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红苗工程”

2023-10-15周达虎

唯实 2023年9期
关键词:入团入队入党

周达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入队、入团、入党,是青年追求政治进步的“人生三部曲”。信仰的种子在童年“播种”、在少年“抽芽”、在青年“开花”,是一个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过程。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青少年时期就立下青云之志,最终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2022年以来,盐城市盐都区实施了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红苗工程”,做好党组织领导下的团队衔接、党团衔接,使青少年政治身份的变化过程成为对党组织认识逐步深化、理想信念逐步升华的动态过程。

一、实施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红苗工程”的重要意义

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建立在思政教育制度、内容、载体的一体化设计和系统化推进基础之上。囿于实施主体、对象和节点的不同,思政教育效果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从思政教育实效看,课堂内外尚未完全同步。世界上最难的事,是将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思政课有别于其他学术性、知识性课程,要将能“听得懂、听得进”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既要考量“教了多少”,更要考量“学到多少”,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从而摆脱“学校是包办者、学生是参与者”的惯性思维,防止脱离青少年身心特征而搞机械式灌输。另外,从思政课受众主体看,信息化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接受外界信息的渠道多、范围广,对思政课挑剔而又严苛,常常是合则“听”、不合则弃。因此,思政教育的内容和载体设计要与时俱进,跟得上青少年“节奏”,找到他们的“共鸣区”,契合他们的“兴奋点”。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更多取决于学校教育基础是否稳固。在盐都区委组织部2022年底对全区120名青少年开展的随机访谈中,认为“思政教育课形式较单一,偶尔参加”的青少年数量占比37.7%,表示“学业压力大,希望不参加队课、队会或团支部活动”的青少年数量占比15%,“想参加党团队一体化活动”的青少年数量占比62.2%。可见,思政课堂的实效性和吸引力需要进一步提升。毫无疑问,学校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青少年在求学阶段接受的全方位、系统性思政教育,有助于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但相较于学校课堂,青少年在社会课堂接受思政教育的机会偏少、主动性不足,学习效果缺乏有效验证手段。

从不同行业领域具体情况看,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存在差异。青少年在步入社会后,由于所从事职业的不同,接受系统思政教育的机会和程度有所差异。调研发现,在新业态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群体中,由于工作压力、企业党组织不健全等原因,不少青年主观意愿不强、客观机会不多;而在直接参与社会管理的村(社区)、党政机关等领域,接受思政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多且更加系统,存在体制内重视程度高、体制外重视程度低,以及入队、入团、入党政治意愿层层递减、动机纯粹性渐次减弱的问题。事实上,正确的价值观需要在成长历程中不断夯实和校准。步入社会后的青少年,接触的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思想的原野,不被真理占领,就会杂草丛生”,接受系统的思政教育更有其必要性。盐都区委组织部2022年底开展的针对性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研的101名青少年中,对政治身份成长步骤不太了解的占比44.6%,对党团知识不太了解的占比49.5%,依靠书本学习先进典型事迹的占比37.6%,呈现出青少年对政治身份成长认识不足、接受系统化思政教育不均衡等问题。

从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度看,彼此之间尚未形成合力。目前,涉及青少年思政教育的组织、宣传、統战、文化、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等党委政府部门,依据各自职能针对不同领域青少年开展教育引导。但从实践效果看,青少年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各自为政、合力不足问题,不同部门和单位常常只负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信息资源共享、阵地载体共建不充分,上下联动、校地联动、部门间联动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就党团队工作的核心任务和总体目标而言,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三者“三位一体”,不可分割,各责任单位既要守土有责更要相互协作,党的工作要辐射到共青团、少先队,共青团、少先队工作要嵌入党的建设之中,做到一体谋划、一体实施、一体推进。

从培养链条看,相关环节缺乏有效过渡和合理衔接。总体而言,各地党团队组织均未建立整体工作架构,组织部门、党(工)委侧重于党员发展、培养、教育,地方、学校团组织侧重于职责范围内的团员培养、推优,少先队侧重于分批入队、队员教育,前后衔接机制不健全,全链条培养体系尚未建立。人的认知过程从浅到深、由表及里,是从表象到实质、不断认识真理的进阶过程,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统一的特征。开展青少年思政教育,不能简单地以年龄大小、成长阶段划定界限,必须做到一以贯之、有序衔接。好比一株小树苗,从栽苗培土,到日常维护,到修枝剪叶,才能培育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目前来看,党团队工作的教育、工作成果尚未完全实现资源共享,前者对后者的“筛选”“把关”等前置效应没有实现最大化。入团、入党时对发展对象的政治考察、政治培养,往往“归零”后再“从头开始”,无形中造成了工作内耗和资源浪费。

