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领域年龄人群划分标准浅析

2023-10-15余卫张在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年龄医学

余卫 张在竹

摘要:年龄作为人口的基本标识,是医学领域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然而,医学领域中普遍存在着年龄人群划分标准不一及相关术语应用不清等问题,本文就国内外年龄人群的划分标准和术语使用及其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关键词:年龄;三大年龄组;五大年龄组;医学

中图分类号: R-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0-503X(2023)02-0285-05

DOI:10.3881/j.issn.1000-503X.15133

Age-Based Grouping Criteria in Medicine

YU Wei,ZHANG Zaizhu

ABSTRACT:Age,a basic marker of the population,is an indispensabl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 in medicine.However,the grouping in medicine according to age have problems such as inconsistent grouping criteria and ambiguous definition of age-related terms.Therefor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age-based grouping criteria and the application of related terms in medicine.

Key words:age;three age groups;five age groups;medicine

Acta Acad Med Sin,2023,45(2):285-289

在醫学研究中,年龄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是以年为计量单位的人生尺度,表明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为止生存的时间长度。人口统计或人口普查要求以实足年龄为统计标准,是指某人实际存活的年数,取整数的下限[1]。年龄既是人口自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达,亦蕴含着不同的社会规范,承载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因此,关于年龄人群的界定、划分标准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界讨论与关注的热点问题。20世纪50年代,联合国提出的有关年龄人群的三大年龄组的划分一直被学界广泛沿用[2],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特征逐渐变化,很多新的年龄人群划分标准不断涌现,而五大年龄组人群划分的提出便是其中比较典型和较为完善的代表[3]。然而,医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着有关年龄人群用语的模糊不清、划分标准不一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容易造成不同研究中所覆盖人群的差异,如同是以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对老年人群年龄的选取范围有所不同,选取依据也多未阐明[4-6]。据此,其得出的结论在老年人群的界定范围内也难于互相比较或应用。由此可见,有关年龄人群用语的界定至关重要。鉴于目前国内外有关年龄人群用语的界定标准及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差异较大,应用的时限不同,以及涉及的领域也存在分歧,为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本文在此作一简述。

有关年龄人群的年龄组划分标准

受经济、医疗和教育等原因的影响,人口生命历程和社会角色等特征不断变化[3,7-8],因此国际和国内出现了许多年龄人群的划分标准,其中主要包括三大年龄组和五大年龄组。

三大年龄组 1900年,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将人口年龄划分与人口发展类型相结合进行研究,在考证现实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与未来人口构成的关系之后,在《人口年龄分类和死亡率报告》一文中提出将不同人群划分为0~14岁、15~49岁和50岁以上3个年龄组,并按不同年龄结构所导致的不同人口增长态势划分了增长型、稳定型和萎缩型3种人群类型,由此学界将该种年龄人群的划分称为桑德巴模式。 桑德巴模式是较早的三大年龄组划分的方式,也因此成为后来联合国三大年龄组划分的依据[8]。1956年,基于人类健康寿命和人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特征等指标,联合国在《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含义》的报告中,将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三大年龄组,并提出了相应年龄人群的术语,即:0~14岁称为少儿组,15~64岁属于成年组,65岁以上归为老年组[2]。然而,关于老年人群起点年龄的界定有所不同,发达国家老年人群的起点年龄界定为65岁[7]。发展中国家,由于其相对较高的死亡水平,老年人群的起点年龄界定为60岁[7]。

自1956年联合国提出三大年龄组及相关年龄人群术语后,各国学者根据所研究地区的具体情况和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也提出了不同年龄人群的划分标准。1980年后,日本成为全球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最长的国家[9]。1999年,日本人口学家黑田俊夫据此提出了逆三角(倒金字塔)理论来说明日本人群结构的转变,同时主张使用适合日本国情的新的年龄人群划分,将传统联合国年龄人群划分方式重新界定为0~19岁的少儿组、20~74岁的成年组和75岁以上的老年组[8]。2000年,我国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李建新教授根据倒金字塔理论,强调了从理论上认识老龄社会的重要性,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重新界定年龄人群的划分标准,将传统的联合国的三大年龄组重新划分为0~19岁的少儿组、20~69岁的成人组和70岁以上的老年组[7]。2007年,Sanderson等[10]在研究欧洲人口年龄结构时重新划分为0~19岁的少儿组、20~64岁的成人组和65岁以上的老年组。由此可见,以往学界关于年龄人群的划分均依据联合国的三大年龄组的划分方式而定,且少儿组的年龄划分是一致的,只是分别根据本国或其他地区的人口状况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边界年龄进行了不同的划分。

