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三篇”的精神财富和时代价值
2023-10-14李彤路
李彤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当前,全党正在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开展主题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对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全党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入开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举措,对于统一全党思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开展主题教育和党史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途径。毛主席在延安时期所写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和《愚公移山》三篇文章(统称“老三篇”),是党史上的经典之作[2]。它是毛主席根据当时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写就的极具历史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的经典名篇,讲述了古今中外、跨越时空的三个道德榜样:白求恩、张思德和老愚公。在全面抗战的艰苦环境之下,它凝聚了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理想希冀,所体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怕牺牲奋斗到底的愚公移山精神,全面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
80多年过去了,“老三篇”的时代价值在哪里?“老三篇”不“老”的奥秘又在哪里?
一、“老三篇”的精神财富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展现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那么,什么是“老三篇”的精神财富呢?毛主席在这三篇文章中其实是回答了三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人民服务》回答的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为什么人”的问题,《纪念白求恩》回答的是“做什么人”的问题,《愚公移山》回答的是“依靠什么人”的问题。
“老三篇”中的三个典范,凝聚了毛主席对共产党人的人格企盼。“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境界”,“做‘五种人’的精神品格”,“不懈奋斗的精神意志”,凝聚成一股精神气质,内化于党的优良传统,成为了体现共产党人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的本源。
毛主席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老三篇”弘扬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发扬的精神财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无数榜样力量的不断涌现,都印证着“老三篇”的价值和精神引领的作用。
我们重温“老三篇”,就是要“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4](习近平语)。我们要从“老三篇”中汲取精神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老三篇”影响、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代也有学习“老三篇”的经历和体验。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去延安梁家河插队的同学张春富回忆说:“社教运动的时候,我们就都聚集在一间窑洞里面,点着马灯,学习毛主席的最新指示,有的时候念念老三篇,有的时候念念报纸,讲讲当时的国际形势、国内形势。那时候,我们学这些东西一点都不烦,是很有积极性的。”[5]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讲话中深刻地指出:“要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真正同人民结合起来。”[6]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人民立场的深化和发展。
2017年8月13日,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的专题组织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体党员以张思德、白求恩、焦裕禄、麦贤得为榜样,“这些人都是在普通的岗位上,但他们有一颗金子般发光的心,我希望同志们的参照系就是这些楷模”[7]。他在陕西考察工作时曾指出:“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同志时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深刻揭示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的真谛。”[8]2015年11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号召全党“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9],吹响了党领导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全党上下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把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贯穿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将决战决胜转化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强烈共识和自觉行动,创造了中华民族和全人类减贫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可以说,“老三篇”所树立的典型、讲述的事迹、传递的精神,在历史发展中,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深刻地影响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人生意义与精神境界。
二、“老三篇”的时代价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重温“老三篇”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的开篇就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0]他一语道出了共产党人的本质属性,这就是,我们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的,是为人民服务的。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鲜明底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要不忘初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里面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不忘初心,就是要始终牢记为了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12]。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在这一新思想的创立者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轨迹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是核心和主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端于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生成于长期理政经历、成熟于治国理政的实践。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都不能少,到共同富裕进程中的一个都不能掉队,体现了总书记的为民情怀。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改革的红利,就是要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就是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之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层含义:不忘初心,就是要紧紧地依靠人民。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在《愚公移山》中,毛主席把人民比作上帝,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他指出:“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13]所以,毛主席又预言:“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14]习近平总书记也反复强调:“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15]今天,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更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干事创业的重要法宝。“中国梦归根到底就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16]“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17]
第三层含义:不忘初心,就是要接受人民对我们评判。要勇于接受人民的批评。毛主席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18]要勇于接受人民的检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9]。
(二)励志修身,彰显共产党人的崇高情怀
有人说,共产党人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不仅表明共产党人在危难面前舍生忘死、敢于牺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坚强品质,还表明了共产党人是具有家国情怀和大公无私、甘于奉献精神的道德楷模。那么,怎样锻造这样的共产党人呢?
一是要励志修身,要有毫无利己的动机。在《纪念白求恩》中,毛主席称赞白求恩,“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20]。毛主席更进一步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21]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也是共产党人自身修养的根本出发点。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问毛主席:“你的特长是什么?”毛主席回答尼克松说:“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22]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名共产党员,“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23]。
二是要励志修身,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纪念白求恩》中,毛主席提出共产党人要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24]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成为这样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要求我们要用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来要求自己、约束自己。
早在200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写道,“生活情趣非小事”[25],“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确选择个人爱好,慎重对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讲操守,重品行,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6]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27]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家风。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严格要求亲属子女,过好亲情关”[28]。
(三)敢于担当,勇于担负起历史使命
1945年,正是中华民族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的历史关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压在中国人民头上。毛主席在《愚公移山》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早就下了决心,要挖掉这两座山”[29,]“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30]正是这样的担当,才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梦想。
今天,我们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转变。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当前,需要共产党人勇于担负起“强起来”这一历史使命。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责任重于泰山。”[31]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干部,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3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激励干部敢于担当、积极作为[33]。
(四)持之以恒,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
翻开“老三篇”,其鲜明朴实的文风扑面而来,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论述让人茅塞顿开。毛主席的文风特点鲜明。一是短,“老三篇”加在一起只有3300多字;二是通俗易懂,“老三篇”通篇是大白话,工农语言;三是引经据典,像“愚公移山”“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等等,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思想内涵和魅力;四是有气势,毛主席的文章和讲话始终充满浩气、正气,大气磅礴,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
文风不是小事,我们党历来重视文风。毛主席曾经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34]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
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对“党八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号召全党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老三篇”,就是他为我们树立的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也非常重视文风。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他在《浙江日报》上的专栏系列文章“之江新语”,每篇都针对一个问题,说清一个问题,短的200字,长的也不过四五百字。
2010年5月12日,中央党校举行春季学期入学学员开学典礼。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的习近平出席典礼并讲话。他在这篇题目为《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35]他号召同志们大力纠正“长、空、假”的不良文风,倡导“短、实、新”的优良文风。[36]
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的许多讲话被热传,许多语句成为热词,许多观点成为名言警句。其清新的语言风格和特点,对纠正“长、空、假”等不良风气,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他说过的“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老虎苍蝇一起打”“撸起袖子加油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像这样清新简洁、生动形象的讲话非常多,很好地传播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总书记既讲大白话,又说知心话。他讲话高屋建瓴,但不居高临下。他经常用一些近乎唠嗑、拉家常似的聊天、谈心式的话语触及人的心灵,一下子拉近了距离,让人倍感亲切、温暖和感动。习近平总书记每年的新年贺词常常都是放下身段,从百姓的视角出发去说话,可谓“大人物说普通话”,促膝谈心、围炉夜话。像“蛮拼的”“点赞”“朋友圈”等这样一些网络语言也时不时地出现在新年贺词里。他在讲话中还经常引用古今中外的格言、警句、古语和诗词,即使是在国外演讲,也都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为讲话增色不少。
重温“老三篇”,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保持良好文风,一刻都不能懈怠。我们要把实践和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群众当作最好的老师,敢于并且只能讲真话、讲明白话、讲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特别对于宣传工作者,重温“老三篇”,让我们深深意识到,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只要不忘初心,不忘从领袖的文风中汲取精神营养和智慧才华,我们就一定能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中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