二、盐都区深入实施“红苗工程”的实践与探索

探索开展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旨在解决思政教育的碎片化、随意化问题。盐都区在深入实施“红苗工程”的过程中,横向上对实施主体资源进行有机整合,纵向上对实施对象不同阶段强化沟通衔接,着力构建融会贯通、优质高效的党团队思政教育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项目化推进“红苗工程”建设。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参与。盐都区注重党团队建设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针对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对青少年从入学到入职、从入队入团到入党接受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模式、效果进行系统研究,突出政治标准,确保初心如一。另一方面,发挥组织部门组织优势,整合共青团、教育、妇联等部门力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从内容到载体、从方案打磨到成果运用、从重点任务和推进举措、从分工到协作逐一明确落实,推动党团队一体建设向纵深发展。2022年,盐都区出台了《党团队一体化培养机制的实施意见》,印发了《2022—2023学年度党团队一体化培养任务推进清单》,条目化列出20项具体工作任务,配套推进举措、主体单位、完成时限,构建组织部门牵头推进、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的闭环体系。如区委教育工委负责青少年学生思政教育,利用开学第一周、建队日、六一儿童节等时间节点,面向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开设爱党爱国思政课;各党(工)委开展“青春心向党”主题宣讲活动,走进不同领域青年群体,围绕党的宗旨、入党流程等开展全覆盖式宣讲;各学校党组织把党团队一体化纳入党建学习工作内容,记录学生参加团队衔接活动的现实表现,并将其作为表彰推优的重要依据。

突出关键节点,开展多样化思政教育。好的思政教育课程,既有教育性、思想性,又兼具趣味性、生动性。盐都区聚焦“让思政课不枯燥、不说教、不老套”,打通不同节点,创设多种载体,开展多样化教育。一是聚焦政治成长节点。关注青少年政治身份变化的三个阶段,从入队到入团到入党,开展发展前教育活动,规范量化标准,开展集中思政教育,不断加深青少年对少先队、共青团、共产党知识的了解,培养其入队、入团、入党的主动意识。二是聚焦重大节日节点。每年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日前后,开展“红色年轮·初心如炬”党团队一体化传承仪式等活动,组织新队员、新团员、新党员集中宣誓、相互观礼,手把手传递榜样的力量。现场上入队、入团、入党第一课,回忆“懵懂之年入队、青春之年入团、韶华之年入党”的难忘时刻。三是聚焦人生关键节点。入学时,录制党团队一体化思政教育课,邀请苏教名师讲党课团课,邀请党史专家讲红色故事,邀请道德模范讲先进事迹,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扣好新学期“第一粒扣子”。入职时,组织各行各业青年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盐都革命陈列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斗争史,激发思想认同、情感共鸣,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成长中,集中为党龄“逢十”党员过政治生日,规范筛查统计、档案校核、公示公开、制订方案、集中“庆生”、上门祝福、志愿服务、风采展示等8个基本程序,设置“逢十大庆”仪式6项流程、当月“小庆”仪式5项流程。2022年“七一”前夕,全区各基层党委为2100多名党龄“逢十”党员举办政治生日仪式,为965名党龄50年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聚焦重点领域,以针对性宣讲凝聚人心。组织开展“青春心向党”系列宣讲活动,变“坐等收报告”为“主动作宣讲”。针对青少年心理特征,撰写宣讲通稿,印制宣讲手册,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样的政党,讲清楚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讲清楚入党条件程序是什么,让青少年对党组织既“心动”更付诸“行动”。针对不同领域青年职业、身份特点,差异化设计宣讲内容:机关部门侧重讲政治忠诚、责任担当;学校医院侧重讲医德师德、职业操守;两新组织侧重讲社会责任、党建基础。截至2022年底,全区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89场次,印发宣传册3万余份,参加者超1.3万人次,721名青年向基层党组织咨询入党事宜,255名青年递交入党申请书,基层团组织集中推优青年299人,积极吸引青年群体向党组织靠拢。在此基础上,建立优秀青年信息库和青年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实现从“眼中有人”到“手中有人”的转变。

