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标准化贯穿工作的“燃气人”
2023-10-13徐以立
文/特约记者 徐以立
在空间不大的厨房里,上海工匠张忠华正半蹲着检测燃具,脸上汗珠不断往外冒,后背,工作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他一边检测,一边告知用户被检测部位的情况。待所有检测结束后,他提醒用户,燃具使用后要记得关闭阀门,并告知夏季高温季节天然气使用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
每天上下几十层楼、敲百余户门,对他而言都不算什么,用户安全用气是他最大的使命。
其实,他并不是科班出身。之所以进入燃气行业,源于他所在生产队的集体耕地被征用于存放天然气储气罐,他被上海燃气浦东销售有限公司招收了进去。那么,20年间,他是如何完成从普通抢修工到全国燃气行业技术能手的逆袭的呢?
标准化理念的“种子”
在做学徒时,他发现老一辈师傅的技艺传承都是基于个人经验的口口相传,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流程,差异性很大。这让刚进入燃气行业的他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他采用了一个看起来很笨的办法:做笔记。
彼时,其他工友并不理解张忠华的做法,觉得上班已经很累了,每天下班后还要整理操作流程图、记录当天遇到的技术难点,这纯属给自己找罪受。一些暗讽甚至传入张忠华的耳朵里,而憨厚的他也只是笑笑,并没有反驳。
慢慢地,随着笔记量的增多——一个月写完一两本笔记本,他的安装技术越来越纯熟,操作流程也越来越规范。慢慢地,工友们发现了他的改变,开始好奇他的笔记内容。看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图文并茂的内容,甚至还有手绘的现场施工图样,他们眼前一亮。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工友开始借阅张忠华的笔记进行学习。如此一来,班组成员的技术水平均有了稳步提升,彼此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也正是这些笔记,在张忠华的心里种下了朴素的标准化理念: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还原技术的共性,固化标准化操作参数。
2005年—2009年,在5年时间里,他整理出企业内部第一套作业样本——《居民检修作业样板》。厚厚的一本册子有40多页,全册总计约2.3万字,凝聚了他的点滴心血。“当时,公司内有20多个同事参照这套作业样本进行作业,效果蛮不错的。有些同事反映,原来进行拆装需要5分钟,现在3分钟就能完成;看了作业样本里总结的案例后,以前一些棘手的技术问题,现在总能迎刃而解。”
不过,这并不是让张忠华最高兴的一件事。2009年,不到30岁的他在市级竞赛中一举夺魁。2010年,他代表上海参加全国燃气行业技能竞赛,获得“全国燃气行业技术能手”的称号。在比赛中,他熟练运用这套作业样本,有条不紊地进行比赛。细心的他总是按照比赛规定作业的先后顺序,将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依次摆好。无论赛况多紧张,他总是将工作台摆放得整整齐齐。有裁判老师注意到了这个细节,比赛后特地和他说:“看你摆放工具的样子,就知道你是会干活的人,思路很清晰。”
裁判老师的话让张忠华大受鼓舞,让他有了“将标准化贯穿工作始终”的动力。而这次和全国同行切磋技艺的经历,也让他对燃气行业的理解上升了一个层次。2011年,由于先后从事过抄表、安装、检修、安检和质量监督等燃气一线对外服务工作,他成为上海燃气行业首批“全岗通”维修工。
自此,他踏上了积极倡导标准化之路:不仅创建“全岗通”维修标准化手册、优化12项作业流程,而且翻阅了近百项国家标准、城市建设标准、地方标准等,将多年经验汇编成3万余字的教学手册——《居民燃气安检五系统安检法》和《居民检修工操作规程》,并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后来人,助力上海燃气的安检作业标准化发展。如今,这些标准化教学手册已被广泛应用于上海燃气行业协会的专业技能上岗培训、长三角地区城燃企业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等。
小工具解决大问题
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通过潜心钻研技能,张忠华逐步成长为技术骨干。面对错综复杂的作业场景,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经常会有些小革新、小改造、小发明。而这些创新与发明的出现,居然也和标准化有关。
虽然严格的操作规范流程足以覆盖大部分的维修场景,但是居民装修总是存在一定的个性化差异,相应地,会有不同的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因为燃具安装位置或者角度的关系,我们无法使用常规工具去排除。”他说。而长八角套筒扳手,就是他工具革新的缩影之一。
