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课间助力“双减”落地
——“双减”背景下城乡接合部小学课间活动多样化研究
2023-10-14张春丽
文 /张春丽
课间活动是学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在阳光下成长的重要途径[1]。多样化的课间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获得综合发展。然而,城乡接合部小学的课间活动存在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锻炼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健康身心的形成,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双减”基于当前课间活动存在的问题,要求学校致力于课间活动的多样化。在“双减”背景下,城乡接合部小学有必要设计多样化的课间活动,改进课间活动现状,使学生获得应有发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双减”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丰富教学内容、形式,科学利用课余时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二)城乡接合部小学
城乡接合部小学是位于街道办事处所管辖的农村和乡镇接合位置的小学。此类小学生源以附近的农民子弟为主,部分为商户和单位子女。其中,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占大部分。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难以给予学生指导。
(三)课间活动
课间是在校学习的学生结束一节课后和开始下一节课前的休息时间[2]。课间活动指在这一段休息时间内进行的各种活动。一般情况下,课间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进行设计。课间活动分为小课间活动和大课间活动。其中,小课间活动时长十分钟,大课间活动时长三十分钟。小课间活动和大课间活动应当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
二、设计多样化课间活动的价值
“双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双减”背景下,学生的综合素质愈加受到关注。课间活动是学生在校期间能自主掌控的活动,看似微不足道,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些传统体育项目极具趣味性、教育性、文化性,大部分学生对这些体育项目有浓厚的兴趣。在体验这些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接触各种各样的运动技巧、技能,提高技能水平,塑造健康身心,还可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独有魅力,形成传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又如,创新型的体育项目具有新颖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学生在参与创新型体育项目活动时,可以与他人通力合作,扎实掌握体育知识,锻炼体育技能,提升身心发展水平,并顺其自然地提高合作能力。由此可见,多样化的课间活动有利于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发展水平。
三、设计多样化课间活动的策略
本校作为一所城乡接合部小学,基于“双减”要求,以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为落脚点,审视自身的课间活动现状,既关注传统体育项目,又关注技能技术性项目、游戏类项目、竞技类项目,设计“室内+室外”的多空间、多类型课间活动。其中,室外的课间活动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创新型体育项目为主,室内的课间活动以益智类项目、文娱类项目、科技制作类项目、劳动实践类项目为主。
(一)设计室外课间活动
1.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是劳动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为满足身心发展需求而创造出的体育活动[3]。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大都有趣,且简单易操作,契合小学生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多种多样,将它们应用于课间活动中,不仅可以丰富课间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还可以切实增强课间活动的趣味性。基于此,本校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并将它们融入课间活动。
例如,低年级学生运动能力不强,身体素质有待提高。因此,本校选择了运动量和难度较小的民间体育项目,如拍三角、翻绳、编花等。中年级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乐于体验走、跑、跳活动。于是,学校相应选择花样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等民间体育项目。高年级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乐于体验竞争活动。对此,学校融入滚铁环、扔沙包、踩高跷等民间体育项目。
这样,每个年级的学生都获得了体验课间活动的机会,有利于塑造健康身心,发展综合素质。每个年级的学生体验不同的民间体育项目,使课间活动“五彩缤纷”,推动课间活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创新型体育项目
创新型体育项目是依据学生特点及发展需求而引入或自创的一些新颖的体育项目[4]。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相比,创新型体育项目更具新颖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创新型体育项目融入德智体美劳元素,有利于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
以拓展训练为例,拓展训练可以使参与者在锻炼身体、开发智力的过程中,意识到自身的盲点和潜能,建立自信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学校根据小学生特点,引入了无敌风火轮、雷区取水、有轨电车、时速极限、动力圈、鼓舞飞扬、世纪球等项目。
