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色彩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3-10-12周曼婷胥口中学
周曼婷/胥口中学
0 引言
美术创作是一种传达个人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绘画、雕塑等不同方式表达个人信仰和情绪,是传播知识、促进知识交流的有效手段。色彩是学生完成美术创作的基本元素,不同色彩会使美术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情感表达也会有所差异,和人类社会活动心理现象之间联系紧密,是具备表达情感的视觉符号系统。初中美术教学改革进程持续深化,在教学中重视融入各种新的教学理论,其中印象主义色彩理论开始成为初中美术教学所融入的新内容。印象主义色彩在色彩研究方面有独特的观点,在色彩观念、色彩技法以及情感表达方面均有创新性的见解,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色彩观念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传统的美术学习困境,提升个人审美能力。
1 印象主义色彩
印象主义色彩是由印象派所提出的色彩观念,在19 世纪下半期出现了印象派绘画这一流派,在法国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涌现了大批经典创作,产生了世界性影响[1]。莫奈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其所创作的《日出的印象》被保守派所嘲笑,因而得名印象派。印象派在现实主义绘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了科学成就,通过直接观察的方式感受色彩变化,并以此来表达个人感受。印象派认为物象是由于光的照射而被人们所看见的,物象均可以通过色彩结合达到光彩变化的效果。印象派提出光和色彩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核心要素,创作者要想真正深入了解世界,必须要从光以及色彩两个角度入手进行探索。印象派色彩观打破了传统素描关系,关注在自然环境下光影以及色彩所产生的变化,在绘画创作中重视色彩并置,会选择利用写意性小笔触完成色彩融合。在构图取景方面印象主义色彩重点对瞬间情景进行表达,和古典艺术中偏好宏大主题的理念有较大差异。
2 印象主义色彩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强化学生色彩感知能力
色彩在美术创作中是极其关键的,合理运用色彩会使画面变得更加丰富,提升创作质量。色彩会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出现相应的改变,不同人对于色彩的认知也会存在一定差异,学生需要正确认识到色彩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以及特点。在绘画创作中色彩有冷暖、深浅之分,色彩类型多样,多数学生的色彩敏感度较低,难以分辨相似颜色中的差异,在绘画创作中也无法合理调整画面结构。通过将印象主义色彩融入到教学中,学生更加重视在自然环境下对色彩进行观察,感受色彩变化的魅力,使学生色彩感知能力有所提升,为学生后续色彩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2]。
2.2 提升学生艺术创作能力
艺术创作是学生个人想象力及创造力的重要体现,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创作思维出现了固化的现象,学生绘画出的作品千篇一律,缺少个人特征。印象主义色彩有利于强化学生个人艺术的能力,符合美术教学创意性转型的要求,改变以往只是单一学习创作技法的教学模式,重视引导学生对色彩进行感悟和理解。通过个人感受对绘画结构进行调整,感受事物片刻状态的特征,从而促进学生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强化,同时也可以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完成美术学习活动任务的兴趣[3]。
3 印象主义色彩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3.1 丰富色彩表现技法,感受色彩变化
3.1.1 组织对比鉴赏活动
在素描创作中会使用多变线条以及明暗对比的方式对形体内容进行丰富,在色彩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类色彩表现技法进行灵活应用。学生色彩表现技法存在单一化的问题,所创作出的作品内容呆板,缺少个人特色,色彩效果展现和预期存在差异,观者也无法通过画面感受作者所传达的想法。色彩技法表现类型多样,除去点、扫、提、拉、洗等常规技法,还包括刀刮、划痕、厚堆等,每种技法的应用会展示出不同的效果。技法创新会凸显色彩效果,也会让创作者不断产生新的灵感[4]。印象派不仅改变了传统的色彩观念,同时在技法上也有了明显的突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进行对比观察,在鉴赏活动中感受适合自身的表达方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色彩技法运用能力。
例如,莫奈《睡莲》系列作品是充分展示光和色交响曲的艺术作品,体现了画家对各类绘画技巧的灵活应用,教师可以对比莫奈系列作品间的技法差异,引导学生对创作技法有新的认知。《睡莲晚间效果》(图1)利用鲜黄、橘黄以及朱砂色对光束进行了烘托,光束仿佛正在燃烧的火,在创作中使用了强劲笔触使光束在睡莲中形成扭曲上升的状态,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梦幻般的世界。在描绘花朵浮叶时选择了旋涡形笔法,以点画的方式融入了画作中。蓝调《睡莲》(图2)使用了淡彩渲染、略加点画的表现技法,浮云和叶子都使用随意笔触进行旋转涂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两幅作品的绘画技巧和技法进行对比分析,感受印象派画家使用细小笔触的表现方式,加强学生对色彩表现技法的了解和认知。
图1 《睡莲晚间效果》
图2 蓝调《睡莲》
3.1.2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色彩肌理和学生色彩创作之间有着紧密联系,色彩肌理的运用丰富了视觉感知,让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感受色彩的魅力,提升了材料美学观赏性。色彩肌理和学生的审美素养有着紧密联系,色彩是对颜色进行综合后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肌理则是油画中可以看见、摸到的纹理,凹凸、粗细、色层、颜料等是构成肌理的主要元素[5]。在印象派画家的作品中肌理的使用是极其关键的,具象肌理用于对物象色彩以及结构进行表达,意象肌理展示了作者个人的情感,莫奈会使用弯曲线性笔触让物象整体处于流动的状态。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从生活中感受肌理的特点,从而将这一表现技巧合理应用在绘画创作过程中。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第二视角对自然进行观察,安排学生在课下或者周末使用手机、相机或者放大镜等工具对自然事物的肌理进行重点观察,感受不同季节下自然事物色彩变化规律,从而引导学生了解色彩肌理。如树皮具有粗糙感、树叶遍布细密叶脉、大理石凹凸不平等,均是生活中自然事物肌理的不同表达。学生通过放大镜观察肌理走向,利用手机记录肌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色彩肌理理论知识,锻炼学生个人观察力,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使学生在今后创作中更加重视色彩肌理的表达,提升绘画创作的完整性。
