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教育在高校始业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2023-10-12张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27期
关键词:新生教育学生

[摘           要]  中学和大学作为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组成阶段,既有共同点,也存在较大差异性,传统教育模式下,并未重视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效果也不理想。高校始业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在始业教育过程中融入体验教育,能够最大程度上改善当前教育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活动,深入体验与感悟新的理念,逐渐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同时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与奋斗目标,并尽快融入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中。

[关    键   词]  体验教育;始业教育;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7-0005-04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财经学院2022新文科建设人才培养改革校级重点项目“体验教育在始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立项号:22xwkzd27)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张凯(1982—),男,汉族,安徽淮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

中学和大学阶段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差异性,两个学习阶段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学生步入大学阶段后,其学习、生活环境,人际关系,思想行为等都会发生很大的转变,高校新生可能会因为提前未进行合理预判,从而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况。高校始业教育,主要是针对新生实际情况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也是后续进行高等教育的基础,有利于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科学有效的始业教育,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关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在高校新生始业教育过程中融入体验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树立主人翁意识,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将其与始业教育有效结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大大提升始业教育效果,也能够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创新精神,提高其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促使新生能够尽快融入新的大学生活中。

一、体验教育理论溯源

体验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早在中国古代便已经出现,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周游列国,通过游历的方式获取经验,丰富自身感受,提升学识,拓宽视野,荀子的“知之不若行知”,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等,都充分说明了身体力行和体验教育的重要性,其对人们的学习与成长非常重要。体验教育不仅要重视教育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整个过程,还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与体验。大学新生作为实践主体,一定要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并且将知识逐渐转化为自身内在品质,才能践行于实际生活中。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体验出真知”,在体验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自身真实的感受,并领悟到真理的内涵,杜威也说过“学习应当是从做开始,身体力行,不要纸上谈兵”。体验教育的核心便是“快樂学习、快乐思考”,体验教育的应用,能够改善当前始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学习活动及趣味游戏,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并逐渐掌握新的知识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强化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确保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1]。

二、体验教育的思想内涵及优势

体验是个体参与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观感受,体验教育是针对既定的教育内容及目标,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氛围,让学习者在良好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也是自我实现的内化过程。基本思路为:优化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改变单一化的说教模式以及所导致的不平等关系,在特殊的环境下,让教师与学生共同处于相同的情景氛围之中,让两者共同体验与感受,从而产生情感共鸣,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与具体内容,为学生创造有效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其中,用心体会,在体验过程中,逐渐形成自我意识,最终达到升华心灵的目的。该教育的优点在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改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体验教育内容极为丰富,其中包含了个人对祖国及他人的情感体验,也包含了挫折与成功体验,还包括了美好道德情操以及立项目标培养的体验等。体验教育可以通过创设氛围、自我内省等多种渠道实施,也可以充分发挥典型事迹、模范人物的影响价值与作用,这样的环境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陌生,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不可思议,是极具感染力的地方,并且充满力量。创设氛围主要指的是在常规教育环境下,为学生创造体验教育氛围,让学生能够体验与感受教育,如明亮整洁的校园环境、教师关爱的眼神以及同学之间的友爱互助,这些都能够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慢慢用心灵去发现与感受美好的事物[2]。

三、开展始业教育的价值意蕴

始业教育具体指的是在即将步入新的学习环境前开展的适应性教育,介绍学校的学习环境、校纪校规等,并且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班,该教育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通常在新学期开学之前开展始业教育,效果会比较理想,教师需要进行常规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始业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其中,熟悉课堂规范,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单纯的理论教学,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枯燥且乏味的,同时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而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活动,可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并积极参与其中,对学习也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都喜欢被表扬,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鼓励式教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能够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促其主动改进自身不足。始业教育也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只有学生对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生活有全面的了解,才能够做足准备,更好地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

四、目前高校新生始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中教育周期较短,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虽然许多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了各种始业教育,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过于注重形式,导致实际效果不理想,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便是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大学新生通常具体始业教育是从报到开始,一般持续一到两周时间,学生在这段时间里,除了要办理各类入学手续之外,还要开展安全教育、校纪校规教育、校史文化教育等,学习任务比较繁重,很多新生自顾不暇,诸多教育只能走过场,导致始业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在始业教育工作结束后的学习当中也没有设置相关内容延续该方面教育[3]。

