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医专业型硕士科研现状的思考——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2023-10-14崔洪运杨培培陈梓瑜农金丽谭旭荣林雪婷王开龙

大众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导师研究生

崔洪运 杨培培 陈梓瑜 农金丽 谭旭荣 张 也 林雪婷 王开龙 

关于中医专业型硕士科研现状的思考——以广西中医药大学为例

崔洪运1杨培培2陈梓瑜1农金丽1谭旭荣1张 也1林雪婷1王开龙2

(1.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 南宁 530023)

目的:了解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中医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对策。方法: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中医专硕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对其科研能力现状进行调查。结果:问卷显示现阶段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中医专硕存在着科研基础薄弱、科研认识模糊等各种问题,导致科研能力低下,科研参与感低。结论:通过开展科研培训会、课程改革、journal club 教学法、团队责任制等各项方法,加强中医专硕科研培养,提高科研素质,以探索合适的培养模式,助推研究生教育改革健康发展。

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研究生培养;中医教育

引言

目前,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新型模式将硕士研究生划分为两类:专业型硕士(以下简称专硕)研究生、学术型硕士(以下简称学硕)研究生;专硕研究生主要接受临床思维与技能的训练,学硕则接受科研思维与技能的培养[1,2]。由于培养重点、毕业要求不同,学硕能接受到相对专硕更系统化、更多元化、更完善的科研培养,而专硕相对缺乏科研培养与科研实践。这就造成专硕培养过程中容易出现科研基础薄弱、科研水平低下的问题,这与“注重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具体要求相悖[3]。基于此现状,培养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医学高层次人才[4]成为当前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专硕培养的首要目标。鉴于此,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中医专硕士研究生科研培养的现状,分析学校目前专硕研究生科研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提高中医专硕的科研能力,培养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并重的综合型人才。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2021级62名中医专硕研究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研究生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星自制调查问卷。在查阅专硕培养及住培管理的相关文献,结合导师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自主设计“中医专硕研究生科研素养现状调查研究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专硕研究生科研基础,包括自身科研基础知识了解程度,在研究生期间以外参与过的其他科研活动;(2)专硕研究生科研意识认知程度,包括研究生对于科研内涵的了解程度、科研重视度;(3)专硕研究生目前科研现状,包括目前科研过程所存在的问题,科研实时间较少的原因。

2 结果

2.1 下发问卷情况

共发放问卷62份,收回62份,其中有效问卷6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

2.2 科研基础情况

调查显示,50%的研究生认为自己基础薄弱;27.42%的研究生科研知识有一定储存,专业知识欠缺;19.35%的研究生基础知识完善,对专业知识有一定了解;仅3.23%的学生认为自己专业知识熟练(详见表1)。结果表明专硕研究生总体基础较为薄弱。另外,对研究生在研究生时期以外是否参与过科研活动也进行了调查,调查反映77.42%的专硕研究生在研究生时期以外未曾参与过科研活动。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专硕研究生的科研基础薄弱。专硕研究生的科研基础影响着研究生能否在临床中运用科研知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否在临床工作中能够有所创新及发展。

表1 中医专硕学生科研基础情况表

2.3 科研意识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14.52%的研究生对科研意识模糊不清,对其内涵不了解;46.77%的研究生对科研意识稍许了解,但不注重科研培养意识;27.42%了解较多,对科研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自主性和积极性;11.29%的研究生极其了解,知晓包括创新意识等多方面内容,具体见表2。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对科研意识都没有明确的认知。除此之外,在研究生对于科研工作重视情况的调查中发现,41.94%的研究生对于科研工作重视度一般,符合目前研究生的认知情况。科研的重视度受到科研意识理解度的影响,科研意识的全面理解能够促进研究生更加重视科研工作,充分表明了科研意识理解的重要性。

表2 科研意识认知情况

2.4 科研现状

关于研究生目前在科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70.97%的研究生科研思路不清晰,61.29%的研究生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欠缺,56.54%的研究生科研目标不明确,54.84%的研究生统计学方法掌握不够充分,46.77%的研究生研究关键技术未掌握,45.16%的研究生学术论文、课题撰写等能力欠缺,详见表3。同时对研究生科研实践少的原因进行调查,83.87%的研究生的原因为临床学习忙,没时间学习;32.26%的研究生选择对科研有危惧心。就目前而言,专硕研究生学习过程存在大量问题急需解决,以及缺乏科研学习等问题。

表3 科研过程存在问题

3 讨论

3.1 科研基础薄弱

根据调查显示,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大部分专硕研究生科研基础薄弱,大部分研究生未在研究生期间外参与过科研活动。同时学校受到地域条件、经济实力及政策偏向等综合因素影响,报考该校生源多为本校生源或周围其他西部区域中医类院校,很少有985、211、双一流高校及北方沿海等各类发展较好的中医类院校高校毕业生报考。学生的科研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本科学校实力与教学的影响,因此,该校研究生科研基础明显落后于其他高校,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该校学生的科研发展。这使得研究生对于科研内涵的认识模糊,科研重视度也严重受到影响,更难在本科阶段接受系统、完善的科研教育,以及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机会。

