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

2023-10-16王海军

法制博览 2023年26期
关键词:网络安全意识法律

王海军

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镇江 212003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前沿阵地,要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 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 亿,较2021 年12 月新增网民1919 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4.4%,较2021年12 月提升1.4 个百分点。在网民年龄分布中,10 ~19 岁占13.5%,20 ~29 岁占17.2%。[1]由此可见,青少年群体已成为使用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不仅可造就网络舆论,也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不同的网络舆论对青少年价值观起到不同的作用。积极的、正面的、符合法律准则的网络信息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的养成起到正向教育作用;反之,消极的、负面的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网络信息起着负向消极作用,一旦负面的网络信息被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就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2]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不断影响着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学校的网络安全意识,尤其是网络法律意识的安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因其主体多元化、形态多样化、场域多种化,导致教育形式需要创新发展。因此,学校要紧跟网络发展的新形势,构建“法律+网络”相互融合的教育体系,培育多元化师资队伍,采取有力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安全观,维护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一、网络意识安全的现状调查

高职院校学生包括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这里主要调查初中毕业入校的学生,此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介于16 ~21 岁之间,价值观有待塑造,对网络上的安全风险了解不深,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一)问卷样本总体情况

以学校各年级学生为研究样本,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随机分层抽取,共发放问卷200 份,收回200 份,其中有效问卷190 份,有效率为95%。在190 份有效问卷中,涉及刑事执行、司法信息安全、法律文秘等专业,其中男生116 人,女生74人。在使用网络方面,97%以上的学生在初中期间已经能够自己独立使用,网龄1 年33 人、2 ~3年89 人、5 年以上21 人,对于网龄较长的学生,相应的网络安全意识也比较强一点。

(二)对网络安全的认知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经常有意识去了解网络安全方面知识的学生不足30%,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少去关注网络安全意识,甚至有人从来不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只有不足53%的学生认为网络是安全的,或多或少的学生都遇到过网络诈骗,甚至出现网络购物被骗的现象,如果发生网络诈骗,有62%的学生会选择去报案。49%的学生对潜在的网络风险缺乏正确的判断,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学生对境外网站存在一定的好奇心理,需要及时给予关注和引导。

(三)对网络法律法规的理解

58%的学生没有认识到网络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计算机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了解、不关心,只有36%的学生在使用网络时关注网络使用的法律新闻。86%的学生认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言论也要自己负责,极个别学生存在网络不当言论,甚至选择去浏览境外网络媒体信息,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83%学生认为网络负面新闻有一定的破坏力,以负面甚至错误的信息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和不满,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二、网络意识安全存在问题剖析

(一)学生网络法律意识淡薄

网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国家地区之间的界限,使得网络上存在着各式各样、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对于网络上传播的有害思想,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就会造成个人价值取向的迷惑。[3]对于随意在网络上发表不当言论或者跟着别人后面煽动舆论,有些学生不以为然,存在一定的起哄闹事的心态,却不知有些行为已经违反了法律法规。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引领,一部分学生很容易受到网络社会空间中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导致沉溺其中,难以自拔,直至丧失自我。

(二)网络安全教育课程薄弱

学校在专业课程建设上,要高度重视法律课程的设置比例。作为政法类院校,目前已经较其他学校更加重视学生法律意识的养成教育,在所有专业都开设了《法学概论》《宪法》《民法》等法律模块内容,但是在网络安全的教育上,仅仅部分专业开设了《信息安全概论》《安全教育》等课程,这些内容一般体现在网络安全的教育、信息安全教育等方面,对于网络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网络教育与法律教育的有机结合,而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又是网络、法律等多种教育内容的高度融合体,需要教师具备多元的知识结构,这使得相关课程的开设力度不够。

