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体育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3-10-12刘家韵吴香芝王明伟

体育教育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服务业高质量

刘家韵,吴香芝,王明伟

(1.中国矿业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江苏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2022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要求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进而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1]。近年来,全球环境正面临复杂变化,各国经济增速普遍放缓,全球经济未来的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性。体育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以“质量和效率”为价值取向、核心目标的新发展理念,本质上体现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一步延续和深化[2],在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服务业在满足人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多样化、国家调结构、稳增长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3]。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高质量发展体育服务产业,以期实现体育产业未来成为主导产业的重要目标[4]。

1 体育服务业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内涵及意义

“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工作原则。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5],也是在国际政治以及经济环境变化的情况下,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还是促进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的有效途径[6]。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中央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发展变化,顺应形势、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战略决策。经历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生产供给能力和消费需求能力都有了显著提高。就生产供给而言,目前我国已具备最完整、规模最大、最完备的工业供应链和全产业链体系[7]。从经济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适应我国社会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以及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人均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国内市场需求规模逐渐扩大;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巨大冲击,我国作为全球第一个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重新塑造经济循环,转换经济循环路径,建立以国内国际双循环齐并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利于发挥国内超大市场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因此,各行业领域应该借助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契机,立足“国内大循环”,提升国际流通的优势,实现本领域的产业高质量发展。

按照2020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体育服务业包含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和其他与体育相关服务七大门类[8]。新发展格局下的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引起了国内专家的广泛关注,提出了构建完整体育产业内需体系,打造出完整的体育产业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畅通国内国外大循环[9];认为国内国际大环境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以及数字经济的兴起,是对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挑战,需要建立完整的内需体系[10];提出政策红利、科技创新、多元需求和多产业相互渗透均为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11],但体育服务业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中的根本任务是打通其在国内外市场产业链的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也在于产业链所体现的创新力、竞争力和活力[12-13]。“立足内需,畅通循环”是推动国内体育服务业市场高效畅通和规模拓展的坚实基础,了解我国市场分割现状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键[14]。体育相关服务产品技术链和服务链的完善,需要在不断扩大的国内市场中获取到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仍需对国际市场给予高度重视,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国际体育服务业产业链。体育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应以“扩大内需、完善制度”为主,努力扩大居民体育消费需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体育服务产业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从而释放出国内优质、高效的产能。在提升国内发展水平的同时,吸引国外优质投资,并参与国际优质项目投资,形成高端完备的体育服务产业供应链,进而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

基于我国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分析我国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应对策略,对推动我国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畅通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体育服务业整体发展概况

2014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达到5万亿的目标,在部署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大幅度刺激了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也掀起了政策供给的爆发式增长。诸多政策提出要推动体育产业转型升级,通过优化体育产业链实现体育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并提出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作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的目标[15]。

当前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体育服务业产值总量规模持续扩大,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明显,产业体系相对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总产值规模近些年不断扩大的同时,体育服务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如图1所示, 2015-2020年体育服务业呈现逐渐增加趋势,其中,2017-2018年体育服务业总规模增长最快。体育服务业在近些年体育产业总产值规模中所占比重逐渐扩大、稳步提高。2012年,体育服务业占体育产业总产值规模的比重仅为21.01%[16],到2020年已扩大到51.6%,超过体育产业总产值规模的1/2。第二,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体育服务业体系不断健全,基本上形成了以竞赛表演业为核心,体育用品、体育培训和健身休闲等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同时在多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也向纵深进行发展推进,催生了体育旅游、体育文创、体育传媒和体育康养等多方面的新兴业态。我国体育产业呈现出产品市场丰富、消费市场上升、产权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市场主体快速增长等特点[17]。第三,体育服务业规模大而不强,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现阶段,我国体育服务业资源分配、消费构成、产品流通等效益不突出,高质量发展特点并不显著。中低档服务产品供给多,自主开发体育服务产品少,高档体育服务产品和标准化产品少。体育服务业的质量体系水平偏低,优质企业较少。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第四,体育服务业对于经济贡献程度逐步提升。我国体育产业在近些年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重持续上升,体育产业在中国经济贡献率占比从2007年的0.56%上升至2018年的2.85%,十年间的占比增长迅速。尤其是受《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出台的影响,体育产业在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高速增长,经济贡献率由2014年的0.9%快速增长至3.25%,增长速度迅速。第五,相关体育服务业政策不断优化完善。随着国家及相关部门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并围绕体育服务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为体育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但是也面临在政策组织方面产业配套政策不足,政策执行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

