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第一部音乐剧《孟姜女》的艺术创新

2023-10-12邱行洁

关键词:玉成孟姜女秦始皇

邱行洁

《孟姜女》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剧,作者为俄籍犹太裔音乐家阿隆·阿甫夏洛穆夫(后文简称“阿隆”),主要演员为曹雪芹、邱玉成。该剧于1945年11月在上海兰心大剧院成功上演,因其中西融合的艺术创新特点,获得了空前反响。该剧将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一分为三: 用身段、开打等部分编为舞剧;用唱腔、念白等部分编为歌剧;用编写过的现代音乐结合前两者组成音乐剧(即包括歌、舞、对白的戏),并不等同于京剧,而是中国的新型音乐剧。以往在《孟姜女》一剧的研究中对阿隆其人的介绍和对该剧演出过程均有提及,但未梳理该剧的革新意图,亦混淆以“中国歌舞剧社”名义和后来以“中华歌舞剧社”名义演出的《孟姜女》。本文将以史料为基础,从创作、表演、舞台美术等方面的“创新”角度出发分析该剧。

一、 主要演员结缘《孟姜女》

就其表演而言,该剧为中国传统京剧结合西方音乐剧的形式,故其表演既需要通过分析人物的个性进行设计,又需要结合全剧的创作精神进行具体的中西方元素的融合。例如,剧中的孟姜女不同于传统女性,代表着当时的“革新”一派,具有反抗、创新精神,这些精神超越了当时特定的时代局限。她的人物表演设计为: 最初在闺阁时期是个温婉的大家闺秀,会将更多的京剧元素“跑圆场”“水袖功”等融入其中;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现代化思想愈发强烈,便逐渐减少中国戏曲元素,加入西方戏剧表演方式。万喜良这个人物代表的是旧中国甘愿屈服于命运的一派人,他的东躲西藏已经是最大的反抗了。在表演时,越是将万喜良这个人物的懦弱、守旧和无奈表现出来,就越能触及观众的心理,引起观众思考。万喜良在剧中出场没有孟姜女多,他的表演总体设计为: 用京剧演员的具体动作结合现代音乐来表演该人物。

该剧的成功离不开演员班底及其艺术功底。这些演员均来自“艺友座谈会”。“艺友座谈会”由当时一群爱国并且有志于改良京剧(旧时称“平剧”)的中青年演员组成,后中国共产党地下“文委”派姜椿芳辅导该组织的工作。“艺友座谈会”的“改良京剧”这一理念完全与《孟姜女》的“在京剧的基础上革新”理念吻合,再加上该组织的两位成员曹雪芹、邱玉成在扮相、思想等方面均符合要求,故二人很快便被阿隆选为主演。

《孟姜女》的女主角由“曹雪芹”饰演,她出生于1922年,原艺名为“梅雪琴”。曹雪芹幼时白天跟随舅妈叶慧英(当时上海梨园界选美荣获第一名)学戏,工梅派青衣。当时她舅妈的艺名为“梅雪芳”,舅妈是老师更像母亲,她便从了舅妈的姓。为了能让曹雪芹专业方面更有底蕴,晚间舅父黄慧庵则请昆曲名角向其传授昆曲。

曹雪芹二姨夫为京剧名家刘奎童,他大姐刘凤娇为周信芳的原配夫人。曹雪芹扮相秀美,又颇为聪慧,经常上午拿到剧本,晚上就能演出,再加上原先就是亲戚的关系,周先生对她特别赏识,时加指导,并将她改名为曹雪芹。(1)黎中城: 《周信芳全集(佚文卷一)》,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07页。原因是尊其父的“曹”姓,“芹”取自《诗经》中的“言采其芹”,其女周采芹,亦是此“芹”字,足以看出他对曹雪芹的喜爱。

