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思考研究

2023-10-14安惠惠

家长·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蛋白质农药高中化学

安惠惠

成功的教学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学习成绩上,更多体现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上。化学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囊括了非常复杂的理论性、概念性内容,且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要求。但由于这一阶段学生的学科素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再加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许多不足,导致在学习的过程中会觉得“吃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教育界对高中化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推进优质教育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在实際教学时,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导学,不断调整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核心素养的渗透,从根本上推动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缺乏更新,仍然以知识的灌输、讲解为主,采取的教学手段单一,机械地让学生练习、刷题,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最终目标,导致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化学学习浅显化,难以深度解读其中蕴藏的化学原理、化学规律,学生的学科素养难以获得新的发展与提升。

(二)轻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整个教学中的重头戏,很多知识都需要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实现自主构建。一般而言,化学实验主要指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立足于特定的整体展开的实践探索,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整个过程,在分析、记录、推理的过程中迈向更深层次的思维空间。但针对实际的情况而言,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之一则是轻实验教学,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影响化学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教学内容未成体系

高中化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该依托于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推进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弥补传统教学的弊端,构建高效的化学课堂。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落脚点在于引导学生以宏观、微观的视角分析、探讨化学知识,解读化学现象。但是由于高中化学内容比较繁、杂,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构建,导致教学比较分散,学生缺乏对所学知识的收集与整理,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也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完整的宏观、微观思维。

二、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主要路径

(一)基于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

对于高中化学这一学科而言,本身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为了消除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消极情绪、打破学生对化学的固有认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剖析,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创设生活情境,具体可以联系生活场景、生产实践、生活事件等,在化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构建一座隐形的桥梁,拉近学生和化学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丰富的、立体的、直观的感知和体验,由此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启迪,加深学生的印象,深化学生的理解,从多个维度、多个层面提升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以“化学品的合理使用”教学为例,这一模块的主要落脚点是引导学生能够从化学视角出发认识各种化学品的所有成分,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运用,由此让学生在观察和探究物质结构的基础之上,能够以严谨、科学、质疑的精神探究各种物质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和危害。

生活情景一:教师可以以情境创设的方式切入课堂,让学生说一说为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农民经常使用哪些化肥?它们的主要物质组成包括哪些?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在问题的启发之下,学生进行积极探讨、积极思考,在课堂中踊跃回答。

学生一:“农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通常使用氮肥、磷肥、钾肥等,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

学生二:“农药的主要作用是将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害虫和杂草杀死,为农作物的生长保驾护航。”

学生三:“钾肥主要包括草木灰、氯化钾;磷肥主要有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的物质;氮肥主要有尿素等物质。”

通过前期的教学导入,师生在有效的问答互动中点燃化学课堂,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活情境二:在讲解农药化肥及其作用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探究农药有哪些危害?在使用和储存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学生则可以结合生活中对农药、化肥的了解,讨论有关于农药化肥使用的几个问题。

学生一:“盛放了农药的容器不能随处清洗,避免污染水源;在使用化肥农药的时候,应该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是为了防止农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到消化道中。”

学生二:“盛放农药化肥的各种容器不能够用来盛放食品等。在食用瓜果、蔬菜之前,需要用清水浸泡10分钟左右,这样能够去除瓜果蔬菜表皮残留的农药。”

生活情景三:教师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创设情境——虽然农药、化肥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定的贡献,解决了人类温饱问题,但是若过度使用也会导致一系列的污染。比如,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严重污染土壤资源和水资源,会导致农产品安全质量下降,导致农产品的出口贸易遭受绿色壁垒,且还会对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面临危机。所以,你们对此有什么建议呢?学生则可以在互动、探讨、交流中碰撞更多的思维火花,一一回答这一类生活化问题。学生纷纷表示“我们应该正视化肥、农药过度使用带来的危害,认真思考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科学、合理地使用化肥与农药。”

在这一系列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现象和结构出发,从微观和宏观的视角探究有机物的结构,激活学生通过现象探究化学本质的兴趣,引导学生以辩证的思维探究化学物质对人的社会环境、生产、生活的利害关系,增强学生合理使用化学用品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落实实验教学,加大实践力度

从长期的化学教学实践中不能发现,化学教学主要落脚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自主思考能力等,以此达成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化学教学涉及了很多实验内容,且大量的化学知识需要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进行推理和验证。可见,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半壁江山”,加强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于特定的实验主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具,搭建广阔、自由的实验平台,引领学生展开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生历经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在分析、推理、判断等过程中提升实验能力,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

