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托弗·诺兰 无冕之王
2023-10-11小盗
作为一名凭借12部电影长片,在全球创造约60亿美元票房的国际知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几乎称得上是“无冕之王”,除了《敦刻尔克》和《盗梦空间》提名过两次奥斯卡最佳影片和一次最佳导演外,其他备受赞誉、票房大卖的诸如《蝙蝠侠:黑暗骑士》《星际穿越》等知名影片均未在奖项上有所“慰藉”,或许正因如此,粉丝宣称的“十亿诺粉在路上”成为他无冕之王的排面。
七夕节那天,为了宣传即将在中国内地上映的《奥本海默》,诺兰在环球影院电影院门口一个人孤零零地站上红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栏杆外拿着海报的狂热粉丝已冒着酷暑在此等候多时,不到100米的红毯,诺兰走了半个小时以上,他耐心地为粉丝们在海报上签名,亲力亲为回应他们的热情。从他们脸上洋溢出的兴奋笑容中,不难看出,诺兰20余年叱咤好莱坞建立起的个人“信条”确实存在坚不可摧的基石。
诺兰今年53岁,纵观他所拍摄的8部投资过亿的电影,仅有一部《信条》让出品方华纳赔钱,这在一线好莱坞导演中并不多见。他不像卡梅隆,可以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沉浸于在技术海洋中探寻电影的更多可能,他有点像斯皮尔伯格,在保持稳定输出的同时,可以完美平衡艺术与商业,既保持投资方的回报率,又保护作者电影的完成度,同时也在以自己的另类视角不断解锁新类型,为原创力不足、已经陷入泥淖的好莱坞类型片注入新活力。从这个层面来说,诺兰往前走的每一步,无疑都是宝贵的。
被封神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以人性和善恶为本,将不亚于艺术电影的、深层次的人性思考注入超级英雄的血脉之中;《盗梦空间》以智慧与反思为纲,在令人叹为观止的视效基础上为普罗大众带去“梦的解析”;《星际穿越》以末世和亲情为题,将硬核科幻披上最动人的“拯救人类”之外衣;《敦刻尔克》以战争和绝望为底,用没有露面的敌军和无处不在的紧迫营造身临其境的二战氛围;《奥本海默》以拯救和毁灭为核,将史诗级的悬疑惊悚融合进传记电影,为观众带去惊心动魄的人性悖论……
比起电影看不看得懂来说,诺兰更注重给观众带去思考。正如他在《信条》上映前所说的, “不要试图去理解它,去感受它”,在《奥本海默》跟观众见面之前,他也说,“观影之前什么都不了解就是最好的。”或许优秀的创作者拍摄一部电影就是抛出问题,打开观众思考的开关,而非给予答案。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主持人蓝羽一起,听诺兰聊聊他的第一部传记片《奥本海默》幕后那些事。
用第一人称写剧本
蓝羽:《奥本海默》是您的第一部传记电影,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人物?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对奥本海默这个人感兴趣有段时间了。他的人生经历是我听说过的最戏剧化的故事之一,而且风险系数很高。这个人永远改变了世界,不管承认与否我们都生活在他创造的世界里。而且大银幕上还没有过关于他的电影,这对于一位导演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蓝羽:我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不仅能了解他的经历,也能走进他的内心。您是如何做到的?
克里斯托弗·诺兰:这应该跟我写的剧本有关系。我是用第一人称来写剧本的,比如我不会写奥本海默进来了,奥本海默坐在椅子上。而是会写我进来了,我坐在椅子上。这种方式让我在写剧本的时候能够进入奥本海默的内心世界。而通过这样的剧本也让别人了解,我们要削弱表演的痕迹。当我把剧本给基里安看的时候,他马上就明白了我的想法。在片场每天我们都在践行这种方式,于是我的摄影指导也看懂了,我们是想从奥本海默的视角讲故事。所以日积月累下来你在拍摄电影时做的所有不同的决定,最终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
蓝羽:这是基里安·墨菲第一次担任您电影的男主角。这是您答应他很久的事情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虽然我没有对他承诺过什么,但我们已经是二十年的老友了,我总是想最大可能跟他合作。因为我知道他是这一代演员里最棒的之一。而且我一直相信他能演好主角,只是没有合适的角色给他。但是奥本海默就和他完美适配,演员能与角色匹配可遇而不可求。所以我赶紧给他打电话,跟他说终于有了一个适合你的主角。现在想想还挺有趣的。
蓝羽:我看电影的时候发现基里安·墨菲眨眼频率很低,他是否为此专门做过训练?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没注意到他眨眼的次数是不是比别人少,但他的眼神确实非常专注,这也是他非常适合这个角色的原因之一。因为奥本海默本人以眼神专注而出名,并且他的眼睛是蓝色的,就跟基里安的一样。我觉得他的眼神有一种魅力,能让人产生共情。所以他能把我們带入他的思想,感受他的情感,这也是我需要的。因为要让观众站在奥本海默的视角去经历他的人生故事。
蓝羽:您和基里安·墨菲一定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深度谈论过奥本海默这个人物,你们对他最大的共识是什么?
