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源于对生活的爱
2023-10-12胡之淼
季羡林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愿你始终保有一种兴致,感受生活明朗,万物可爱。”我深以为然。天生万物,皆有灵性。那些生存在大地上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水土砂石河流山川……这些皆有灵性的万物,都是大地上的主人,他们都应该在诗歌的海洋里,自由翱翔,弥漫著美和爱。黄旭升的组诗《大地上》(《参花》2023年第8期(中)),让人读起来就能产生“生活明朗,万物可爱”的感受。
黄旭升对世间万物始终抱有一种爱的真情。他善于在别人视而不见的细微之处捕捉诗意,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绽放花朵,让人感同身受,感到温暖和美好。如《荻花深处》:
一小部分卑微的事物
进入我的世界
就像我,作为卑微的一部分
正在溶入荻花深处
一片盛开的热情
再如《南山的冬日》:
有觅食的野兔在远处显现
转瞬即逝
所有这一切跟我一样
都有一颗温暖的心
不得不说,这既是诗人对大地上富有灵性的万物,赋予平等而真诚的理解,同时又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愿意分享生活感悟的朴素情感。
黄旭升对大自然的馈赠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他在诗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小满足,小感动,其实更容易打动人,如《去看你》:
在晚秋晴好的阳光里
去看你,白杨高大威武
银杏身披金黄战袍
有它们在,我相信你是幸福的
再如《黄昏的暮色里》:
我看到牧羊人
看到他扬起的牧鞭
春光聚拢又散开
黄昏的暮色里
多么美好
什么是美?向善,向上,是美;向高,向远,是美……,在我看来,在诗人清澈的目光里,在诗人留恋的暮色里,去感受美,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美是一种创造,一种馈赠,常怀感恩的诗人,更懂得创造美。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掖平先生曾这样评价黄旭升的诗:“旭升的诗歌清透智性,他自觉摒弃了炫技式文字的缤纷花雨,多从感知触觉深层的情绪流动出发,用散点透视的方式捕捉意象,用朴素平实的语法来经营诗句……”是啊,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表达空间,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独有的发现。因此,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诗歌语言。但无论诗人如何抒发自己的诗情画意,都无法摆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
闻一多说:“什么是诗,诗是美的语言。”我们愿意期待黄旭升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能站在大地上的诗歌,向美,向善,向上……然后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绽放。
作者简介:胡之淼,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艺术与法律学院电视与电影专业。业余喜欢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