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游戏中“玩转”童年

2023-10-14杨芳丹

家长 2023年22期
关键词:玩转爱玩陪伴

□杨芳丹

“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玩游戏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玩耍中,孩子能够探索世界、发展思维、增长见识,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玩耍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特别是对学龄前的儿童而言,玩耍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发现不少家长缺乏重视孩子游戏活动的意识,既没有认识到游戏的重要性,也不会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孩子游戏。有些家庭还存在着家庭游戏时间匮乏、类型单一等问题,有些家长甚至不知道该如何陪伴孩子进行游戏活动,习惯于用电子产品“打发孩子”,导致孩子将越来越多的时间与精力都浪费在电子产品上……这些情况的出现不仅不利于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而且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教于乐是家庭教育的趋势。在幼儿阶段,只有通过游戏激发孩子的特长与潜能,才能让孩子在“玩转”童年的基础上取得发展与进步。

“不会玩”更值得反思

当前,教育焦虑在家长群体中蔓延,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内卷”甚至波及学龄前儿童。

一位5 岁孩子的妈妈就曾跟我“抱怨”:“老师,我的孩子太爱玩了,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了玩耍上,真让我着急!”听了家长的话,我仔细询问了孩子的具体情况,谁知家长的回答让人感到既可笑又悲哀。这位家长说,孩子每天从幼儿园回来就一头扎进她的游

戏角,不是用积木建城堡,就是在画本上涂涂画画。家长给她准备了英语早教书,她却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了书中的插图上,问她在看什么,她说在用书中的图画“讲故事”。这位妈妈眉头紧皱,焦虑地问我:“怎么做才能改掉孩子贪玩的毛病?”我反过来问这位妈妈:“5岁的孩子爱玩难道不正常吗?”家长回答:“正常是正常,可是玩耍很浪费时间,玩游戏她就学不到真正的知识呀!”这位妈妈的回答反映出了不少学龄前儿童家长在教育上的认知误区——玩游戏是没有意义的。实际上,每一次游戏都是一次探索,孩子爱玩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会玩。

如果孩子过早地被父母限制了自由玩耍的空间与时间,那么他便会失去很多成长的机会,甚至智力与思维的发展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曾经专门设计过一组实验:将同一天出生的婴儿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房间里,A 组婴儿的房间很安静,四面都是白墙,没有多余的陈设和布置;B组婴儿的房间播放着舒缓的音乐,房间内摆设与布置格外丰富,不仅如此,房间还有窗户,可以让婴儿看到窗外的行人与车辆。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与实验,心理学家得出了结论:比起A 组婴儿,B 组婴儿的智力竟然要高3 个月左右,而且他们的理解力、认知能力、记忆力、观察力、逻辑思维等都更突出。这说明外界刺激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参与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体会多彩有趣的游戏设施就是让孩子感受外界刺激的重要途径之一。

家长如何陪伴孩子玩耍

《跟早教专家学儿童潜能开发》中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早期启蒙观点:“玩儿很重要,玩儿是孩子的学习方式,也是孩子的工作,更是孩子和这个世界连接的渠道。”虽然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游戏与玩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却容易将“玩”的概念窄化。不仅如此,一些家长还存在着缺乏对孩子的“陪伴”以及“陪玩”方式不对等问题。给孩子充足的玩耍空间固然重要,不过家长也要注意加强陪伴,用正确的方法陪学龄前儿童玩耍。

学会尊重孩子。在从教生涯中,我听到来自家长最多的抱怨是:“为什么我的付出没有回报?”然而,这一问题的产生并非是孩子的原因,而是家长过度关注自己的付出,忽视了孩子的需求与感受。就拿玩这件“小事”来说,一些家长总是感到委屈:“我经常给孩子读绘本,也经常教孩子认识图形,花费了时间与心血,可他就是不感兴趣,我的努力好像是无用功。”

玩耍是连接家长与孩子的重要渠道,也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重要手段。在陪伴孩子玩耍、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就好比是“主人”,家长就好像是“客人”,孩子对家长发出了邀请,让家长参与到自己的活动中去。因此,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在玩耍过程中做到“客随主便”。然而,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是“不请自来,攻略城池”。具体而言,这些家长根本没有观察孩子玩耍的阶段与状态,想参与就参与,想主导就主导,试图让孩子通过游戏学到什么,也试图让孩子顺遂自己的心意开展游戏活动,却根本不在乎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孩子的游戏需求是什么。

陪玩的第一步是尊重孩子,不要打扰孩子的游戏进程。因此,只有当家长放弃“教”的念头,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游戏活动中去,孩子的心门才能对家长敞开,家长的引导与陪伴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尊重孩子是陪伴的第一步,如何引导孩子玩才是关键。在幼儿园开展的活动中,谈及“玩什么”的话题,家长的意见往往并不相同。一部分家长是“散养派”,认为要给孩子充足的自由空间,让孩子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注重孩子的户外活动。一部分家长是“理论派”,对照着各项标准培养孩子的能力,强调动手能力与思维活动,多以室内玩耍为主。实际上,学龄前儿童玩耍的内容与形式应更为全面多样,家长要动静结合,并且根据孩子的天性作出科学的调整。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家长就可以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疯玩”,保证每天都有一定时间在户外。而对于天性好动的孩子,家长应通过游戏帮助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给孩子增加玩拼图、读绘本的时间,让孩子提高专注力,养成良好的习惯。

不仅如此,家长还要根据孩子喜欢的游戏作出适当的平衡。例如:有些孩子喜欢玩积木,这说明他们具有不错的空间感,家长就可以将关注点放在孩子的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培养上。有的孩子喜欢拼拼图,说明孩子思维发展较好,家长就可以将关注点放在想象力等能力的培养上。因此,在引导孩子游戏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孩子需求与发展的方方面面,避免家长因为自己的偏好而给孩子人为设置了“短板”。

玩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既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又要引导孩子玩得有意义有价值。在陪玩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尊重孩子,真正将寓教于乐落到实处,让孩子“玩”转精彩童年。

猜你喜欢

玩转爱玩陪伴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爱玩的猫
陪伴
爱玩数学的张叔叔
南北种植有差异?看山东技术员如何在湖南“玩转”蔬菜基地!
和学生一起“玩转”英语课堂
老记者如何“玩转”新媒体
创意经济视野下宝马MINI“玩转”创意营销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