把控前后环节,以递进式培养提升成效。坚持以入党标准发展共青团员、以入团标准培养少先队员,构建党团队传承有序、前后贯通的培养链条,保证思政教育的连续性。在少先队员时期,以增强少先队员荣誉感为主线,打造“红领巾爱学习”“红领巾讲解员”“红领巾寻访团”等少先队服务品牌,组织开展奖章评授、荣誉表彰、服务岗位、实践体验等活动,激发少先队员的荣誉感。建立新入队队员政治身份“第一档”,全程记录课外实践经历、“红领巾奖章”争章过程,并将上述情况全部纳入成长档案,由后续中学党组织按时接收、接续培养,为团队衔接建立好基础。在共青团员时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政治学校、先锋力量、桥梁纽带、先进组织”要求,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重点考量少先队员荣誉激励和推优成果,通过优秀少先队员申请、团校培训、入团考试等程序,落实“双积双评”管理办法,逐步将思政课考评优良、团课学习合格、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作为入团必备条件,进一步规范入团程序。在入党前期,建立高质量育人通道,严格落实“28周岁以下青年入党一般应从团员中发展,发展团员入党一般要经过团组织推荐”的要求,保障党团有序衔接。组织开展推优入党“5+2”系列行动,即对思想政治、组织生活、实践活动、建功奉献、日常表现5个方面,以及加分项、一票否决2项正负面清单进行综合评价,把“推优入党”作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渠道,把共青团员作为党组织发展青年党员的主要来源。在2022年盐都区新发展的28周岁以下青年党员中,经过共青团组织规范推优入党的比例提升50%。

三、新时代实施“红苗工程”的经验与启示

盐都区自实施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红苗工程”以来,青少年思政教育各阶段、各环节持续铆合,红色基因深入人心、代代相传,形成了“青春力量、心心向党”的生动局面,并在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

坚持政治信仰主线,贯通一体化培养链条。一代代青少年自觉嵌入党所领导的党团队“三位一体”政治链条,政治信念更加坚定,政治能力不断提升,逐步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预备队、突击队、先锋队。无论从历史逻辑还是实践逻辑考量,开展党团队一体化建设,都要将筑牢青少年政治信仰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将青少年对党认识是否逐渐升华、理想信仰是否坚定作为检验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承担党团队工作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坚持以“一盘棋”思想系统谋划,深化落实团队、党团制度衔接,组织开展互动性强、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活动,构建系统化培养链条。要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系统思维,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思想实际开辟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堂,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入心入脑的课程,持续“标红”青少年的理想信念,让“信仰红”成为时代青年的“主色调”。

坚持一体化培养,保持目标同行、行动同步。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上,党组织和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要始终保持信仰同一、目标同向、行动同步。一方面,要防止衔接不畅、前后脱节,着力打通青少年入队、入团、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另一方面,要防止背离青少年不同时期身心特征,在阶段任务、培养方式、教育内容定位上高度趋同的问题。采取差别化形式,依托多元化载体,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党的性质宗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教育有机嵌入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如在入队阶段以儿童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入团阶段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入党阶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从“深埋共产主义种子”到“培育共产主义种子”再到“培育堪当重任的参天大树”的升华。

坚持效果导向,创新一体化培养模式。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落脚点是为党培养合格接班人,共产党培养先锋力量,共青团培养突击力量,少先队培养预备力量,政治目标始终如一,政治效果一脉相承。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有效解决了青少年阶段培养各自为政、校地聯动合力不足、思政教育覆盖不全等问题。深化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必须始终聚焦少先队员政治启蒙、价值观塑造和共青团员政治教育、政治训练,采取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使其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政教育,进一步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少先队员、共青团员的组织归属感。要避免脱实向虚,避免形式上轰轰烈烈、重过程不重结果,真正将青少年“接受了多少、提升了多少、变化了多少”作为根本考量要素。要着力提升校内活动场所的红色精神内涵,探索打造九年制学校党团队一体化组织教育阵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科技场馆等校外教育资源及地方特色红色教育资源,通过打造功能型“青少年之家”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吸纳区域内共青团组织、团属青年社会组织常态化入驻,打通加强青少年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

猜你喜欢

入团入队入党
今天我入队——入队仪式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入队誓词
憨娃入党
今天我入队了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入团理财需“审”“慎”
入队风波
入党志(外一首)
我要入党:献给建党90周年
入团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