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专业认证视阈下化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023-10-12张凌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7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专业

[摘           要]  化学专业按照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和“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采用理念引领、典型示范、项目推动、评教保障、荣誉激励“五措并举”改进教学方法,按照“四有、一多样”开展课外指导、课外学习,遵循“实践—反思—发展”的实践教学路径,构建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三习贯通的教育实践模式,保证化学专业课程实施效果。

[关    键   词]  师范专业认证; 化学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7-0057-04

①基金项目:贵州省省级金课——无机化学;贵州省高等学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2022279);六盘水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PSSYkcszjg202101);六盘水师范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LPSSYkcszjg202107)。

作者简介:张凌峰(1970—),男,汉族,湖南桃源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化学。

一、绪论

长期以来,沉闷的师范教育体系让部分师范院校安于现状[1],逐渐失去竞争力和吸引力,在转型呼声下走向综合化[2-3],急于摆脱“师范标签”。2017年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推出,让许多师范院校和师范类专业重拾希望和信心,基于“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师范专业认证理念也成为推动师范高校专业教育质量提升的思想、制度和文化力量[4-5],同时也有较多专业在认证理念指导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目前学术界在专业培养目标制订[6]、课程体系设置[7]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具体落实到专业教学实施实践方向的较少。

六盘水师范学院自2020年开始推动专业认证试点工作,化学专业作为第二批试点专业进行了专业认证,并顺利通过认证。本文拟通过介绍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有效落实专业认证理念的相关经验,以期为其他院校化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基于认证标准下的化學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举措

(一)重视课堂制度建设、规范课堂日常管理

为保证授课教师严格遵循师范生成才成长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我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院两级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出台了《六盘水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纲要》《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规范》《六盘水师范学院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实施细则》等课堂教学实施文件;固定开展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三期教学检查工作;由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处、校督导通过教室监控设备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天监控,通过校、院两级督导推门听课,校、院领导随机听课,同事互学听课等形式督促教学效果的提升。通过以上制度和措施保障了教师做到“重视教学、关心教学、规范教学”,确保课堂教学规范有序、高效进行。

(二)完善课程大纲修订、保障课程目标实现

教师遵循《六盘水师范学院课程大纲管理办法(修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课程大纲,课程大纲修订与审核过程如图2所示。教师、教学团队、教学系三个层面指导、研讨、分析、论证、修订教学大纲。

通过上述制度的实施,本专业对2021版课程大纲进行了修订,具体体现在:“课程目标”部分增加“支撑毕业要求及具体毕业要求指标点”和“价值类目标”;“课程内容”部分增加“对应教学方法、支撑课程目标情况”;“考试、考核方式”部分增加“与课程目标对应关系表”;“成绩评定”部分对考试、考核各环节增加了详细评分标准,过程性评价环节更具体、详细化;增加“课程分目标达成评价标准”。通过指导、研讨、修订与论证,本专业任课教师现均能按要求完成所教课程大纲的修订,且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评分标准均符合要求。

以2021版结构化学课程大纲为例,课程负责人在学院及教学系的指导下,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学科知识、发展能力、反思能力”为出发点,制定了“掌握结构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启发学生的批判质疑精神,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具体课程目标。基于课程目标,合理设置了“量子力学基础知识”等七个章节课程内容及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规定了五种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和考核内容,每种考核方式均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基于2021版结构化学课程大纲,课程负责人开展了课程目标达成评价,该课程直接达成、间接达成度和总达成度分别为0.826、0.874、0.842,课程目标达成。基于此,本专业从课程大纲修订上保障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能够支撑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目标能够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

(三)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基于《六盘水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方案》《六盘水师范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培育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教学环节,形成了如下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措施。

1.理念引领。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下,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通过加强教学方法培训,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近三年,校、院两级针对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案例式、小组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学习通、雨课堂信息技术运用等对专业教师进行短期培训30余人次,线上培训200余人次,有效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丰富了教师的授课方法,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风转变。(见文末表1)

2.典型示范。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选教学能力强、教学方式新颖的优秀教师进行表彰。积极树立典型,通过优质课、示范课、经验分享等活动,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如2021年,我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得者范志芳教师面向全院教师开展《物理化学》公开示范课;2021年贵州省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优秀奖获得者刘佳教师针对全院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经验分享;白新伟、李煜等教师面向全院做优秀案例分享。

3.项目推动。为营造教学改革和研究的良好氛围,我校推出了教学内容与课堂体系改革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一流课程建设项目、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一流专业建设项目、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等系列教学质量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推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改革、创新。本专业十分重视课程改革,三年来,化学专业授课教师发表教研论文29篇,获得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共31项,专业连续两届荣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4.评教保障。为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出台了《六盘水师范学院学生评教实施办法》,定期组织开展学生评教活动,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学校实行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由教学信息员定期反馈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意见,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学院和其下级单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关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等方面意见或建议,用于改进课程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此外,通过校、院两级督导推门听课,校、院领导随机听课,同事互学听课等形式,督促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5.荣誉激励。为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潜心教书育人,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我校出台了《六盘水师范学院教学名师、教学骨干、教坛新秀培育及奖励办法》,分层次奖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表现优秀的教师。此外,学校每年开展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基层教学组织遴选活动,表彰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组织。基于良好的育人成效,我院教师连续四年获得“市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21年学院成为学校唯一获得“六盘水市教育工作先進集体”的单位。