(二)教育内容不聚焦,难以满足学生需求

高校始业教育内容通常以安全教育、学风教育、思想教育等内容为主,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因此,如果只是单纯的宣讲,会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并且缺乏感染力,学生也不能很好地参与其中。很多始业教育内容也逐渐形式化,教学方法落后,不具备科学指导性,未充分体现始业教育的实用性[4]。

(三)教育形式单一,缺乏良好互动

始业教育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其作为单一的教育客体,主体性被忽视,教师也未真正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多时候都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师生之间也缺乏有效的互动与交流。

五、体验教育在始业教育中的有效实践路径

大学生在步入新的学习环境后,很容易出现不能及时适应大学生活环境的情况,且无法及时明确学习目标,面对陌生的人际环境会感到无所适从,也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体验教育模式具有自主性、趣味性以及情感性等诸多特点,针对高校教育目标以及人才培养计划,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对传统教育模式不断地创新与优化,同时对始业教育全面落实,在实践过程中,也应当保留传统教育中好的地方,同时加入体验式授课内容,从而大大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与时效性。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与特点,为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始业教育计划,完善教育体系及方法,可以从校园魅力、专业指导、校史文化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教育时间,甚至可以贯穿整个一学期[5-6]。

(一)感受大学魅力,适应环境体验

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很多农村地区学生是第一次出远门,进入更广阔的世界,因此,学生对大学校园充满了好奇,对很多事物都会感到新鲜有趣,但与此同时,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孤独感。因此,学校在寄发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可告知新生学校的网站、微信公众号平台,并发送校园VR视频等相关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及信息,大致了解校史以及学校发展概况,提前熟悉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入学后,由班主任或者其他教师带领参观校园环境,了解和熟悉校园里的建筑分布及功能,也可以组织相关游戏活动,让学生尽快认识彼此,并增进沟通与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与体验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并更加全面地了解校园环境,熟悉和认识彼此。

(二)加強专业学习指导

1.教学计划宣讲

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学习任务繁重,大学时期的学习状态以及自主性要求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此时如果未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新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容易失去动力,甚至迷失方向。并且在填报志愿时,也只有少部分学生知道和了解所报的专业,知道学习的内容以及到底该怎样去学习,在入学前,大部分学生对于学习是比较茫然的,学习目标也未确定。始业教育过程中,教师对专业教育目标和计划进行系统性宣讲,让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学期教学计划,同时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学期计划,并对目标进行分解,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7-8]。

2.充分发挥学长作用

始业教育过程中,宣讲内容除了教学计划以及大纲之外,学长或者校友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也更能让学生接受。可以让成绩优异、表现良好的学长、学姐等作为代表,讲授相关知识或者自身的学习经验,如在大学里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好学业规划,让自己在大学四年不留遗憾,并且达到自己的目标。在课后再安排提问与互动环节,可以让新生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今后的计划,根据课程表,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也可以组织开展学业规划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活动[9-10]。

3.职业角色体验

很多大学新生在填报志愿时,并不了解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具体课程内容,更不知道该专业是做什么的,所以,在寄发通知书时,可以适当布置相关实践任务,并让学生在正式开学之前体验一次职业角色,参加一次相关的志愿者实践活动。通过相关职业角色体验,能够让学生在正式入学之前,对专业有大致的了解,也能够更合理地制订学习计划,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11-12]。

(三)集体性情感体验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从小到大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第一次遇到这么多人,会感到陌生,因此,沟通交流是至关重要的。有效的情感沟通,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够保障学生获得更多有效的知识信息。大学新生刚步入陌生的环境,具有较强的情感依附性,因此,也会对辅导员以及同学产生较强的依赖感。所以,始业教育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新生的内心情感和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方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集体的关心。也可以设计一些集体性活动,如破冰活动、寝室美化设计大赛等活动,让每个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沟通讨论,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13-14]。

(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校园文化体验

大学校园就像一个微型的社会,除了日常专业课程学习之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新生在刚入学时,便会有各种社团活动、迎新活动等。报到之后,可以组织社团活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也可以让其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积极参与到各种活动中,通过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组织“迎新晚会”,学生可以参与其中展示自身才艺,学长、学姐们的才艺展示,能够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增加人际沟通体验