曹雪芹十余岁随舅父黄慧庵组建的戏班到泰国、越南等地演出《霸王别姬》《麻姑上寿》等剧,获有佳评。1940年,她于香港利舞台与王熙春合演多出剧目。(2)(广告)《立舞台今天夜场八点正起隆重巨演》,《大公报》,1940年3月6日至4月2日,第一版连续报道。返沪后,她在黄金、中国、大舞台等大戏院演出,经常吸收老艺人的高超剧艺,钻研学习。她曾与梅兰芳同演《甘露寺》,同杨宝森演过《洪羊洞》,与筱翠花演过《杀子报》。1942年,她参加周信芳组织的移风社,在卡尔登戏院登台。根据史料,她常与周信芳、言慧珠、俞振飞等人合作演出。(3)(广告)《大战宛城》,《申报》,1942年3月7日;(广告)《割发代首》,《申报》,1942年9月12日;(广告)《花田错》,《申报》,1943年1月25日。

《孟姜女》男主角的饰演者名为“邱玉成”,曾用艺名邱惠波,生于1920年,工老生。祖籍云南保山,祖上官职为云南省总兵,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其父带着全家来到了上海,在沪经营着绸缎庄和烟庄。然而,在邱玉成12岁那年,其父做生意被骗,一夜间全部店面倒闭。邱玉成因为从小喜欢看戏,便由京剧演员小兰英介绍给京剧名家伍宝奎、瑞德宝学戏,后又为了专业有更大的进步拜师产保福、陈秀华。(4)海生: 《游艺珍文》,《申报》,1939年4月20日。他腿功好,肚囊宽。(5)陈小七: 《邱玉成》,《罗宾汉》,1947年2月13日。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从广州转至常德、衡阳演出。1939年他又回到上海,常跟随苗胜春学习。邱玉成聪敏过人,苗胜春对他也十分喜爱,故时常指点。邱玉成在黄金大戏院与周信芳同台多年,其艺术深受名家周信芳赞许。由于时常观摩并亲自向周先生请教,故邱玉成对麒派艺术体会颇深。他在上海更新舞台、上海天蟾舞台、国家大戏院等剧院演出,与众多名角同台,均作为主要演员。1944年,由吕君樵介绍,邱玉成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艺友座谈会”。

演出之余,邱玉成担任中国大戏院文组组长(6)《鑫大文武行之误会,邱玉成等设法调解》,《东方日报》,1949年3月6日。、上海伶界联合会理事和主要负责人(7)方之: 《伶界联合会》,《飞报》,1949年1月17日。、上海榛苓小学校董、上海市戏影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8)黎中城: 《周信芳全集(佚文卷三)》,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247页。等职务,负责南北名角的调度、为艺人讨要薪资(9)《邱玉成追问慰藉金,周剑星答应贴通告》,《力报》,1949年1月24日。、组织参演各类义务戏用以若干福利事业(如: 筹备粮食(10)侬影: 《伶界义演梅王老牌具参加,得款将购买粮食,邱玉成办理一切》,《罗宾汉》,1949年2月11日。、救助失业同行(11)岭北: 《梅兰芳麒麟童即将义演》,《罗宾汉》,1949年6月9日。、为榛苓小学筹集善款、建立艺人界的养老院和修葺梨园公墓(12)曼华: 《伶联会将办义演邱玉成负责进行》,《东方日报》,1949年2月23日。等)。

有了这两位艺术功底深厚又有一定知名度的青年演员的加入,整个剧组在演员班底这方面也算放心了,于是把如何排练一事提上日程。为了使这部剧顺利地彩排、上演,姜椿芳首先帮助剧组以进步商人袁励康、江闻道等人的名义成立了中国歌舞剧社。(参见彩页图1)该社地址设于威海卫路1号,主要成员基本上来自“艺友座谈会”。

二、 《孟姜女》上演前后

随着此剧的彩排,新的困难又出现了。首先,因为两位主演都是京剧演员,所以需要把中国京剧与西方音乐进行充分的融合,所幸两位主演都艺术功底深厚,亦具有革新精神,经与阿隆磨合后,很快便得到他的肯定。尤其是曹雪芹作为京剧演员特有的“跑圆场”“水袖功”、邱玉成的“甩发功”与此剧西方乐器的融合,被阿隆赞许。(13)季之光、丁邦元: 《中国第一部音乐剧〈孟姜女〉》,《江苏戏剧》,1983年第11期。