3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困境

体育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中也担当着重要角色。在我国的新发展战略中,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是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就必须充分发挥分配和流通的连接作用,以实现优质的产业链体系,但是我国体育服务业却存在生产环节竞争力不足、市场分配作用未充分发挥、流通环节不畅通、体育消费潜力未充分激发等问题。

3.1 生产环节竞争力不足

生产环节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生产在社会再生产的循环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决定着分配、流通、消费的形式和性质,影响着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间彼此的相互关系。

目前,体育服务业用品供给的发展阻碍了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市场的发展。(1)体育服务业源头端的高端用品生产不足。通过走访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多省的体育服务企业,多数企业服务供给水平与先进科技契合度不高,关键技术研发不足。与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我国相关服务产品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缺少中高端产品供应链。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中,体育服务业中的各种标准长期被忽视,产业多处于粗放发展状态[18]。由于缺乏标准,很多体育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造成了国内体育市场的混乱。虽然有关体育产业政策法规的出台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如《体育标准化管理办法》《体育标准制修订工作细则》和《2018-2020年体育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等,但在实践中落实力度不强。(2)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服务企业和国内龙头企业偏少,对其他行业的带动能力有限。近20年来,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日趋宽松,但也因此产生了很多低门槛、缺规范的市场行为,导致一些低、劣企业进入体育服务市场。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失信、违规和违法行为,影响了体育产业发展的品质,限制了体育服务产业的规模[19]。(3)体育服务业高质量供给不足,发展服务意识缺乏,服务技术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受限、高质量人才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产值中[20],体育服务业均处于核心地位,占据了体育产业的主导部分,其中美国的体育服务业在2013年的占比已超80%,2011年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的体育服务业占比也超过65%,而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占比仅有50%。体育服务业作为体育产业中的核心,其在体育产业产值中的占比直接决定了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存在,并试图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实际执行难度很大,需要一定的改革、创新和投入。比如随着我国体育赛事产业的发展,很多二三线城市在经济实力上已具备举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实力,也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是因为场馆设施老旧或者规模太小而难以实现体育赛事服务的供给。再如我国体育健身休闲服务方面,很多一线工作人员缺少服务意识和能力,缺少体育历史文化、体育教育、体育医疗、运动生理和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阻滞了体育健身休闲高质量服务的输出。