大学生来自各个地方,不同区域的学子共同组成了集体,为了确保各项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就必须以最短的时间,组建新的集体和团队,逐渐形成一股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15-16]。可以设计一些类似于“心手相连”的游戏活动, 游戏应有一定挑战性,以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会使学生逐渐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分工更加明确,同学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更好地解决矛盾与冲突。这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其专业素质,教师在学生体验之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对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不断总结经验。体验式的始业教育全过程,也是具体体验、观察反思、抽象概括、实践行动的不断循环重复过程。教师在体验教育环节要多加观察,实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让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对于存在的问题能够积极反思、共同探讨,在活动结束之后,再引导学生不断地总结与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获得更多的经验。体验教育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育趣味性,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大大提升了学生课堂中的参与度,从而达到了理想的教育效果[17-18]。

(五)合理布置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在新生报到之前,为了打消学生的陌生感和顾虑,可以在校园显著的位置以及教室黑板上写上“欢迎新同学”之类的标题,合理安排座位表,尽可能地将来自同一地区的学生安排在同一寝室,或者隔壁寝室,相互之间离得近一些,这样也能够让学生更快地熟悉班里的其他同学,尽快融入集体当中。还可以让高年级学长、学姐在教室周围设置展览区,可以是书法、绘画等作品,其中有的作品是获过大奖的,新生看到学长、学姐们这么努力,也会对其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如此,学生也能够更多地了解其今后的学习目标及内容,也会明白想要获得成绩,就一定要多加努力,除了要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在寝室上贴上“欢迎你   新同学”的标语,表示对新生的热烈欢迎,帮助学生快速融入集体[19-21]。

(六)让家长参与学生体验教育

开学报到时,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互动交流,让家长真实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以及专业内容。很多学生不能嚴格要求自己,针对该问题,应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校史文化、专业认知等方面教育,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学校管理制度,积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学习监督管理。只有家校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有效助力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尽快完成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

六、结束语

体验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专业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始业教育是大学新生报到后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应当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只有全面落实始业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将体验教育融入始业教育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自身具有启发与引导的作用,也能充分发挥始业教育的价值,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玲玲.高职始业教育中体验式学习模式初探: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14-15.

[2]任一波,龚子君.朋辈教育在高职新生始业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8(1):32-34.

[3]陶媛,陈伟昌,蔡大卫,等.基于在线学习的新生始业教育平台实践探索[J].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7:181-189.

[4]章炽天.校史馆多媒体始业教育与专业实践融合创新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6):279.

[5]谢兵,赵从,张建国,等.体验式教育在高校中的探索与实践[J].人力资源管理,2018(8):210-211.

[6]徐明峡.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少先队体验教育整合的思考[J].江西教育,2017(Z2):48-49.

[7]吴国仁.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中职德育课中实施活动体验式学习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8(19):9-10.

[8]蒋莱.新生入学先“始业”,适应性教育课程化[J].新课程,2018(2):253.

[9]李伟杰,连灵,张敏.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90后”新生始业教育[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2,26(6):824-827.

[10]颜勇.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体验式生活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5):21-23.

[11]陈文学.“体验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8(Z3):39-40.

[12]毕婉琳.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究:浅谈“体验探究式”教学方法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36):171-172.

[13]卢佼佼.浅谈体验教育在高校新生始业教育中的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6,3(21):28-29,32.

[14]颜勇.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体验式生活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7(5):21-23.

[15]李明.传统心性文化与现代艺术教育:以“经典导读”为中心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上海视觉,2019(2):51-57.

[16]陈曦.体验式学习在社会工作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反思:以团体康乐辅导课程为例[J].学园,2015(17):14-15,18.

[17]卓东榕.在实践中体验精彩: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教育功能[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2):122,111.

[18]赵明.在实践中体验 在体验中幸福成长:以体验教育为突破口,构建开放的德育课程[J].空中英语教室(校本教研),2011(2):75-76.

[19]杨小晶.支教生与实习生“教育实践与体验”的比较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6(3):124-128.

[20]张笑.在实践中体验,在探索中传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察探究”主题活动的探索[J].未来教育家,2019(Z1):51-53.

[21]毛彩云.生活中体验游戏中成长:开展“生活·体验”园本课程实践研究的几点举措[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7(5):120-121.

◎编辑 马花萍

猜你喜欢

新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重获新生 庇佑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新生娃萌萌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