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自动化学会:打造一流学会 助力科技创新*

2023-10-13叩颖

学会 2023年8期
关键词:服务团科普学会

叩颖

学会名片

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于1961年,是发展我国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现有个人会员近9万名、团体会员300多家、专业委员会60个、工作委员会9个、科普教育基地53家、学会服务站23个。先后荣获中国科协党建工作先进学会、全国学会期刊出版工作优秀单位、科技志愿服务优秀组织单位、2022年度学术成果凝练优秀学会、2022年度优秀科技服务团等荣誉,多次入选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与改革工程支持学会。2021年,被民政部授予“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称号。

中国自动化学会以高端交流平台和高水平科技期刊等为抓手,每年组织汇聚国内外顶尖人才,筑牢开放合作基础,突出高端学术引领,建设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新高地;以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构建“小中心、多层级、大外围”的决策咨询运行机制,形成“咨询、服务、转化”工作体系,将科技共同体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为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科技支撑;以传播自动化、信息及智能科学领域新知识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重要使命,积极推动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内科普传播协同化、侧重化、多样化发展。

坚守学术本源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

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催化剂”,是碰撞思想火花的“点火器”。学术交流是科技社团的立会和生存之本,是凝聚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基础。中国自动化学会持续建设多元化学术交流体系,助力学科创新发展。

搭建开放交流平台,构建三位一体学术会议体系。经过多年累积,形成“综合交叉—前沿高端—分支机构品牌会议”三位一体的学术会议体系,建成“国际会议—高端会议—产业会议”多层级开放交流平台,发挥学会智库优势,形成了“会前企业走访+会中产学研交流+会后技术/产业对接”的模式,会议影响力不断扩大。

学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构建以中国自动化大会为代表的综合交叉类学术会议,以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中国认知计算与混合智能学术大会等为代表的前沿高端类学术会议。

近年来,学会每年组织1000多场学术活动,受众近2000万人次,交流论文上万篇,覆盖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和教育等方面。其中,学会主办的10多个品牌学术活动连续4年被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收录。

支撑引领原始创新,加快一流期刊品牌建设。学会紧跟学科发展趋势,大力培育9种精品学术期刊,形成一流期刊集群。

2014年,学会探索国际合作新模式,与IEEE合作共办《自动化学报(英文版)》(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简称JAS),其最新SCI影响因子为11.8,首次突破11,在自动化与控制领域的65种SCI期刊中排名跃升至并列全球第3,位列前4%(3/65),稳居Q1区。JAS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世界一流重点建设期刊、中国科协自动化领域T1级高质量科技期刊、计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1类、中国科技核心期刊、ESI刊源期刊,自首次参评以来已连续6年荣获“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Top5%)。

为填补国际上智能控制领域专业期刊的空白,学会于2022年创办英文学术期刊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Systems(IJICS),为我国智能控制专家学者提供科研成果发布交流的平台和载体,促进该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

坚持产学融合精准服务产业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匹配。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与产业链的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学会发挥专业优势,助力科学决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建以郑南宁院士为核心代表的高端智库,围绕自动化领域热点问题提出决策建议;聚焦产业发展,组建多个产业科技服务团,助力国产自动化成套设备自主研发和替代,精准服务产业需求。

完善决策咨询运行机制,产出高质量智库成果。学会结合区域特色,推动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国家智能制造论坛、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落户绍兴、宁波、常熟等地,以产业牵引会议,打造特色突出、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智能产业集群,形成“企业走访+技术咨询+产学研交流”智库服务产品。

2022年,为贯彻“十四五”工控安全规划,紧跟“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步伐,助力人才强国建设,学会分别组建“工控安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决策咨询专家团队,支撑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通过协同发展,完成了一大批高质量成果,撰写《中国自动化产业报告》,发布《区块链技术前沿热点综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等决策咨询报告,引导产业共性技术突破瓶颈,推动经济体系优化;承接《“交通强国”背景下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研究》等多项中国科协九大代表课题研究。

发挥纽带作用,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学会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以服务科技经济融合为目标,组建智能产业科技服务团、智能制造产业科技服务团、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团等。这些服务团以学会会员和专家库为支撑,聚焦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及“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合理优化空间布局,实施创新平台搭建、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品牌学术会议落地三大工程。

2022年,学会发挥自身组织网络及专业人才优势,集中专家智库资源,组建智能产业科技服务团、智能制造产业科技服务团和保定数据服务产业科技服务团,汇集300多位专家,为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组合式服务。在服务团总体安排下,对接长沙、保定、常州、温州宁波、包头等10多个城市的企业需求200多项,开发技术研发指南100多项,推广宣传科技成果100多项,对科技成果开展综合评价并定制产业化方案100多项,签订技术服务、技术开发合同10多项。积极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会企合作,与百度公司签订框架合作协议。2022年,智能产业科技服务团被中国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服务团”。

学会承办“科创中国”服务科技经济融合高峰论坛,联合26支科技服务团开展“入湘行动”,把脉湖南产业技术发展瓶颈;组织16个全国学会科技服务团专家对前期认领的70项技术需求开展多伦对接及考察调研,搭建起“政产学研用”跨界合作桥梁。与长沙当地企业共签订3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全国学会“智囊团”入驻长沙,共签订3项全国学会工作服务站合作协议,形成《关于智能科技赋能未来产业发展的建议》智库报告。同时,学会不断创新服务手段,通过聚成果、聚专家、聚项目,成立以企业为核心的联合体,建立“学会—地方科协—企业—服务站”四级合作模式;深化四级服务模式,完善“专家库—需求库—成果库—视频库”四库建设等。

关注人才培育构建青年人才成长高地

人才兴,则国兴。学会一直重视人才培育,多措并举构建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开放高地。

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助力人工智能时代新型人才培养。多年来,学会面向青年科技人才,组织开展RoboCup Junior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国机器人大赛、3E国际青少年智能与创意设计大赛、世界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竞赛(WYMOLY)中国赛、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创新设计大赛等系列赛事。

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助力青年人才成长。陆续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CAA YeS青年菁英”“我和优博有个约会”等多种活动,实施“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模型及测评”项目、全国高校青年“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知识普及志愿活动、“Kids In Control”Workshop等系列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组织开展“AI直播专家说”“CAA科普大讲堂”等系列线上科普讲座。此外,学会还广泛征集2022年度“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后备人才培育工程”课题,积极营造有利于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青少年的良好生态。

2022中国机器人大赛

打造“科普之翼”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学会搭建多主体参与、多样化传播的共建共享平台,组建以科研院所、媒体及企业为主体的科普工作委员会。组建“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百人团及9支科学传播团队;建立53家科普教育基地,织密科普工作网络。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加强《自动化博览》等科普刊物建设,出版科普书籍。探索“互联网+科普”新模式,广泛传播本领域知识,学会微博进驻科普中国潜力榜,荣获科普新媒体传播飞跃奖。

猜你喜欢

服务团科普学会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科普达人养成记
学会分享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学会分享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