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与经验分享

2023-10-12武建将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7期
关键词:责任感伦理思政

[摘           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值得思考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模式和经验分享,提升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效果。以案例研究和数据分析为主,指出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存在局限性,同时职业教育也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通过跨学科的合作,以及与企事业单位的紧密结合,提出一种全新的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整合模式。该模式不仅能提高教育质量,更能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应对未来挑战能力的人才。

[关    键   词]  思政工作;职业教育;创新模式;经验分享;企事业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7-0117-04

作者简介:武建将(1981—),男,汉族,山西平遥人,本科,研究方向:思政教育、职业教育。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的核心目标是深入探讨如何在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领域引入创新模式,以适应当今不断变化的环境。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和深入的数据分析,我们旨在提供一种可行的整合方案,使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这一探讨将有助于启发更多关于如何应对教育领域新挑战的想法,并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一、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探索背景与必要性

在当代社会,职业教育正经历着迅猛的发展变革,其背后涵盖了行业需求的剧烈变化以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思政工作在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等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将深入探讨职业教育与思政工作的融合,重点关注背景与必要性两方面,以凸显在职业教育中整合思政工作的紧迫性和意义。

(一)背景: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1.职业教育崭露头角

近年来,职业教育领域经历了显著的转变,其中几个关键因素值得关注:

(1)行业需求的变化。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不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多样化。新兴技术、产业升级以及绿色经济的兴起,使职业领域的技能需求呈现出多样性。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备灵活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不断适应不同职业环境的需求。

(2)就业市场的挑战。全球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就业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学生需要更高的素质和技能才能脱颖而出,找到满意的就业机会。传统的技能培训已不足,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更加综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思政工作的价值

思政工作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独特价值:

(1)塑造学生综合素质。思政工作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社会问题、伦理道德和价值观,思政工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职业环境中的各种挑战。

(2)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思政工作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深入思考伦理和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必要性:为何需要将思政工作融入职业教育中

1.职业人才的全面素养

现代职业人才需要更多元化的素质和技能,不仅限于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他们还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合作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的职业环境。思政工作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平台,培养这些必要的素养。

2.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职业人才,他们愿意为社会的进步和改善做出贡献。思政工作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公益活动、关注社会问题以及思考公共政策,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积极的社会公民。

3.职业伦理与职业规范

职业伦理与职业规范对于维护行业的良好秩序至关重要。通过思政工作,学生可以学习到正确的职业行为准则、诚实守信和职业操守,从而确保他们在职场中表现出卓越的道德品质。

4.综合发展的需求

职业人才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专业知识,还包括思维能力、人际沟通、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思政工作提供了一个促进知识和素质综合发展的平台,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

在实现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时,有必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例如,可以将思政工作融入职业课程中,通过案例分析和团队项目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也需要接受相關培训,以更好地将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育体验。

职业教育的崭露头角和思政工作的独特价值使二者的融合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紧迫任务。通过将思政工作纳入职业教育体系,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使他们不仅具备专业技能,还具备良好的伦理品质、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这一融合将推动职业教育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培养出更多胸怀社会、有远见的职业人才。

二、创新模式一: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共同培养

(一)模式介绍:融合思政工作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创新模式

融合思政工作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创新模式旨在将道德和伦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互融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体验。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将思政工作视为培养职业人才的关键组成部分,使学生在获取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具体而言,有如下特征。

1.课程融合

在课程设计中,将思政工作的内容融入职业课程,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触到伦理、社会责任等相关内容。

2.实践与反思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与社区、企业合作,将所学的职业技能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促使他们培养出更强的社会责任感。

3.导师制度

建立导师制度,由专业教师兼任思政工作导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导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术表现,还要关注其伦理和道德发展,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支持。

(二)成功案例:具体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创新模式的效果,我们将以一所高校的经验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并评估其取得的成果。

