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
2023-10-15赵迎春
赵迎春
【摘要】生态课堂强调了教师要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改进教学方法,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课堂,大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夠在课堂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小学数学教师可在生态教育理念下优化师生交往互动教学,在同时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实现生态课堂的教学目标.文章从情境式师生互动、激励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式师生互动、智慧环境下的师生互动、动手操作中的师生互动、实践活动中的师生互动等方面来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健全的师生交往互动模式,实现生态课堂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师生互动;互动方式
生态课堂实际上是指教师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开展的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建构生态课堂,符合人本教育理念的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摆正自己的教学角色,还要凸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生本课堂中获得最大限度的个性发展.如今教师要真正打造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态课堂,就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友好交流,建立全面的、科学的师生互动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真正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在生动情境下开展师生交往互动
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教师开展师生交往互动的成功率会更高.这是因为学生在情境感染下会产生比平时更强的积极学习欲望,所以教师应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创造适合开展师生交往互动的良好学习环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主动走进情境,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一课为例,教师可根据生活化原则来创设教学情境,向学生发起互动:“我们在表示零下的温度时,是用‘-’这个符号来表达的;在存折上,支出的金额也被添上了‘-’这个符号,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运用了负数的?究竟‘负数’是一个怎样的概念?”
在生活化情境下,学生会自觉地调动自己的生活认知经验来展开思考,联想到许多与负数相关的生活现象,如:地面上某个地点低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被记为负数;建筑物的地下室被记为负一层、负二层等,在坐电梯时可以看到“-1”“-2”等楼层数字;股票下跌、物价下降时,也常用负数来表达;某个水位低于正常水位时,也会用负数来予以表示……
教师可让学生综合分析这些生活现象,抽象概括出“负数”的数学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继续向学生发起互动:“为什么0既不是负数,也不是正数呢?”教师在与学生讨论这个问题时,可趁机提出“数轴”这个数学学习工具,让学生尝试自主绘制数轴,用数轴来表达正数与负数,并了解“0”在数轴中的意义.
教师还可在地面上画一个巨大的数轴,让正数所在的方向指向东边,负数所在的方向指向西边,带领学生参与到快乐的游戏中来,让学生亲身体会“负数”的含义.参与游戏的学生需站在数轴上“0”这个位置,注意根据教师的指令来做出动作.比如,若教师给出指令:“向西走两步.”学生需立即反应过来,向西走两步,踩在“-2”的位置上.这种快乐的游戏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融入生动的情境中,对课堂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通过激励教育加强师生交往互动
有的学生在课堂中很少主动与教师展开互动交流,总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步伐来展开互动,他们缺少主动互动交流的勇气.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教育的方式,激发学生心中的勇气,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中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然后在师生互动中解决相关问题.在生态课堂中,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成为师生互动中的主动方,树立自信心,主动配合教师展开互动交流,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共同推进数学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在主题讨论中开展师生交往互动
主题讨论是指教师围绕一个主题来设计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的教学方式.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主题讨论活动,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让学生从浅表式学习转向深度学习,学会从问题探究学习过程中挖掘丰富的数学知识.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一课为例,教师可围绕“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主题,合理设计主题讨论活动.教师可让学生主动提出与这个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给予适时的指导,还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甚至可以提出一些补充性或者延伸性的数学问题,拓宽学生的学习面.
比如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为:“直角、锐角、钝角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一样的吗?有哪些方法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呢?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前面得出的结论吗?”学生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合作讨论.教师可适时地与学生展开互动,提出新的问题:“如果在一个三角形中画出一条高,并沿着这条高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呢?”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展开新一轮的思维碰撞交流.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提出延伸性的课堂问题:“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后,能否找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呢?”这一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借鉴先前的问题探究学习经验,对相关联的新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教师可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四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问题探究的学习效率.在学生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时,教师可让学生建立一个健全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学会展开迁移性学习,不断在问题探究学习中获取有益于自己成长的数学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四、在智慧环境下优化师生交往互动
智慧教育理念是以智慧技术为支撑的先进教育理念,为了提高师生交往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应发挥智慧教育的优势,搭建智慧型的教学平台,并且在这一平台上与学生展开师生互动.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教师可在智慧教学平台上向学生展示一张方格图,图中有一个长方形,然后根据方格图向学生发起互动:“如果让你通过数方格的方式得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那么它的面积究竟是多少呢?”学生很快就回答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可以放映下一张方格图,它并不是长方形,而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教师可根据上个问题的学习经验,提出这一问题:“如果让你继续用数方格的方式来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那么该怎么数呢?”
