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宽溶栓时间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3-10-12杨晓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8期
关键词:溶栓缺血性神经功能

杨晓光

缺血性脑卒中指多种因素致使脑局部血运发生障碍, 引发相关组织发生缺血、缺氧, 进而脑组织出现软化、坏死, 最终诱发神经功能缺损, 严重者可引发偏瘫、意识障碍, 甚至致人死亡, 其致死率、致残率都很高[1]。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要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治疗的核心就是疏通血管, 控制脑卒中进展, 恢复神经功能。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通常会采用静脉溶栓手段进行治疗, 以打通闭塞血管, 恢复血流灌注。本文分析采用不同溶栓时间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7 月~2020 年7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满足《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有肿瘤病史者;存在脑出血、动脉畸形或动脉瘤病史者;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将患者根据溶栓时间窗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2 例。观察 组 男28 例, 女14 例;年 龄30~77 岁, 平 均 年 龄(53.5±8.1)岁;合并疾病:高血压31 例, 糖尿病11 例;左侧梗死24 例, 右侧梗死18 例。对照组男29 例, 女13 例;年龄29~76 岁, 平均年龄(52.5±7.9)岁;合并疾病:高血压33 例, 糖尿病9 例;左侧梗死27 例, 右侧梗死15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 以常规序列进行检查, 以检查结果作为参考控制溶栓治疗时间窗。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溶栓治疗, 静脉推注重组纤溶酶原激活剂0.9 mg/kg, 60 s 内推注总剂量的10%,剩下剂量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 需要在1 h 内滴注完毕。观察组溶栓时间窗<4.5 h, 对照组溶栓时间窗控制在4.5~12.0 h。实施溶栓治疗24 h, 并明确没有禁忌证,应用神经保护剂, 并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在治疗1 d、1 周、3 个月后再次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NIHSS 评估两组神经功能受损情况, 分值0~42 分, 得分越高说明神功功能受损更严重, 比较时段分为治疗前、治疗1 周后、治疗3 个月后[2]。应用改良Rankin 量表测评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能力, 分值0~5 分, 得分更高说明患者生活能力更加糟糕[3]。应用BI 评分测评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分值0~100 分,分数更高代表生活质量更好[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周、3 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6.38±3.17)、(3.07±1.42)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8.67±4.02)、(7.49±1.6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比较( ±s, 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NIHSS 评分治疗前 治疗1 周后 治疗3 个月后观察组 42 11.42±5.52 6.38±3.17a 3.07±1.42a对照组 42 11.44±5.49 8.67±4.02 7.49±1.61 t 0.0166 2.8989 13.3434 P 0.9868 0.0048 0.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BI 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1.18±0.06)分低于对照组的(3.62±0.28)分, BI 评分(80.08±3.25)分高于对照组的(72.57±2.6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 B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2 4.16±1.09 1.18±0.06a 58.41±1.27 80.08±3.25a对照组 42 4.14±1.12 3.62±0.28 58.37±1.26 72.57±2.64 t 0.0829 55.2214 0.1449 11.6238 P 0.9341 0.0000 0.8851 0.0000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4.76%(2/42)与对照组的9.52%(4/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79, P=0.3968>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因为脑血管急性受损引发的神经功能障碍, 包含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 突出症状是突发性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或脑梗死为比较多见的脑卒中种类, 在所有脑卒中患者, 其占比达到60%~80%[5]。相关文献指出, 大脑是人体重要器官, 如果脑血流全部中断, 大概10 s 就会使人丧失意识, 海马回锥体细胞逐渐衰败[6]。所以, 救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核心就是采取有力措施疏通闭塞的血管。

目前, 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rt-PA 是重组纤溶酶原激活物, 它可以刺激内生纤溶系统, 推动血栓溶解, 还能够推动血流再灌注, 凝聚兴奋性代谢物, 加大活性氧生成量, 扩张脑血管, 进而有效调节脑部血流动力学[7]。早在上个世纪90 年底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院指出, 在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3 h 内应用rt-PA 实施静脉溶栓治疗, 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 安全高效。伴随研究人员深入研究2009 年欧美国家更新了卒中指南, 建议rt-PA 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由3 h 拉长到4.5 h, 由此说明在发病3.0~4.5 h 内实施rt-PA 静脉治疗安全有效, 能够转变预后[8]。临床实践研究发现, 若不及时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疗效, 加大并发症发生风险,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相关文献指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3~6 h 为黄金抢救时间[9]。静脉溶栓取得效果的核心就是存在脑缺血半暗带, 所以, 尽早实施溶栓治疗可以降低治疗风险, 更有利于患者脑组织恢复, 安全度高。近些年相关研究指出, 在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4.5~12.0 h 内接受溶栓治疗, 患者可以收到良好治疗效果[10-12]。本次研究把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在4.5 h 以内, 实验结果显示:治疗1 周、3 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6.38±3.17)、(3.07±1.42)分, 均低于对照组的(8.67±4.02)、(7.49±1.61)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改良Rankin 量表评分(1.18±0.06)分低于对照组的(3.62±0.28)分, BI 评分(80.08±3.25)分高于对照组的(72.57±2.64)分,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2/42)与对照组的9.52%(4/42)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 溶栓治疗时间窗控制在4.5 h 内, 可以充分恢复患者神经功能,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溶栓缺血性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