1.案例背景

某工程类高校引入了融合思政工作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创新模式。该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了工程伦理与社会责任课程,该课程旨在教授土木工程的伦理原则以及如何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工程项目中。此外,学生还被鼓励参与社区建设项目,将所学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2.效果评估

(1)学术成绩提升。在融合模式下学生的学术成绩有所提升。通过将伦理和社会责任的课程内容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业表现。

(2)社会责任感增强。参与社区建设项目的学生逐渐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他们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到了工程对社会的影响,更加关注工程的可持续性和社会利益,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3)学生反馈积极。他们认为这种综合的教育方式更具吸引力,能够提供更有深度的学习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

(4)社会影响力增强。该校学生参与的社区建设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工程项目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成功,还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切实改善了当地社区的环境。

融合思政工作与职业技能培养的创新模式在提高学术表现、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一模式不仅有益于学生的个人成长,还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培养更全面的职业人才提供了有力的教育范例。因此,将道德与职业技能的共同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创新举措。

三、创新模式二:实践活动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一)模式介绍:将思政工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将思政工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旨在通过实际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实践性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和综合素养。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是通过亲身经历社会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伦理道德,从而将道德教育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职业实践中。具体而言,有如下特征。

1.实践活动的设计

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包括社区服务、环保项目、志愿者工作等,以给学生提供多样的社会参与机会。这些活动应与课程内容和学科相关,以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2.反思和讨论

在实践活动后,组织学生参与反思和讨论,引导他们分享和分析自己的经验,思考伦理道德问题,以及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中。

3.导师和指导

设立导师制度,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或社会导师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导师可以提供指导、建议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伦理道德原则。

(二)案例分享:多个实际案例的经验总结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创新模式的效果,我们将分享多个实际案例,分析它们的经验和成果。

1.案例一:社区服务与学术融合

一所大学的法学专业开设了法律伦理与社区服务课程。在这门课程中,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社区服务项目,如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或协助处理法律事务。学生在实践中与社区互动,同时学习法律伦理原则。效果评估显示,学生的法律知识得到了增强,同时他们也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2.案例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所工程技术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机会。学生在课程中学习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然后加入团队参与项目,如设计环保工程或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了工程伦理和社会责任,同时为环境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

3.案例三:医学伦理与患者关怀

一所医学院开设了医学伦理与患者关怀课程,通过病例分析和模拟患者沟通,培养学生的医学伦理观念和患者关怀技能。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了医学伦理的挑战,并学会在临床实践中尊重患者的权益和尊严。

4.案例四: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

一所商学院将商业伦理与企业社会责任融入管理课程。学生需要分析真实的商业案例,讨論公司在伦理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对公司和社会的影响。这一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商业领域中的道德和社会责任观念。

5.效果评估

以上案例表明,将思政工作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伦理道德水平、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深入地理解伦理原则,并能够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中。这一模式为学生的综合成长和社会参与提供了有力支持,有望在不同教育领域得到推广。

四、挑战与应对: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困境

(一)困境分析:融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在将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融合的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这些困境可能会妨碍融合的有效实施。

1.课程整合难题

融合思政工作与职业技能培养需要合理安排课程,但整合不同领域的课程可能有一定难度。思政工作注重伦理、道德等内容,而职业课程侧重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何使两者有机结合,既不降低专业教育的水平,又强化伦理道德教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2.教师队伍建设挑战

要有效融合思政工作,需要具备跨学科背景的教师队伍,他们能够在职业教育中传授伦理道德知识。然而,拥有双重专业背景的教师数量有限,如何培养或招聘适合的教师是一个挑战。

3.学生兴趣与参与度问题

学生可能对思政内容兴趣不高,认为它与职业技能培养无关,因此参与度较低。如何激发学生的思政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参与思政工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4.评估与效果衡量难题

衡量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效果并不容易。传统的评估方法可能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伦理道德成长和社会责任感。如何开发更准确的评估工具,以评估融合模式的成功程度,是一个挑战。

(二)应对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建议

1.课程整合与教学设计

(1)跨学科合作。学校可以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合作,共同设计融合课程,确保伦理道德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这需要建立跨学科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制。