3.2 市场分配作用未充分发挥

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服务业市场,是新发展格局的任务之一。通过完善市场分配,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兼顾价格调节生产和供给,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效益最大化,是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当前体育服务业市场分配环节中,主要包括体育服务业建设资金资源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体育服务业在市场的分配环节同样存在“堵点”。(1)地方保护主义与非正当经营现象出现。正当的竞争可以对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效应,然而现实中,地方保护主义与非正当竞争的出现,对体育服务业健康发展起到了遏制作用。例如北京市对于“在京注册”的体育服务类企业给予相关的补贴支持;黑龙江省在投标及购买服务时,优先选用本省注册的企业;浙江省规定在省内举办各类体育活动时,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能够促进本省体育产业发展的产品和服务[21]。在推动体育发展过程中,不仅应重视单个政府作用,亦应将众多同级政府间的关系纳入考量。(2)体育服务业资金配置及来源途径单一。尽管国家规定可以从社会各方面获得体育相关建设资金,但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汇编显示,在我国体育场馆建设资金中,政府财政拨款的比例高达59.12%,而大型体育场地建设占比更高,达到83.61%[22]。目前我国体育类项目建设总体面临资金来源单一、建设资金分配不合理、经济利益较小等问题。在与体育有关领域的一些体育建设严重依赖于各地的财政拨款。尽管国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经营,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大型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损失大,导致社会资本极少投入大型体育场馆建设[23]。而且,国家为支持体育场地供给,提出积极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但是分配到各省市的具体补助数额,没有详细的最近配置去向,说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配置体系未公开透明。(3)体育服务业资源发展水平不一,整合效益低。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体育服务业基础配置效率东部比西部好,西部优于东北,东北优于中部[24]。在东部沿海地区,体育服务业基础效率分配表现出绝对的优势,中西部体育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同时,我国赛事承办行业发展较好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从国内顶级赛事分布区域情况来看,例如:中国足球超级联赛、CBA等赛事,其赛事主要集中在人口多、收入高的大城市中。未来伴随着区域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市场要素分配差距可能将进一步拉大,随之带来的则是区域体育产业差距的增大。(4)体育服务相关产业在资本市场中融资力度小。体育产业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是推进体育强国战略的根本需要[25]。体育产业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板块,上市规模效应小。上市公司资产规模水平参差不齐;与国际上市公司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26]。相比体育产业发达国家,我国体育产业利用上市融资、社会融资等手段进行募集资金的能力较差,这也就导致体育产业严重依赖政府拨款的现象出现。(5)体育服务业数字经济体系效益未发挥。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新格局中的不竭动力,数字经济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生产要素组合效率,还可以有效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同时促进体育产业进行转型升级,但目前利用数字媒体创造体育服务业价值的效益不明显。体育服务业发展中数字经济依然存在技术瓶颈。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畅通使体育产业资源要素在市场上的分配,推动体育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资源要素之间的有效对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表1 我国体育场地区域分布

3.3 流通环节不畅通

流通是生产与消费连接的重要环节,流通环节不仅需要产业的高速发展策略,还需要高质量的发展策略。近几年来,我国体育服务业高速发展,体育服务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但整体质量优势并不明显,因此,应建立“体育服务业高质量流通体系”,以促进“大市场、大流通、高质量”的实现。

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我国体育服务业的流通环境同样面临困境。(1)体育服务的供求矛盾和高质量需求矛盾成为制约其流通畅通的因素。我国体育服务设施利用不足、优质体育服务资源匮乏、配套服务设施相对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27]。从供给端看,近几年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体育产业中占比偏高、体育服务业占比偏低的现象得到改善,但是体育场馆供给方面一直处于劣势状态。在需求端,体育场地设施不足、数量少、功能不全,是制约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我国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大型体育场馆的闲置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场馆的商业开发、综合利用和全民健身服务等诸多方面得到了改进,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由于建设时期唯竞技化目的,实现高质量的产业化运营状态的困难依然存在。许多大中型城市体育场地设施产生了新的供需矛盾。市区内运动场地设施短缺,而远郊体育场地设施则处于闲置状态[28]。通过对一些城市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虽然许多城市都建有大型体育场馆,但由于场馆建设早、缺少国际化的规划和设计,许多场馆仍无法满足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或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需要。比如经济发达的无锡市,因为场馆限制而难以承接国际重要大型赛事,还有较发达的中等城市芜湖市也因为场馆限制而难以承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的举办任务。另外也存在一些城市虽然拥有优质场馆,但是却因为经营管理问题而过度空闲或浪费的现象。(2)我国体育服务业流通能力偏低。体育服务业经过多年的创新和发展,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体育服务业推广和营销技术得到普遍发展,但是体育服务业流通能力依然不强,从生产或服务到消费之间的通道依然受阻。主要体现在体育服务的专业性优势未充分发挥,仅靠一般的商业模式运作,未充分挖掘体育的多种功效和价值,而造成消费缺乏持续性和高质性。(3)体育服务业新业态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够,互联网的对接水平还存在很多不足,互联网流通力度偏小,通过高科技手段在国内外市场流通的渠道比较有限。体育服务产业融合性不足,消费流通渠道有限。体育服务业具有产业关联性强、社会化程度高等特征,可以与交通、餐饮、文化、旅游、科教等行业融合发展。但是体育服务业融合发展不充分,行业流通不均衡。体育对旅游、交通、餐饮等拉动能力强,但是对科教、文化、健康养生的拉动力很小。体育服务在文化、旅游、科教等领域的流通能力偏低。