克里斯托弗·诺兰: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一直认为奥本海默的故事不需要被演绎。基里安查阅了很多奥本海默的资料,看了很多他的照片,听他的录音讲话。但最终我们都认为,这部电影里的奥本海默是我们所理解的他。我们并不是拍一部纪录片,不想重现他的现实生活。我们想要表达的是我们所看到的关于他的故事的事实,只是用了戏剧化的表达方式。
蓝羽:拍完《奥本海默》之后,基里安·墨菲在您这里有什么新收获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和基里安合作了很长时间,彼此信任。我们是朋友,非常容易沟通,而且我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事情,感情深厚。他在整个表演过程中都非常自信,这是个很难演的角色,但他信心十足。因为他相信只要他需要,我就会在旁边支持他,事实也确实如此。不过他不需要太多的指导。当他来到片场后也不需要跟我讨论太多这个人物。
实拍画面既好看又危险
蓝羽:这次的“三位一体”核试验是实拍,请问您为此准备了多久?
克里斯托弗·诺兰:第一批看到我剧本的人里面就有我的视效总监安德鲁·杰克逊。我先拿给他看是因为要让他知道,我们要拍三位一体核试验,但我不想使用特效。因为我担心特效出来会让人看着没有足够的威胁感。尽管那些都是远景,完全可以使用特效制作。但特效终究是动画,不真实。我们想拍真实的东西。另外我还想让这段内容跟奥本海默大脑里出现的原子世界、量子世界前后呼应,展现它们是如何随着时间改变的,所以安德鲁用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用不同的东西做不同的实验。大大小小的实验过后,我们就能实拍出聚变、原子状态以及原子弹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还将这些使用过的技术总结成了一个数据库。找到实拍方式的过程非常漫长。但我认为电影里出现的所有东西,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可以实拍的。这样拍出来的画面既好看又危险,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
蓝羽:听说您在拍摄《星际穿越》的时候种了一大片玉米地,那片玉米地现在还在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没有,当年就丰收了,我们还赚了钱。当时我们向当地的农民租了一片地,拍摄时地里的一些玉米被烧毁了,或者被车压倒了。剩下的玉米都被卖掉了,还给我们赚了钱。
蓝羽:这次为《奥本海默》有做什么类似的准备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有的。我们在沙漠里建造了一个洛斯阿拉莫斯小镇,但那只能是临时建筑,电影一拍完立刻就被拆掉了。
蓝羽:这是您六年之后首次来中国,有什么新的感受?
克里斯托弗·诺兰:距离上一次来已经六年了,我会尝试各种不同的推荐,比如豆汁儿。
蓝羽:您尝过了吗?