3.2 科研培养不足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该校研究生科研培养课程仅有医学文献检索(16学时)、医学统计学(32学时)、论文与写作指导(16学时)等三门理论课程,暂无其他与科研相关实践课程。虽然开设有实验动物学基础、中医药实验技术专论等课程,但由于为公选课,学习效率低下未能达到培养目的。且由于专硕临床特殊性,为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要求的33个月要求,需要九月份前进入医院完成规培,课程多集中在暑期授课,授课时间压缩,研究课程学时较学硕明显减少。此外,受到新冠疫情影响,课程都以网络授课的方式完成,使得授课方式较为局限,学生接收信息度低。这使得该校专硕培养存在科研培养的课程科目少、学时少、效率低下、学习完成度低、缺乏老师亲自指导等各种问题。俞洁等[5]在关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调查中也同样存在着科研相关课程设置太少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专硕研究生目前存在着科研思路不清晰、文献检索及阅读能力欠缺、科研目标不明确等问题。

3.3 科研与临床冲突

2014年国家逐步推行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现阶段学校中医专硕推行“双轨合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要求中医专硕学生在临床轮转时间不少于33个月。学生除科研培训相关课程以外,还需在规培期间另外完成其他课程的学习。规培与课程学习占据了专硕研究生的大量时间与精力。这样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于其他医科类高校,如在范宏斌[6]关于陕西省4所医科院校的调查中显示,77.9%的学生认为轮转工作繁重,以致无暇顾及科研。专硕并轨导致中医专硕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和临床技能训练相冲突,使得科研学习时间相对减少,参与科研研究时间少,更难有精力去钻研科研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学习,无法系统化学习科研技术。

3.4 科研动机缺乏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中医专硕研究生科研积极性较低,考取研究生目的是以临床就业为主,未曾想过在科研方面进一步学习。湖南科技大学[7]研究报告显示,超过20%的研究生选择读研是因为研究生文凭更利于就业。这导致研究生常以完成任务应付毕业论文为科研的最终目标,缺乏科研主动性,内在动力不强。且根据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专硕毕业要求,仅需以第一作者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对于是临床型还是科研型并未作过多要求,对于发表期刊杂志级别也仅要求为相关高等院校主办期刊即可。这导致中医专硕学生毕业与科研能力并无直接联系,降低中医专硕学生科研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外在动力,导致学生科研动机普遍较为薄弱。再者中医专硕学生获得临床医师资格证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证书也与个人科研水平无关,毕业从事临床工作岗位也未对科研情况设立要求,这都进一步导致研究生对于科研学习热情的缺乏。

4 建议

临床实践与科研能力不是矛盾对立双方,二者可兼得,良好的科研能力也是一位优秀的临床医师前进的利器。此次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在科研方面存在各种问题,为进一步系统培养科研意识,提高科研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出进一步改进。

4.1 加强招生宣传,吸引优秀生源

随着广西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地区影响力的提高,同时在该校不断发展,自身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多种新媒体渠道,提高广西中医药大学在学生群体的知名度,加强招生宣传,提升学校影响力,吸引更多学校优质生源前来报考。如通过拍摄校园基础设施、宿舍、环境等吸引更多学生。同步开展“研究生回校宣讲”等活动,鼓励更多来自其他院校的研究生回本科院校宣传,激发本科生报考广西中医药大学的激情与动力,发挥朋辈宣传作用。同时发挥名师辐射效应,今年校内新增1名国医大师及2名全国名老中医,通过大力宣传名师教育结合壮医特色疗法等,促进壮医药对外发展,喜迎更多学子报考本校。根据2022年报考情况来看,2022年报考附属第一临床专硕研究生人数及分数较前几年有大幅增长,宣传效果初具成效。

4.2 明确科研意识,提高科研重视度

意识是行动的前提,明确科研意识是科研培养的首要环节,科研意识直接关系到科研工作的进展。最直接的方法是多次开展科研培训会,增加强制性要求,从外在动力促使中医专硕学习科研,通过开展培训会培养科研意识,调动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重视度。间接发挥发挥导师带领作用,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导师的科研素养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意识及能力的培养[8]。通过跟导师沟通交流及跟诊学习的机会,潜移默化地将科研意识贯穿于临床学习的每时每刻。