诚然,上述三大年龄组的划分有其既定的时空背景,是基于彼时人口生命历程和社会角色等指标,形象地刻画出了人类生命周期中3个重要的阶段,即成长年龄、生产年龄和退休年龄阶段。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云南大学人口研究所罗淳教授提出伴随低生育格局的持续和高龄化态势的显现,人口生命质量在不断改善,平均预期寿命普遍延长。因此,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三大年龄组的划分标准就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难以解释变化的人口情势[3]。

五大年龄组 2017年,鉴于少儿人口的年龄上限在延长、成年人口的年龄划分太宽泛及老年人口的年龄内涵在分化等现象,罗淳依据以往的三大年龄组所设定的年龄界限及传统认知,根据出生人口预期寿命、60岁人口预期寿命、老龄化率、≥6岁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将正常的人口生命历程预设为百岁并按每20岁为1个年龄段划分为5个年龄组,即0~19岁的少儿组、20~39岁的青年组、40~59岁的壮年组、60~79岁的实年组和80岁以上的老年组[3]。少儿组又进一步细分为4个人口组,即不满1岁的婴儿组、1~3岁的幼儿组、4~13岁的儿童组和14~19岁的少年组;实年组分为2组:60~69岁为实年组前半期,70~79岁为实年组后半期,亦可列入老年前期,其处在成年人向老年人过渡的年龄段。老年组又分为老年中期(80~89岁)、老年后期(90~99岁)与老百岁老人(≥100岁)[3]。

综上,罗淳教授提出的五大年龄组是按每20岁1组均分组距,形成年龄组的等距分布,因此,可用以绘制人口年龄金字塔,进而可以分析人口年龄结构的整体特征及内在差异。人口统计学把具有共同生命历程和人生事件的人口群体称为同期群。根据这一人口群体开创的队列分析在人口研究领域有广泛的运用。五大年龄组非常类似于同期群,可做队列分析和代际比较。五大年龄组将百年人生历程浓缩在5个人口群组中,只需要设定5个时点(观察年)就可关注长达80年时间跨度的人口特征及其代际变化态势,可获得的人口信息非常丰富[3]。此外,五大年龄组定义明确,年龄组之间没有重叠,是目前国内提出的相对完善或较为完整的年龄人群划分及相应年龄人群术语的标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文献中还有很多年龄范围相互重叠且概念模糊不清的其他有关年龄人群的术语,例如:青少年、青年、年轻的成年人、年轻人等,但其年龄范围的界限尚不十分明确或文献所及的相关年龄范围有所不同,如联合国曾将青少年定义为10~19岁,青年定义为15~24岁[11]。Sawyer等[12]却提出10~24岁的年龄组划分更适合当今青少年人群的发展。也有学者提出年轻人是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的复合术语,年龄范围为10~24岁[11]。而年轻的成年人大多定义在18~26岁[13]。由此可见,尽管有了比较常用的三大年龄组和比较完善的五大年龄组的划分标准,但仍然存在很多年龄人群术语概念不清和年龄划分范围不一等问题。

年龄人群划分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年龄亦是医学研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且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预后息息相关。因此,医学研究中年龄人群的划分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笔者在针对某些特定疾病查阅相关文献时却发现,医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着对年龄人群及相关术语应用模糊不清以及划分标准不一等诸多问题。

在有关年龄人群等方面的医学研究中,许多文献界定研究人群的年龄范围差异繁多。在與年龄相关脑肿瘤的众多研究中,Krishnatry等[14]和Qaddoumi等[15]将纳入的少儿患者人群的年龄范围分别定为20岁以下和18岁以下。Arora等[16]在探究英国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相关年龄-发病模式时,将3个年龄人群分别界定为0~14岁的儿童人群、15~24岁的青少年人群和25~84岁的成年人群。有3项关于老年人胶质母细胞瘤的研究均将老年人群患者纳入年龄范围的标准定为65岁以上[4-6] 。Lin等[17]认为,0~14岁的少儿组、15~47岁的青年组、48~63岁的中年组和64岁以上的老年组是可以有效评估患者发生胶质母细胞瘤风险的最适当的相关年龄分组及相应人群划分标准。在探究儿童和青少年睡眠相关困难的研究中,Lewien等[18]将儿童人群年龄的纳入标准定为4~9岁,青少年人群年龄范围为10~17岁;Blume等[19]纳入的青少年人群年龄范围为11~17岁。Andes等[20]探究2005~2016年美国青少年和青年的前驱糖尿病患病率时,纳入青少年人群年龄范围为12~18岁,年轻的成年人群年龄范围为19~34岁。Fan等[21]和Pan等[22]在评估中国中老年人群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的患病率研究中,纳入的中老年人群年龄范围分别为50岁以上和45岁以上。在探究老年人群铁代谢的相关研究中,有些研究将老年人人群年龄的纳入标准定为60岁以上[23-25],而部分研究将老年人人群年龄的纳入标准定为65岁以上[26-27]。2019 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共识中提出,AWGS保留60岁或65岁为老年人群的起点界定年龄,具体取决于每个国家/地区如何来定义老年人[28]。综上,在医学相关研究中,同一年龄术语所纳入人群存在差异的文献不胜枚举,这不仅表现在不同疾病研究之间的年龄组划分标准多种多样,而且同一疾病不同研究之间的年龄组划分标准也各不相同,且未阐明其纳入人群年龄范围的依据,这势必会影响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例如,在Wang等[29]关于中国40岁以上年龄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的研究中,若以60岁作为老年人群的起点界定年龄,则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7.82%和41.22%;若以70岁作为老年人群的起点界定年龄,则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群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分别为13.66%和53.40%。由此可见,年龄人群的划分不同势必会导致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不同。而年龄人群划分的不同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尤其是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如骨质疏松症、肌少症、脑胶质瘤等。