接着,就是最重要的经费问题。曹雪芹、邱玉成二人不计主演费用,演出服装也由二人提供。阿隆亦是经常省去排练期间的午饭,因此,男女主演经常给他带去面包。尽管如此,但是对于规模庞大的音乐剧排演来说,解决上述经济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姜椿芳从地下党的经费中抽出了一根金条作为活动经费,他还争取到袁励康等人的支持,此剧才得以陆续彩排。

这期间,由于日军占领上海,剧组又不得不解散。

1945年10月,原剧名由“Great Wall”改为《孟姜女》(该剧具有反暴政的主题,且当时国民党正在长城攻打共产党,为防止当局刁难,故改名),为上演做准备。

在地下党的鼓励下,在创作人员和主演的坚持下,该剧终于在1945年11月于上海兰心大剧院成功上演,上演后引起上海乃至于整个中国的极大反响。(参见彩页图2)当天,《时代日报》第二版便推出包含梅兰芳、周信芳在内的数十位文化界人士联合署名的文章《上海文化界推荐〈孟姜女〉》:

“孟姜女万里寻夫”,“孟姜女哭倒长城”,以及“万喜良造长城”等都是中国家传户晓的民间故事,尤其是“孟姜女十二月花名”一曲,更流播极广。这一民间故事和这一民间歌曲,现已由阿父夏洛穆夫(即“阿甫夏洛穆夫”)先生作成了六幕十景的音乐剧。阿父夏洛穆夫先生虽是西人,但却是一位中国音乐通,他曾研究中国音乐三十余年,并作有中国交响乐,协奏曲,朔拿大,歌剧,舞剧等数十部。他以中国旋律为基础,创作中国风味的音乐,并以此排成了中国舞剧,中国歌剧,中国音乐剧,这一切,可说是对中国音乐界与戏剧界的重要贡献……(14)梅兰芳、周信芳等: 《上海文化界推荐〈孟姜女〉》,《时代日报》,1945年11月25日。署名: 李松青、吴仞之、李之华、徐怀沙、崔万秋、蒋天佐、毛羽、应卫民、朱曼华、费穆、顾仲彝、柯灵、洛蚀文、满涛、张可、梅兰芳、于伶、夏衍、黄嘉音、周信芳、佐临、傅雷、周煦良、沈知白、冯仲足、蓝兰、吴湄、柏李、师陀、唐弢、姚克、李健吾、卫仲乐。

接着,该剧又演出了八天十场。由于该剧具有西方元素,美方将军魏德迈表现出了对该剧极大的兴趣,1946年1月,该剧又于兰心大剧院上演,中方军政当局首脑亦出席作陪。(15)衣慎思: 《阿甫夏洛穆夫与〈孟姜女〉命运的浮沉》,《音乐研究》,2014年第1期。看完后,魏德迈对它大加赞许,甚至认为该剧在美国亦会取得巨大反响,还想通过在纽约的朋友帮助该剧在美国出演。然而同时,国民党当局因某些人认为此剧中的秦始皇暴政内容影射了时局,故国民党要求该剧社交出其幕后的政治人物。黄仁霖曾让阿隆修改此剧的秦始皇形象,并要求修改该剧最后的竖拳头等情节,特务又闯入主演曹雪芹、曹骏麟(本剧的戏剧指导,兼饰盲人)兄妹二人的家中,扔出子弹,并说道,“演得不错,但是‘赤’味太浓了,再演就请你们吃‘六神丸’(子弹)”。(16)季之光、丁邦元: 《中国第一部音乐剧〈孟姜女〉》。姜椿芳只得去求助宋庆龄。宋庆龄以“宋庆龄福利基金会”的名义支持演出,还邀请宋美龄、孔祥熙和各国使节、文化参赞等出席观看演出,演出结束后宋庆龄给每个主创人员奖章一枚和她亲笔签名的演出说明书一本。(参见彩页图3)因为显贵都观看了此剧,一时票价飞涨,据统计,一场演出便能募得法币一千五百余万元。