基于上述措施,有效促进了专业教师教学方法改革。目前,化学专业教师基本能够根据课程目标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并依据学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问题导向法、合作探究法等,有效推进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教师均能够合理应用学习通、慕课、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网络平台、课堂实录等学习资源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了师范生的学习模式从单一被动转向多元自主,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近两年专业申报省级一流专业一项、校级一流课程五项,课程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四)加强课外学习指导、促进课内外融合

本专业各门课程实施过程遵循师范生成才成长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安排教学活动,基本能够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任务、课外有指导。课外指导、课外学习按照“四有、一多样”进行,即有保障、有资源、有任务、有指导,以及形式多样。授课教师课前和课后安排学习任务,积极开展课外指导工作,线下答疑每学期每生五次以上,并实时通过学习通、QQ、微信群等形式进行线上答疑,其他辅助指导形式包括导师制一对一学业指导和个性化需求指导,如考研、教师资格证。此外,为提升课外指导效果,保障学生课外学习时间,本专业率先在学校采取周一至周五晚自习制度,每晚选派两名教师安排学生学习任务,并对学生课程学习、教师资格考试、考研、教学技能训练等进行针对性指导。

以《无机化学》为例,班级分为5~7个课外学习兴趣小组,根据重点章节内容设置了8~10项课外学习任务,各小组按照任务点开展探究讨论,并根据参与情况计入平时成绩。通过学习通后台监控、班级信息员反馈、通讯交流平台互动等形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实时开展指导和引导,保障课程目标的达成。课堂教学与课外指导、学习时间分配达到1∶1.2。

(五)构建实践教学模式、夯实学生从教基本功

实践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8-9],根据毕业要求,遵循“实践—反思—发展”的实践教学路径,构建了“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三习贯通的教育实践模式,将教育实践贯穿于师范生培养全过程:(1)制定实习实践课大纲,保障实践课程有纲可依。(2)修订实践课程体系,开足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三字一话”等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的32.1%,教育实践共计20周。(3)建立20余所实习基地及多个校内实训室,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保障。(4)实行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学教师共同指导实践教学的“双导师”制,共同指导学生开展教学观摩、教学实践、教研活动、班级管理、教育调研等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师资保障。(5)通过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观摩示范课、名师名校长讲座、优秀教具评选等系列活动,提升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和水平。通过上述措施,学生教学基本功,实验、教学等基本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课程教学改革反思

(一)存在不足

1.以学生为中心,多方式、多维度、多手段的教学实施和学习探究格局初步形成。但是,教学过程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虽然实践课教学大纲、评分标准实现了从无到有,但实践教学,特别是教育实践仍存在过程性评价缺乏灵活性、内容缺乏全面性、时间存在滞后性、给分欠准确等问题。

3.虽然课堂教学、课外指导、课外学习的整体实施及时间分配基本合理,但是学生课外学习仍然存在主动性不强、自律性较差等问题,影响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而降低了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二)持续改进

1.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从重知识传授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并重转变,从重理论轻实践向理论和实践并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举转变。另外,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保障性作用,加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的监督与指导,促进教学持续向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实践课程的建设与管理,强化实践教学平台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实践教学的实时评价。通过不斷优化实践课程大纲、评价方式及评分标准,逐步解决过程性评价缺乏灵活性、内容缺乏全面性等问题。通过加强导师培训,提升指导教师、校内和校外导师实践教学评价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准确性。以管理和评价促进实践教学改革,提升实践育人质量。

3.针对学生课外学习主动性不强、自律性较差、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一方面强化考核评价方式改革,持续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强学生课后管理,通过集中自习、课外指导等方式,提升课外学习的效果。

专业认证是师范专业提升专业实力的必经之路,按照专业认证标准,加强课程教学改革效果则是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的关键所在。增强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持续增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质量,探索一条符合专业特点的特色化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顾拓宇.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与调整[J].高校探索,2020(12):22-28.

[2]邹晓川,李俊,林强.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17,38(16):14-18.

[3]王晓娥.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生物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44-45.

[4]刘莉莉,陆超.高校师范类认证的历史必然与制度优化[J].教师教育研究,2019,31(5):40-45.

[5]孙文华,王贵栋.师范类专业认证视阈下师范专业建设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2):106-112.

[6]孙影,耿梦婷,高峰.教师资格认证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化学教育,2015,36(12):39-44.

[7]王磊,刘娟,崔倩,等.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教师教育课程对比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20,43(6):87-92.

[8]王亚文,王长元.设计思维导向的虚实结合工程实践教学探讨[J].新乡学院学报,2021(5):71-93.

[9]曾懋华,龙来寿,赵三银,等.新建本科院校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4(20):34-37.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教学方法专业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