诚然,就单一研究而言,其年龄人群的划分在该研究中显而易见,但这只是该单一研究的年龄人群的划分方案,并不能代表该疾病甚至是医学领域内年龄人群的划分标准,也难以作为其他研究纳入人群年龄范围的依据,进而有关年龄人群研究的结论可能不利于相关医学应用的推广。

虽然以上主要介绍了有关年龄人群术语界定不清等方面的问题,但目前也有界定较清的相关人群,如已明确或统一的医学相关年龄人群的术语有新生儿(从胎儿娩出至28 d)、婴儿(从出生至1岁前)、幼儿(从1岁至满3岁)[30]和绝经后妇女(卵巢功能衰退、月经停止的妇女)[31]等。而比较含糊的人群术语主要是青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等。相对而言,应用绝经后妇女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比应用老年妇女更有助于实际工作中的理解和应用。此外,国内使用的有关年龄人群的个别术语也缺乏国际通用性,比如国内的壮年、实年尚未见相应的标准外文翻译。因此,如能将老年等年龄人群与绝经后妇女人群加以明确或界定,并使用国际通用的年龄人群术语,可能更有助于未来研究中纳入人群的统一和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比较,进而有利于医学结论的应用和推广。

综上,虽然一少部分年龄人群的划分及术语已明确或统一,但绝大部分相关年龄人群的划分尚存争议。目前国内外提出的年龄人群划分标准,如上述提到的三大年龄组和五大年龄组,主要来自社会人口学方向的探讨,综合考虑了人口生命特征和社会角色等多个指标,笔者认为其是否适用于医学领域有待商榷,医学研究中的年龄人群划分更应该关注人口生命特征。因此,就目前医学领域而言,笔者呼吁有关团体或学术机构应重视医学领域中年龄人群划分标准不一及相关术语应用不清等方面的问题,并据此建议依据目前我国人口学的特点和医学领域的现实,从医学人口学与健康暴露组学或其他学科的交叉视角出发,共同探讨后提出初步的医学人群分组的学术共识和划分标准,或将其纳入相关的研究议程。诚然,在目前医学人群分组的学术共识和科学标准提出之前,笔者建议在医学研究中尽量避免使用界定不清的年龄人群术语,可用具体的年龄人群加以阐述,如应用65岁以上,而不宜笼统地用老年人加以阐述等。

参 考 文 献

[1]佟新.人口社会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0.

[2]United Nations.The aging of population and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implications[J].Population Studies,1956,26:7.

[3]罗淳.关于人口年龄组的重新划分及其蕴意[J].人口研究,2017,41(5):16-25.

[4]Chen J,Tong X,Han M,et al.Cost-effectiveness of short-course radiation plus temozolom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newly diagnosed glioblastoma among elderly patients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J].Front Pharmacol,2021,12:743979.DOI:10.3389/fphar.2021.743979.

[5]Perry JR,Laperriere N,OCallaghan CJ,et al.Short-course radiation plus temozolomid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glioblastoma[J].N Engl J Med,2017,376(11):1027-1037.DOI:10.1056/NEJMoa1611977.

[6]Di Cristofori A,Zarino B,Fanizzi C,et al.Analysis of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cess to concomitant chemo-radio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high grade gliomas:role of MMSE,age and tumor volume[J].J Neurooncol,2017,134(2):377-385.DOI:10.1007/s11060-017-2537-2.

[7]李建新.倒金字塔理論与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J].中国人口科学,2000(3):35-41.

[8]毕忠鹏.新人口年龄分组的理论依据与实证观测[D].昆明:云南大学,2018:1-71.

[9]原新,高瑗.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策略[J].乡镇论坛,2017(20):40-41.