3.4 体育消费内需潜力未充分激发

在一切经济活动中,消费是最终归宿。未来体育服务业市场是否扩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大众的体育消费。国内体育服务业具有巨大的消费内需潜力,是我国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高质量发展体育服务业的战略基点是扩大战略内需、全面促进消费[29]。充分释放国内体育服务业消费潜力,是打通消费环节的重要任务。

消费作为体育服务业发展的最后一环,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面临着消费不足的困境。(1)群众性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水平较低。当前社会体育性主要消费依然表现在实物消费上,体育服务性消费力偏低。当前我国体育服务业的消费状况难以支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达到2035年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任务也比较艰巨。从地区体育服务业统计情况来看,与居民体育消费紧密关联的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健身休闲活动的增加值均占比偏低[30]。虽然国家有关政策一再强调体育消费的重要性,但体育消费却持续处于动力不足的状态,更没有在高质量发展中有效发挥作用。很多体育消费者不清楚体育的养生、医疗、教育等核心价值而不愿买单;很多体育产品或体育服务产品在实践中也未有效发挥其价值,造成体育服务质量和价值偏低。(2)居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依然比较薄弱。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消费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要促进大众体育消费,便要增强大众体育健康意识,意识对行为具有能动作用。体育消费意识的增强和体育消费人口的扩大强调在供给端满足其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短板,提高体育服务产品的供给质量,突出有效的需求引导。“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相关体育战略的提出,对大众体育消费意识的提高产生了一定促进作用。虽然国家不断提出加大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策略,但是当前我国的体育消费意识仍然不强。各种刺激消费的方法和手段,还没有激起大多数人对体育消费的欲望,体育消费还没有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消费的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普及。

4 体育服务业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高质量发展对策

4.1 以“补短板”畅通服务产品生产环节

“立足内需,畅通循环”,构建高效、优质的产业供应链是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建设现代化的体育服务业监管体系则是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1)针对不同体育服务产品,确立层次分明的发展战略。我国体育服务业的产品供给存在着低水平建设、重复供给,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给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主要是由于缺乏相关体育服务业发展规划,相关部门在这方面要加强指导,联合制定我国体育服务业发展整体战略。对于需求量大、技术含量研究高和自主供给能力低的服务产品,应尽快改变大量依靠进口的局面;对于科技含量较高、无自主生产能力的产品,相关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加大扶持力度。(2)针对体育服务业科技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卡脖子”等问题。体育服务用品的制造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其优质有效供给能力。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不到1%的企业不可能长期生存,2%以下的企业能够简单地保持下去,只有达到5%~10%的企业才具有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1],而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科研投入极少数超过1%,优质体育产业也不足3%。体育企业需要加大产品研发,并形成和完善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创新体系,推进体育服务业转向智能“智造”,开发新型可穿戴智能运动装备,进而形成体育服务品牌,同时加大VR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与推广,提高高质量产品的供给能力,形成稳定、优质的全球产业供应链。(3)提高体育管理水平,推动高质量体育标准体系形成。着力提高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的有效供给,增强体育产业的扩散效应[32]。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加速推进并实现体育服务的标准化、国际化、高质化。各层次体育组织和政府应积极配合和相互合作,借鉴成功经验,积极对接国际标准,拓展体育消费空间。对于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体育服务项目,应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从供给端着手,协助社会组织设计标准、推广标准、操作标准,并向世界范围进行推广。在标准化发展中,政府需要转变观念,与社会共享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快速构建优质标准化体系。“双循环”新的发展格局中,各类型体育产业组织应积极参与体育产业标准的制定与推广,努力在国内外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主动作用。(4)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制约我国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的一大瓶颈,目前体育产业高质量人才密度低的状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发展需要。要始终坚持提高我国各类体育产业人才质量,推进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体系建设,使其具备强大的体育专业技能,有效实现由国内循环到国外大循环的畅通。

