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考古学家养成记
2023-10-15于春
从考证古物
到探索古人类秘密
为什么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却更爱吃米饭?如果回到500年前,你会吃什么样的饭菜、穿什么样的衣服?古人住什么样的房子,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当你对这些人、事、物好奇,想去一探究竟的时候,你已经拥有了成为一名考古工作者的潜质。
考古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的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开创者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金”主要指青铜器及其铭文,“石”主要指石刻上的文字),本意为“考证古物”。现代考古学诞生于19世纪的欧洲。1921年,考古工作者在中国河南省对仰韶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正式拉开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序幕。现代考古学不再局限于“考证古物”,而是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
考古工作者在丹尼索瓦洞穴中进行考古发掘工作 考古工作者在白石崖溶洞遗址进行土壤沉积物DNA样品现场取样
连接过去和未来
现代考古学的研究范围更加广泛,研究方法也更加丰富。除了传统的地层学、类型学、文献学等方法外,越来越多的现代科学技术也被运用到考古学的相关研究中。例如将高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到考古学领域后,考古工作者就可以“读取”古生物的DNA。
2010年,考古工作者确认了一种新的古人类种群,因其骨骼化石发现于丹尼索瓦洞穴遗址(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南部阿尔泰山脉地区),所以将其命名为丹尼索瓦人(生活在距今20多万年~5万年前)。2013年,研究人員在对一块距今约10万年的丹尼索瓦人小指骨化石进行研究时发现,其骨骼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基因,这种基因能够刺激血液中红血球的生成、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帮助人类适应高原缺氧环境。令人惊讶的是,现在依然能从藏族人的基因中找到它的身影。
与之遥相呼应的是,早年在中国白石崖山洞(位于甘肃省夏河县,海拔3200多米)中发现的一块古人类下颌骨化石——距今至少有16万年的历史。2019年,考古工作者在对该化石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后,考古工作者确认其属于一支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丹尼索瓦人,这一发现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活动的历史推至16万年前。原来那时就已经有古人类踏上高原,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区了。而且,丹尼索瓦人特殊的高原缺氧适应性基因,很有可能是在青藏高原地区生活时形成的。
作者于陕西省西安市黄峪村古代寺院进行考古调查(供图/于春)
野外、暴晒、耐心考验
在影视作品中,考古工作者被塑造成威风凛凛的形象,他们进入无人知晓的地下宫殿,寻找其中神秘的宝藏。与这些虚构的故事相比,真实的考古工作是低调而辛苦的——田野考古依然是考古工作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因此考古工作者要与昆虫为伴、在泥土中“摸爬滚打”、与阳光和疲倦“针锋相对”。
在大学三年级时,考古专业的本科生会进行为期4个月的田野考古实习。这如同一道分水岭——经历了田野考古实习后,有的同学会彻底爱上考古,并不断探索;有的同学则因不能适应野外工作的辛苦,最终选择离开这个专业。
田野考古工作不仅需要“动若脱兔”,还需要“静若处子”——不仅要对出土的所有文物进行清理、保护和整理,还要“刨根问底”。例如上文提到的那块丹尼索瓦人的下颌骨,需要考古工作者对其进行多年的研究。这些工作需要足够的耐心,通过了这一关,便又离考古学家的梦想近了一步。
在数万年间,有多少人类种群匆匆来过,于地球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考古工作者用手铲撬开地球历史一角,让今人能一窥古人的生活。但远方仍有无数未知等待着被发现,希望憧憬考古的你有机会来到这个领域,写下属于你的考古故事。
(责任编辑 / 牛一名 美术编辑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