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及提升途径

2023-10-15张悦琪

海外文摘·艺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基本功人物形象戏剧

□张悦琪/文

戏剧表演属于艺术范畴,其中包括话剧、音乐剧、歌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戏剧表演要求演员通过舞台演出过程,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将表演一气呵成地呈现给现场观众。因此,戏剧演员需要灵活调动自己的肢体、语言以及表情神态,通过多种要素的协同,生动立体地诠释人物形象,将人物情感准确地传递给观众,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本文首先分析戏剧演员表演能力的基本构成,其次从感悟生活汲取营养、训练思维深入角色、从心出发落到实处三个方面,积极探讨并说明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的提升路径,以供参考。

1 戏剧演员表演能力的基本构成

1.1 观察力

观察力是戏剧演员必须要具备的关键能力,拥有观察力,才能通过眼睛捕捉信息、强化认知。从戏剧表演的角度来说,观察力的形成主要通过学习、感悟两个途径。学习,其实也可以视为模仿的过程,模仿得越像,表明表演效果越好,如果可以做到“演什么像什么”,那么表演便成功了一半[1]。观察是模仿行为的开始,经过细致多维观察后的模仿,才能做到形神兼具。以话剧《茶馆》为例,演员在塑造茶馆老板“王利发”这一人物形象时,就需要应用到观察模仿策略。茶馆老板王利发在市井中摸爬滚打多年,为人十分精明且圆滑,善于察言观色。基于此,演员可以对生活中与之存在相似经历的人物进行观察,比如销售经理、小商铺老板等,围绕其表情、神态、言行,对他们进行相关活动时的心理活动展开剖析,进而对此类人物建立深刻了解。在感悟方面,则要求演员学会在生活中观察、沉淀,从而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情感,与角色共情。只有这样,表演才能真正地触及人物的灵魂。

1.2 注意力

相比于影视剧,戏剧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一锤定音”,舞台调度、演员表演都必须一次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所以,对演员注意力的要求非常高,可以说演员注意力集中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戏剧表演的整体效果。注意力主要受到个体意识支配,从戏剧演员的角度来说,若想要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关键是要将自己沉浸在表演中,将自己带入角色。部分资历较浅或者舞台表演经验不足的戏剧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会出现注意力过于集中的情况,尽管这样的方式可以辅助演员顺利完成表演,但演员对于角色的注意力势必会长时间处在停滞状态,难以准确捕捉到角色的特征及神韵[2]。为切实改善这一现象,演员应学会放松自己,在无意识状态下集中注意力,做到心无旁骛,用心用情体会自己以及舞台上每个人的情感递进,力求将角色演绎得有血有肉。

1.3 想象力

要想令表演达到传神的效果,离不开表演者想象力的发挥。想象力是一位演员必须要具备的专业素质。戏剧表演中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是鲜活的,演员只有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赋予人物生命力,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戏剧表演并不是恒久不变的,即使是同一个剧本、同一个人物,也不能保证次次相同,因此演员的表演状态也要随着剧情变化而不断作出调整。以现代话剧《网瘾》为例,主角经历了沉迷网络、恍然大悟、彻底醒悟的过程,剧本中演员有三句完全一样的台词,即“老板,帮我充十块钱。”考虑到主角心理状态的变化,演员在处理这三句台词时,语气应完全不同,第一句是兴致高昂,第二句是忐忑不安,第三句是痛苦不已,同时还应通过调节动作及神态,将三句话的情感差异清晰地体现出来。这要求演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在表演前要深入钻研剧本,了解故事的创作背景、人物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展开二度创作,通过借助排练的契机进行模拟表演,以此来检验舞台呈现效果[3]。演员只有对角色足够了解,才能在发挥想象力的基础上,呈现出无限接近真实的舞台反应。当然,想象力并非是演员天马行空,无依据的想象,而是要始终围绕实际生活进行二度创作。

1.4 表现力

表现力是演员表演能力的具体体现。提升表现力,要求演员需要用心体会角色的所思所想,了解角色成长经历以及所处时代背景。可能的情况下,还可以将自己的经历同角色紧密联系起来,使自己与角色产生情感层面的联系,这样才能将角色演绎得更加生动形象、贴近实际。表现力其实就是演员形体、台词表达能力的综合,这两项能力虽然与演员资质有关,但更多的是由后天刻苦练习所获得的,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将更多时间精力贯注在基本功训练上,重视塑造自己的形态、提升台词表达能力、人物塑造能力。经过长期坚持,一定能使表现力得到提高,使表演形神兼备、细腻传神,为观众带来艺术享受。

2 戏剧表演中演员表演能力的提升路径

每一位戏剧演员都有自己的个性,专业成长路径也存在着差异。然而,不论通过何种途径提升自身的表演能力和专业素养,都需要严格遵循下列原则:其一,牢固树立吃苦耐劳思想,戏剧表演对演员基本功有着严格要求,演员日常除了排练剧目,还需要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地练习基本功,克服自己的惰性,循序渐进地提升自己,促进专业成长。其二,关注艺术规律,戏剧表演是艺术形式的一种,有着属于自身的体系及规律,戏剧演员不论在专业成长还是在舞台表演中,均应严格遵循这一规律,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展开训练,促使自身的戏剧表演逐步走向体系化、规范化。

