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下肢静脉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3-10-12汪坤王淑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3年18期
关键词:粘多糖乳膏肝素

汪坤 王淑英

下肢静脉栓塞是创伤和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主要因为手术或麻醉使患者保持血液高凝状态, 减缓了血流速度, 同时存在血管内膜损伤状况, 多种因素影响下诱发下肢静脉栓塞。骨折、恶性肿瘤患者是更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人群, 下肢静脉栓塞发生后可引起肢体疼痛、肿胀、皮肤温度升高[1]。对于下肢静脉栓塞临床主要采用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为常用药,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 但单独应用抗凝效果还不够理想。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提取于动物肝脏, 主要物质是粘多糖肝素脂, 可对血液凝固产生作用, 发挥抗血栓效果[2]。基于此, 本研究分析了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下肢静脉栓塞的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3 月~2022 年9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下肢静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数字抽签方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 各43 例。联合组患者男24 例、女19 例;年龄30~69 岁, 平均年龄(42.36±9.78)岁。对照组患者男23 例、女20 例;年龄32~70 岁, 平均年龄(44.18±9.2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临床表现(单侧肢体皮肤苍白、发凉、肿胀等表现, 患肢存在明显疼痛, 行动后加重坠胀感等)符合下肢静脉栓塞的诊断标准;②患者有良好的耐受能力和依从性;③患者临床资料完整, 有正常的交流能力;④患者无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患者;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3];③合并下肢静脉曲张患者[4];④合并对凝血功能造成影响的疾病患者;⑤依从性较差的患者;⑥有研究用药相关禁忌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药物选择低分子量肝素钠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 准 字H20030429, 规 格:0.4 ml∶5000 IU], 剂 量为5000 IU/次, 2 次/d 皮 下 注 射, 共 治 疗10 d。联合组患者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Mobilat Produktions GmbH, 注册证号H20160602, 规格:40 g/支)治疗, 低分子肝素应用方法和用药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指导患者每次适量均匀涂抹患处, 并进行轻柔按摩提高药物吸收效率, 1 次/d,共治疗10 d。

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 掌握是否存在牙龈出血、皮肤出血、血尿状况, 根据观察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指导患者保持卧床休息, 患肢适当抬高, 掌握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变化。若患者存在胸痛、呼吸困难、休克状况, 考虑是否发生肺栓塞, 予以及时治疗。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治疗前后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 治疗前后对患者患肢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测定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

1.4.2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患者治疗后下肢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静脉壁通畅、光滑;有效:患者治疗后下肢皮肤颜色改善明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下肢静脉壁通畅, 存在轻度反流;无效:患者治疗后下肢皮肤颜色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3 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检测患者PT、APTT 及D-D 水平。

1.4.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统计患者局部瘙痒、局部刺激、牙龈出血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比较 治疗前, 两组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均优于治疗前, 且联合组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血流速度(cm/s) 血管内径(mm)联合组 43 治疗前 19.29±5.25 7.01±1.26治疗后 27.38±5.63ab 4.37±0.67ab对照组 43 治疗前 19.37±5.17 7.05±1.35治疗后 22.29±5.14a 5.81±0.83a t组间治疗后 4.378 8.552 P组间治疗后 0.000 0.000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79.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2.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 两组D-D、PT、APTT 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D-D、PT、APTT 均优于治疗前, 且联合组D-D、PT、APTT 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D-D(mg/L) PT(s) APTT(s)联合组 43 治疗前 0.49±0.09 9.75±2.23 20.49±3.31治疗后 0.31±0.05ab 12.19±1.04ab 33.61±4.26ab对照组 43 治疗前 0.48±0.08 9.82±2.34 20.63±3.23治疗后 0.39±0.07a 10.38±0.75a 30.08±3.87a t组间治疗后 6.098 9.257 4.022 P组间治疗后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

