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2023-10-14江卫巧
■江卫巧
朝气蓬勃、生龙活虎、意气风发……在我们心中,这是初中生应有的气质和风貌。可现实中,有部分初中生却存在着抑郁、焦虑、孤僻、沉迷网络等问题。可能有部分家长、教师会认为,孩子的问题都是由“学习问题”引起的,其实不然。
家庭问题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不完整的家庭、不和谐的父母关系、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都会让孩子产生愁苦、不安、厌恶、怀疑、愤恨等不良情绪。
同伴关系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又一诱因。在集体关系中“唯我独尊”或“格格不入”都会被逐渐边缘化。这些不和谐的关系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转化和教育引导,都可能会为学生产生不良情绪埋下隐患。
虚拟网络更是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大多数中学生涉世不深,独立思维和判断能力不强。虚拟网络中质量低劣的内容、不良的引导,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疾风暴雨”不如“春风化雨”,让家庭教育越来越温暖
家庭关系紧张,必然会让孩子长期处在“疾风暴雨”的心理环境中。这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和裂痕是难以愈合的,很多中学生会因此产生自卑、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所以,作为父母,在处理家庭问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心理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从而保持心中的美好和温暖,这将大大有助于增添他们学习、生活的信心。
初中阶段,孩子的学习问题是家长关心的首要问题,也因此可能会让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但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要理解孩子的学习压力,给孩子注入学习的动力,留给孩子进步的时间和空间。父母的情绪平和才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同时,父母也要和孩子一起慢慢寻找最适合的教育。优秀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家长要少一点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多一点肯定自己的孩子,讲究方法、尊重规律,在春风化雨中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这样的教育才是温暖的教育,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
二、学会尊重,建立信任,让班级文化越来越温馨
在校园里,不和谐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表现为不尊重、不关心,有抱怨,甚至有愤恨,这往往是产生“问题”的危险源。教师要通过主题班会、故事会、团队活动等方式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做好积极引导,不仅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也要教会他们换位思考,接纳和包容同伴的不同,特别要学会尊重和平等对待弱势的同学。
同样,同伴之间的相互信任也是不可缺失的。信任是沟通的桥梁,只有信任才没有距离。对于一些性格内向、表现孤独的学生,教师要积极主动地通过谈心、家访、表扬鼓励等方式和他们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同时还要引导本班学生积极接纳,不猜疑、不疏远这样的学生,通过班集体的实践活动、体验活动让这些学生接收到信任的信号。老师、同学的信任和热情终会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帮助他们融入班集体,这样的班级会变得越来越温馨,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
三、学会判断,憧憬未来,让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
沉迷网络的孩子大多自制力薄弱,精神生活空虚,他们面对各种不良网络信息和恶意企图不会辨别。网络诱惑可能会让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迷失方向,走入歧途。教师和家长应如何帮助这些孩子走出网瘾泥潭?一是以案说法,拒绝诱惑。通过网络上和身边一些鲜活的案例进行警示教育,引导孩子理性上网,学会判断、拒绝、远离虚拟世界的诱惑。
二是充实生活,憧憬未来。对沉迷网络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深刻地感受到除了网络,生活中还有很多关心他的人和有意义的事。引导他们在每个阶段树立一个小的努力目标,不拘于是学习目标或是生活目标,并鼓励他们持之以恒。在坚持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并逐步为自己树立更高远的目标,从而实现自己、证明自己、超越自己。有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并为之而努力,他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会越来越富足。
青少年是人生发展中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转折期。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危机,家长和教师不能将解决问题和危机的压力都放在孩子身上,而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付出真爱、科学教育,和孩子共同成长,化危机为契机,让这段经历成为孩子今后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