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3-10-12张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8期
关键词:胸痛证候心绞痛

张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该病是由患者冠状动脉壁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产生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 导致的心脏病。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 冠心病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且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呈区域性[1-3]。在我国, 冠心病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 死亡率较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该病防治研究的不断深入, 大量治疗药物的问世以及介入手术等治疗方法的应用, 可有效改善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4]。但西医仍然使用终生口服西药的方法治疗冠心病, 治疗方法没有太大的改善,长期口服药物在给患者带来希望的同时, 药物的副作用也给患者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痛苦, 而支架手术及术后必须服用的药物成本高昂, 且支架术后的疗效也大相径庭, 即使完全治愈, 仍有很多注意事项需要遵循,需要长期坚持口服药物,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问题[5,6]。近年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循证研究证明, 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基于此, 本文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9 月大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 月~2022 年9 月大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60 例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各30 例。对照组中, 男15 例, 女15 例;年龄39~67 岁, 平均年龄(55.09±5.37)岁。试验组中,男16 例, 女14 例;年龄40~68 岁, 平均年龄(55.97±5.3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 ±s)

注:两组对比,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男女试验组 30 16 14 55.97±5.33对照组 30 15 15 55.09±5.37 χ2/t 0.067 0.637 P 0.796 0.527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2 次/周;年龄30~75 岁, 不分性别;中医辨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患者心电图显示ST 段压低,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阳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短期风险分层属于中低风险;患者自愿参加测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急性心肌梗死、失代偿性心力衰竭、严重心脏病、脑血管病、肝肾疾病等, 严重心律失常和其他可能导致心电图ST 段或T 波改变的疾病(如心功能Ⅳ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患者;对穴位贴敷过敏的患者;存在严重皮肤病和哺乳期妇女;近期参与或已经参与可能影响观察疗效的其他药物临床试验的患者;长期酗酒者和精神病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 如冠状动脉扩张、抗凝和调脂药物, 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 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 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 mg/d。治疗期间患者绝对卧床, 给予β 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片和硝酸酯类硝酸异山梨酯片改善心脏缺血, 他汀类药物如辛伐他汀调脂, 心绞痛患者给予舌下硝酸甘油含服, 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给予临床对症治疗, 并给予低分子肝素、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 钙离子拮抗剂和其他常规治疗, 将患者血压等指标控制在临床正常范围内。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 药物包括乳香10 g、没药10 g、檀香10 g、元胡10 g、川芎10 g, 研为极细粉末, 使用蜂蜜调成膏状, 贴于膻中、足三里、内关穴, 1 次/d, 持续8 h/次。两组均以治疗7 d 为1 个疗程, 持续治疗4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比较两组临床相关症状评分 ①胸痛评分:0 分:患者无症状;1 分:患者胸痛2~3 次/周, 或1~2 次/d, 胸痛不严重, 有时需要服用硝酸甘油缓解;2 分:患者1 d 内发生多次胸痛, 胸痛程度严重, 并且大多数时候需要服用硝酸甘油来缓解疼痛;3 分:患者每天发生多次胸痛, 影响日常生活, 需要多次服用硝酸甘油来缓解疼痛。②胸闷评分:0 分:患者无症状;1 分:患者轻微胸闷;2 分:患者胸闷更明显, 有时伴有叹息样呼吸;3 分:患者有令人窒息的胸闷, 无法停止叹息样呼吸。③呼吸短促评分:0 分:患者无症状;1 分:患者一般活动后轻微呼吸短促;2 分:患者呼吸短促, 无法进行一般活动;3 分:患者休息状态下也呼吸急促。④四肢发冷评分:0 分:患者无症状;1 分:患者四肢微冷;2 分:患者四肢冰冷, 只有在靠近火的地方和穿衣才能缓解;3 分:患者四肢冰冷, 即使用衣服覆盖也无法缓解。