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为例,该实验是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接触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在实际的教学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实验活动,将动手、动口、动脑、动心进行有机结合。

首先,在实验探究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物质的量浓度相关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实现良好的课前导入。

其次,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提出情境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探讨,激发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问题如下:什么样的仪器适合实验的开展?实验需要用到哪些器材?实验需要采取哪些步骤?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学生则可以通过互动、探讨、交流,明确实验需要用到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实验设备,且在这一阶段进行实验预测、设计实验方案、梳理实验步骤,为后续的分组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称量、溶解、转移、移液等步骤完成实验操作,成为实验活动的主人翁,在良好的活动中走向更广阔的化学实验世界,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

最后,教师需引导学生展开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印象,提升学生的总结能力,使其切实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录制微课录像,让学生结合实验过程,积极寻找视频中错误的操作方法,以此考查学生的实验学习效果,同时也能够达成补充巩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标。

在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适时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充满好奇的状态下完成实验任务,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巧设问题,培养创造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难以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和趋势,所以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至关重要。知识的讲解不在多而在精,且应该与新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契合。在高中化学教学阶段,教师应该明确化学学科的特殊性,注重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落脚点推进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基于此,教师需要切实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开放性、趣味性、灵活性的课堂问题,把握提问的契机,引导学生将所思、所学、所得进行灵活构建,积极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教师还需要以问题串为载体将化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使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带给学生思维引领和启发,发挥问题教学法的重要应用价值。

1.初识蛋白质。

以“蛋白质”教学为例,该模块教学的落脚点在于让学生了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重要原料,是人类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營养物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设备给学生展示一张美食图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元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切入新课教学。其次,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早餐吃了什么?在早餐选择时你们更看重什么?人是铁饭是钢,食物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营养基础,那你们知道有哪些营养物质吗?”以问题引领学生的思维,带给学生更多新的思考。学生则可以互动、探讨、交流。最后,教师顺势引出“蛋白质”这一物质基础,追问:“人体能够从哪些食物中获得蛋白质?蛋白质又是怎样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引导学生放飞思维,积极预测、猜想,使思维更加灵活、开阔。

2.了解蛋白质的性质。

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蛋白质的性质,教师可以借助实验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激活学生对蛋白质性质的探究意愿。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以下三组实验:

(1)在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醋酸铅溶液,观察现象;(2)在盛有鸡蛋清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浓硝酸,加热并观察现象;(3)在酒精灯上燃烧几根头发及丝织品,闻气味。

在学生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

(1)三组实验的现象分别是什么?(2)你们得出了哪些实验结论?(3)为什么前两组实验要选择鸡蛋清溶液?(4)蛋白质是我们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不是蛋白质补充得越多就越好呢?

如上所述,教师借助实验让学生展开蛋白质性质的探究与分析活动,同时借助问题让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更加具有导向性与针对性,能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明白实验的原理及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完善蛋白质性质探究的过程,为学生提供有力支撑,提高学生对蛋白质性质的认知。

3.认知蛋白质的变质实质。

为了引导学生对蛋白质的变质情况形成更全面的认知,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不能用肥皂洗涤羊毛衫?为什么用高温蒸煮牛奶会导致其营养缺失?为什么不能够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这一类问题与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明确哪些方法或者物质会使蛋白质发生变质。

在这一系列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化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确蛋白质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改善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理念——珍爱生命。

(四)注重知识总结,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使分散的教学变得更加系统,引导学生在学与思的过程中加强对知识点的总结,使知识点的构建更具有连贯性。

教师可以从整体入手,给予学生良好的思维引导,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框架形成完整的认识,在此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细化整理。具体而言,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化学元素、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多个维度着手,构建点、面、线交互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在对比、类比、分析、探讨、总结等过程中明晰学习思路,为其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烃”相关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苯的同系物切入,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组织学生对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化合物展开对比、探讨、辩证分析,让学生能够全面、深刻判断三者存在的逻辑关联: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化合物是包含的关系,由此助力学生形成知识框架,构建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改革背景下推动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大势所趋,是素质教育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高中化学教学工作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化学教学新模式,基于生活实际,创设趣味情境;落实实验教学,加大实践力度;巧设问题,培养创设思维;注重知识总结,构建知识体系等多维度着手,让核心素养之花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绚丽绽放,助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蛋白质农药高中化学
蛋白质自由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人工智能与蛋白质结构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蛋白质计算问题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