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观念以项目式学习突破教学重点
2023-10-13王晓莎山东威海市文登区三里河小学
◇王晓莎(山东:威海市文登区三里河小学)
在小学教育中,如何高效实现科学课程教学目标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之一,一定程度提升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素养。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效果较差。因此,教师必须优化科学教学手段,从项目式学习方法出发,更好地强化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这对学生理解科学内容是有益的。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在科学学科中的进展,以便于化解学生的科学疑问,有利于增加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自信心。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可以转变学生对科学的思想观念,还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的重要性,并推动小学科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一、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熟知项目式学习在课堂上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增强学生的科学学习效果,这对学生把握科学进展是有效的,可以弱化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不良情绪。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科学学科中的重难点,以便于学生形成完备的内容结构体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可以突出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科学技巧,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信息的印象。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有如下几点分析。
(一)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传统科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总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效果不太理想。同时,多数教师居于科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难以发表自身见解。通过上述教学过程,会固化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思想观念,还会让学生很难解决更多的科学问题。而在项目式学习的环境下,可以改变学生在科学学科中的角色位置,还可以让学生拥有多元化的解题方向,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促使小学科学教学任务的进展,并拉近学生与科学之间的距离。
(二)创设探究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将项目式学习方式融入科学课堂之中,更好地引发学生对科学的重视。其中,针对项目式学习方法来看,是围绕一个“项目”进行的探究活动,这对学生完成科学任务是重要的,可以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科学教学中的弊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可以转化学生对科学的看法,还可以让学生置身于科学世界,有利于激起学生对科学的关注度,并推进小学科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项目式学习在科学教学中的优势特征,才能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科学内容的认知行为,这对学生参与科学活动是有利的,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科学信息。同时,教师必须为学生留下充足的学习时间,以便于强化学生的科学能力。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科学教学存在诸多问题。
(一)对科学教学的特点认识不足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一些教学理念已经被教师熟知。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科学教学质量依旧停留在表面,导致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状态趋向被动,这对学生学习科学是没有帮助的,容易僵化学生的科学状态。同时,多数教师仅将重点放在教材层面,忽视生活与科学之间的联系。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会模糊学生的科学方向,还会降低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解决科学问题,从而延缓小学科学教学任务的进行,并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科学观念。
(二)科学教学设备不完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的实践性较强,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密切,单单凭借教师课堂教学很难反映科学学科中的原理。教师应该借助科学教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兴趣。但就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学校受到场地、资金等影响,学生接触不到更多的科学信息。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会扰乱学生的科学学习节奏,还会削弱学生的积极性,可能错失小学科学教学的最佳时机。
(三)科学教学方式落后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受到教学考核的影响,教学内容局限于考试大纲,这对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是不利的,容易形成一种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以落后的教学思想来完成科学教学任务,导致学生出现的科学问题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会让学生无法接触更多的科学技巧,还会让学生形成僵化的科学观念。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尽快把握科学课程中的重难点,并延缓小学科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升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些教师的科学素养发展过于缓慢,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效果并不达标,这对学生后期科学任务的完成是没有意义的,容易让学生拥有不良的学习情绪。同时,有的教师在科学专业中的能力太过传统,导致教师未能发挥在科学教学中的引导作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会增加学生的科学问题,还会让学生难以投入科学学习之中,并疏远学生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三、以项目式学习突破教学重点
首先,小学科学课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导致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的学习难度过大,若教师一直延续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将难以增强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科学能力。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念,选择项目式学习模式来进一步突破科学科目的教学重点,才能向学生传递更多的科学知识,这对小学阶段学生掌握科学重难点内容很重要。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按照学生情况设置相应的项目式学习,以便带领学生完成更多的科学任务,从而改善学生在以往“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中的听课状态。
例如,在教学《养蚕》一课时,针对本课教学特点,重点在于引领学生观察、比较蚕不同阶段的特点,而难点在于借助实验、数据分析,研究蚕幼虫期生长过程中的规律。那么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运用互联网搜集一些蚕宝宝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蚕宝宝长大时的样子。但由于一些学生对蚕宝宝的认识过少,教师要准备放大镜、纸张等物品,带领学生深入观察蚕宝宝的有关特征,在学生有了基础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比如:1.蚕卵是什么颜色的?2.蚕卵是怎样孵化的?3.蚕卵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孵化呢?要多少天孵化出来?……借助上述问题,能够让学生自主思考本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还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养蚕经验,有利于建立一种激励化的科学氛围。与此同时,为加深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必须按照学生情况布置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如:自主组合小组,探究养蚕的总体步骤,并尽快总结、整合养蚕的技巧以及规律。在这一科学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探究能力,更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科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助于扎实学生在小学时期的科学基础。最后,要求学生将养蚕的流程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更快找出学生可能出现的科学问题、矛盾。
其次,由于部分教师选择“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久而久之就会让教师形成低效化的教学观念。为增强学生在小学时期的科学学习效果,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带领学生熟知科学科目知识的重难点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综合素养,并进一步完成科学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学《光合作用》一课时,依据本课教学特点,重点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作用;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难点为:反应、暗反应的过程;通过对相关实验的研究,学会控制自变量。但由于一些学生对“光合作用”知识的了解较少,那么教师要及时运用微课技术录制有关“光合作用”的视频,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认识、掌握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在学生有了基础后,教师提出教学问题:什么是光合作用?能不能详细说一说光合作用的科学历史?或者你们想一想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结合本课知识思考。在这一教学方向中,不但能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科学资料,而且还能让学生发现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作用,以此培养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探究意识。最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情况设计实践任务。比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光合作用的科学实验,进一步考查学生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的水平,有利于学生深入感受光合作用的内涵,并使学生抓好科学知识的重难点部分。
最后,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太过注重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导致学生无法解决生活中实际出现的科学问题,那么教师就需要改变自身在这一时期的科学教学观念,以便启发学生在面对科学问题时的思维意识,有利于学生尽快吸收掌握科学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并展现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我们周围的植物》内容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状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激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热情。比如让学生调查周围的植物,且以观察、记录的形式来思考这些植物的特征,有利于树立学生在科学调查过程中学以致用能力。同时,教师借助模拟教学方法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植物,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认识,在学生有了基础后,教师向学生提出教学问题:能不能给刚刚的植物进行分类呢?怎样才会保护这些植物的生命呢?这些植物有什么好的保护办法吗?在这一教学方向中,一方面构建一种新的科学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使学生察觉到科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为检验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水平,教师需要按照学生实际情况设置科学作业。如:深入观察刚刚出现的植物,将观察到的特点记录下来,或者找一找喜欢的植物种植,写一篇有关种植植物的感受。在上述科学作业中,引导学生感受科学课程的真正乐趣,还会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有助于转变学生对教师传统僵化教学模式的认识。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我们周围的植物”科学探讨会,以此加深学生对这些科学知识的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必须尽快解决学生在这一活动中出现的科学问题。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项目式学习在科学课堂上的作用,更好地吸引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这对学生掌握科学信息是有效的,可以降低科学课程在学生心中的难度。同时,教师要利用项目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学习环境,以便于构建一种高效、稳定的科学氛围,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科学技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可以让学生明白科学在小学阶段的意义,还可以让学生思考较多的科学问题。久而久之,有助于稳固学生的科学习惯,从而高效完成小学科学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