克里斯托弗·诺兰:我吃了豆汁儿冰淇淋,不知道是不是算数。他们把那个味道做成了冰淇淋,很有意思。
诺兰电影中国行,票房TOP6
诺兰的电影在中国上映,每一部都会成为话题之作,而票房的平均盘则在5亿人民币左右,跟《速激》《复仇者联盟》等系列商业大制作不属一个量级。归根结底,以实拍、烧脑著称的诺兰电影对于中国主流观众来说具有一定观影门槛,隐形门槛的存在既造就了一群忠实拥趸的狂热,也拉开了普罗大众的距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NO.1 《星际穿越》(2014)
成本:1.65亿美元
全球票房:7.03亿美元
北美票房:1.88亿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8.77亿人民币
这是诺兰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创下的最高票房纪录,也是无数科幻迷们心目中的电影佳作。相比《盗梦空间》,《星际穿越》明显是更硬核的科幻片。影片中对于虫洞、黑洞、相对论、量子力学的严谨考究,让它几乎可以作为一部科教片来看。然而,它打动观众的除了无以伦比的想象力、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执着外,更有父女之间最普适、真切的动人情感。诺兰在“炫技”的同时,还为观众奉上了不亚于文艺片的亲情戏码,让这部科幻片的催泪指数飙升,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诺兰两者兼得。
NO.2 《盗梦空间》(2008)
成本:1.6亿美元
全球票房:8.4亿美元
北美票房:2.92亿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4.96亿人民币
影迷发烧友可能是从《记忆碎片》关注到诺兰的非线性叙事及烧脑的观影体验,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观众来说,《盗梦空间》才是诺兰在中国打开知名度的关键一部。这是诺兰与科幻类型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小李子、囧瑟夫、汤姆·哈迪、玛丽昂·歌迪亚等大牌演员的加盟为诺兰诠释多种梦境提供助力,但观众最为佩服的还是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沉浸式体验,以及诺兰对于城市折叠等空间叙事的极致把握,从此,烧脑变成中国主流观众为诺兰电影贴上的标签之一。
NO.3 《信条》(2020)
成本:2.05亿美元
全球票房:3.65亿美元
北美票房:0.58亿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4.56亿人民币
很意外,诺兰唯一赔本的电影《信条》在中国的票房居然还不错,甚至超过了北美票房。这部影片在2020年上映,正是流媒体火热、电影院冷清的冰火两重天时刻,但诺兰固守对电影的尊重,坚持电影是属于电影院的传统,几乎以殉道者的姿态让《信条》在疫情期间登陆大银幕。逆熵概念的运用对大多数观众提出了高难度挑战,“看不懂”又成为围绕这部电影最热门的话题,诺兰关于时空逆转的野心之作最终没能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满意的结果,这也加速了他和老东家华纳的分崩离析。
NO.4 《奥本海默》(2023)
成本:1亿美元
全球票房:9.26亿美元
北美票房:3.21亿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4.21亿人民币(截至9月27日)
据说诺兰拍摄《奥本海默》的契机是在《信条》杀青时,演员罗伯特·帕丁森给了他一本《奥本海默传》,诺兰表示,“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可以把它改编成一部电影。”事实上,传记片一直是奥斯卡的热门,但在商业上成功的并不算多。此前传记片的票房纪录保持者是《波西米亚狂想曲》的9.1亿美元,《奥本海默》已在9月17日超越前者缔造传记片票房新纪录。在近80年前发生的可能拯救或者毁滅世界的新型武器制造过程中,科学家与政客,造神与灭神,生存与毁灭……一场场博弈、一次次胶着、一声声叹息,诺兰让观众从泥泞的现实中抽离出去,对复杂的人类世界投入丰俭由人的思索。标志性的彩色和黑白双线交叉叙事,可能是诺兰对《记忆碎片》的自我致敬。
NO.5 《敦刻尔克》(2017)
成本:1亿美元
全球票房:5.27亿美元
北美票房:1.89亿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3.39亿人民币
诺兰第一次挑战战争片,不负众望地在早已琳琅满目的二战光影墙上留下了自己绘就的闪亮一笔。他的视角与众不同,也依然在时间叙事上大做文章,一周、一天、一小时,三者交叉剪辑带观众领略了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士兵对于明天不确定性的煎熬。虽然德军从头至尾都没有露脸,诺兰彷佛带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德军无处不在的压迫感,见证盟军犹如惊弓之鸟的惶恐。作为一部看不到敌人面孔、没有人海战斗大场面、通篇都在讲失败和撤退的战争片,诺兰着实勇气可嘉。
NO.6 《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2012)
成本:2.5亿美元
全球票房:10.8亿美元
北美票房:4.48亿美元
中国内地票房:3.38亿人民币
博纳总裁于冬曾在论坛上发问:“见过《蝙蝠侠》跟《蜘蛛侠》同一天上映吗?”不久后,居然在中国银幕上一语成谶。鉴于诺兰的口碑之作《蝙蝠侠:黑暗骑士》没登陆内地大银幕,所以《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有意无意打了“欠诺兰一张电影票”的情怀牌。如果来回顾《蝙蝠侠前传三部曲》对于超级英雄电影的意义,诺兰无疑为超英电影脱离爆米花商业片立下汗马功劳,善恶对立二元论被他拓宽了思维边界,同时,在他喷薄而出的电影才华加持下,行走在正义与复仇钢丝上的超级英雄的内心世界有了更加立体的展示。然而,系列最终章的《黑暗骑士崛起》不如《黑暗骑士》也是公认的事实,虽然全球票房《黑暗骑士崛起》超出《黑暗骑士》7000万美元,位居系列第一。(文 小盗)