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机制与实践研究

2023-10-14吴彩霞

科教导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工科基地指导老师

吴彩霞

(南通大学 江苏 南通 226019)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毕业实习与实践,提高毕业设计与论文的质量”。文件要求高校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能够真正充分认识并了解自己的专业,通过对实践的认识更彻底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1]。作为实践教学的基础平台,校外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认识和掌握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具有极大的作用。

“新工科”简称3E(Emerg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是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提出的高等教育建设新理念,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的一种新教育思想,其内涵是以德才兼备的理念,通过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为重要途径,培养具有多元化、综合实力较强的优秀工科人才。在新工科背景下,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直接影响了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决定人才培养的关键。

1 校外实践基地的阐述

1.1 教学实践基地

教学实践基地,是具有一定实习规模并能给高等学校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目前,对工科专业来说,校外实践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认识实习,一般设置在第二学期末,在学习了主要基础课之后并在学习专业课之前。认识实习的初步阶段,一般一周左右,以参观与观摩为主,目的是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如主要应用于什么行业、本专业能够做什么,并为学习专业课作准备。生产实习,一般设置在第四学期末或者第五学期初,多为两周左右的实习实践,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到生产企业现场,参加实际工作,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实践中,会初步解决简单的技术问题[2]。毕业实习,一般在第七学期末或八学期初,在毕业之前进行,多为六到八周,指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之后到实践企业参与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所有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基础知识解决专业技术问题,并获得书本上不易了解和学到的知识,从而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毕业实习是学生走向职场前的一次重要锻炼,是其进一步掌握专业技术的实践教学形式,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准备性教学环节[3]。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实践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场所,基地的建设是高素质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保证。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应积极面对现状,调动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对实践基地运行模式和教学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实践教学。

1.2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实践基地

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和高等创新创业教育的文件,文件指出:大学生是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群体,高校应鼓励在校学生自主创业。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最终实现创新创业带动高校的就业。

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是因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需要而诞生。在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创新创业基地管理条例与机制管理制度范围内,大学生在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后,从事具体的创新创业的活动,将理论学习提升到实践育人的系统基地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将人、项目、基地和管理集合为一体的系统性建设[4]。由校企联合建立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不仅促进了发明专利、创新项目等向成果的转化,而且还进一步提升了在校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兴趣。

1.3 产学研用合作实践基地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式实践培养模式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这种实践模式需要企业的参与和大力支持[5]。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以构建知识、能力与素质协同发展为目标,遵循“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统一、教学设计与产业系统要求统一、课程内容与生产要求统一、实践基地与生产基地统一”的原则,建立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基地,由此提高实践技能和实践教学质量。产学研基地的合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通过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与企业实现共赢[6]。

2 校外实践基地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队伍比较单一

高等学校教师的学历高、理论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对学科的专业知识有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完全能胜任基础理论教学[7]。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企业系统的专业技术实践,缺乏专业知识的实践经验,其实践教学难以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导致学生学习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不能满足新工科背景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考虑从校外企业引进导师的途径来增强教师队伍的实践指导能力。

2.2 对实践基地的认识不足,缺乏积极性

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缺乏长远规划,未明确高校和企业的责任、权利、义务。大部分工科专业由于经费有限、学生人数众多、安全因素考虑、实践指导老师缺少动力、实践基地较远等原因,实习教学质量低,实践多是走过场,达不到实习目标。作为企业,单方面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消耗人力,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从就业角度来看,企业希望学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且要求专业对口,甚至希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企业完成,学生能直接上岗。但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不适应时代发展,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也不愿意花大量时间、精力来培训学生,企业积极性不高,只为应付临时的学生实习。

对于创新创业大赛,以产学研为目的的实践基地担心企业的核心技术被泄露,因此学生参与的只是表面工作,只要完成相应的创新创业比赛即可,未达到产学研合作的真正目的。

2.3 实践基地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对于学生的考核,高校的考核内容形式仍停留在理论考试层面,而未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实质考核。高校期望实践基地制订考核评价体系,给出考核成绩,但企业往往以工作效率和科研成效来考核。高校和实践基地各自为政,设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高校重视学生的理论成绩,很少注重校外实践过程中实践教师、实践基地、企业指导老师对实习的作用。高校需针对校外实践基地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标准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激励实践基地的良性循环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3 新工科背景下校外实践基地管理机制的建议

3.1 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践基地保障机制

管理与组织保障。高校应成立以教学院长及校外实践基地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该小组重点协同各项工作,保障实践基地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对基地的建设起指导和监督作用。此外,高校应成立以学院领导、行业专家、系主任组成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组,负责管理和监督实践基地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践过程、过程性评价、教学改革等。

经费保障。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应考虑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实习经费是制约基地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实习经费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校应加大对校外实践基地经费的投入,特别是应用型工科专业,并出台符合实际的实践基地经费管理办法。同时,高校也要争取政府、企业、社会的支持,比如优秀校友的支持,充分挖掘并利用社会资源,保证校外实践基地的经费充足。

3.2 健全实践基地的教学运行机制

3.2.1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老师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有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教师参与实践基地建设、教师与企业技术员工之间相互沟通,以及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订学生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习计划,最终能培养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人才。没有工程背景的老师可以轮流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轮训,分别由基地专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担任企业指导教师。此外,企业也可以挑选有经验的优秀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进入学校,协助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工作,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最终实现对学生的“双师型”教育培养模式。

高校通过聘请校外企业老师与校内实践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加快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目前,高校教师普遍存在实践技术能力薄弱的情况,新工科背景下,应加大对校内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以此加强师资建设。

3.2.2 严格制订各项管理制度与标准

保障基地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是通过校外实践基地的制度建设。高校可通过制订各类管理制度来约束实践基地的指导老师和学生,让老师和学生有制度可查,有制度可依,并且要严格按制度进行考核。在校外实践基地,高校还应当设立相应的机构部门,来落实已制订的规章制度。

3.2.3 制订实践基地管理评价机制

新工科背景下的校外实践基地的考核标准、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也与传统实践基地的不同,需要从参加实践的学生、参与实践指导教师、企业和毕业生、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等多方面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价,从而构成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不断提升校外实践基地的教学与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实践基地的考核制度,对基地进行量化考核,激励高校重视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

3.2.4 落实实践基地管理激励机制

实践基地的正常运行不但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双向通力协助、共同管理,也需要相应的奖励机制鼓励,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教学成果的评定、职称评审等方面,对积极参与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在教学上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优先考虑;对在实践基地工作中认真的指导老师和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发挥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个人潜能,促进校外实践基地的良性发展;对在基地运行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企业指导老师给予物质奖励,从而刺激并推动校外实践基地的良性发展。

4 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就要求高校适应时代,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需更加完善校外实践基地的管理机制,建立类型多元化的综合性校外实践基地,并充分发挥实践基地的作用,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并将实践的问题带入课堂,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此外,高校还要鼓励并支持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从而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的共同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工科基地指导老师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的基地我的连
就差半分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Me
Where?
Mrs Lu’s Week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