(三)网络信息存在不良影响

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体现现实关系在网络世界的表现,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提供了虚拟的空间。网络传播的方式多种多样,涉及的信息内容越来越多,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出来,这些信息有正能量的,也有负能量的,甚至还有很多有害的信息,如果网络上反动、暴力、非法等不良信息被大量传播,就有可能会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干扰主流网络意识形态的影响力。[4]作为使用网络的主流群体之一,青少年学生对网络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想方设法去探索,缺乏必要警惕性和信息辨别能力,对于危险的网络信息风险侵蚀无所适从,甚至导致危害学生个人价值观念,出现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倾向。

三、提高学生网络意识安全的对策

(一)坚持法律引领,强化网络意识的法治教育

为了确保网络的法治化运转,国家先后出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意见》《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文件,给网络社会提供了一定的法律准绳。[5]学校要建设网络安全意识课程的主阵地,开辟网络教育的新阵地,实现法律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育人格局。一方面,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上,开全开齐规定的网络安全、法律类课程,确保学生网络法律素养的良好养成;另一方面,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在每周团课、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融入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意识专题教育活动,如邀请行业专家针对网络安全、网络法律等主题开展讲座,利用社团活动进行网络安全的知识宣传,在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组织各项普法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网络意识的法治教育。

(二)注重团队建设,培养多元化师资力量

学校法律、网络安全类教师和班主任是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形成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政治方向、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形成的实际效果。因此,加强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业务能力,有利于推动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6]一方面,加大法律、网络安全类教师的培训力度。结合新形势,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组建虚拟教研室,形成“法律+网络”相互融合的教研团队,利用教学活动日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讨活动,同时选择一批年轻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能熟练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在教育教学上,教师要重视将网络法律教育渗透到网络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体现教育的特色,凸显教育的成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引导功能。学校对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主任,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时间比较长,通过谈话交流,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网络意识的安全风险,对于苗头性事件应该及时给予帮助。

(三)突出主体地位,提升网络意识的自律教育

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方面,在合理使用网络上,学校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观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引导学生合理科学使用网络,让学生在使用网络中获得积极健康的价值。面对部分学生深受网络不良信息毒害的现象,要积极融入自律教育,有针对性地借鉴儒家“慎独”思想,深入讲解其思想精髓,以警醒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网络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要给予积极回应和深度关切,构建网络咨询平台,发挥网络在服务学生方面的作用,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成效。同时,自律教育还应该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多与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用自己的自律思想正确引导孩子,家校共同教育学生能真正做到自律上网,由此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的教育。

(四)落实监管机制,保障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

在新媒体时代,每人手里都有一个麦克风,都是新闻发言人。一旦出现网络信息监管不到位,很有可能会发生网络舆论事件,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一方面,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压实责任,将责任落实到基层一线。学校要明确管理制度,保持主流言论的正确价值导向,让教师时刻拧紧网络意识形态的弦,保证言论方向正确,内容准确无误,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另一方面,坚持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签订教师网络意识形态承诺书,落实新闻发布审批制度、学术论文发表审批制度等。同时,强化学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和网络数据库资源的平台建设,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网络信息管理,对在校园网站或新媒体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批登记,谨防网络意识风险的发生。[7]

(五)完善舆情监测,维护网络意识形态的干净环境

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教育需要社会、学校营造好的上网环境。学校在网络信息防控教育体系的建设上,要做好网络舆情监测的有效过滤,对于网络上存在的反动、暴力、非法等不良信息要及时过滤处理,从而避免错误信息、不当言论影响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8]同时,学校还应在舆情应对体系构建中,重视采集学生们上网时的日志信息,对其展开智能分析活动,跟踪、研判可能出现的不良网络舆情,提前部署好应对措施。明确建设校园门户网站、校园新闻网和网络文化网站,将正确观点和重点新闻放在网站上显眼位置,以对网络舆论做出引导,避免不良舆论信息误导学生。

四、结束语

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有效的安全教育措施是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社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保障,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新时代加强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学校要立足工作实际,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精心设定教育体系,逐步完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内容、形式,切实增强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安全观念。

猜你喜欢

网络安全意识法律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应“实战化”
上网时如何注意网络安全?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