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3-10-12吴成松

高考·中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吴成松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的重点也由应试教育逐渐转换成素质教育,人们开始更加重视阅读的作用。现阶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学生需要提升辨别信息、探究问题的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此时阅读所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同时,高考对于学生阅读能力和筛选与归纳信息的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学生的阅读有效性的低下会严重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文章基于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阅读教学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任何文化课都需要较高的语文素养,在高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对学生理解和感知能力进行培养,学会独立思考与质疑,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批判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学生实现语言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也越来越多,如何在繁多的信息中选出有效的信息,就需要考验学生的阅读能力[1]。然而,现阶段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首先,学生自身的阅读量较少,对阅读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学生有许多渠道可以进行阅读,轻松娱乐的题材成为主流,使得较为单一的文学题材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同时大多数的文本阅读材料篇幅较长,内容比较难,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感到无聊。其次,课堂教学模式枯燥,无新意。阅读课堂的教学方式较为固定,没有活跃的课堂氛围,出现了教师单向向学生输出知识的情况,使得学生与教师和阅读材料之间缺少互动。同时,部分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高考,会利用标准化的答题模板的方式,来向学生进行答题技巧和方法的教学,使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减少,思维的发散和创新的发展就受到限制。最后,课堂提问简单,缺乏引导作用。部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较为简单,学生甚至不用思考,难以为学生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课堂教学止于表面,无法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无法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

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建议

根据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三个解决建议:

(一)发挥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者,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调动学生的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问题让学生与阅读文本进行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分析文本。同时,在指导学生阅读方向和技巧时,教师也应该将其列为阅读教学的目标[2]。

例如:教师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可以将课文文本划分为三部分。让学生结合文本发挥自己的想象,再回忆自己对于秋天景色的感受,与毛泽东笔下的秋景进行对比,也可以增加一些其他作者描写的秋景,感受毛泽东的伟大胸襟。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具有吸引力的氛围,设置一些悬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营造良好、活跃的课堂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不断给予学生成就感,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结合教学重难点进行反复提问

把握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是突破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师往往想在一堂课内向学生讲述尽量多的知识点,但是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而言,所学的量就非常大,就会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浮于表面。因此教师不仅要抓住量,更要抓住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侧重于把握重难点,对于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将时间花在重难点的讲解和说明上,用更加生动具体的语言和具有引导性的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掌握重点,这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其关键的作用。

(三)将听、说、读、写相贯通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最重要的是听、说、读、写。虽说这一说法已不是主流了,但这仍是阅读教学的根本,而且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涉的。当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有所不足时,就会使学生在表达、写作等方面也会出现薄弱点。因为这四方面的能力是相互影响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不仅进行了知识的积累和扩展,还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将知识融于生活。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将听、说、读、写等多种技能应用到解决阅读问题上,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促进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将知识用于实际。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带着情感和问题进行阅读,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在对话中积累知识,同时促进写作和口语能力的发展。

三、实施有效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探究内容,增强学生阅读动力

传统教育往往让学生缺乏自主阅读学习的意识,只能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养成依赖教师的学习习惯。然而,现代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仍然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要求进行阅读,就难以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影响阅读效率和质量。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引入探究话题,明确探究内容,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探究和思考。这样就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动力,锻炼探究能力,同时培养自主阅读学习的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可以直接提出探究内容,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探究。本文从标题上看,是一篇离别诗,但李白为何不写离别愁绪,却极力渲染梦游仙境的壮美呢?教师也可在课前设置熟悉文本、寻找有价值的探讨问题的阅读任务,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在课堂中探究的空间。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激励多位学生合作阅读,展示学生的课前任务完成情况。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谁能运用白话文讲述古诗内容?你能找出古诗中的特殊字词吗?”这就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独立探究活动,鼓励学生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当然,为保障学生的独立探究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分享探究的有效方法,降低学生探究的难度。在结束独立探究后,教师可将问题摘抄在黑板上,鼓励学生分享探究成果,集中学生的智慧解答黑板上的所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多位学生简述古诗内容,设计问题,如:古诗中的通假字有哪些?古诗中的古今异义词有哪些?引导学生展现独立探究成果。如此一来,就可以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增强自主阅读的动力。

(二)组织诵读活动,助力体会阅读魅力

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较为紧迫,学生不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就无法利用课外时间实践学习,会影响学生的提升和发展。高中语文阅读内容蕴含美感,学生感知其中的美,提升阅读兴趣,养成自主阅读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组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感受文章中的艺术美和情感基调,降低阅读理解难度,让学生体验阅读的魅力,培养自主阅读学习的习惯。