而后,孔祥熙看中了其中的经济利益,宋美龄为了讨好美方也希望此剧能够远渡重洋,对主演曹雪芹、邱玉成开出了200美元一个月的工资(在当时算是十分优厚),软硬兼施。而这两位演员,由于自己的组织身份与进步的信仰,皆拒绝了他们的邀请。(17)季之光: 《黄金有价艺无价》,《扬州市报》,1983年11月27日。

1946年5月27日,在阿隆住处,由姜椿芳、袁励康等人以中国歌舞剧社名义出面,为该剧举行了游园茶话会。到会者有郭沫若、田汉、夏衍、于伶、沈知白、周信芳、曹雪芹、邱玉成等人。节目开始,是阿隆根据郭沫若的诗剧《凤凰涅槃》所创作的新乐曲,接着是沈知白奏新曲、曹雪芹舞《孟姜女》等节目,一群人边品尝点心咖啡边听沈知白讲解现代音乐,曹骏麟还舞剑助兴,后由中国艺术公司经理沈霖摄影。(18)黎中城: 《周信芳全集(佚文卷二)》,上海: 上海文化出版社,2016年,第159页。此次茶话会的结束,也标志着曹、邱版的《孟姜女》就此暂时告别舞台。

虽然曹、邱二位主演拒绝了时局政府的出演邀请,但是该剧的余热并未退散,宋美龄耗费巨资成立了“中华歌舞剧社”,重新招募京剧演员,内容和表演方面依然沿用原版本的模式上演《孟姜女》。

三、 《孟姜女》涵盖的艺术创新价值

《孟姜女》的创作目的,就是试图建立现代的、有别于传统戏曲的音乐剧。

就创作形式而言,主创人员、演职人员一致认为,必须既发扬传统中国艺术特色又融合现代西方的编剧、作曲、舞台美术等综合艺术的技巧(19)袁励康: 《忆中国歌舞剧社》,《歌剧舞剧资料汇编》,1985年第2期。,才能够提高中国文化艺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从而提高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地位。

就创作题材而言,该剧以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孟姜女万里寻夫》《孟姜女哭倒长城》为蓝本(20)姜椿芳: 《孟姜女上演的前前后后》,《歌剧舞剧资料汇编》,1985年第2期。,以史为鉴,怒斥当时如“秦始皇”一般的权贵阶级;同情如“万喜良”及民夫们一般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讴歌“孟姜女”不畏强暴、忠贞不渝、勇于牺牲的精神。从而深刻地触动处在旧社会的人们,呼吁他们振作起来,面对封建专制斗争到底,坚信正义终将来临。

《孟姜女》在编剧艺术、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1. 编剧艺术

对于剧本编创,最初姚克费了不少功夫,陈尘白也提出了意见。在中西结合的演出形式方面,佐临也经过了一番思考,最后,大家决定由作者阿隆和陈钟合导,黄永熙做乐队指挥。(21)季之光、丁邦元: 《中国第一部音乐剧〈孟姜女〉》。

在剧情方面,如前文所述,阿隆选取了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孟姜女万里寻夫》《孟姜女哭倒长城》为蓝本,主要讲述的是: 孟姜女因丈夫万喜良被征招修筑万里长城,她不惧艰险万里寻夫,但是到了长城后却看见了奄奄一息的万喜良,秦始皇在此时也看中她的美貌并欲纳其为妃,她不畏强权,用智慧让秦始皇安葬亡夫,骂完秦始皇后跳下城墙。该剧在此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现代化的情节,如: 第二幕第二场中,孟姜女褪去外衣取扇,见到躲在孟家花园里年轻英俊的万喜良,便心生情愫,以见到其肌肤为由直言欲嫁与他,用此情节将孟姜女描绘得偏于现代化;第六幕第二场中,将传统故事中孟姜女在回家途中投河自尽的情节,改编为孟姜女通过智慧让秦始皇厚葬万喜良,葬夫仪式结束以后孟姜女对秦始皇破口大骂,说毕便跳城墙自尽,追随亡夫而去,此段更是加强了矛盾冲突,将人物的美好品格和对时局的痛恨揭示得淋漓尽致。