2.1 感悟生活,汲取营养

只有做到熟悉生活中的人,才能将舞台上的“人”演得生动、演得立体。这要求戏剧演员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重视解读人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的情绪变化、神态反应,深化对人性的理解,不断地从生活中汲取养分,从而转化为自己的戏剧表演灵感。尽管戏剧是虚构的,但生活却是鲜活生动的,二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戏剧演员需要借助艺术表现手法,对生活中的真实情感及行为进行夸张处理,从而将其直观呈现出来。戏剧演员只有具备捕捉生活细节、洞察人性真相的关键能力,也就是说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美,才能在舞台上呈现出最佳的表演效果[4]。值得注意的是,观察能力与捕捉能力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沉淀,更重要的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有目的、有规划地观察,在观察后思考、剖析,这样才能用奋斗的汗水浇灌出艺术之花。

2.2 训练思维,深入角色

在戏剧表演中,思维是重要的创作源泉,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感性、理性,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联系起来,从戏剧表演的角度来说,感性是表演的先决条件,而理性则起到升华情感的作用,二者是不可或缺的。戏剧表演可以说是一项感性的艺术创造活动,强调以情动人。然而,在塑造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若只是凭借感性,则难以凸显出人物的个性、思想,此时需要发挥抽象思维的指导作用。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戏剧时,最重要的是拥有鲜活的力量,保持新鲜感与满足感,而这种鲜活感是建立在真实感受、理性理解基础上的,演员应加大思维训练力度,深入到角色内部,深入了解所演角色的命运演变、当下处境、性格特征,将自身情感与角色情感进行重合,立足于角色视角,做到想角色所想、感角色所感,与角色之间建立起情感连接,从而唤醒自身的舞台信念,使自己的舞台表演更具张力,力求将人物演绎传神,达到传情达意的表演效果。总结来说,若要准确把握戏剧角色,演员既要做到理性分析,也要兼顾感性体验,如此才能提升角色塑造的契合度,大幅增强角色的鲜活生动性,赋予角色以灵魂。

2.3 从心出发,落到实处

“形由心生,情随形动”,如何打开观众的心灵之门,是戏剧演员需要不懈努力的课题。事实上,每一次舞台表演所收获的体验都是截然不同的,每一次角色塑造对于演员来说都是一项全新挑战。戏剧表演若要达到入木三分、惟妙惟肖的效果,关键要求演员设身处地体验角色,将自己沉浸在角色中,消除自我意识,在此基础上应用艺术思维以及艺术形式表达,将作者的观赏情绪带入到戏剧情境中,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使之准确掌握戏剧作品的主旨思想、角色思想情感,这样的表演才堪称完美。

演员日常还应认真练习表演基本功。第一,台词表达训练。戏剧内容完整度,台词清晰度主要是由演员台词表达能力决定的,台词也是表达人物情感的有效方式,扎实的台词基本功往往要经过长期刻苦训练、反复揣摩才能获得。台词基本功包括流畅说台词、准确记台词、台词表达技法三项内容,在训练过程中,应将侧重点放在吐字力度、声调控制、气息声调、语速调整与控制、绕口令等方面。可以每天坚持早晨大声朗读,同时对着镜子配合练习表情、眼神、动作,在提升口齿伶俐程度基础上,及时发现自己表演中存在的不足,并做出改进。尝试练习腹式呼吸,可以躺在床上朗读台词,长期练习,运气和共鸣会有所进步。第二,形体动作练习。戏剧表演中很多情节需要演员借助肢体语言将其直观展现出来,所以形体基本功与台词表达基本功同样重要。因为戏剧表演中的角色类型各有不同,所以人物形象所表现出的动作、体态、步态也是有区别。若要确保肢体语言与角色性格特点高度契合,需要演员利用舞蹈基本功有效锻炼自身形体的协调性;采用动作临摹的训练方式,逐步强化形体动作的感知力,建议演员以人体作为创作材料,充分应用自己的身体器官切实体会人物的基本特征,加强动作想象训练,从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演员可以依托实际场景,在脑海中勾勒可能面临的情形,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形体动作的创新,通过改变动作幅度、频率的方式,将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特点展现出来。第三,表情调动训练。表情神态是戏剧表演中的重要要素,演员通常借助肢体动作配合表情神态,来展现角色内心世界,可以说表情神态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一些表演经验较少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往往因过度关注艺术性,导致面部所流露出的表情比较浮夸,偏离人物形象,反而使得戏剧本身的艺术美感有所弱化。考虑到此问题,演员在训练表情过程中,应对着镜子做出喜怒哀乐的表情,从而了解自己的表情观感,通过对表情细节的调整纠正,促使自身表情塑造能力得到持续提升,用表情来补充台词、折射内心活动,高质量地演绎角色。同时,要留心观察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在不同情况下的表情神态变化,从中积累表演素材,防止舞台表演中出现表情拘谨、僵化的现象。

3 结语

综上所述,戏剧表演要求演员化身成角色,通过肢体动作、对话以及神态,创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赋予其一定的审美价值。戏剧表演属于现场表演,通过舞台的形式,演员本人直接与观众见面,需要用到一定的夸张和虚拟手法,进行风格化表演,对戏剧演员自身的专业能力要求极高。因此,演员必须具备观察力、注意力、表现力、想象力,如此方能准确掌握舞台的形式规律和调度节奏,在舞台上一气呵成地完成艺术化表达。为持续提升舞台表演能力,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要求戏剧演员感悟生活汲取营养、训练思维深入角色、从心出发落到实处,在坚持不懈地进行基本功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学习感悟,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戏剧演员。■

引用

[1] 李禹慧.戏剧表演艺术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研究[J].艺术品鉴,2022(30):94-96+163.

[2] 周越,陈阳.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探究[J].大观(论坛),2022(8):66-68.

[3] 吴洋.再论戏剧表演训练中演员表演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J].戏剧之家,2019(33):26.

[4] 任萍.试述演员创造力在戏剧表演中的呈现与规约[J].明日风尚,2018(10):380.

猜你喜欢

基本功人物形象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