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以“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为例

2023-10-13张书婷杨子姗王德洋

云南农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生物制药专业课实训

张书婷,杨子姗,解 芬,王德洋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 小哨 650212)

“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是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该专业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在专业课中融入课程思政能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文章分析了目前高职高专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融入课程思政过程中存在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不够充实、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合理等问题,并通过创新思政元素、丰富教学模式、深化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实践提高课程思政质量的方法,极大提升了课堂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一、背 景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目前,课程思政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要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内涵、路径与方法,坚持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来强化思想认知[2],提升课程思政水平。高效的生物技术是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重点内容,而生物制药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3],“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作为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以生命科学为基础,利用基因工程、动植物细胞工程、微生物发酵工程、酶工程等技术原理,融会贯通了药学、生物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内容繁杂、知识点众多。在高职高专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该课程针对生物制药主要岗位的核心技能,面向医药行业药品研发、生产和流通三大就业领域,在对学生职业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做出明确要求的同时,也更加强调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爱党爱国、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及社会责任感,筑牢技术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4]。因此,应当对当前新发展阶段下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提出更高要求,力求建设高水平课程思政,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

目前,郑崇玲[5],石国亮[6]等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我国的核心竞争力。杨赟[7]等指出思政教育需满足国家的实际需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一生一事、潜心研学,培养有品德、有能力、有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唐浪琼[8]等从课程思政的建设机制评价和教学评价两方面入手,提出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而本文针对高职高专学生基础素质及学习特点,挖掘与思政教育要求高度契合且能有机融合的思政元素,并在课堂中不断探索实践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以期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在药品生产技术专业核心课授课过程中的德育作用。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结合不紧密

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课程建设这一理念目前已深入人心,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刻板教学、生搬硬套、思政元素老套等情况,在挖掘和凝练思政元素方面,时有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机械化结合和课程标签化等现象[9]。例如,在讲述“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这一任务时,大多以科学家不断尝试、永不言弃的科研精神为切入点融入思政元素,但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对套路般的科学家故事难以提起兴趣,课堂参与度较低,在授课结束后也很难将基因工程与某位科学家建立联系,德育效果并不突出。课程思政发展至今,在专业课课堂中出现思政元素已然不再新鲜,但应该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储备。

(二)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不充实

思政元素真正融入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的前提条件[9],否则再深刻的思政元素都只是“空架子”。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药品生产技术专业学生为例,该专业学生生源多为单招或“三校生”,基础知识普遍较为薄弱,课堂专注力较低,即使用“案例法”进行思政教育也很难让学生参与进来,并且还会加剧学生的学习差异,起不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而在实训课教学过程中,基于有限的实训条件,一味强调动手能力、协同合作能力也只能锻炼到少数表现突出的学生,再次拉大学生之间的学习热情及动力。并且,以“认真负责、仔细严谨、团队合作”等为主要思政目标的实训课是绝大多数实训课的共同基本要求,并未突显出药品生产技术的专业特色。应适当重塑该专业实训课的思政目标,跳脱固有模式,从细节入手,知微见著,逐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同时,与其通过教师单纯的说教、指定或传达职业素养等内容,不如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过程发现得出结论,这对他们职业精神的培养更有意义[9]。

(三)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合理

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改革发展、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及教学效果质量上都具有重要意义[8]。但目前,在高职院校药品专业技术专业课思政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不少短板。从评价主体来说,授课教师负主要责任,但全部交由授课教师评分存在一定的偏差,可能会有失公平,以“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为例,该课程周学时为4个课时,授课教师与学生接触及交流有限,并不能非常客观地为学生的思政素质做出评价。从评价内容来说,德育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一堂课、一场考试、甚至一个学期都不能完全体现出学生思政素质的提升,更不能用一道题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预定的思政目标。从评价方式来说,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核心课程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采用期末卷面考试、技能考核、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的方式,虽然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仅用卷面成绩衡量能力的做法,但是仍然会忽视一个学期内学习效果的积累和提升,尤其是课程思政内容很难体现在卷面考核或日常的考勤及作业中。