1.4.2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依据中医证候评分判定临床疗效, 根据《新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指导原则》制定证候分级量化标准。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率=(治疗前得分-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100%。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率>70%, 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 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率为30%~70%, 疼痛发作的次数、程度和持续时间显著减少;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中医证候评分降低率为0~30%, 症状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加重, 中医证候评分未降低。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3 比较两组心绞痛分级 Ⅰ级(1 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仅在强体力、长时间劳力时发生心绞痛;Ⅱ级(2 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 快步走、登楼梯、饱餐后、寒冷、精神应激发生心绞痛;Ⅲ级(3 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 步行一段路或登楼梯一层即可发生心绞痛;Ⅳ级(4 级):一切体力活动均能引起不适, 静息时也可发生心绞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相关症状评分对比 试验组胸痛、胸闷、呼吸短促、四肢发冷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相关症状评分对比( ±s, 分)

表2 两组临床相关症状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胸痛 胸闷 呼吸短促 四肢发冷试验组 30 0.92±0.24a 0.51±0.21a 0.32±0.13a 0.20±0.27a对照组 30 2.86±0.23 2.45±0.23 2.58±0.13 2.64±0.32 t 31.965 34.117 67.330 31.920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3 两组心绞痛分级对比 治疗前, 两组心绞痛分级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 个月,试验组心绞痛分级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绞痛分级对比( ±s, 级)

表4 两组心绞痛分级对比( ±s, 级)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3 个月 治疗后6 个月试验组 30 3.75±0.12 2.10±0.32a 0.25±0.02a对照组 30 3.71±0.11 2.50±0.35 1.90±0.15 t 1.346 4.620 59.721 P 0.184 0.000 0.000

3 讨论

穴位贴敷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是以经络辨证为基础的中医传统外治方法, 将药物研磨成细粉, 使用蜂蜜、姜汁调匀, 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上, 可达到疏通经络, 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7]。

本文选取的穴位为膻中、足三里、内关穴, 足三里位于足阳明胃经上, 可治疗脾胃疾病, 脾胃为后天之本, 刺激患者足三里, 可起到扶正祛邪的疗效;膻中穴是心包募穴, 《灵枢·海论》曰:“膻中为气之海”, 刺激膻中穴位, 可以调节患者气血, 调节患者神经, 松弛平滑肌, 并且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8];内关穴为厥阴心包经的别行络穴, 通于任脉, 可以安患者心神, 调节患者神经, 刺激内关穴可以调整患者心率, 并且具有止痛作用, 可以治疗冠心病等疾病, 配合膻中穴, 联合刺激穴位可以起到理气散结之效[9]。

本文选取乳香、没药、檀香、元胡、川芎作为贴敷用药, 川芎可以行气止痛, 其提取物可以扩张患者冠状动脉, 增加患者血流量, 改善患者心肌缺氧情况, 同时抗血小板聚集;元胡可以行气止痛, 调节中枢神经,减轻患者焦虑等情绪, 降低患者心肌氧量, 其提取物可以保护患者心肌, 减少患者心肌损伤[10];乳香具有活血定痛的功效, 可有效治疗胸痹心痛, 且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的作用;檀香具有理气调中、散寒止痛之功效;没药有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的作用。

穴位敷贴疗法具有操作简单、临床方便、廉价、患者使用安全、临床效率高的特点, 深受临床的青睐,尤其是在心血管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 由于穴位敷贴疗法操作简单、药物用量小, 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而且穴位敷贴疗法简单快捷。与传统给药相比,其可以避免患者副作用, 避免患者消化系统的失调, 提高药物疗效,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11,12]。然而, 该方法的临床作用机理尚未研究透彻, 临床仍需要大量研究工作来阐明临床治疗的机理;同时, 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将中医药与现代新方法相结合, 推动其走向国际化。穴位贴敷将药物、穴位相结合, 抓住疾病的特点使疗效加倍, 并且外用药物无副作用。

综上所述,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胸痛证候心绞痛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有些胸痛会猝死
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抑郁症患者与不明原因胸痛的关联性探讨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