3 讨论

下肢静脉栓塞是由于血管壁损伤、血液流动慢、体内高凝状态引起。下肢静脉分支较多且血管径相对较小, 长时间处于坐姿或是卧床都会对下肢静脉的血流状况造成不良影响, 使之变缓慢, 若是患者还存在静脉回流障碍、血液粘稠等高危因素, 会损伤局部静脉管壁, 导致多种和凝血功能相关的物质发生异常, 在局部凝结引起阻塞, 进而引发下肢静脉栓塞[6,7]。下肢静脉栓塞主要的临床表现为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局部肿胀, 也有患者表现为皮肤温度升高、局部压痛或疼痛, 若病情严重还可能引发血栓后综合征、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8]。有研究[9-11]证实, 肺栓塞栓子来自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重>90%, 若未有效控制病情,病死率不容忽视。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最高的为腘静脉、深静脉栓塞, 其次为股静脉和髂静脉。虽然随着临床对下肢静脉栓塞防治理念的增强和广大群众认知水平的提高, 很大程度降低了下肢静脉栓塞发生率, 但是处于创伤和手术后休养期间的患者发生下肢静脉栓塞的风险仍较高, 同时发病率也和患者的年龄呈正相关。下肢静脉栓塞最严重的危险性在于血栓脱落变成游离栓子, 流入其他器官, 如流入肺动脉并造成栓塞,若不能及时控制, 患者长时间保持静脉栓塞状态, 可能造成组织坏死, 甚至危及生命。

针对下肢静脉栓塞多予以抗凝治疗, 低分子肝素是现阶段临床常用抗凝药物, 是通过解聚制备产生的分子量更小的肝素物质, 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优点, 能够对凝血酶活性进行有效抑制, 尤其对Ⅹa因子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还能发挥抗炎、抗增殖等多重效果[12,13]。低分子肝素进入机体后主要作用于凝血酶类物质, 不会与血管内皮细胞、血浆蛋白等发生过多的结合, 同时能够有效抑制已经与血小板结合完成的Xa 因子[14]。基于药物半衰期长的优点, 能够有效建立侧支血管, 起到血管扩张作用, 同时能够改善血小板聚集情况, 进而改善病情, 而且与普通肝素相比有更高的安全性, 应用途径为直接皮下注射, 无需进行早期测试, 应用较为方便[15]。需要注意的是, 抗凝治疗虽然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发展, 但是对于已产生的血栓效果并不理想, 仅能够在早期提高血栓自溶效率,但作用相对有限, 因此临床更多选择联合用药方案,帮助患者预防新血栓产生的同时有效溶解血栓[16-18]。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也常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栓塞, 该药物以多磺酸基粘多糖作为有效成分, 局部用药后能够通过表皮很快渗透到真皮层和皮下组织, 药物有效成分能够发挥透明质酸酶活性良性调节作用, 强化内源性透明质酸的生成效率, 促进皮肤水分保持效率提高[19,20]。同时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应用后能够对血液凝固机制产生作用, 抑制纤维蛋白、血凝的过程, 改善静脉血管血流, 使Xa 因子活性降低, 使纤维溶解酶原活性改善, 进而促进血栓自溶效率提高[21]。此外, 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还能够获得抑制局部炎症反应的效果, 可一定程度抑制因为血管内皮损伤导致的异常血小板聚集, 使血管内皮功能改善[2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后, 两组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均优于治疗前, 且联合组下肢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D-D、PT、APTT 均优于治疗前, 且联合组D-D、PT、APTT 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表明应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能够促进血管内膜损伤修复过程加快, 改善静脉血流动力学水平,同时能够调节凝血功能, 提高患者病情改善效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97.67%高于对照组的79.0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联合用药从不同的途径发挥协同作用, 能提高临床效果。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联合用药具有满意的安全性, 低分子量肝素相比于肝素安全性更高, 而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为局部用药, 不良反应较少。

综上所述, 下肢静脉栓塞采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高, 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和机体的凝血功能。

猜你喜欢

粘多糖乳膏肝素
卤米松乳膏联合维生素E乳膏治疗神经性皮炎的疗效分析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配方筛选及工艺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电磁波治疗仪联合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治疗静脉炎45例疗效观察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多磺酸粘多糖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临床观察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
氯霉素氧化锌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标准
夫西地酸乳膏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64例湿疹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