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降压全攻略
2023-10-12
受訪专家
刘文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心脏内科监护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心脏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双心医学”学组委员。擅长冠心病的临床及介入治疗,各种高危及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血管危重症的治疗、监测及各种辅助装置的应用等。
门诊时间:周三、周四、周五上午
汪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委员等。擅长眼表疾病、青光眼及老年性相关眼病的治疗。
门诊时间:周一、周三、周四上午
夏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中国老年协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各种疾病的营养调整,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神经内科各种常见病、疑难杂症的诊断及治疗,神经康复,精神心理治疗等。
门诊时间: 周三上午
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日益趋升,尤其高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始发年龄也有着日益低龄化的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专家们提醒,想要做到精准测量血压,就一定要了解血压的波动规律,如入秋以后,天气渐凉,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人的血压就会随之产生波动。
〇 血压波动危害大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气温与血压之间的关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医师、心脏内科监护室主任刘文娴在《养生堂》节目现场进行了寒冷性升压实验。在正常室温状态下,一位身体健康的编导初次测量的血压结果为130/90毫米汞柱,属正常水平。接下来,工作人员端来了一盆冷水,让编导将手放到冷水中浸泡2分钟。随后血压的测量结果显示为140/90毫米汞柱。很显然,在寒冷的刺激下,编导的血压发生了变化,收缩压上涨了10毫米汞柱。可见,温度的变化确实会对血压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经过寒冷的刺激,身体中的交感神经兴奋,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人体遇冷并受到刺激之后,血管会本能地收缩,压力自然也会随之增大。
秋季正是温度变化最显著的季节,虽然生活中不会出现实验中那么强烈的温差变化,但也会给我们的血压造成一定的影响。中午气温较高,血管会扩张,而夜晚或者清晨温度骤降,血管遇冷收缩,血流不畅,就会导致血压波动较大。不知不觉的血压变化,很容易给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一)诱发心脑血管病
到了秋天,血压波动究竟会有怎样的危害?刘主任给我们分享了一个案例。曾经有一位42岁男性高血压患者,入院就诊时心力衰竭症状十分严重,并伴有许多其他并发症。做了胸片和超声检查后发现,他的心脏非常大,左室壁也较厚,心功能减退明显。尿液检查中发现尿液中含有大量蛋白,肌酐检查发现肌酐清除率低于30,陈主任诊断后指出患者的肾功能出现了重度损伤。这位患者就诊时给人感觉略显木讷,做了头颅磁共振检查后发现,他还有多发性脑梗死。总而言之,这位患者的心脏、肾脏、大脑都受到了高血压的影响。
为何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经过了解发现,这位患者平时工作非常紧张,很少顾及自己的身体。他虽然患有高血压,但十多年都没有服药,血压长期没有得到良好的控制,这才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危害。刘主任提醒,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当高血压的靶器官受到损害,既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又会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
(二)导致视力下降
北京安贞医院眼科主任汪军给我们分享了一个病例。汪主任曾经接诊过一位 65岁的女患者,据患者描述,她的左眼视力突然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看东西很模糊。患者以为自己得了白内障,于是找汪主任做了眼科检查。经过简单的测试,汪主任发现患者的视力只有0.05。经过进一步的详细检查后,结果显示这位患者的眼球晶状体状态良好,并未出现浑浊现象。但仔细一看,患者的眼底有大片出血,这正是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高血压最大的危害在于对血管的危害,而眼底视网膜上就遍布着大量的细微血管,因而高血压导致视网膜病变也就不足为奇,严重者不仅会出现视力下降,甚至会失明。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眼睛也是人体血管的窗户。人体的巧妙之处在于,我们的眼底血管壁是透明的,我们可以看到眼内血流的改变。患者若有长期的高血压,血管就会慢慢变细,我们可以从眼底观察患者血管的改变,从而了解到血压对患者的影响。
〇 秋季如何巧降压
高血压日常防治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控制血压。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才能长期获益。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坚持长期治疗,这样高血压患者才能减少对身体其他部位的伤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夏萌表示,除了按时服药外,均衡的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一)警惕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中,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必须时刻提高警惕。
1.钠的摄入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的第一个危险因素就是钠元素。钠元素本是我们体内不可缺少的矿物质,钠元素摄入过多,就会引起体内水分滞留,造成血容量增加,从而引发高血压等病症。食盐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钠元素,所以我们要尽量少摄取盐分。
夏主任还提醒,在减少钠元素摄入的同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减少摄入隐形盐。隐形盐是指我们烹饪时用到的、看得见、品尝到的盐,之外还有不知不觉被摄入人体的盐。很多人会以口味咸淡来判断含盐量或含钠量,这种方法是错误的。如制作馒头时会用到碳酸氢钠,虽然馒头没有咸味,但依然含有钠元素,还有很多甜饮料中也含有钠。
2.饮酒
在高血压患者中,有5%—10%的由于过量饮酒引起的高血压。饮酒的确会引起人体血压的升高,夏主任在节目现场为我们做了一个测试。他首先邀请一位身体健康的观众上台测量血压,正常状态下,观众的血压为130/80毫米汞柱,而喝了一杯酒之后,观众的血压上升至140/80毫米汞柱。夏主任告诉我们,长期饮酒有可能使患者血管动脉硬化,引起更严重的血管病变。因此,高血压患者最好不饮酒。
(二)均衡饮食稳定血压
饮食对血压的影响很大。在饮食和高血压关系的调查上,很多研究都发现,合理摄入优质蛋白质能够使高血压的发病率有所下降。这是因为优质蛋白质能够辅助改善血管通透性,有利于平稳降低血压。因此,日常饮食中鱼、虾、瘦肉、鸡蛋等食物的摄入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是要补充钾元素。钾能够有效降低人体因为钠含量过高而对血压造成的影响。蔬菜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钾元素。平时适当摄入紫菜、银耳、香菇等食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便是镁。夏主任提醒我们,心血管疾病多在人到中年之后出现,这与体内镁含量的降低有关。研究发现,因心肌梗死等疾病而死亡的患者,心脏中镁的含量远低于正常人。由此可见,镁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心脏血管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三)良好习惯控制血压
说起生活习惯,夏主任提醒,高血压患者不能擅自停药,也不能断断续续服药。虽然吃了降压药后血压会有所下降,但如果此后不再按时服药,血压还会重新上升,这样不仅不利于血压的调控,还会给心脑血管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高血压患者绝不能抱侥幸心理,一定要养成坚持服药的习惯。
合理运动对降低血压也有一定的好处,建议高血压患者坚持运动。但在秋冬季节,注意不要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外出锻炼,这是因为在低温环境下剧烈运动,很可能导致血压突然升高。高血压患者应该尽量在天气稍暖的时候运动,选择散步、慢走等相对舒缓的运动,这对血压的控制大有裨益。
(編辑 周逸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