在分幕方面,阿隆将全剧设计为一共6幕10场(后改为6幕11场),根据中文宣传单上的分幕说明,整理各幕情节如下:

引 言

秦始皇为防御胡人,下令强制民间所有壮丁建造万里长城,但是工程浩大,民夫被折磨致死的不计其数。秦始皇因工程进行缓慢,颇为担忧。

序幕 皇 宫

秦始皇很迷信,一日梦见真人,真人指点他,若是有姓万的筑造长城之人,可以以一抵万。秦始皇梦醒后,便昭告天下,捉拿姓万之人。

第一幕 苏州城门

苏州城门前,正是早市开始的时候。小贩们叫卖着,乞丐们在乞讨,算命的盲人在行人中穿来穿去,一切都很平静……突然号角声由远而近,冲破了这里的宁静。朝廷的使者领着士兵来普告群众,需捕捉姓万的人去建造长城,人群中万喜良闻讯逃跑。

第二幕

第一场 孟家花园前

万喜良逃出苏州城之后,不分昼夜,一路向松江府华亭县逃跑。在精疲力竭的情况下,万喜良逃入孟府花园的大树后暂避。

第二场 孟家花园

孟姜女在歌声中,由丫鬟梅香服侍,正在忙着梳妆。妆毕,她欢然起舞以娱乐双亲,舞毕,独自漫步花园。突然一阵风把她的扇子吹落水池中,她拂袖欲取扇子时,猛然看见了万喜良,因自己的肌肤被他所见,便要嫁给他。正在行礼之时,官兵闯入,将万喜良抓走。

第三幕

第一场 孟姜女闺房

万喜良被抓走数月,孟姜女终日以泪洗面。孟姜女欲给丈夫送寒衣,父母再三劝阻,孟仍欲前往。

第二场 森林

孟姜女万里寻夫。一天夜里,她在森林中迷了路,在幻觉中她似乎看到万喜良,又好似被魔鬼们缠绕着。善良的魔鬼们帮助她,邪恶的魔鬼们缠住她,最后善良的魔鬼们救了她,并把她送到目的地。

第四幕 关 口

孟姜女走到一个近山的关口,许多塞上兵丁正在那里饮酒作乐。他们不许孟姜女过关口,她苦苦哀求之后,兵丁们逼她唱一首歌,说若是唱歌就放她入关。她便把她的经历,用歌曲唱出来,就是家喻户晓的“孟姜女万里寻夫”的“十二月花名”歌。这首歌感动了守关的兵丁,便放她过关。

第五幕 万里长城

在监工的鞭打之下,成千成万被强拉来的民夫在筑造着长城。他们用“海荷”“海荷”的声音喊出了他们的痛苦、他们的反抗。万喜良也在这里被鞭打着。孟姜女找到这里时,病重和伤重的万喜良已奄奄一息了。他没有来得及和他的妻子说话,当他扑倒在孟姜女的怀里时,便已气绝了。孟姜女在伤痛之余,痛骂秦始皇无道,结果被城官捉去见秦始皇。

第六幕

第一场 秦始皇宫殿

秦始皇审问孟姜女,孟姜女仍怒骂不已。秦始皇为孟姜女的美貌所动,要收她做妃子,孟姜女假装答应,提出三件要求: 一、在长城上为万喜良建一大坟;二、礼葬万喜良;三、秦始皇亲自孝服致祭。秦始皇都答应了。

第二场 万喜良坟

万喜良的坟墓就造在长城上,筑成那天,秦始皇果然戴了重孝和孟姜女一同去埋葬万喜良、祭祀亡魂。仪式结束后,秦始皇让孟姜女履约,孟姜女破口大骂秦始皇的恶行,说明她之所以答应做秦始皇之妃,不过是为了给万喜良安葬和复仇,今已如愿,她死也瞑目,遂从城墙上跳下,追随亡夫而去。