学生发现在这个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并没有占满整个小方格,而且它们占据的空间刚好是小方格的一半,于是将两个半个小方格合成一个小方格,也很快地计算出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师可趁热打铁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快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需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出一些不同的方法来让自己快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了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力,教师可让学生在智慧教学平台上灵活地裁剪平行四边形,然后拖曳鼠标,将剪裁下来的内容贴补到其他地方.由此,学生可想到用割补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通过求取长方形面积的方式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的学生则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了三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四边形,另外两部分都是三角形,通过求出三个图形的面积之和来获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有学生将这个平行四边形对半分,分成了两个三角形,通过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得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在学生展开创造性的独立思考时,教师可让学生归纳和总结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全面掌握多边形面积的求解方法.
五、在动手操作中加强师生交往互动
动手操作是数学课堂中比较核心的教学环节,在生态课堂中,教师应优化动手操作教学,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并适当地开展师生交往互动,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活动中获得更理想的学习效果.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一课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自主制订动手操作计划共同探究圆柱、圆锥的几何特征,自主制作圆柱、圆锥的几何模型,对它们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它们的组成部分.
不同的小组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了解圆柱与圆锥的特点及其组成部分,比如学生可以选择搜集生活中的圆柱、圆锥形状的实物,将其带进课堂,在动手操作环节对它们进行全面的观察,或者亲自摸一摸、测一测,亲身感受圆柱与圆锥的特点.教师可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在合适的时机与学生展开互动交流:“对比一下你们观察到的圆柱、圆锥实物,它们各自有哪些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又有什么特点?圆柱与圆锥之间有什么不同点?”学生在分析这些问题时,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帮助学生明确了动手操作的探索学习方向,让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目标,继续展开动手操作.
在本节课中,“圆柱、圆锥的表面积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教师可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各小组的学生发挥逻辑思维能力,采用科学的方法来推导出圆柱、圆锥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公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两个表格,让学生分别根据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观察它们的展开图有哪些组成部分,并测量相应的几何图形数据,填入相应的表格之中,然后尝试计算它们的表面积.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发现一个圆柱、圆锥的数据很单薄,看不出其中的规律,于是剪开了若干个不同的圆柱、圆锥的模型,将它们的数据都填入了表格中,对比、总结发现了其中的数学规律,然后推导出了圆柱、圆锥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推导圆柱与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教师可向学生发起互动:“你们有哪些方法可以探究圆柱体积、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呢?”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小实验:“制作等高、底面相同的圆柱与圆锥形状的容器,将水倒进圆锥形容器中,倒满之后,将圆锥容器中的水倒进旁边的圆柱形容器中,对比和观察两者的水面变化.学生可从中发现数学规律,尝试自主推导出两个立体几何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在这一师生互动中,教师既保证让学生拥有足够的自主动手操作空间,还让学生接受了教师的科学指导,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六、在实践参与中加强师生交往互动
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教学原则上,教师应适当增加实践活动的比重,让学生不再单纯地从教材中学习理论知识,还应注重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生态教育理念下,教师可将实践活动融入生态课堂中,让学生在以生为本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中学习新课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可基于此,与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交流.
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一课为例,教师可围绕“你寄过贺卡吗”这个话题来向学生发起互动:“你们知道什么情况下会给亲人或者好友寄贺卡吗?你们有没有给他们寄过呢?如果让你们调查身边的人是否寄过贺卡,那么你们会想要向对方提出什么问题呢?”
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可以自主设计调查内容,参与调查类的实践活动.有的学生选择通过采访的方式来展开调查,还有的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展开调查.学生设计的采访问题、调查问题都各不相同.在学生完成调查任务之后,教师可继续向学生发起互动:“你们通过自主调查,究竟发现了什么呢?”教师开展这一互动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统计调查数据,分析调查数据.之后,学生可从数学角度来提出一些问题,然后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的问题.
在学生做好调查报告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师生互动交流应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相互间展开评价,并互相提出各自发现的问题,然后就他们在调查与统计中遇到的不足展开交流,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結 语
总之,生态课堂可谓是一种充满活性的课堂,不仅教师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表达、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也可以鼓起勇气在生态课堂中畅所欲言,彰显个性.与传统课堂相比,生态课堂下,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不断缩小,全体学生都可以获得健康的发展.为了真正打造出生态课堂,小学数学教师应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谨遵新课改倡导的以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合理优化师生交往互动方式,在师生共同努力的前提下,提高数学课程教与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海英.小学数学情境互动学习方式的运用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8):151-152.
[2]侯克友.构建小学数学课堂良性教学生态[J].小学教学参考,2019(02):64-65.
[3]崔振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黑河教育,2019(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