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2023-10-12田金玲许微
田金玲 许微
上腹痛综合征在临床上是一种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 有学者将其归为消化不良的一种类型和表现[1]。患者发病后主要症状是存在上腹部疼痛或灼烧感, 且持续反复发作, 一般发病后患者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有学者认为上腹痛综合征的发病和多种原因有关, 包括环境因素、饮食习惯、精神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因此临床上也有学者尝试将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传统治疗常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其主要是减少患者的胃酸分泌, 缓解上腹部疼痛和灼烧感, 能有效抑制并缓解患者的相关症状, 但长时间治疗会产生不良反应[2]。本文所应用的雷贝拉唑就是用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治疗的第2 代质子泵抑制剂, 通过特异性抑制胃壁细胞H+-K+-三磷酸腺苷(ATP)酶系统而阻断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则属于一种复方制剂, 是典型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基于此, 本研究选取133 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评价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 料 选 取2020 年4 月~2022 年9 月在本院治疗的133 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 根据随机数字编号方法分为观察组(66 例)和对照组(67 例)。观察 组 男33 例, 女33 例;年 龄25~76 岁, 平 均 年 龄(46.52±16.34)岁;体质量指数(BMI)17.2~35.3 kg/m2, 平均BMI(25.46±4.25)kg/m2;病程 1~5 d, 平均病程(3.06±1.06)d。对照组男32 例, 女35 例;年龄23~78 岁, 平均 年 龄(48.34±17.11)岁;BMI 17.7~36.4 kg/m2, 平 均BMI(26.24±4.37)kg/m2;病程1~5 d, 平均病程(3.17±1.08)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的资料均与《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内容对照且符合, 患者及其家属阅读《入院须知》, 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患者入院后确诊为上腹痛综合征, 满足罗马Ⅳ上腹痛综合征的标准;②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灼烧感或上腹部疼痛, 且每周至少出现1 次;③患者HAMA 评分>7 分, HAMD 评分>8 分;④患者经大便潜血试验和常规检查、血液生化检验、胃镜和腹部超声检查等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⑤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 临床资料完整。
1.2.2 排除标准 ①合并胆道、肝胆胰器质性病变;②明确存在各种疾病导致的腹痛;③严重肝肾综合征;④3 个月内应用过镇静类药物或抗抑郁药物;⑤对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雷贝拉唑等药物不耐受或者过敏;⑥患者依从性较低或者不愿意配合参与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治疗, 10 mg/次,顿服。持续治疗8 周。观察组患者使用氟哌塞顿美利曲辛片联合雷贝拉唑治疗, 雷贝拉唑用法、用量与对照组一致;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5 mg/次, 2 次/d, 口服。持续治疗8 周。治疗过程中叮嘱患者注意休息, 劳逸结合, 避免过度劳累, 帮助患者对饮食习惯等进行规划, 禁止患者食用辛辣或者刺激性的食物, 关注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并根据实际需求等进行合理的调控。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临床疗效 按照患者症状评分进行疗效判定,上腹部疼痛和灼烧程度评分为0~3分。0分表示无症状;1 分表示经过提醒后可回忆起相关症状;2 分表示存在主诉症状, 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3 分表示患者的症状明显而且会影响到日常生活。1 周内出现以上症状的天数为症状频率, 1 周内症状评分为症状严重程度和症状频率的乘积, 总分为各个症状之和, 并根据减分率评估临床疗效, 分为显效、有效、好转和无效。显效:减分率≥90%;有效:减分率为75%~89%;好转:减分率为50%~74%;无效:减分率<50%[3]。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好转)/总例数×100%。
1.4.2 不良反应 包括失眠、头晕、便秘、胃肠胀气。
1.4.3 焦虑和抑郁心理 治疗前后采用HAMA 评估患者的焦虑心理, 采用HAMD 评估患者的抑郁心理。HAMA 共14 项评分, 分值>7 分为焦虑, 焦虑情绪越严重则对应的分值越高。HAMD 共24 项评分, 分值>8 分为抑郁, 抑郁情绪越严重则对应的分值越高[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与对照组的7.46%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焦虑和抑郁心理比较 治疗前, 两组HAMA评分和HAMD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HAMA 评分和HAMD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HAMA 评分和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焦虑和抑郁心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焦虑和抑郁心理比较( ±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HAMA 评分 t P HAMD 评分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6 17.50±3.42 4.63±0.90ab 29.5654 0.0000 18.61±3.63 5.42±1.06ab 28.3362 0.0000对照组 67 17.66±3.36 5.22±0.99a 29.0697 0.0000 18.54±3.53 6.12±1.17a 27.3370 0.0000 t-0.2722 -3.5946 0.1127 -3.6142 P 0.7859 0.0005 0.9104 0.0004
3 讨论
上腹综合征是一组消化系统的临床症状群, 表现为进餐后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等, 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一种类型。其发病因素主要包括饮食因素、精神心理、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免疫因素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炎症等。针对上腹综合征的治疗, 传统治疗效果有限, 近几年临床倾向于综合疗法。相关学者[4-6]认为上腹痛综合征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等存在一定的关联, 所以在对患者进行联合用药时可以采取抗焦虑和抗抑郁药物实施联合治疗[7]。
本文主要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雷贝拉唑治疗上腹痛综合征, 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HAMA 评分和HAMD 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HAMA 评分和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相比单纯用药效果更好, 同时也表明上腹痛综合征的发病与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具有一定的关联。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一种抗焦虑和抑郁药物, 其为一种复合制剂, 其中氟哌噻吨能有效对机体多巴胺的合成与释放产生刺激性作用, 实现对抑郁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抵抗。美利曲辛则可以实现对突触前膜的抑制, 防止再摄取去甲肾上腺素, 而使得多种神经递质的含量得到提升, 从而发挥良好的抗抑郁作用[8]。雷贝拉唑是一种第2 代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 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 改善上腹部疼痛。两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发挥药物协同作用, 效果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与吴以龙[9]、赵威等[10]、张占化[11]、李文平[12]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临床上通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雷贝拉唑对上腹综合征患者进行治疗, 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提升临床疗效, 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