够让学生养成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并且主动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多多在这些环节当中鼓励学生,对一些积极发言的学生予以表扬和奖励,对一些不太完美的发言也可以适当地提出修改建议。其余学生在这种活跃的气氛的带动之下,也产生了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课堂上进行分享的欲望,学生相互之间不断影响,不但课堂上的气氛更加活跃和融洽,上课思考发言也逐渐形成一种共同习惯与趋势。这些成果都少不了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的循循善诱。

加强管理,形成意识

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技巧

对于教师来说,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但同时管理好学生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教师要不断从各方面出发,加强自己管理班级的技巧。首先是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的代沟增加了教学与管理的难度,教师只有真正走进学生这一群体当中去,感受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氛围,体会学生所思所想,拉近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制定出完美的管理方案;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培养计划,比如在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课业任务并不繁重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多阅读,积极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等学生进入到了高年级,就可以开始尝试记录自己的灵感,创作文章或者操作科学实验,这些学习之余的习惯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思维,随着学生的进步而不断提升;最后教师也要不断强化自己对学生的引导和管理意识,教师自身在学生群体当中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只有对他们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确,才能够保证执行的结果更加接近于预期。

让学生形成习惯意识

习惯意识是一项好习惯养成的前提,他是指学生在做某一件事情或者学习某一门课程的时候,会主动或者有意识地按照预先所设定好的计划流程进行,不断约束着自己,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完成任务。学生习惯意识的形成离不开教育者长期坚持培养,因为如果只是短暂偶尔的提醒,并不能起到较强的记忆作用,学生可能在下一次做同一件事情的时候,还是会按照自己原先的行为方式进行,遗忘了教师为他们制定的习惯。因此在一项好习惯真正养成之前,教师要不厌其烦的提示学生,引导学生,让他们在这样一种浓厚的氛围之下主动约束自己,最终形成习惯。以写作业为例,好的写作业方式应当是学生在写作业的过程当中认真仔细,完成作业之后主动检查并改正错误。很多学生由于急着完成作业,往往会忘记检查这一项流程,从而导致自己的作业当中出现一些由于粗心而犯的错误,教师在每次布置作业之前都应当提示学生仔细检查,并且在相应的地方做上检查过后的标记,这样一来就不容易被遗忘。学生只有形成了习惯意识,才能够在最终实现好习惯的养成。

长期坚持,发展进步

养成一种好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

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个人都存在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一件事情如果只经历过一次,那么它在人的脑海当中的存在感就会随时间逐渐降低,最终被人遗忘。相反,如果一件事情被人反复提起和执行,他就会不断加深自己在人脑当中的印象,最终形成一种惯性思维,让人无法遗忘,从而成为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尤其是在好习惯形成的初期,教师更是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点滴,让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进步。例如在写作业的时候把字写工整,工整的字体不仅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学习习惯,保持卷面整洁的同时还能让阅卷老师看后舒心,最终给予更高的分数。但一手漂亮的好字并不是瞬间就能够练成的,学生需要在每一次完成作业时提示自己把字写端正,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和努力,笔下的字体就会出现明显改善,最终形成在每一次作业和考试中都能写好字的习惯。与此同时,教育者也要善于发现学生在每一次坚持之后的细微进步,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为他们提供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好习惯的基础上发展提升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以及年龄的不断增长,原先形成并保持的一些好习惯已经远远不足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因为习惯也需要随着个人的成长不断发展进步,才能够起到自身提升的效果。比如在低年级的时候,在课堂上,教师只是要求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回应老师,但是等到他们进入了更高的年级,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更是老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场所。在高年级的课堂中,学生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独特想法,可以试着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进行质疑与反驳。教师不能阻止这些现象的产生,反而应当给予鼓励,同时在学生的学习技巧策略上提出更加专业的建议,帮助学生不断完善,逐渐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关注学生的成长,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完善班级管理的重要方面。

以上的三点策略分别是从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习惯塑造,教师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习惯意识,以及通过长期坚持的方法来做到不断的进步与提升。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巧妙运用以上三种策略,不仅能够达到有效的教学成果,同时也考虑了学生自身情况,实现在潜移默化中追求进步的目的。

猜你喜欢

习惯班级作业
班级“四小怪”
上课好习惯
快来写作业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不称心的新班级
作业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