由上述分幕情况可见,从概念上来说,中国传统的京剧没有“分幕”这一说法,分幕是西方音乐剧、戏剧的概念。京剧剧情的最小单位为“场”(即“场景”),但是显然这个单位太小,与本剧每幕中的“场”类似;京剧中还有“出”(即“折子”)的概念,“出”可以指一整部戏联系上下剧情的不同段落,可以合并演出亦可以分开演出,而该剧从未有过每一幕分开演出的报道,显然该剧的分幕也不符合这一概念。从分幕方式上来说,传统京剧一般以“跑圆场”这种空间的方式来衔接上下剧情,而该剧则是遵守以不同地点划分的原则来划分“幕”甚至“场”,即使是在同样的时空内,不同的稍有变动的地点也用“幕”或“场”来区分。显然,该剧的剧情基本符合中国观众的观看习惯,但是分幕形式完全采用的是西方音乐剧的形式,再次将中国艺术的“写意”观念与西方艺术巧妙地融合。

2. 表演艺术

在创作中国第一部中西方艺术交融的音乐剧的过程中,表演是全剧最大的难点,需要专业素质过硬的演员才能完成。经过层层筛选,作者最终选择了上海当时的著名演员曹雪芹和邱玉成担任此剧的主演。

在京剧表演与西方音乐剧的融合上,难度是相当大的。

首先,两位京剧演员要熟悉西洋曲子,于是,他们先每天学习现代音乐基本知识、反复听《孟姜女》曲调;排练上,阿隆每天亲自弹琴,口喊“一二三四……”,让不懂现代音乐的京剧演员按照拍子进一步熟悉这部剧的音乐。(22)姜椿芳: 《阿龙·阿甫夏洛穆夫简介》,《歌剧舞剧资料汇编》,1985年第2期。“阿龙”即“阿隆”。

其次,是京剧程式动作与西方乐器如何配合的问题。京剧演员习惯于听“锣鼓经”,而后做出标准的、程式化的动作进行表演,而这部剧需要演员配合钢琴、管弦乐等西洋乐器,表演方式也需要京剧程式与现代音乐剧相结合。这样的难度是相当大的。例如,第二幕第二场中,孟姜女在孟家花园舞蹈,主演曹学芹在表演这段的时候,就运用了京剧程式动作中的“水袖功”。一连几十个水袖,使阿隆连连称赞。这段表演的台步表现上,她也是下足苦功,将京剧中的“圆场”与舞蹈相结合,配合音乐,体现出孟家小姐的欢快。又如,全剧第五幕,当工头举起鞭子抽打万喜良时,万喜良痛苦不堪,主演邱玉成便用了京剧中的甩发动作来表现。阿隆规定,甩发等动作要与西洋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自然,既要配合此处音乐的节拍,又要随着音乐的起伏表现出主人翁特有的情绪,时间上只准许三分钟内完成,不得多一秒或者少一秒。这与传统京剧的程式表演方式有很多不同,为此邱玉成苦练几十遍,直到达成完美的效果。该剧中体现的车、船、轿、马等动作皆由京剧程式动作结合舞蹈并配合音乐完成。

另外,传统的京剧表演需要演员“唱、念、做、打”缺一不可。此剧在“唱”方面,融入现代音乐剧模式,挑选了20名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声乐系的学生组成合唱队,内有男女高低音,黄永熙做指挥。伴奏乐队请的是当时远东最著名的上海工部交响乐团,其中唯一的中国小提琴手是马思宏先生,其余皆为外国人,演员的表演皆需与他们配合。

排练过程中,在表演上的难点还有很多,但大家从不气馁,而是勤学苦练、反复琢磨,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此剧能够开花结果,希望中国的文艺能够革新成功。

3. 舞台美术

该剧邀请池宁担任舞台美术设计,上海“俄国大歌剧团”的希罗夫基(俄国人)、陈波尔(G. M. Zimbal,俄国人)担任灯光、装置等设计。

(1) 舞台、道具、灯光的革新

传统的戏曲舞台,是“一桌二椅”的经典样式,注重写意的意境,而该剧舞台方面,融入西方戏剧、音乐剧舞台设计理念,有不少写实的表现。传统的戏曲舞台只有灯光,而此剧运用光影原理将幻灯片带入其中,让灯光有了设计的概念,可谓现代舞台美术、灯光设计的初探,虚实结合地让观众融入其中。以下是其中几个例子:

第一幕,苏州城外。布景为写实的幻灯片,片中有着远近各不同的山和云朵。城门的前端放着道具台阶,官兵站在上面,就好像真的站在城门口准备捉人。舞台上放着道具树木、刚刚打开的道具门,便有了清晨的意境。小贩子、路人手中的扁担、篮子均为实物。官兵手中的刀枪为京剧专用刀枪。(参见彩页图4)

第二幕,孟家花园里孟姜女与万喜良成亲后,官兵捉拿万喜良。布景幻灯片中,黑色的天空中只有少许的星星,寓意着秦始皇暴政下社会的黑暗。舞台上摆放着道具,孟府一角被黑暗的天空陪衬,进一步突出阴森、恐怖的气氛。官兵手中的枪为京剧专用枪。(参见彩页图5)

第三幕,孟姜女进入森林中。布景幻灯片中,黑色底上绘制着覆盖了冰雪的山、光秃的树木,反映此时孟姜女面对黑暗的迷茫和不知所措。(参见彩页图6)

第五幕,孟姜女痛骂秦始皇。布景幻灯片为黑色底,依稀能看见高耸绵延的万里长城。前面放着台阶,台阶上放着监工亭子,工头便高高在上地坐在里面。舞台上,左边摆放了长城砖块道具,右边摆放了木栅栏,进一步突出民夫被囚禁在长城做苦力的氛围。(参见彩页图7)

第六幕,万喜良填坟、孟姜女自尽。布景幻灯片仍为第五幕中的场景,但是色调上更为黑暗。台阶上舞台的正中央摆放着“墓碑”,舞台的最前方放着一长条已经建筑好的“长城”。这看似浩大的工程却是民夫用血泪完成的,暗示国民党当局亦是如此压迫百姓的。

结尾部分,幻灯片中,明亮的背景里出现众多民夫的拳头,意味着黑暗邪恶的封建专制终将被人民战胜,此处堪称全剧的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

(2) 服装、化妆的革新

该剧服装、化妆设计方面,因经费问题,以及京剧表演元素的融入等原因,总的来说沿用了京剧服饰,但是也略加了现代元素,进行了设计改动。从中西合璧的服妆化妆设计中,进一步体现了该剧革新的特点。例如:

孟姜女:

孟姜女在孟府未出嫁时,基本上为京剧青衣的服饰,但妆容不像传统京剧那么浓重,服饰上采用珠钗和绣花丝绸衣裙,体现了大户人家待字闺中的小姐温婉大方的形象。(参见彩页图8)

第三幕第一场中,孟姜女思念夫君,准备前往长城为其送寒衣。这里开始,其妆容更加淡雅了,发饰变得更加简便利索,盘起发髻,没有了多余的珠钗,取而代之的是布带头饰。服装也不是之前的绣花衣裙,整体图案简约质朴。这说明此时孟姜女一心思念夫君,无心打扮,其形象也更加独立了。

第五幕开始,孟姜女的发型设计依然沿用第三幕的,服装袖子仍为京剧水袖,但腰部更加收紧,领口、衣襟少许的图案把之前稍华丽的花纹,改为更加朴素的、条纹组成的不规则菱形图案,其形象更为独立,其反抗封建专制的精神也更为突出了。

最后一幕中,孟姜女祭奠亡夫后悲愤地跳下长城。她穿着一身白色祭服,只有领口有少许图案,在黑空中非常突显,这也更突出了主人翁的精神。

万喜良:

总的来说,全剧中万喜良都身着传统戏曲服饰,意味着他是传统百姓的代表、被黑暗势力压迫的牺牲者,也暗示着旧社会必将走向灭亡。(参见彩页图9)