4.2 以“完善市场要素分配”畅通分配环节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对体育服务业分配环节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无论是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还是促进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体育服务业分配环节都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以促进整个体育产业的全面发展。(1)各地政府应善用竞争的积极效应,由“竞争”转变为“合作”。地方政府的竞争对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各地政府虽然围绕体育产业制定一系列发展的同时也展开了一系列激烈的竞争。同时,注意充分发挥竞争带来的积极作用,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克服竞争中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最终由“竞争”变为“合作”。(2)优化资源配置,壮大体育服务业市场主体。充分利用中国作为经济强国和人口大国的双重优势,不断优化体育产业资源分配,同时加强对外体育产业国际化平台的搭建,支持有实力的体育产业企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参股海外优质体育产业上市公司,促进我国体育品牌建设,壮大我国体育产业市场主体,提升相关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3)针对场地设施资金规模大、耗能大、后期维护困难等问题。在实行严格的土地制度的同时,需要鼓励土地节约化,应与教育、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相互协调,实现体育资源的共享、共建、共赢。比如武汉体育场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改造为方舱医院的理念和思路。通过合理改造和规划,实现体育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产业的正外部性,为体育产业带来“1+1>2”的增值效应。(4)引导社会力量盘活存量资源。对现有中、小型体育场馆进行适度改造和开发利用,鼓励和引导利用废旧厂房等现有设施改造成健身休闲与商业服务融合发展的体育综合体,支持旅游景区引入体育资源,增设体育消费项目,升级成体育与旅游高度融合的体育综合体[33],并与文化、教育、培训等有效结合,形成便捷、高效的综合性体育文化发展空间。合理地将餐饮、休闲娱乐、文化艺术、购物等业态有机嵌入场馆的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对体育场馆服务进行包装推广,吸引更多社会群体关注,带动相关产业互利共赢、协同发展。(5)鼓励学校等企业单位体育场馆设施对社会开放,提高其使用率。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社会大众力量,借助社会民间资本,为体育服务业注入活力。有效募集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投资,扩大体育产业的资金募集广度和深度,在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为社会中小投资者提供分红和配套红利,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6)加强数字化时代体育产业的顶层设计,确定体育产业和数字经济时代的长远发展战略。为提升我国体育产业与时代发展技术的融合能力,发展壮大新动能,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模式,加强智能研发应用,进一步加强 “互联网+体育医疗”“互联网+体育传媒”等行业发展[34]。

4.3 以“高质量体系”畅通流通环节

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背景下,体育服务业流通环节的优质畅通,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间若干发展环节的质量。(1)高质量发展场馆建设、管理和经营,解决体育场馆供需矛盾。在推进体育场馆建设的同时,要对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进行科学设计,避免大型体育赛事场馆建设供过于求、供需不平衡等情况,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要兼顾国际化使用标准和国内商业开发双重使用价值。针对小型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要切实考虑周边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合理的选址上建设小型体育场馆,避免因选址不当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合理发挥 BMI技术在体育场馆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小规模体育场馆建设的产品定位,突出其产业特征;加强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元化的链条,形成产业集聚与融合发展,避免资源浪费,防止体育产业流通堵塞。(2)高质量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重视体育赛事的引领作用。把高质量的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作为流通或中间环节,积极参与申办世界一流体育赛事,推动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打造涵盖职业赛事、商业性赛事、群众性赛事的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服务体系,对标国际高水平职业赛事,吸引国内外大型赛事到我国举办比赛,在提高我国高质量的体育赛事服务供给水平的同时,提高我国竞技运动能力,尤其是受世界关注度较高的运动项目,加强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的建设,全面提高职业联赛水平,以从供给端发力促进竞赛表演业的高质量发展。(3)通过产业融合,形成体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果只单纯依靠运动项目本身来获取盈利,缺乏必要的运动配套增值服务,则流通渠道过于单一,投资利润回报率也较低,未来要大力推行“体育+”模式的发展,制定“体育+健康”“体育+文化”“体育+科技”和“体育+养老”等计划。推动体育与其他行业的产业融合,深入挖掘体育资源价值,研发体育领域的附加产品,形成体育产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只有通过以体育产业为主导,延伸至多个产业领域,打造出体育服务业优质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提供适宜社会大众的体育消费有效供给,不断释放出体育服务业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4)加强对体育专业型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专业体育院校发展体育专业的同时,综合性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学科的技术。建立层次分明、全面综合、重点突出的知识结构体系,努力培养高质量体育人才,进而通过高质量人才形成高质量体育服务体系。