[10]Sanderson WC,Scherbov S.A new perspective on population aging [J].Demograph Res,2007,16(2):27-58.DOI:10.4054/DemRes.2007.16.2.

[11]Patton GC,Sawyer SM,Santelli JS,et al.Our future:a Lancet commission on adolescent health and wellbeing[J].Lancet,2016,387(10036):2423-2478.DOI:10.1016/S0140-6736(16)00579-1.

[12]Sawyer SM,Azzopardi PS,Wickremarathne D,et al.The age of adolescent[J].Lancet Child Adolesc Health,2018,2(3):223-228.DOI:10.1016/S2352-4642(18)30022-1.

[13]Stroud C,Walker LR,Davis M,et al.Investing in the health and well-being of young adults[J].J Adolesc Health,2015,56(2):127-129.DOI:10.1016/j.jadohealth.2014.11.012.

[14]Krishnatry R,Zhukova N,Guerreiro Stucklin AS,et al.Clinical and treatment factors determining long-term outcomes for adult survivors of childhood low-grade glioma:a population-based study[J].Cancer,2016,122(8):1261-1269.DOI:10.1002/cncr.29907.

[15]Qaddoumi I,Sultan I,Gajjar A.Outcome and prognostic features in pediatric gliomas:a review of 6212 cases from the 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 database[J].Cancer,2009,115(24):5761-5770.DOI:10.1002/cncr.24663.

[16]Arora RS,Alston RD,Eden TO,et al.Age-incidence patterns of primary CNS tumors in children,adolescents,and adults in England[J].Neuro Oncol,2009,11(4):403-413.DOI:10.1215/15228517-2008-097.

[17]Lin Z,Yang R,Li K,et al.Establishment of age group classification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in glioma patients[J].BMC Neurol,2020,20(1):310.DOI:10.1186/s12883-020-01888-w.

[18]Lewien C,Genuneit J,Meigen C,et al.Sleep-related difficulties in healthy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BMC Pediatr,2021,21(1):82.DOI:10.1186/s12887-021-02529-y.

[19]Blume M,Rattay P.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leep difficulties among adolescents in Germany:the role of socioeconomic status[J].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2021,18(18):9664.DOI:10.3390/ijerph18189664.

[20]Andes LJ,Cheng YJ,Rolka DB,et al.Prevalence of prediabetes among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2005-2016[J].JAMA Pediatr,2020,174(2):e194498.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9.4498.

[21]Fan X,Guo X,Ren Z,et al.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middle-aged and elderly Chinese people[J].J Affect Disord,2021,293:222-228.DOI:10.1016/j.jad.2021.06.044.

[22]Pan A,Franco OH,Wang YF,et al.Prevalence and geographic disparity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middle-aged and elderly in China[J].J Affect Disord,2008,105(1-3):167-175.DOI:10.1016/j.jad.2007.05.003.

[23]Garry PJ,Goodwin JS,Hunt WC.Iron status and anemia in the elderly:new findings and a review of previous studies[J].J Am Geriatr Soc,1983,31(7):389-399.DOI:10.1111/j.1532-5415.1983.tb03712.x.

[24]Chen LH,Cook-Newell ME.Anemia and iron status in the free-living and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in Kentucky[J].Int J Vitam Nutr Res,1989,59(2):207-213.

[25]Babaei M,Bijani A,Heidari P,et al.Serum ferritin level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the elderly[J].Caspian J Intern Med,2018,9(3):232-238.DOI:10.22088/cjim.9.3.232.

[26]Lee KS,Jang JS,Lee DR,et al.Serum ferritin levels a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bone mineral density in elderly Korean men:the 2008-2010 Korea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J].J Bone Miner Metab,2014,32(6):683-690.DOI:10.1007/s00774-013-0540-z.

[27]Wawer AA,Jennings A,Fairweather-Tait SJ.Iron status in the elderly:a review of recent evidence[J].Mech Ageing Dev,2018,175:55-73.DOI:10.1016/j.mad.2018.07.003.

[28]Chen LK,Woo J,Assantachai P,et al.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2019 consensus update on sarcope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J Am Med Dir Assoc,2020,21(3):300-307.e2.DOI:10.1016/j.jamda.2019.12.012.

[29]Wang L,Yu W,Yin X,et al.Prevalence of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 in China:the China osteoporosis prevalence study[J].JAMA Netw Open,2021,4(8):e2121106.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21106.

[30]王衛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3.

[31]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6.

(收稿日期:2022-05-26)

猜你喜欢

年龄医学
变小的年龄
忘记年龄
医学写作的概念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让医学大数据给你解答
TOO YOUNG TO LOCK UP?
我们都在年龄里生死
年龄歧视
算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