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血清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0-14赵冬峰郑慧禹常国涛杨玉伦
赵冬峰,郑慧禹,常国涛,杨玉伦
郑州人民医院胸外科,郑州 450000
肺癌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逐年升高[1]。外科手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2],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较大,对胸廓和呼吸肌的损伤较大,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低、恢复慢,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胸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对胸廓和呼吸肌影响较小、术后恢复快、疼痛感较轻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3]。研究显示,手术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除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外,炎症反应也是其中较为突出的方面,而趋化因子的表达与疼痛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对肺癌患者趋化因子、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0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80 例肺癌患者。纳入标准:①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5],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②术前未接受过放疗、化疗等相关治疗。排除标准:①肿瘤扩散或发生远处转移;②合并慢性基础疾病和代谢性疾病;③存在明显创伤和感染;④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恶性肿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病理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胸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从腋前线到第4 胸椎棘突水平之间,在肩胛骨内侧缘和棘突的中点做一切口,切口长20~30 cm,将背阔肌、前锯肌等进行分离或切断,然后通过肋骨间隙进入胸腔,在胸腔内彻底清扫病变肺叶、肺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术中情况放置引流管,以便将可能积聚的液体引流出胸腔,促进愈合,同时将切口缝合,以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感染风险。
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手术:患者使用双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采取健侧卧位,将一侧的手臂向外伸展并抬高,然后垫高患者的胸部,以促进肋间隙的扩宽。在腋中线第7 肋间做一1.5~2.0 cm 的切口,根据患者术前的影像学资料,确定病变的位置,同时进行单腔通气,进入胸腔,放置观察镜,用于探查胸腔及肺部病变位置及大小,随后在第5 肋间隙腋前线做一4~8 cm 的切口,在腋后线第6 肋间与第7肋间做一1.5~2.0 cm 的切口,作为外科辅助操作孔,采用相应的内镜切割缝合器切断并闭合肺血管、肺叶等组织,然后在主操作孔上通过屏幕完成手术,术中不需要肋骨撑开器,术中注意彻底止血、清除病变和彻底清扫淋巴结。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置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②术前、术后3 天、术后5 天,抽取两组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3000 r/min 离心10 min,-30 ℃冰箱保存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水平,包括调节激活正常T 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xis protein-1,MCP-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ed protein-10,IP-10)。③术前、术后3天、术后5 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④术前、术后3天、术后5 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两组患者干扰素调节因子2(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2,IRF2)水平。⑤术前和术后6 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6]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总体健康、躯体疼痛、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5 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个时间点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2.2 趋化因子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RANTES、MCP-1、IP-1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ANTES:F组间=52.300、F时间=48.230、F交互=28.040,P﹤0.05;MCP-1:F组间=48.920、F时间=45.630、F交互=40.050,P﹤0.05;IP-10:F组间=49.350、F时间=58.930、F交互=25.700,P﹤0.05);术后3 天,两组患者RANTES、MCP-1、IP-10 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RANTES、MCP-1、IP-10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天,两组患者RANTES、MCP-1、IP-10 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后3 天,观察组患者RANTES、MCP-1、IP-10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比较(±s)
表3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趋化因子水平的比较(±s)
注:a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b与本组术后3天比较,P<0.05;c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指标RANTES(g/L)MCP-1(pg/ml)IP-10(ng/L)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5天术前术后3天术后5天术前术后3天术后5天对照组(n=40)0.69±0.08 1.20±0.19a 0.93±0.10ab 310.28±30.14 602.92±55.72a 453.67±33.51ab 89.81±10.61 136.27±13.15a 91.36±11.96ab观察组(n=40)0.70±0.10 0.98±0.04ac 0.59±0.08abc 309.16±31.49 542.15±52.51ac 298.59±30.50abc 89.78±10.59 114.80±13.98ac 84.35±9.56abc
2.3 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IL-6、IL-8、PGE2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6:F组间=48.690、F时间=49.720、F交互=21.690,P﹤0.05;IL-8:F组间=59.630、F时间=50.842、F交互=19.360,P﹤0.05;PGE2:F组间=48.960、F时间=63.720、F交互=23.960,P﹤0.05);术后3 天,两组患者IL-6、IL-8、PGE2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IL-6、IL-8、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天,两组患者IL-6、IL-8、PGE2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后3 天,观察组患者IL-6、IL-8、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
表4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s)
注:a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b与本组术后3天比较,P<0.05;c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指标IL-6(pg/ml)IL-8(pg/ml)PGE2(pg/ml)时间术前术后3天术后5天术前术后3天术后5天术前术后3天术后5天对照组(n=40)12.26±2.51 18.49±2.53a 15.19±2.49ab 12.14±1.52 19.47±255a 14.16±1.51ab 140.81±16.61 218.27±20.15a 162.36±18.96ab观察组(n=40)12.28±2.53 15.48±2.54ac 12.24±2.48abc 12.16±1.49 17.24±1.51ac 11.59±1.50abc 139.97±16.62 180.20±20.98ac 131.57±15.56abc
2.4 IFR2 水平的比较
术前、术后3 天、术后5 天,两组患者IFR2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天,两组患者IFR2 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天,两组患者IFR2 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和术后3 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FR2水平的比较(ng/ml,±s)
表5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IFR2水平的比较(ng/ml,±s)
注:a与本组术前比较,P<0.05;b与本组术后3天比较,P<0.05
组别对照组(n=40)观察组(n=40)术前0.51±0.07 0.50±0.05术后3天0.64±0.12a 0.63±0.11a术后5天0.79±0.13ab 0.81±0.09ab
2.5 生活质量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个月,两组患者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观察组患者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6)
表6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的比较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了较多的痛苦,并对患者的肺功能和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7]。既往有研究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逐渐升高,且治愈率不高,中位生存期仅6 个月左右[8]。此外,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难以治愈[9]。手术是治疗肺癌的最有效手段,临床疗效显著,还可明显减少后期的放疗和化疗剂量,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10-11]。
传统开胸手术需要切断背阔肌和前锯肌,还需用开胸器牵拉肋骨,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易导致胸廓结构受损并影响呼吸功能,患者病情恢复较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13]。因此,外科微创治疗在临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该手术视野清晰,且能对局部病灶进行放大,切口较小,一般5~8 cm,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创伤较小[14-15]。此外,胸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对胸腔损伤更小,可显著减少对椎旁神经的压迫[16]。该术式虽可有效缩小手术创口,但关于治疗效果争议还较多,因此,本研究选取80 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分别给予传统开胸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 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 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该手术的创伤较小,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炎症因子水平可有效反映外科手术的创伤程度,此外,趋化因子在机体创伤应激过程中也高表达,趋化因子的表达既能反映疾病的控制效果,又能有效反映手术的创伤程度,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趋化因子的检测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5 天,观察组患者RANTES、MCP-1、IP-10、IL-6、IL-8、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既能有效控制机体炎症反应,又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其应激反应及创伤相关的趋化因子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19]。IRF2 是一种可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转录因子,能通过阻断H4基因的转录,延缓细胞周期和DNA 复制的速度,诱导巨噬细胞和B 细胞增殖,从而分泌细胞因子,触发免疫应答,阻止肿瘤细胞的侵入[2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5 天,两组患者IRF2 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表明传统开胸手术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手术治疗肺癌患者均可有效提高IRF2 水平,抑制肿瘤进展。但本研究纳入的样本量较少,且并未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切除术可显著减少肺癌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并能更好地控制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