张忠华在实地操作时发现,在装修时为了美观,居民往往会将燃气灶前阀门的一部分镶嵌在瓷砖或橱柜中,这就导致燃气安检人员在作业时无法使用常规工具。出于经济性和美观度考虑,居民往往不会立马同意拆除这些障碍物,需要燃气安检人员反复劝说;即使居民同意拆除,因为拆除需要时间,无法及时排除故障,所以安全隐患一直存在。
张忠华是一名党员。在党性的引领下,他始终把保障群众燃气安全放在心上,把解决群众燃气困难作为自己工作的导向。他下决心要发明一种工具来解决这一问题。虽然他和团队花了极大心血,设计出了不少工具,甚至几易其稿,但在大量的实验环节中,他们发现这些工具不便携带、作业起来也不方便。而偶然间看到的车辆机油螺丝,为他最终解决难题带来启发。效仿相似原理,他用半套筒的方式进行螺旋作业,并对比常见的灶前阀门规格和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研制出长八角套筒扳手。该工具的使用不但将此类问题的重复报修率降为零,他本人还因此荣获了“全国城市燃气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
管道气密性测试连接件是张忠华的另一项发明。该工具的发明是受到了医院中常见的传统血压计的启发。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传统血压计的工作原理和检测暗埋管道的原理相同,于是将工作中常用的一些管件组装在一起,发明了管道气密性测试连接件。没想到效果还不错,该工具有效缩短了作业时间,提高了作业效率。
如今,他发明的包括八角套筒扳手、管道气密性测试连接件等在内的4种实用新型工具均获专利授权,而他也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向专家型工人的转变。
成为行业标准化引领者
张忠华的服务范围包括了陆家嘴街道和潍坊街道,服务面积达10.78 km2,其中,老旧小区较多,且高龄管线居多,相应的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高龄管线是成片的。哪片地区隐患多、保修多,处置结果又是什么,这些数据往往都需要通过大数据分析才能获得。”张忠华说。
为了成为现场问题发现者、疑难问题解决者、系统问题攻关者和燃气标准引领者,对标上海燃气“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和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上海燃气成立了张忠华技师创新工作室。这几年,张忠华学习国内外同行领先企业,持续聚焦标准化管理转型和一站式服务能力提升。依托工作室,张忠华和团队搭建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使报修区域、报修种类、处置情况等都能在大屏上实时体现,为相关区域隐患排查治理、老旧管网更新等提供了坚实依据,为上海“智慧燃气”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还在工作室建立零件库存管理系统,降低了投入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提高了库存管理效率。
而团队能如此快速地成长,则得益于工作室特有的“五个一”的工作目标,即建立一套规范的梯度培训体系与标准、形成一批作业流程、探索一站式服务模式、培育一支骨干队伍、打造一个技能高地。2021年,由工作室制作的《热水器上接口维修方法》微课视频,荣获“2020—2021上海市职业技能培训优秀教学教研成果奖”。
为主动适应上海燃气规范化、标准化转型,张忠华还在管辖区域内试行集居民安检、检修、调表、新装和隐患整改为一体的“五岗合一”一站式服务新模式。该模式推行以来,该区域的安检入户率、一次修复率、严重隐患整改率等各项指标节节攀升,居民好评不断。
如今,工作室累计培养高级工25人、中级工3人、专业技能人才29人,于2021年获评“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于2022年获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在同事们的眼里,张忠华是勤于学习的人。不同于常见的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他钻研的是国内外最新推出的各项标准。甚至在2022年上海疫情防控期间,在完成日均6起故障报修的工作之余,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多发的空关户发生天然气漏气时的处置难题,在简单的工作室坚守几个月的他,翻阅近10年有关报修记录,完成了企业内部《空关户燃气处置流程》,填补了相关作业的空白。
如果说学徒时的那一本本笔记本,在他心里种下了朴素的标准化理念的种子,那么20余年的工作经历,则让他把“标准化操作”几个字深深地刻在骨子里,化作执着和坚守,成为指导他如何做好工作的一盏明灯。他对“标准化”这几个字的恪守,同事们都看在眼里:“平时,当我们结束一天报修工作回到工作室时,张师傅总是在工位上登记数据,帮我们整理当天的工作情况。”
结 语
“他就像一颗种子,破土而出。他不会去想遇到的是风雨还是阳光,只知道,向上,向上,再向上!”正是怀着对燃气事业的无比热爱,一直以来,张忠华才能像那团熊熊燃烧的燃气火焰一样,用自己的光和热服务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