此外,本校还自创了一些体育项目。以花样体育为例,在大课间活动中,学生伴随足球操欢快的旋律,精神饱满地做出踩球、踢球、托球等动作。足球在学生脚下灵活地游走,场景动感十足。在集体活动后,各年级学生体验个性活动:一年级学生进行花样接力跑,二年级学生利用器材进行跳跃,三年级学生练习花式跳绳,四年级学生利用器械练习前滚翻,五年级学生进行球感练习,六年级学生体验足球比赛。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扎实掌握体育知识、技能。
(二)设计室内课间活动
1.益智类项目
益智类项目可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活跃思维,掌握知识,提高智力水平[5]。城乡接合部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薄弱,思维局限性较大。因此,学校可以编创各种益智类项目,如猜谜、知觉游戏、想象游戏、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躲藏、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在“玩”中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例如,猜谜语充满想象和推理,十分有趣。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科认知情况,编创不同的谜语,如“千根线,万根线,落到水里看不见”“人没有他大,天没有他大”“白娃娃,爬黑墙,越爬个儿越小,再也没法往上长”等。学生认真倾听,理解谜面的含义,并在脑海中描绘出具体画面,进而得出谜底。学生通过不断体验猜谜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已有认知,还可以增强思维的灵活性,提升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又如,“寻宝”是一项与数学有关的游戏。在活动中,教师将一些“宝物”藏在教室的不同地点并就此绘制“藏宝图”。学生与小组成员合作,阅读“藏宝图”,迁移数学认知(方位),确定“宝物”所在地,最终拿到“宝物”。学生在“寻宝”的过程中,巩固了数学认知,活跃了思维,有利于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再如,角色扮演是一项充满想象的活动。教师逻辑清晰地描述某一场景,如下雨了,小鸟们要回家。学生认真倾听,发挥想象力,拓展场景。同时,学生与小组成员分别描述各自想象的场景,确定有可行性的一个场景,继而扮演角色,生动演绎。在演绎的过程中,学生使用生动的语言、灵动的表情、多样的动作,再现具体场景,顺其自然地增强想象力、表演能力。
2.文娱类项目
学校着力开发有表演性、欣赏性的体育项目,让学生在运动、娱乐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
以健美操为例,该活动融音乐、舞蹈、健身、娱乐于一体,具有增强体质、塑造健美形体、提高艺术素养的作用。学校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在音乐的编排上共分为三段:第一段选择的音乐节奏由慢到快,缓慢进入;第二段音乐节奏持续加快,这时学生的锻炼效果将达到极致;第三段是最后的放松环节,此时学生的运动量已经足够达到效果,而放松的环节可以让学生伸展身体,放松身心。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运动兴趣,学校选择了较轻快、易模仿的动作,如举手、拍手、扩胸等。学生伴随音乐舞动身体,获得良好发展。
3.科技制作类项目
科技制作类项目是一项手脑结合的活动项目,有利于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不断活跃思维,提高想象力、创造力[6]。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建构良好的科学认知,形成科学意识。学校往往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引导学生选取生活材料进行“加工”。
例如,学生利用一个空饮料瓶、两个泡沫水果网套、一根橡皮筋、一个玻璃弹珠,可以制作出羽毛球;利用牙膏盒、剪刀、双面胶、瓶盖、橡皮泥、吸管、彩纸、电池、导线等,可以制作出会动的小汽车;使用塑料瓶、橡皮筋和小发电机,组成一个简易的水力发电机,可以通过水流的旋转来发电并点亮小灯泡;使用纸板、电机和传感器,可以制作出一个能够识别并分类投放垃圾的小机器人,将不同种类的垃圾自动分类并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在学生不断体验科技制作类项目的过程中,学校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组织科技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创作兴趣。
4.劳动实践类项目
劳动表现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在劳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多种多样的劳动技能,还可以强化智力,增强劳动能力,提升体能水平。学校可组织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类项目,助力学生发展。
例如,学校准备开辟种植园地,但是受到了自身环境的限制——没有广阔的种植地。于是,体育教师、美术教师通力合作,利用体育教学时间和美术教学时间携手组织活动。在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操作锯子、钉子、木板等,制作出种植箱。同时,学生发挥艺术素养作用,在种植箱的外侧挥毫泼墨,创作出精美的图画。之后,教师依据时节情况,引导学生种植瓜果蔬菜。学生自觉利用课间活动时间、课后服务时间等,为所种植的瓜果蔬菜除虫、浇水、拔草。经过学生的精心养护,瓜果蔬菜长势旺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城乡接合部小学必须审视课间活动的实施现状,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着力设计多样化的大课间活动。城乡接合部小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以室内和室外为入手点,彰显智慧,引入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创新型体育项目、益智类项目、文娱类项目、科技制作类项目、劳动实践类项目,设计出“室内+室外”的多样化课间活动,切实丰富课间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提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