例如:教师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时,可以组织多样的诵读活动,助力感受语言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朗诵课文的音频,引导学生闭眼聆听,助力学生感受朗诵的发音、节奏和情感。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述聆听的感受,对文章的情感进行分析、猜测,这就能保障学生阅读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阅读朗诵,介绍后续的朗诵展示活动,就能使学生端正朗诵练习的态度。学生具备聆听优秀朗诵的经验,就会在练习朗诵的过程中,分析自身的不足,同时针对性地改进、提升。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与同桌合作,互相纠正、改进,提升朗诵的效率和质量。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诵课文的不同句子,保障每位学生都有表现机会,同时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朗诵与音频进行比较,反思,认识不足。当然,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朗诵的节奏与情感。如此一来,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助力学生养成自主阅读习惯。

(三)加强师生互动,培养阅读思考习惯

在高中阶段,学生面对的阅读文章具有较高的理解难度,他们容易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有效地理解阅读内容。这也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对阅读的兴趣,难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需要通过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发散思维,帮助他们取得阅读思考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兴趣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教学鲁迅的《拿来主义》时,可以利用多种问题进行师生互动,助力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教师可以先设计轻松问题,如:课文的作者是谁?学习过作者的哪些文章?你对作者的哪一部作品印象最深?为什么?就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且营造愉悦的互动氛围。然后,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阅读课文的空间,学生自由阅读时,分析课文的基础知识,同时针对基础知识设计问题。当然,教师还需要分析本课的重难点内容,根据重难点内容设计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将基础问题与重难点问题整合起来,设计挑战活动。在学生结束阅读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闯关活动,这样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互动。教师先提出基础问题,再逐步增加问题难度,展示重难点问题。通过挑战活动,学生了解自身未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空间,让学生解决未掌握的知识。如此一来,就可以使学生了解阅读思考的方向,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利用课堂提问,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在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设计课堂提问,制订标准答案,传授学生解答阅读理解题的技巧。但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思维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实践传统的课堂提问,就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造思维,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基于此,教师就需把握新课改创新设计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在阅讀教学的课堂提问中,教师可以设计师生提问和生生提问,激励学生阐述多样的想法,这就能利用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教学的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劝学》时,可以进行课堂提问,也可以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课堂提问,这都能给予学生阐述想法的空间。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实践阅读,如:课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你认同课文提出的观点吗?学生结束阅读后,教师可以重复问题,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接着,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回答,不评判学生回答的对错。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需运用语言激励多位学生回答,同时对学生的观点给予肯定。然后,教师可以对一位学生提问,如:你提出这样观点的依据是什么?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提问,引导学生之间进行问答互动。学生间进行问答时,教师就能感受学生的个性思想。当然,教师还需关注课堂互动的氛围,适当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的重点与方向,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一来,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思维,促使学生对文章提出独到见解。

(五)实践课后拓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在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格外重视教材中的文章,只根据教材中的文章实践阅读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影响学生知识的积累、视野的拓宽、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教师需要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究阅读资源,实践课后拓展,同时激励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分析、总结、应用。教师加强实践课后拓展的展示活动,就可以在满足学生阅读需求的同时,助力学生获得阅读的成就感,提升学生的阅读欲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节选)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实践课后拓展,调动学生课后拓展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展示《我与地坛》的精彩段落,激励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教师也可以设计问题,如:史铁生还创作过哪些作品?你喜欢史铁生创作的哪一篇文章?这就能助力学生梳理史铁生的作品。然后,教师可以提出课后拓展,激励学生自由选择史铁生的作品进行拓展阅读。这样的课后拓展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减轻学生的压力,且提升学生的兴趣。当然,语文能力不只是阅读能力,教师也可以在课后拓展中融入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同时积累其中的写作素材,保障学生拓展阅读质量。之后,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根据史铁生的作品进行写作,可以是改写,可以是缩写,也可以是续写,还可以是读后感。教师可激励学生在写作中融入积累的写作素材,同时组织作文评讲活动。助力学生养成课后拓展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该为学生计划长期的发展目标,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的同时,通过阅读感受不一样的精彩人生。此外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对于教材进行深度的探究,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提供指导,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

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文婷.高中语文有效阅读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19,8(11):94-95.

[2]张淑兰.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

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12):58-59.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Passage Four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