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3-10-15主持人吴义勤陈培浩
主持人:吴义勤 陈培浩
本期我们聚焦的是“轻逸”的文学语言。
“轻逸”同样是卡尔维诺所推崇和阐述的文学价值。本期我们通过笔谈对“轻逸”作为一种审美风格的美学机制进行探讨。不难看出,“轻逸”既表现为不拘一格、出人意表的想象力,也表现为笔意灵动、韵致暗生的语言。这里的“轻”,便是文学上的飞翔感。过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贴地行进的写作,难有轻盈感。但是,讨论“轻逸”,我们要避免将“轻逸”绝对化,因此需特别强调几点:一、“轻逸”只是诸多文学风格之一;“轻逸”有价值,但并非只有“轻逸”才有价值。在审美风格的层面上,“轻逸”的对面——比如“雄浑”,同样是值得追求的。文学审美风格的形成,受到地理文化、作家个性、时代思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就中国作家而言,一般来说,南方作家的语言多奇诡轻盈,北方作家则多质朴沉雄。在审美上,以“轻”薄“重”或反之,都失之偏颇。二、当代文学写作上的“轻量化”倾向,值得关注和反思。写作的“轻量化”是指一种因审美密度上的降解从而变得低难度、浅俗化、大众化的倾向。好的文学语言必有思想和审美上的高密度性,只言片语,蕴藉万千。作家通过选择视角、融通感官、穿越时间、创新修辞和锤炼语言等方式,使语言的产出变成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创造的过程。我们的文学语言正是在一场又一场审美创造的接力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然而,在碎片化和浅阅读的时代氛围中,低难度、口水化的语言大行其道。富有文学质感、复杂繁难的叙事和描写常被流水账式的叙述所替代。这是非常值得警惕和反思的。三、轻逸与厚重并非不能兼容。作家不能以“轻”而自我设限。语言的“轻逸”如何融合进结构的宏阔、艺术的“轻逸”如何与思想的厚重携手同行?对这些问题的追问将使写作走向开阔之境。
本期还带来青年评论家李徽昭等关于徐则臣“海外传奇”系列小说的笔谈;青年作家林为攀以“我与马尔克斯”为切口,展示了马尔克斯的文学经验融入中国当代青年写作的有趣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