(2)实践导向课程。将思政工作融入实践性课程,例如实验课、实习课、项目课等。这样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伦理道德原则,并将其应用到职业实践中。

2.教师队伍建设与培养

(1)双重培训。学校可以为已有专业背景的教师提供伦理道德教育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可招聘具备伦理教育经验的专家,加强团队力量。

(2)教学资源共享。学校可以建立伦理教育教师资源库,将成功的教材、课程设计和教学经验共享给其他教师,促进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

3.学生参与度提升

(1)兴趣引导。通过生动的案例、实际经验分享和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思政工作的兴趣,让他们看到伦理道德与职业发展密切相关。

(2)学生反馈与参与决策。学校可以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根据他们的需求和兴趣调整课程和实践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决策,增强他们的参与感。

4.评估工具和方法创新

(1)综合评估方法。开发综合的评估工具,包括学术成绩、学生自评、同行评估、社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以更全面地衡量融合模式的效果。

(2)追踪研究。进行长期追踪研究,跟踪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情况,以评估融合模式对其综合素养和伦理道德的影响。

综上所述,融合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但通过跨学科合作、教师队伍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和评估工具创新等应对策略,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教育。这一融合有望培养出更具伦理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职业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五、成果与展望:创新模式的成果与未来发展

(一)模式成果:融合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成果

融合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这些成果体现在多个层面,对学生、教育机构和社会都具有重要价值。

1.学生综合素养提升

通过将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融合,学生不仅仅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观念和综合素养。他们更具备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使他们更容易适应复杂多变的职业环境。

2.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融合模式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学生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职业领域中的影响力,更愿意为社会、环境和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3.教育质量提升

融合模式提高了教育质量,使教育机构在培养职业人才方面更具竞争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伦理道德素养成为机构的骄傲,吸引了更多优秀学生和教师。

(二)未来展望:思政工作在职业教育中的前景与发展方向

在未来,思政工作将继续在职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下是未来展望和发展方向:

1.强化跨学科合作

未来跨学科合作将更加重要。学校应该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师合作,共同设计和教授融合课程。这有助于确保伦理道德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提供更丰富的教育体验。

2.促进教师培训与发展

教师培训与发展将是关键。学校应该提供教师专业化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教授伦理道德内容。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研究和创新,推动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3.强化实践教育

未来实践教育将更加重要。学校应该继续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包括实习、项目课程和社区服务。这有助于学生将伦理道德原则应用到实际职业实践中。

4.推动研究和评估

研究和评估思政工作在职业教育中的效果将是未来的重要任务。学校和研究机构应该开展相关研究,深入了解融合模式的影响,并不断改进和创新教育方法。

5.培养全球化视野

全球化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全球化视野和国际化思维也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学校可以将思政工作与国际交流项目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伦理和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融合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模式已經取得了积极成果,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跨学科合作、教师培训、强化实践教育、研究和评估以及全球化教育,思政工作将在培养具备伦理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职业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六、结束语

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伦理道德观念,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参与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融合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并非一帆风顺,面临诸多挑战,如课程整合、教师队伍建设、学生参与度和评估工具创新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跨学科合作、教师培训、实践教育和综合评估。最终,我们认为,思政工作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具有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通过创新与改进,教育体系可以更好地培养具备伦理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职业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一融合模式将继续为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机遇。

参考文献:

[1]张凤翠.“三全育人”视域下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成才之路,2023(21):25-28.

[2]华战胜.职业教育思政工作体系建设研究[J].才智,2023(11):104-107.

[3]孟子媛.职业教育类型化背景下的课程思政改革[J].学周刊,2023(4):28-30.

[4]张少兰.铸魂培根,守正创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中党建思政工作探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26-28,64.

[5]宋志超.职业教育视野下高职高专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实践[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2):18-19.

[6]夏澈,张新梅.类型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21,28(5):30-32.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责任感伦理思政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