4.3 丰富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

除目前已有理论课程外,针对提高科研素养方面,应当增加科研训练课程[9],如高级科学写作、医学前沿、科研思路与方法等设计临床科研方法、学科相关科研培养等相关课程。除理论课程以外,应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如网络检索实操课、论文写作指导、spss系统实操课、动物实验实训课等课程,为研究生在文献检索、科研实践等实际操作过程中提供具体帮助。此外,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手段,比如网络课程和模拟实验,开展线上结合线下、虚拟配合实训等全方位、立体化教学和培养[10]。同时针对网络授课机制,完善课程方式,改进课程考核的评价方式,针对部分课程通过撰写综述、撰写课题申请书、完成Meta分析的方式进行考核[11,12],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科研知识的理解。

4.4 夯实科研基础,参与科研实践

中医专硕的培养是科研基础能力训练与临床科研实践的结合。以“journal club 教学法”[13]为模板,两周举办一次“文献汇报会”。在文献汇报时,除了将文章的中心、行文思路以及自我总结以外,应重点介绍与自己文章相关的临床最新科研进展。发散科研思维,激发多学科知识相互融合,使学生逐步形成科研思维。通过锻炼巩固基础,掌握科研知识。同时鼓励中医专硕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导师课题组科研项目,进入研究实验室,参加实验室的探讨与科研文章撰写。同时在临床工作中多提供参与多学科会诊、病例讨论、学术会议等机会[14],夯实科研基础,提高实践能力,培养科研素养和独立思考水平。

4.5 加强团队建设,锻炼科研技能

随着专硕人数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激增,在导师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供需严重失衡。同时由于中医专硕导师多为临床型导师,还需从事大量临床工作,更难有时间亲自指导学生科研活动,监督学生学习,多数以口头督促为主。针对学生与导师供需不平衡的现状,建议推行团队“责任制”,分层次带领的培养模式。由高到低依次为同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导师三个层次施行,推行导师负责下的分层次教学。发挥团队示范优势,在师兄师姐带领下进行实验技能训练的集中培训,灌输科研实验概念,避免盲目摸索[15]。同时同年级学生相互学习,以月为基础轮流开展组会,研习科研知识,邀请师兄师姐参与。不仅发挥导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发挥团队凝聚作用,更形成了有效的良性监督环。在减轻导师工作量的同时,兼顾团队相互督促、共同学习的目的。

5 结束语

通过此次调查对该校专硕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主要存在科研基础薄弱,科研认知模糊,缺乏有效的科研学习等问题。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高校应不断分析和总结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将我国医学院校具体情况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并探索出适应中医专硕学生科研学习的新模式,不断提高中医专硕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1] 张溪婷. 医学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2019(16): 160-161.

[2] 袁静,张赫. 新医学教育模式下的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10): 73-76.

[3] 熊晓炼,谭江敏. 研究生核心科研素养评价体系构建[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30): 16-20.

[4] 王生才,邰隽,张杰,等. 浅谈科研能力训练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及措施[J]. 继续医学教育,2019,33(1): 28-30.

[5] 俞洁,吴丽凡.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需求调研及对培养机制的启示[J]. 光明中医,2018,33(24): 3759-3761.

[6] 范宏斌,党竞医. 并轨模式下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调查与研究[J]. 基础医学教育,2021,23(7): 519-523.

[7] 高蕾,代付军. “双一流”背景下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思考[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3): 56-58.

[8] 王会,张振,耿丽晶,等. 地方高校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6): 1-2.

[9] 王振欣,祁加俊,胡丽美,等. 并轨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现状与思考[J]. 科技资讯,2021,19(17): 119-122.

[10] 季旭明. 基于梯度教学法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实践[J]. 现代中医药,2021,41(2): 115-118.

[11] 孙科,唐乾利,陈秉朴,等. 提升民族地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思考与探索: 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3): 183-185,198.

[12] 唐彦,杨若俊,何平,等. 浅谈“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提升地方医学院校专业型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方法[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0): 193-194.

[13] 李希,吴骁伟,尹琎. 文献报告会教学法在武汉市某高校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 医学与社会,2021,34(10): 108-111.

[14] 陈立波. 提高临床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思考[J]. 基础医学教育,2020,22(10): 782-784.

[15] 刘慧,马东慎. 浅谈临床专业学术型医学硕士科研创新能力的提高[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7): 79-82.

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or Professional Master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aking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s an Example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us of grade 2021 professional master stud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Methods: The 2021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 questionnaire released by the Questionnaire Star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ir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Results: The questionnaire showed that there were various problems such as weak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vague scientific research understanding and so on in the grade 2021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resulting in low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low sens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participation. Conclus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meeting, curriculum reform, journal club teaching method, team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other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raining of mast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prov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training model,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reform.

postgraduates with a master's degre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postgraduate train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G643

A

1008-1151(2023)09-0130-04

2022-08-04

崔洪运(1998-),女,重庆万州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针灸学理论及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