4.4 以“释放国内内需潜力”畅通消费环节

体育服务业消费是否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发展,是体育服务业建设的最后一环。(1)针对目前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体育服务业应逐步扩大内需,在满足国内高质量需求的前提下,夯实体育消费基础,研究制定鼓励群众体育消费的优惠政策,促进体育消费需求的动态平衡。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战略,丰富体育场地、器材和其他体育供给,激发全民健身热情,提升群众体育消费意识,有效地满足社会大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推动体育服务业多元化和一体化发展。要使体育服务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协同发挥作用,从而拉动体育服务业规模的增长。(2)要认清体育、弘扬体育价值观。发展体育的根本目的是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要持续大力宣传体育,吸引群众参与体育锻炼,使人们认识到群众对体育多元化的需求;要大力宣传“体育健康”的价值观念,使人们重视健康,推动健康知识的普及,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运动在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充分考虑青少年、老年人等不同人群对体育的需求差异,加强青少年、老年人群体的体育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观念,并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制定不同的健身、休闲、娱乐、养生等方案。针对青少年群体,培养青少年体育消费习惯,使体育健身成为其终身的生活内容和消费习惯;针对老年人群体,完善老年人体育消费内容,促进老年人群体育社会培训机构服务质量的提高;针对中产阶级,应丰富其体育消费产品,特别是冰雪运动、深潜、赛马等小众体育项目的培育和发展,促进中产阶级体育消费市场的多样化[35]。多方协同,营造良好的体育消费生态环境,推动体育服务业可持续消费,以实现体育价值最大化。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对消费需求进行分析,基于互联网、区块链模式,开创出更多的体育消费模式,实现体育服务业各个领域需求化、个性化的满足,从而提升用户产品使用满意度。(3)在开展大众领域宣传的同时,也要在体育经营领域内有效宣传和普及体育科学理论知识。倡导中青年人的健康财富观,增强中青年群体的体育消费意识和健身科学的观念。大力宣传体育的先导作用,使社会大众感受体育的功能、价值和精神,使体育精神融入生活、工作、教育、休闲、娱乐、文化自信、民族精神等社会空间。(4)加快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打造融合产业链。相关地方部门可以依托江河湖海、山地草原、冰雪森林等拥有自然特色资源和人文历史的特色景观。比如崇礼滑雪场利用其地形及气候条件,深挖冰雪运动资源,并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主要赛场。积极打造冰雪旅游、运动健身、体育消费、体育文化服务等全方位的产业链,同时还可以促进小镇从山地运动向休闲度假的方式转变[36]。

5 结语

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打通阻碍体育服务业发展的关键痛点,以畅通体育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四个环节。既要遵循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阶段和内在逻辑,也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要以创新发展理念,突破发展瓶颈,提高发展站位,扩大国际视野;尽快形成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体育服务业规模和产业体系,以打造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共同繁荣的体育服务产业发展态势,实现体育服务业在新发展格局中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服务业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