三、实践探索

(一)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及意义

思政课程需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导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7]。在思政德育过程中,既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又要着眼于当下;既要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又要立足国内民生社会;既要强调恪守学生本分,又要鼓励拓展思维、展开想象。在经过教学实践后,对高职药品生产技术“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总结为下列5个方面。一是关注社会热点,巩固家国情怀。二是筑牢安全意识,树立工匠精神。三是不惧困难挑战,勇于创新超越。四是塑造批判性思维,从拥有信息到拥有知识。五是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技能目标不能割裂开来,不能突兀地出现在某一教学时间点,要将各类思政元素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在学习“基因工程药物生产的基本过程”这一知识点时,课前用人工合成胰岛素、人造蛛丝、豆科植物固氮等经典基因工程案例拓展学生视野,引起学习兴趣。课中学习晦涩难懂的理论时以“核酸检测”作为突破口,在激发学生求知欲、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学生以亲身经历回味、感知、学习了“PCR扩增目的基因”,将原本略显枯燥的理论变为应用,在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下继续趁热打铁,介绍云南农业大学在灯盏乙素生物合成中取得的新进展,拉近思政案例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逐渐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社会热点的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做到理论实践融会贯通。课后紧密联系当前基因工程热点话题,如“基因编辑婴儿”开展简化版辩论赛,带动每一个学生参与讨论,鼓励批判性思维,将听到的信息真正转化为拥有的知识。再比如,介绍细胞工程在研发疫苗中的作用时,以陈薇院士及其团队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切入点,图文并茂讲述她在疫情发生后,闻令即动,紧急奔赴武汉执行科研攻关和防控指导任务,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贡献的感人事迹,更有无数个像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陈薇、黄璐琦、仝小林等一样的科技工作者,冲在防疫前线,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贡献智慧[10],引出不惧困难挑战,勇于创新超越的科研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另外,“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课程要求一定占比的实训课,此类课程能在润物无声中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主动接受思政德育。如在学习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时,组内成员分工完成配制操作步骤,组长主动完善了协调组织能力,而组员也在此过程中提高分工合作能力。在学习使用高温高压灭菌锅时,介绍使用不当引起的安全事故,引入安全伦理教育,强调爱岗敬业、责任担当,并要求学生仔细检查仪器的每一个开关、指标是否正常,使用后耐心排尽残留水体、擦干锅内水汽,维护仪器设备,在学生已有的责任意识下强调符合专业特色的职业精神,树立灭菌过程中精益求精、严谨认真的工匠精神。课后在教师及部分学生的带动下,全体学生会自觉做好善后工作,共同维护实训室干净整洁,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学生善始善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改良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专业课教师应当根据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同时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在“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发现简化版辩论赛、模拟新药发布会及拍摄视频等方式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实现预期的思政目标,还能在无形中多维度提升学生的思政素质。例如,学习“基因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这一任务时,在结束理论知识的讲解后以“你是否赞成基因编辑婴儿”为话题,分为两个大组学生自由选择,教师选定组长组织讨论。但区别于传统的辩论赛,不指定辩手、不按照传统辩论模式,意在降低比赛难度,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教师抛出话题后正反双方学生自由辩论,期间由教师掌控方向及进度,适当给予相应提示促进辩论进程。由于这种方式不需要准备长篇大论的说辞,也不需要高度集中的反应能力,所以每个同学灵光一现的想法都可以表达出来,课堂活跃度空前提高,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话题不会跑偏,紧紧围绕课程相关话题,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树立学生对于科学的正确认识,既锻炼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又让其真正参与其中进行思考,将听到的信息转换为自己掌握的知识。

而在实训课教学中,对于“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这个任务,受限于实训条件及授课时间,无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实际接触培养基灭菌的操作,故用情景模拟的方式,在教师讲授完灭菌锅构造、使用原理及步骤后,学生分组录制单人“讲解员”视频,再上传至“学习通”中等待后续评价。经过训练,学生在镜头中从最初的局促变得侃侃而谈,有理有据讲解灭菌锅的使用操作流程。这种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习得,既培养了学生将知识“变现”的能力,又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及自信心。

(三)评价体系多元化

在“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课程评价过程中,力求做到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及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这个学习任务,评价该任务的学习情况既有理论,又有实训,既有教师评,又有学生评。如学生在“学习通”上传录制的灭菌锅使用讲解视频,既有教师评价,又有生生互评。系统随机分配视频,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观看他人视频的同时又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或优势,实现重点知识的多次标注及强化记忆。此外,在构成期末总分的3个模块中,将课程思政教学中要求的卫生意识、安全意识纳入技能得分,将课堂互动纳入平时分,并在期末试卷中融入思政感悟等元素,尽量从多个角度评价思政教学成果。

四、结 语

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个体,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而课程思政也是专业课程实现全方位育人的必要途径,两者应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职院校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课程要持续不断挖掘经典与创新齐驱并驾的思政元素,不断延展课堂教学渠道,不断探索全面客观的评价方式,完善有温度的专业课,培养有才干、有素质、有品德的可持续发展型高技能人才。

“生物制药与发酵工艺”各章节思政元素设计及意义

猜你喜欢

生物制药专业课实训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江苏省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探讨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