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以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的教学为例

2023-10-14丁文敏

江苏教育 2023年31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文化文本

丁文敏

【教学内容及目标】

译林版《英语》五下Unit 7Chinese festivals一课聚焦“人与社会”范畴中的节日主题,引领学生通过对中国传统节日这一话题的学习和讨论,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第一课时Story time 板块是单元语篇板块,笔者将课时目标设定为:(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相关词汇: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放假、吃粽子、猜灯谜,拜年等;(2)学生能够正确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描述人们在不同节日里常见的活动和庆祝方式;(3)通过学习和拓展,学生能够认知、了解并热爱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教学过程及意图】

(教学说明:本节呈现了译林版《英语》五下Unit 7Chinese festivals第一课时教学片段)

一、创设主题情境,激活文化背景

T:Look,here’s a video.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S1:Chinese festivals.

T:Yes,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引导学生读题:Unit 7Chinese festivals)

T:What Chinese festivals do you know?

Ss:Spring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

T:Oh,you konw a lot.Why do we talk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in English?

S2:Our festivals are great,we can show our festivals in English.

S3:Let more people know about our Chinese festivals.

T:Yes.We can share our cultures to more people in the world.Just like the little boy in the video.Let’s be a cultural ambassador.(呈现“文化使者”形象)

笔者精心选择了一段视频,视频的内容是一个中国小男孩正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小小年纪一口流利的英语让学生折服,小男孩对节日文化的了解和喜爱溢于言表。视频激活了学生关于中国节日的文化背景,使其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产生了情感性认同,更调动了学生学好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顺势明确了单元大任务——“做中华文化使者”,整个单元的学程设计围绕这个主旨任务有序推进。

二、深入学习文本,感知理解文化

T:As a cultural ambassador,what aspects do you want to share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关键词:what festival,when,what to eat,what to do,why。

T:OK,you did a good job.Let’s listen and choose,just catch:what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

Ss: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Double Ninth Festival.(有些节日学生不能够正确表达)

T:Some mistakes,let me help you.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语音规律正确认读单词。

T:Then let’s match the festivals with these pictures.(呈现课本“Look and match”练习题图片)

教师抛出问题:作为一名文化使者,你想从哪几方面介绍中国节日呢?看似简单的一个问题,其实是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引导其以结构化思维来预测文本。学生通过听录音整体感知文本,找出文本呈现的四个中国节日,聚焦节日单词的“音”和“形”。最后让学生图文匹配,使其勾连生活经验,再次聚焦单词的“形”,并能正确理解“音”和“形”表达的“义”。

三、适度拓展丰富,加深文化认同

T:We know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Let’s come to the Spring Festival first.(组织学生自读第一段,找出关于春节的“when,what to do,what to eat”三方面信息,并用不同符号划出)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组织校对、讨论。

T:Do you like the Spring Festival? Why?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拓展:light firecrackers,watch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get red packets,watch fireworks等。

T:And we have a lot of interesting food at this festival.Do you know them and why do people eat them?(呈现图1,引导学生表达、交流)

T:We know a lot about the Spring Festival,why do we have this festival?

Ss:To have a good time with family./We can get together with our family...

T:We have this festival for reunion,for good luck,for blessing...We can learn the origin about the festival after class.

春节是学生最熟悉的节日,真实的生活体验丰富多彩,但由于文本的局限性和学生语言储备的有限性,学生不能畅所欲言。教师顺势而为,适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拓展春节传统习俗的英语表达方式,同时挖掘节日背后蕴藏的文化意义。师生的互动讨论成为课堂常态,过程中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对文化的认同感,也自觉产生了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使命感。

四、综合实践任务,创新表达文化

T:This class,we learned Chinese festivals,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festivals?

学生借助所学表达看法。

T:Do you want to be a cultural ambassador?Choose your favorite festival to share,of course,you can choose the way you like.

在学生整体朗读文本、强化巩固后,笔者布置“做中华文化使者”实践任务。学生四人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中华文化,如朗诵表演、创编小诗、制作海报、拍摄小视频等,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全身心巩固所学、体验文化,文化自信培养做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学生经历文化感知、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表达的过程,文化自信扎根于心。

【教后反思】

一、抓关键单元,抓专属板块

英语教育承载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功能。就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来看,现有的教材无论是内容的量,还是主题的针对性和序列性都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要抓住关键单元,如本文所述的教学单元,能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在教学六下Unit 6An interesting country时,教师可以适当拓展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同时,五、六年级教材安排了Culture time 板块,着眼中西方文化的对比,注重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教师要充分利用,精心设计,凸显相关板块在学生文化自信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重适度拓展,重体验感悟

教材的局限性要求教师自觉提升自身文化素养,重视学生文化素养培育。教师一方面要敏锐地挖掘教材中隐藏的文化元素,另一方面要有意识地结合单元内容进行适当拓展。如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告诉学生“重阳节”也叫“重九节”,所以翻译成Double Ninth Festival;“九”谐音“久”,“九九重阳”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我国的汉字、节日文化。英语教师要明白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性,但要杜绝一味说教。如在本节课中,教师注重在情境中浸润,在活动中体验,在感悟中升华,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成为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学习英语的过程成为学生习得语言、获得成长、塑造品格的过程。

三、重整体设计,重长效坚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主张“单元整体教学”,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重视推动立德树人育人方式的变革。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做中华文化使者”单元大任务,本单元四个课时的学程设计都紧紧围绕着该任务展开。学生从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到形成人文素养;从学习、感知传统节日文化到理解、认同节日文化,再到创新表达节日文化,一气呵成。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文化自信培养更是如此,教师应将其融入学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教师在把握方向性,明确时代性,注重实践性的同时,更要坚持长效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开展文化自信培养的英语教学实践,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好基础。

青少年时期是品格养成关键期,也是厚植家国情怀、建立文化自信的关键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与吸纳外国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担起新的文化使命。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培养真正能够和世界有效沟通、具有文化自信的新一代中国人。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文化文本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
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