第一幕中,万喜良需要躲避捉拿他的官兵,所以穿着朴素的服装,这样才不容易被人察觉,也体现了人物的落魄。其服饰上少量的花纹提醒观众他是主演。

第二幕中,在孟家花园中,万喜良的服饰鲜亮了许多,体现他遇见孟家小姐时的欣喜,也预示着他即将成亲。这是万喜良这个悲剧人物在该剧中最美好的场景。

4. 海报、节目单等平面设计方面

传统的京剧海报,大多就是简单的文字,主角姓名、饰演角色横着写,配角的文字缩小,竖着写在主角的下面。而在《孟姜女》一剧的海报设计方面,则采用现代平面设计原理,采用现代海报的排版方式。(参见彩页图10)海报的最前方为主演曹雪芹饰演的孟姜女形象,而且是采用她为夫君准备送寒衣时候的剧照,背景选用的是万里长城,上方的黑空中飘着白云,二者结合,直接指向这部剧的主题。在天空中空着的部位,左上角印有该剧的一小节五线谱,突出该剧的音乐剧性质。英文版的海报写着放大、加粗的手写体标题字“The Great Wall”,斜着排版,下方印刷体小字横着排“BY A.AVSHALOMOFF”,即作者为阿隆。在下方的手写体小字居中对齐,内容为演出主体“中国歌舞剧社”。

在节目单的设计方面,整体风格简洁明了,共分三折页。左半部分主要为,大字突出的《孟姜女》剧名,上方有小字“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还有“中国第一部音乐剧”等字样,表明此剧的性质;下面有更小一点的字“兰心大剧院”,体现演出地点;再下面一个框里为演员表,有主要演员姓名及其分别饰演的角色。中间部分的上方为剧情的文字简介,下面的框中为中国歌舞剧社的倡导内容。最右边一页的上方也是剧情简介,下方一个大框,里面是中国歌舞剧社的主要成员介绍。(参见彩页图11)

结 语

作为中国第一部音乐剧,《孟姜女》既发扬传统中国艺术特色,又融合西方现代的编剧、作曲、舞台美术等综合艺术的技巧,讴歌“孟姜女”不畏强暴、忠贞不渝、勇于为大义牺牲的精神,从而深刻地触动了处在旧社会的人们。

该剧的作者阿隆,怀揣着对中国京剧特有的情怀,以发展中国音乐为目的,凭借着自己独到的音乐素养,敢为人先地创作、排演了《孟姜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阿隆将中西方元素巧妙地融合于该剧的编剧、音乐等每一个创作环节,以现代性的、融会贯通的创作手法完成一部中西方观众都能接受的剧目。可以说,《孟姜女》是阿隆艺术创作理论结合实践的具体体现,他对中国音乐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思想对后来的中国文艺有启发性的作用。

该剧的主要演员曹雪芹、邱玉成,是当时已经有一定知名度的京剧界“角儿”,却依然有着改革和发展旧式京剧的理念,在艺术方面不守旧不自满,这是难能可贵的。其次,他们对该剧表演的精心设计也成了亮点,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力图达到作者的创作目的,将京剧中的身段、程式动作等元素巧妙地与西方音乐剧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后来虽然因为进步的信仰不愿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合作而弃演,但是他们之前对该剧的贡献亦是不可磨灭的。

该剧的舞台灯光、服装化妆、海报宣传单等所有舞台美术设计、平面设计方面的革新也值得探究。首先,在设计师的选择上,既有中国的也启用西方的,这样的用人方式本身在当时的中国戏剧界就是一个突破;其次,每个舞美分类的设计师,几乎都在遵循《孟姜女》主题的前提下,设计符合观众审美且具有中西方特色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又再一次在“隐性”中体现该剧的创作意图,这也是当时舞台设计的创新之处。

音乐剧本身就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孟姜女》这部音乐剧的创新,亦是各艺术种类的创新。作为中国第一部音乐剧,它为今后的中国本土音乐剧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具有进步思想,突出对黑暗势力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主题,开创了当时文艺之先河。

猜你喜欢

玉成孟姜女秦始皇
孟姜女哭长城?
浅析玉成窑器物的艺术风格
高玉成蒸发事件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秦始皇忆师
Simulating the responses of a low-trophic ecosystem in the East China Sea to decadal changes in nutrient load from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三道粱
三十六计之偷梁换柱
秦始皇拜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