3.2 改变传统色彩观念,拓展思维视野
学生在色彩创作中缺少变化,原因在于学生对色彩知识了解不足,对于事物颜色认知出现了固化的问题。多数学生认为花是红色的,草是绿色的,在任何环境以及光线下颜色不会出现过多变化,因而学生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也会缺乏新意。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学生从固有色框架中拉出来,打破学生对色彩的固有认知,使学生感受光和色彩之间的关系。色彩源于光,在不同光源照射下色彩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教师应当对印象主义色彩的理论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印象派色彩主义观点的特征,将色彩表现和光学理论进行融合,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色彩的变化[6]。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组织课外写生活动,在活动前向学生展示《日出的印象》(图3)这一作品,让学生观察作品中所描绘的日出和自己传统认知的日出有哪些差异,感受作品中光、色彩间的联系。在写生过程中安排学生自主观察从早到晚周围景色所出现的变化,在写生活动中深刻感受光与色之间的关系。写生活动符合初中生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偏好,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如草的颜色是绿色的,但是如果有晚霞的影响,草的颜色会变为红色、灰色,让学生对草的颜色认知得到改变,从而促使学生在色彩融合过程中形成大胆突破的意识,对于学生色彩应用有着较好的启迪效果。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物体在不同光线下的效果,正确认识光色给物体表现带来的影响,相比于单纯的理论化讲解教学效果更好。
图3 莫奈《日出的印象》
3.3 鼓励学生表达情感,抒发内心情绪
3.3.1 设定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情境的设定会让学生生成一定代入感,激发学生个人情感的变化,从而引导学生在绘画创作中表达个人情绪和想法。色彩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然而在以往的教学理念中学生更加重视色彩的美观性,学生在绘画创作中会重点关注色彩运用是否出错,弱化了绘画创作表达情感的价值和作用。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个人的创造意识,每个学生在绘画创作中所表达出的思想是有所差异的,教师应当重视利用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将个人感受融入到创作活动中。在教学中使学生抓住色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改变以往模仿自然的色彩处理方式,主动对色彩进行创新性搭配,学习印象主义色彩观念中表达个人情感的方法[7]。
例如,在《打伞的女人》中所使用的色彩极其简单,包括蓝色、绿色、棕色等,体现了宁静自在的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画作的颜色搭配以及情感进行分析,设定“中华美景一日游”的情境,由教师作为导游通过展示各类图片的方式让学生领略中国的美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有兴趣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在展示图片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对每一种景色的感知和想法,反复体悟美景给心灵带来的冲击,同时教师展示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景色的变化,让学生再次分析色彩改变给自身心理带来的变化。通过该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色彩和情感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尝试运用色彩表达个人想法,激发学生创造能力。教师也可以组织艺术竞赛比拼活动,通过比赛情境的设定调动学生创作想象积极性,引导学生创新意识提升。
3.3.2 加强色彩教养教育
色彩教养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教师应当利用印象主义色彩观的特点对学生实施渗透教育,让学生能够将绘画创作和生活进行联系,通过色彩感知能力的提升感受画作中所传递的独特美感,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印象派是古典主义绘画和现代主义绘画之间的重要流派,通过将其融入到色彩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现当代艺术观念,使美育和现实生活进行对接,有利于强化学生色彩教养。印象派重视描绘自然环境下各种事物的变化,体现了其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在学习印象主义色彩后学生也能够改变传统的艺术作品欣赏方式,不只是从画面构图、色彩运用以及表现技法等方面进行鉴赏,同时也会理解到艺术家对生活以及世界的想法和认知,从而领悟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态度,让学生爱上自然,领略生活中的美[8]。
例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项目式学习活动,以“印象派笔下的自然”为项目主题,要求学生对印象派画家所描绘的自然创作作品进行收集,在小组内分析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内容以及自然环境所出现的变化,将其整合成为项目报告。通过自主收集,学生会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画作,深入分析作品有利于提升学生对印象主义色彩的认知,更好地感受作者笔下的美。
4 结语
色彩在社会以及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是学生感受社会、体会情感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过色彩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体系,为初中生青春期成长提供有效保障。印象主义色彩的应用对于学生色彩感知以及艺术创造能力提升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在具体实践应用中,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感受色彩表现技法的特殊性,打破传统色彩观念带来的限制,并鼓励学生利用艺术创作表达个人情感,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艺术创作的意义。同时组织各类课外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艺术创作中感受到初中美术学习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